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刚刚过去的春节相较其它节日,是最具节日气氛的,对孩子来说更是难得的假期。寒假期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寒假生活,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本周,让我们跟随“萌娃”的脚步,走进他们的新年。
金井新春游园会上,孩子们的民俗舞表演赢得掌声。
贴春联 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过年最有仪式感的首先要算春联。贴春联、贴福字是中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红红的春联象征喜庆,充满了吉祥话语和祝福,有深厚的文化内涵。1月21日上午9点,学生陈文萱便跟着哥哥姐姐一同回乡下老家贴春联,这是她第一次贴春联,不是用胶布,而是用地瓜粉煮的“米糊”。“古早都是这么贴的,因为老房子都是石头厝,用胶布根本贴不上,风一吹就跑了。”哥哥解释道。初次上阵的她一会帮哥哥递工具,一会站远处帮忙看有没有贴整齐,一来二去就学会了。
“先用刷子沾上‘米糊’把要贴的范围刷上一遍,然后把春联沿着边角放上去调整位置,最后用布按一按,春联纸就和‘米糊’紧紧贴在一起,风再大也吹不掉。”陈文萱把她的学习成果告诉记者,“以往都是家里的长辈贴,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就自己学着贴,以后就不用辛苦爸爸妈妈了。”
石头厝门窗众多,按照平潭的习俗每一个朝外的门窗都要贴上春联,而住在城关单元房里的肖子凇贴起春联来则简单得多,只要在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和福字即可,工具只需要用到胶布。“我现在已经可以贴到门口的福字了,等我长高了就可以贴对联了。”今年一年级的肖子凇还让妈妈帮他和春联合影,来年对比就能知道长高了多少。
品年味 在压岁钱中学会理财
“过年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呀?”“收压岁钱!”“拿红包!”问所有的小朋友这个问题几乎都是一样的回答。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寓意保佑小孩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吉祥。
大年初一是走亲访友的拜年日,城中小学四年(7)班的高可颖在这一天收到了不少的压岁钱,小小年纪的她就有了理财思维。“我暂时还用不到这么多钱,就和爸爸商量,先存在他这,但是明年要多出一部分‘利息’还给我。”高可颖说,她怕爸爸耍赖,他们已经“签字画押”了。
相比之下,学生施佳琪的压岁钱则是由自己保管。她不但管理自己的,作为家里三个娃中的老大,弟弟妹妹的压岁钱也交给她保管。“佳琪特别懂事,钱交给她也不怕她乱花,反而打理得很好,是个‘小财务’。”妈妈王秀兰笑着说,施佳琪有一本记账本,会详细记录每一笔收支。
“我把压岁钱分成三份,一部分作为我们几个的零花钱,其他的作为学校里的学杂费和兴趣班的学费,这样就不用额外找爸爸妈妈要钱了。”施佳琪说,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希望能用自己的压岁钱为他们减轻负担。
知民俗 体验宋代点茶文化
春节期间,实验区为群众准备了许多文艺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春节文化生活。1月28日晚7点,金井正荣广场举办“玉兔迎福·乐享新春”的文化游园活动,内街张灯结彩,满布灯谜灯笼,年味十足。同时还设置了点茶、投壶、闽剧、词明戏、婚俗等非遗文化展演点,家长带着孩子提着“兔子灯”游街,猜谜兑奖,年味十足。
“这是宋代点茶,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点茶展演点上,茶艺师穿着传统服饰向围观的家长和孩子介绍和演示点茶文化。只见她将茶碾成细末,再置于茶盏中,多次用沸水点冲茶粉,绿色的茶上很快便起了一层绵密的乳沫。茶艺师用细细的茶针在乳沫上作画题字。
“有没有小朋友想试一试?”茶艺师问道,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学生陈语菲立刻有样学样,用茶针在杯子里写了个带“兔子”的“福”字,引来周围群众赞叹。
陈语菲在体验点茶。融媒体记者陈文玲摄
“前几天学了写福兔,没想到今天可以在茶杯上写,好神奇呀,特别好玩!”陈语菲说,回家要好好了解一下宋代的点茶文化。
另一边,词明戏展演区同样热闹。民间艺术家们熟练地提着木偶,配上传统乐器特有的音韵,学生陈静溪和表弟张皓宸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虽然只是街边表演,但是唱腔和配乐都很特别,有种历史感,有机会一定让妈妈带我去正式的场馆看他们表演!”陈静溪说。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家长张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