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2012,投资者伤心的一年,理财市场躁动的一年,展恒理财投资顾问王向军为您盘点2012年理财市场五宗最。
一、最闹心的股市
A股三年来先后击破了“黄金底”、“钻石底”、“玫瑰底”,终于在11月27日失守2000点,并于12月4日盘中创下1949“建国底”;从12月4日上演一场绝地反击战,连破2000、2100、2200点三道关口,并在12月31日收于2269点,短短20个交易日上涨320点,让广大股民在2012年12月里坐了一回“过山车”。
点评:A股走过3年熊市,在股民们纷纷表示“熊市不言底”的时候,股市却又让股民们在年终时兴奋了一把。也许,A股市场是再一次告诉人们,当大多数人都绝望的时候,就是应该买进股票的时候。
二、最迫切的市场化
2012年6月、7月,人民银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修改了由国家管制的利率浮动机制,给予银行自行决定利率的更大浮动空间。这也是自2004年10月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探索的再一次重启。
点评:展恒理财认为从利率市场化改革到存款保险制度,最终都是为了引导金融行业进入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实现资金配置的市场化和使用效率的提高。金融体系改革关系到国计民生,如何推进改革,减少利益各方对改革进程的阻挠和曲解,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具有大智慧。
三、最坚决的退市
2012年6月底,退市新规出台,以前通过“买壳”、“换壳”、并购、置换等方式进行重组,以求达到重新包装再上市的目的ST公司风声鹤唳。至12月25日,退市大幕开启,*ST炎黄、*ST创智成为首批退市的上市公司,股市“不死鸟”终成传说。
点评:人民日报发文称,不扫“垃圾”就没有干净市场,要把那些只为圈钱的“坏孩子”驱逐出门,让“好孩子”成为市场的主体。展恒认为,随着A股退市制度的完善,那些以赌ST股重组而一夜暴富的神话将只是一个“传说”。
四、最坑爹的“飞单”
2012年11月末,因到期无法兑付,数十名在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购买了“中鼎财富”的客户集体维权。此案是今年银行理财领域的标志性事件。今年以来,还有工行、中信等多家银行出现“理财门”,使银行的金漆招牌严重受损。
点评:我国的银行,一直是国家信用的代名词。但是,再有公信力的机构,也是由人组成的。在以信用为生命的金融行业,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避免道德风险,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六、全球金融市场最赚钱的领域
专家称2012年世界经济最有利可图的领域是股市。过去12个月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股票指数上涨了16.9%,标准普尔高盛总收益指数上涨0.1%,美元汇率指数全年下跌0.5%,全球国债的平均收益率为5.73%。
点评:虽然去年债市红红火火,但最赚钱的却是股市。这得益于西方主要国家央行采取的宽松政策,以及许多国家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欧洲600家最大公司和银行股价的斯托克600指数全年上涨了14%,创下2009年以来涨幅之最,展恒理财认为海外资产配置将成为分散风险的又一“篮子”。
(原标题:盘点2012理财市场:最闹心的股市 最迫切的市场)
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或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然而,在银行理财兴旺的同时,2013年“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代持”等事件的发生无不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3年年末,普益财富统计显示,2013年1至10月银行理财市场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共计37880款,较2012年同期增长30.47%,按照银行理财产品年末“爆发”的惯例,2013年全年理财产品数量超4万毫无悬念。纵观2013年全年理财市场发展状况,城商行发行数量超过大银行,形成了与股份制银行和大银行“三分”市场的格局。在收益率方面,去年理财产品摆脱上年单边下行的整体走势,在年内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格局。
据机构估算,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或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然而,在银行理财兴旺的同时,2013年“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代持”等事件的发生无不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变相吸存”的议论之声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产品导向模式也初步显露出在银行整体流动性控制上的弊端。
“从2013年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看,继2011年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销售管理办法》,从销售端对理财业务进行规范之后,2013年3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8号文”),对理财产品的投资进行了规范;6月,银监会又下发《关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以后发行的理财产品都需纳入‘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进行备案,这意味着银监会开启了对银行理财市场、业务和产品的全方位监管。”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表示。
对理财业务监管不断加强的一个较明显的例证是银监会去年下发的“8号文”,该法规不仅首次提出对银行理财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进行了界定,还对银行投资该类资产规模设定了余额限制,同时对理财产品尤其是包含“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运作中的合规性、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以及合作机构准入等多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
“8号文”之所以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做出界定,其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中,对融资性资产的包装层出不穷。如在2010年以前,最主要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信托贷款和信贷资产,2010年到2011年出现了大量的票据资产、投向债权的信托资产收益权等,而对于这类属于融资性质的资产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和监管。为避免在监管中出现“盲点”,因此“8号文”第一条就规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接着解释“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这个界定几乎囊括了所有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有利于对投向这类融资性质资产的理财产品进行统一监管。
叶林峰认为:“‘8号文’的颁布并不是为了叫停某一类投资方式或者合作方式,而是在承认该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的基础上,将该类理财业务纳入监管,意在有效防范和控制‘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的风险,引导理财市场规范发展。结合银监会此前对银行理财市场、资金池管理模式等的规范原则,此次对理财产品会计核算‘一一对应’的要求具体化,实际上传承了一贯的监管思路,但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切入,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风险控制、会计核算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进而为理财产品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奠定了制度基础。”
近年来,在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理财也迅速崛起。与互联网理财相比,银行的专业性和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依然具有绝对优势。然而,产品导向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拉平了这一优势,保持“吸引力”的关键回归到了“代客理财”或者“资管”上。目前,已有银行开始推广独自研发的“资产配置”服务,不过在银行资金缺乏的大背景下,短期内理财产品导向格局很难改变。
2013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图显示,理财产品从5月末开始大幅上扬。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扬的最大推手是流动性紧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是导致包括同业拆借、理财产品等市场资金价格暴涨的原因。央行随后采取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及窗口指导等措施令市场资金价格很快回落,但并未回到之前的水平。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表现似乎有向SHIBOR‘看齐’的味道,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在流动性紧张后较此前高出近30个基点,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走高,并在2013年9月末达到5.10%。而此时平均预期收益率与流动性紧张前相比恰好上升了约80个基点,与前述SHIBOR的利差一致。”叶林峰认为。
纵观2013年的理财市场,除了兴旺与忧患共存外,理财产品等级规则和系统的上线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进一步正规化、透明化。尤其是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产品申报、发行、存续和终止四个方面明确银行的信息登记责任,要求商业银行在产品募集起始日前10个工作日,对产品的74个数据元信息如实填报,以便监管当局从产品设计、发售、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方面对理财业务进行全流程规范和监管。
来源:金融时报 2014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