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怀旧老照片+视频:天车35周年,那些你没见过的温哥华……

1.名称“世博线(Expo Line)” 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世博线,以前直接就叫“天车(SkyTrain)”。因为当时就这么一条天车线,2002年才有了世博线的名字,因为就在那一年,千禧线(Millennium Line)开通了,需要区分两条线。 2.空姐制服 天车乘务员(是的,天车当年是有乘务员的)最初穿着的制服,类似于空姐的制服,但这并没有持续太久,也就在世博会期间维持了一阵子。 3.地毯 所有最初的第一代天车都铺有地毯,维持了很多年,这绝对是一场清洁和维护的噩梦。 4.有很多按键 也是在很多年里,搭乘天车必须得按车门外部和内部的按钮,才能上车和下车。天车到达车站时,第一代的车门并不能自动打开。 这些按钮在90年代初就不用了,但时至今日,仍然可以在部分老款天车的外部看到。 5.鸣喇叭 每列天车前部的隐藏式和锁定式手动驾驶员仪表盘均带有按钮,可发出电子喇叭的响声。而且,最新天车的仪表板上都有速度表,最高速度可达100km/h,这取决于轨道条件和设计。 6.Main St示范线 1983年先建了一段1公里长的天车线,作为示范线,以树立公众对天车这项重大投资的信心。这一段横跨Terminal Ave,包括今天称为Main Street-Science World天车站的建设。 7.世博线分为三个阶段建成 1985年开放时,世博线并未从Waterfront站直接延伸至King George站。它实际上是分三个阶段建造的,第一阶段完工是世界博览会之前,到达新西敏站。 此后的各个阶段的建设工作都在世博会之后,1990年到达Scott Road站,1994年到达King George站。 8.世博线市区隧道始建于1933年 Dunsmuir隧道主要在Dunsmuir St下方延伸,现在由世博线使用,最初于1933年完工,当时是为了连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olumbia Pacific Railway)的高豪港港口和福溪(False Creek)的铁路车站。 为了适应天车的需求,温哥华在1980年代初期对这段1.4公里长的隧道进行了重大修改,这就是为什么市中心天车站和老火车站重合的原因。 9.体育馆-唐人街站的第三个平台 相信有不少人好奇过,体育馆-唐人街站有第三个站台,那个站台是干嘛的?怎么从来不开放? 其实,体育场-唐人街车站的第三个站台在世博会期间,提供了在福溪的世博会主要站点和高豪港的加拿大馆(现在称为加拿大广场)之间的公车服务。 在世博会期间,Waterfront站被分为两半,用栅栏将普通的天车乘客与需要使用Howe St入口进入加拿大馆的乘客分开。 世博会结束后,TransLink便不再使用第三个平台了,因为这实际上会使天车的操作复杂化。但现在坐到这一站,还是可以看到它。 10.体育馆-唐人街站的中文标志 该站最初因紧邻BC Place体育馆而被称为体育馆站,在2000年代中期被更名为Stadium-Chinatown站,以帮助促进温哥华历史悠久的唐人街地区的发展。 直接通往Keefer广场和国际村的入口处的车站名称标志,也获得了一个新的中文字样。 11.体育馆-唐人街站的地下入口 体育馆-唐人街车站最初在Beatty街和Dunsmuir街交叉口的西北角有第四个街道入口。从天车失物招领处目前的位置开始,一条长长的走廊通向了这个入口。 但是,此街道入口最终被关闭,如今,在十字路口入口坡道上,结构的残留仍然可见。 12.Commercial站和Broadway站 众所周知,Commercial-Broadway车站由世博线和千禧线的两个车站合并组成,小编刚来留学的时候,经常在这个站倒错车,坐反方向…… 两站分别于1985年和2002年建成。但是,直到2009年,这个换乘站都有单独的名称:千禧线的Commercial站和世博线的Broadway站。 重命名是为了减少了一些混乱,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和加拿大线(Canada Line)的Broadway-City Hall站重名。 13.更像轻轨 直到1990年代后期,千禧线一直被规划为轻轨运输(LRT)系统。虽然建造成本较低,但行驶速度较慢,行驶时间较长,可靠性较低,频率较低,通行能力较低,并且会导致道路交通中断。 穿越百老汇走廊到达Arbutus和三联市的千禧线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今天被称为“常青线”,其实就是千禧线的延长线)原本应该在2002年开始建设,但是由于政府改变主意才拖了这么久。 14. 99 B-Line原本要通到Lougheed 大温哥华地区最初的快车服务,即99 B-Line,于1996年推出,最初运营的路线是从UBC到百老汇和Lougheed高速,一直延伸到Lougheed购物中心。 2002年,千禧线开通时,99 B-Line路线被缩短为UBC到Commercial-Broadway车站之间。 15.最初的千禧线也是分阶段建成 千禧线在2002年并非全部开放。2003年修到了Lake City Way站,2006年扩展到VCC-Clark站。 16.Woodlands站 在新西敏隧道东口的世博线轨道的平直段是有意设计的,以允许将来增加车站。但这个车站从未建造过。 17. Gilmore站格外简陋有原因 最初的千禧线车站均采用高质量建材和独特的建筑设计。比如Brentwood Town Centre站的木制屋顶和Lougheed Town Centre站的金属顶。 但是,有一个车站与众不同:Gilmore车站。站台的屋顶使用劣质木质材料,并由简单的常规结构框架支撑。 该车站的设计要简单得多,因此可以轻松拆卸其组件,从而可以更灵活地将其并入到将来的周边开发项目中。 18.早晚修到高贵林港 作为常青线工程的一部分,在高贵林中央车站建造了一个短桩轨道转换装置,以使未来的千禧线能向高贵林港延伸。 19.加拿大线桥下的通道 横跨菲沙河的加拿大线大桥的下面有一个步行和自行车道。根据Google Maps的说法,使用桥梁的路径从Marine Drive站到Bridgeport站步行路程为2.3公里,29分钟。 20.相当于28条车道 SkyTrain提供了很大的容量,每个方向每小时可运送数千名乘客。 世博线和千禧线的最终单向速度为每小时每方向运送25000名乘客。 加拿大线每小时每方向运送15000名乘客,如果所有车站采用50米平台长度标准,可以容纳更高的频率和更长的列车。 以温哥华市Granville桥的每个车道每小时可容纳1750辆车、车内只有1人来比较: 世博线:极限容量相当于28条车道(每个方向14条车道);目前使用的交通量相当于18条。 千禧线:极限容量相当于28条车道(每个方向14条车道);目前使用的交通量相当于6条。 加拿大线:极限容量等于18条车道(每个方向9条车道);目前使用的交通量相当于7条。 目前,天车拥有69公里的轨道,是世界上第三长的自动列车系统,仅次于82公里的新加坡捷运和80公里的迪拜地铁。 21.报废原车 TransLink计划退役并更换所有150辆最初的第一代天车,这些汽车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之间投入使用。退役将在2020年代中期开始,到本世纪末,它们将被完全淘汰。 22. 天车的声音 卡尔加里居民Laureen Regan是在天车所有三条线上播放的报站的声音。 她在天车中“发声”始于2000年代初,当时总部位于卡尔加里的自动语音系统公司提供了千禧线和世博线的录音。 转载声明 欢迎转载Vanfun温房网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载自温房网,搜索微信号wenfangwang 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