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春节“揽金”,警惕“理财刺客”(春节“揽金”,警惕“理财刺客”!)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随着年终奖、红包等接连入账,市民手头的闲置资金与日俱增。银行、证券、基金等公司接连推出时间限定、利率可观的产品,让不少市民心动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收益有没有保障?操作是不是安全?如今,利率较低甚至存在亏损的“理财刺客”产品,让消费者的行为愈发谨慎;如何防范风险、避免“踩坑”,更成为理财的一门必修课。

现象:“理财刺客”出没,收益起伏不定

纵观春节期间的理财市场,丰富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业绩基准3%以上的银行理财屡见不鲜,与存款相比极具竞争力;国债逆回购假期也计息,不少消费者节前早已出手;追求短期高回报,快速申赎的基金则是不二选择。

尽管行情有所向好,实际情况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这也太‘刺客’了!”看着理财产品春节期间的收益,曹小姐心中五味杂陈。作为理财多年的“老玩家”,节前她在理财经理的劝说下抢购了一只货币基金,风险等级仅为R1,年化收益率有3.7%之多,“当时感觉挺靠谱的,以为可以赚点小钱过个好年。”然而步入春节假期,理财产品的表现却让曹小姐大跌眼镜。“几乎每天都在降,短短几天降到了2.3%。”她表示,这只基金的不佳表现打乱了她的理财计划,现在正考虑年后更换品种,“赎回再重买又要损失2天的收益,不管怎么说都是亏了。”

忧心不已的并非曹小姐一人,何先生也为理财产品“过山车”般的收益哭笑不得。“当时一直续期的产品下架了,不知道该把钱转移到哪,就‘病急乱投医’买了这款长期理财。”何先生表示,自从去年购入后,产品一度亏损,现在利率才逐渐回升到1.5%左右,“离到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能做的只有漫长的等待了!”

记者观察发现,“理财刺客”产品在当前市场上仍占据一席之地。南方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理财产品综合破净率较去年12月末上浮13.36%至5.06%。各投资性质的产品破净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行,含权产品表现依旧不佳,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分别为34.05%、86.49%,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全部处于破净状态。

原因:理财不再保本,底层资产各异

“理财刺客”缘何出现?这与2022年起实施的《资管新规》有着紧密关系。自新规发布以来,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正式告别“理财保本”时代。消费者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开始审视理财产品中蕴含的风险。

据悉,《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型理财产品采用市值法估值,底层资产盈亏的变化会对应传导至产品端,因此净值波动幅度加大成为常态,也是“理财刺客”出现的底层逻辑。

此外,在风险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底层资产的不同也会深刻影响产品的收益。

“虽然现在所有理财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但不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不一样的。”长沙某银行经理告诉记者,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指构成该理财产品投资组合的具体资产或证券,揭示了募集资金的最终流向。消费者若不仔细鉴别,容易遇到“理财刺客”,“像前一阵子暴雷的某理财产品,说明书中都没有标明底层资产,这种理财的投资风险很高;反之存款、国债等底层资产的产品就比较安全。”

建议:分散理财风险,主张量力而行

“今年打算给家里人都买一份保险,再坚持每个月存几千块,放入短期存款或者活期理财中。”新年伊始,王女士根据日常支出和收入情况,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存钱计划,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攒下更多的钱,“存满5万元后,还会尝试更长期的理财或者定期存款。”

这种组合配置的做法,正是防范“理财刺客”的有效手段之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市民应该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更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市民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产品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和储蓄国债等产品。

此外,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也十分关键。“我们建议首先预留充足的备用金,再配置其他的理财产品。”长沙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资金未来的使用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财产品推荐,“短期就买灵活理财,稍微长一点可以配置1—3年的产品,更长期的话教育基金、储蓄型保险也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长沙晚报

(一审:罗江龙 二审:刘乐 三审:文杰)

随着年终奖、压岁红包等接连入账,市民手头的闲置资金与日俱增,银行、证券、基金等公司接连推出时间限定、利率可观的产品,让不少市民直呼心动,却也暗藏担忧:收益有没有保障?操作是不是安全?如今,利率较低、甚至存在亏损的“理财刺客”产品,让消费者的行为愈发谨慎;如何防范风险、避免“踩坑”,更成为理财前的一门必修课。

现象:“理财刺客”出没,收益起伏不定

纵观春节期间的理财市场,丰富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业绩基准3%以上的银行理财屡见不鲜,与存款相比极具竞争力;国债逆回购假期也计息,不少消费者节前早已出手;追求短期高回报,快速申赎的基金则是不二选择。

尽管行情有所向好,实际情况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这也太’刺客’了!”看着理财产品春节期间的收益,曹小姐心中五味杂陈。作为理财多年的“老玩家”,节前她在理财经理的劝说下抢购了一只货币基金,风险等级仅为R1,年化收益率也有3.7%之多,“当时感觉挺靠谱的,以为可以赚点小钱过个好年。”

然而步入春节假期,理财产品的表现却让曹小姐大跌眼镜。

“几乎每天都在降,短短几天瞬间降到了2.3%。”她表示,这只基金的不佳表现打乱了她的理财计划,现在正考虑年后更换品种,“赎回再重买又要损失2天的收益,不管怎么说都是亏了。”

忧心不已的并非曹小姐一人,何先生也为理财产品“过山车”般的收益哭笑不得。

“当时一直续期的产品下架了,不知道该把钱转移到哪,就‘病急乱投医’买了这款长期理财,”何先生表示,自从去年购入后,产品一度亏损,现在利率才逐渐回升到1.5%左右,“离到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能做的只有漫长的等待了!”

记者观察发现,“理财刺客”产品在当前市场上仍占据一席之地。南方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理财产品综合破净率较去年12月末上浮13.36%至5.06%。各投资性质的产品破净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行,含权产品表现依旧不佳,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分别为34.05%、86.49%,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全部处于破净状态。

原因:理财不再保本,底层资产各异

“理财刺客”缘何出现?这与2022年起实施的《资管新规》有着紧密关系。自新规发布以来,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正式告别“理财保本”时代。消费者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开始审视理财产品中蕴含的风险。

据悉,《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型理财产品采用市值法估值,底层资产盈亏的变化会对应传导至产品端,因此净值波动幅度加大成为常态,也是“理财刺客”出现的底层逻辑。

此外,在风险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底层资产的不同也会深刻影响产品的收益。

“虽然现在所有理财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但不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不一样的,”长沙某银行经理告诉记者,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指构成该理财产品投资组合的具体资产或证券,揭示了募集资金的最终流向。消费者若不仔细鉴别,容易遇到“理财刺客”,“像前一阵子暴雷的某理财产品,说明书中都没有标明底层资产,这种理财的投资风险很高;反之存款、国债等底层资产的产品就比较安全。”

建议:分散理财风险,主张量力而行

“今年打算给家里人都买一份保险,再坚持每个月存几千块,放入短期存款或者活期理财中。”新年伊始,王女士根据日常支出和收入情况,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存钱计划,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攒下更多的钱,“存满5万元后,还会尝试更长期的理财或者定期存款。”

这种组合配置的做法,正是防范“理财刺客”的有效手段之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市民应该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综合来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更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市民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产品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和储蓄国债等产品。

此外,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也十分关键。“我们建议首先预留充足的备用金,再配置其他的理财产品。”长沙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资金未来的使用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财产品推荐,“短期内就买灵活理财,稍微长一点可以配置1—3年的产品,更长期的话教育基金、储蓄型保险也是不错的选择。”

“春节理财”一直是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但记者走访发现,以往银行、理财公司会乘势推出的春节专属理财产品在净值化改造浪潮下变得难觅踪影,开放式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热推的主角。同时,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定存产品依然延续2022年以来的火爆。

春节“特供”理财“货架冷清”

“得先和您声明一下,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不是保本保息的。”近日,记者在海口国兴大道一家银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客户经理主动提醒道。

以往在岁末年初,银行都会有一些春节专属理财产品热推给市民,当前是否有呢?

1月16日,记者查询中国理财网发现,春节专属、新春专享理财产品合计有28只,其中在售的则仅有4只,分别归属于嘉兴银行、宁银理财、民生理财3家银行及理财公司。预售的春节“特供”理财也屈指可数,仅有7只,且发行机构均为河北银行、浙江禾城农商行等城农商行。剩余的17只则均为往年存续的春节专属、新春专享理财产品。

相比往年,今年的春节“特供”理财可谓是“货架冷清”,逐渐呈现出哑火的状态。

新发售理财产品鲜少“露头”的同时,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银行网点也不再热衷推销春节“特供”理财。多家银行网点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没有春节理财产品推出。另外一家银行工作人员则明确表示,现在开门红没有“春节专享理财”,理财产品也不在热推之列。“现在已经不推保本保收益的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了,和普通理财产品没什么区别。”

以往春节“特供”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会略高于一般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公司也热衷于发售相关产品进行“开门红”揽客。不过,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实施,理财产品进入净值化时代,春节“特供”理财产品变得愈发稀有。

根据北京商报记者此前的调查,早在2022年之时,就已有部分银行网点客户经理透露,没有春节“特供”理财产品发售。

中短期开放式理财产品成热推主角

那么当前,金融机构都力推哪些产品?记者咨询后梳理发现,主打产品有:一是中短期的开放式理财产品;二是“以避险为主”的保本类存款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多家银行推荐的春节理财产品中,中短期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成为“主角”。

例如,晋商银行在新年理财攻略中就推介了包括“日日盈现金壹号A”“丰盈多利周周开”等8只开放式理财产品,产品评级为R1或R2中低风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集中在2%-3%。长沙银行推荐的新年银行理财产品也多为开放式理财产品,包括“长盈一年定开4期”“长旺现金管理”等,业绩比较基准在2%-4%。从投资期限来看,两家银行推荐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偏中短期,多为三个月、半年或一年。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也发现,银行网点人员较为推荐开放式理财产品。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最近理财市场相对比较波动,目前该行没有春节专享理财产品推出,有一只30天持有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比较推荐,持有期一过可以随时申赎,风险等级很低为R1,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2.9%。

保本类存款产品是银行主推的另一类产品。工商银行合肥某支行理财经理推荐了一款七天通知存款产品。据其介绍,存入20万元以下,年利率为1.1%,存入20万元以上,年利率为1.75%。“您可以根据资金需求自行设置到账时间,到期自动到账。如果未设置到账时间,想要支取时,提前7天通知银行即可,时间较为灵活。”该理财经理说。

谈及不少银行在春节期间热衷推销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原因,某银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银行热衷在春节期间推销开放式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相比于封闭式产品,开放式产品在申购、赎回、资金适时到账方面都具有优势。

大额存单越来越难买了

与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的冷清场面相反的是,2023年,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定存产品依然延续2022年以来的火爆。

2023年,徐先生有两笔定期存款到期,该如何配置这笔资金成了问题。

“以前一直买建设银行的大额存单,不过现在发现大额存单越来越难买,手机银行上买不到,利率也在下降,甚至不如之前普通定期存款利率高。”徐先生告诉记者。考虑到基金的波动性较高,银行理财也不能“保本”,追求稳健收益的徐先生仍然看重大额存单。

打开手机银行APP,不少银行3年期起存、年化收益率超过3%的大额存单“一单难求”,点击后均显示“产品剩余额度不足”。

采访中,某大行北京地区支行网点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该行大额存单利率目前最高为3.1%,3年起存,额度一直比较“紧俏”,也没有优惠政策。一些银行理财经理也表示,现在大额存单额度比较紧张,需要提前预约申购。在问及临近春节有何推荐的理财产品时,不少理财经理依然向记者推荐了存款类产品。

某股份行北京地区一位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该行普通的大额存单产品额度需要“抢”,到网点办理需要提前预约。不过,如果是从其他银行转账来的“新资金”,在购买大额存单时则无需预约,到网点办理即可,2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3.25%。“如果能接受3年封闭期,现在定存依然是不错的选择。”这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年期平均利率为3.337%,5年期平均利率为3.635%,和2021年末相比分别下降22.4bp、42.4bp。2022年以来,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利率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为何依然受到消费者欢迎?

对此,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一方面,当前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叠加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或出现下滑;另一方面,股市震荡,理财产品经历多轮净值“下跌潮”,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存钱意愿上升,而大额存单相较普通存款利率高一些,因此更受青睐。

提前合理规划,别让资金站岗

理财产品净值化后,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此前理财市场也接连出现了“破净潮”“自购潮”“赎回潮”,在此背景下,春节或节日理财产品是否还值得购买?后续春节特供等节日理财的发行、销售趋势将会如何?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理财产品已经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今后节假日特供理财产品预计会逐渐减少,银行推销此类产品的难度也会比较大。春节前理财,要关注各类产品的起息点,除了存款类产品之外,其他投资理财产品一般在节假日期间无法购买或是不起息,投资者要提前做好理财规划,防止资金站岗。

对于春节期间资产配置的建议,银行理财师建议大体相同。首先,应该要预留出足够的流动性资金,用于家庭日常开支或应急,剩下的部分,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理财水平及经验,均衡地配置在不同产品之中。

“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购买固定收益类型,投资低波资产的中短期理财产品;如果追求较高收益,在当下市场节点,可适当投资含小部分权益的‘固收+’产品,增加整体投资收益;如果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定收益,建议配置终身寿险或年金险产品,以抵御未来利率下行和通货膨胀。”兴业银行海口分行私行中心主任朱本秀建议道。

不少理财师认为,把年末的储蓄最好分为要花的钱、保障的钱、增值的钱和保值的钱。

对此,朱本秀给出了详细建议。她分析称,“要花的钱”就是计算出近3到6个月的生活支出或紧急备用金,这部分资金建议投资现金管理类产品或短周期稳健型理财产品;“保障的钱”可分为人身保障、家庭保障、风险保障等,这部分资金建议投资对应的保险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重疾险、意外险、财产险、年金险、终身寿险等,需要根据投资者个人和家庭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增值的钱”就是投资组合中可有机会获得较高收益的资产,这部分资金建议投资权益的“固收+”产品或基金产品;“保值的钱”就是资产要相对安全,在投资组合中打底的那部分资产,这部分资金建议投资银行的定存产品、固定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及黄金储备。

资料来源 北京商报 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 新海南客户端等

上游新闻综合

编辑:饶治美

责编:周尚斗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