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2020年即将过去,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与宏观背景下,高净值人群需求发生重塑,财富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也随之迎来新的变化。
近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发布了《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发现,除传统的财富增值需求外,企业家的需求已升级为涵盖个人、家族和企业的综合需求,需要提供的服务为一揽子服务方案。
对此,中国银行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在《白皮书》中提出“财富四维度模型”,从数字、空间、时间、价值四个维度梳理家族财富特征。并结合当下最新情况,指出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中面临的些许问题和不足,给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上述“财富四维度模型”,基于《白皮书》对1000余位企业家进行了定量调查和深度访谈。调研的目的不仅在于呈现中国企业家的家族财富管理现状,也旨在围绕该群体密切关注的资产配置、子女教育、财富传承、慈善公益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
截至目前,中资私人银行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2007年,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勇于拓新,率先在境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在今年疫情大背景下,中国银行私行增速、金融资产增速以及手机银行的增速都明显快于去年。
四维度定义财富管理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家族财富管理需求,《白皮书》调研小组对1000余位企业家进行了调研,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财富四维度模型”,从数字、空间、时间和价值四个维度梳理家族财富特征。
其中数字维度关注如何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空间维度探究财富的分布及持有方式,时间维度聚焦于财富的长久存续,价值维度则探讨如何让财富实现社会价值。
也就是说,相对应的,对企业家而言,有4个问题需要找到答案:如何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持有财富、如何实现财富的代际传承以及如何让财富更好地回馈社会?
以数字维度为例,数字维度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量化企业家客户的资产规模与资产配置信息,可加深企业家们对资产分布、投资选择与风险偏好的认知,亦可为金融机构了解客群需求提供参考。
《白皮书》的调研结果便显示,受访企业家的真实回报率普遍低于回报预期。58.29%的受访企业家所期望的资产回报率超过8%,而过去三年年化真实回报率超过8%的企业家群体仅占全部样本的36.72%。近3年来,真实资产回报率落在4%-8%区间的企业家人数最多,占全部样本的45.57%。
又如,空间维度通过梳理企业家财富分布现状,帮助企业家群体实现资金、家族产业与人力资本更合理的全球布局,同时规避各类风险、提升对各类资产的管理效率。
时间维度则针对企业家群体的特有需求,对传承的财富构成及可供选择的传承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揭示企业家代际传承现状与困难,并提出建议等。
另外,为帮助企业家群体实现个人财富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具价值的贡献,《白皮书》调研小组通过价值维度的各个要素,对企业家及企业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进行梳理。
《白皮书》指出,这四个问题从不同的维度对财富进行审视,各个维度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共同组成财富管理的全景图。作为创富先行者,企业家群体在财富规模、分布特点、传承需求与价值创造等方面的诉求,较其他人群更为多元化。
因此,从“四维度”出发定义财富管理,有助于企业家本身及财富管理机构从更加全面、综合的视角看待财富、打理财富。
一揽子服务方案迫在眉睫
《白皮书》的调查的核心结果表明:企业家们在财富的认知、配置、传承和回馈等方面已形成了初步的意识,但在具体实践方面仍需要更专业的意见建议。
企业家们逐渐意识到,不同于过去的创业创富历程,资产的稳定增值要长期积累,因此需专业的财富管理团队指导,形成科学的资产配置规划。
比如调研显示,从企业家资产配置结构来看,银行存款、理财等占比较高,而股票、公募、私募股权投资、贵金属、艺术品及其他另类投资产品则配置比重较低,分散化程度不足。在本次受访企业家的家族资产配置中,银行理财产品与储蓄现金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6.47%和26.34%,其他种类资产的占比均低于10%。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现有的资产配置结构难以支撑多数企业家的目标收益率(年化8%)。为实现既定的收益目标,企业家们需要在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帮助下,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提升投资组合的收益表现。
因此,《白皮书》中,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也给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按照企业家对自身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需求构建投资组合,引导企业家们制定合理预期目标,并通过长期投资达成其目标,树立科学的资产配置理念。
其中,中国银行的资产配置方法论包含“了解投资现状与投资目标”、“评估投资现状与目标的适配性”、“拟定资产配置方案”、“实施资产配置方案”以及“对资产配置方案进行评估及优化调整”共五个步骤。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策略服务体系,形成了中国银行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白皮书以及中国银行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策略季报、周报和日报的投资策略服务架构,分别从客户长期战略资产配置、中期战术资产配置、短期产品最佳时机选择等视角为客户资产配置提供全流程服务,以求更好服务于客户的资产配置工作。
又比如从持有形式来看,目前家族财富的持有方式多为直接持有或其他自然人代持,在风险规避及精细管理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中银私行建议,通过规范的公司架构持有资产可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和保护隐私,通过信托持有财产有助于进一步隔离风险和传承安排。
对于企业家而言,随着财富累积与年龄增长,财富管理的重心从“如何创造更多财富”逐渐转移至“如何保护财富”和“如何将财富传承给下一代”,财富绵延与基业长青成为了企业家群体的关注重点。
由于企业家群体财富类别多元、传承难度较高,因此他们更需要调整观念,从被动的自然型传承转变为主动规划。而主动型传承涉及法律、税务、财富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问题,企业家可通过咨询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寻求解决方案。
比如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自开办伊始就聚焦于私行客户的综合化需求,通过“1+1+1”管家式金融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提供资产配置、个性化融资、投资咨询、法税咨询、家族财富传承管理等一系列深度专业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及世代传承。
从国际经验来看,主流私人银行模式可以分为四种:商行驱动型、投行驱动型、精品私行型和“投行+商行”双轮驱动型;从境内实践来看,私人银行服务机构也从商业银行扩展到了券商、信托、第三方财富机构,以及近年来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以法税服务为基础“家族办公室”。
“这个现象背后反映的实质是,私行客户是具有综合化、专业化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需求于一体的高端客户,私人银行业务线涵盖个人生命周期、家族财富传承及其企业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国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王亚表示。
财富管理领域的一片蓝海
业内人士表示,私人银行是衡量现代零售银行业务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制高点的标杆,私人银行业务作为最顶尖的零售业务领域,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整体的经营理念、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和客户基础都具有极强的带动升级作用,是将建设新时代零售强行的关键抓手之一。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私人银行业务具有轻资本、高价值等特征。零售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进行改革的重要出路之一,而私人银行则被认为是必争“高地”。
从国际一线投行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到,转型升级为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是近十年新出现的行业趋势,究其原因,在于财富管理业务具有收益高、轻资产、抗波动等特点,能够在不断变化的金融周期中熨平投行业务的波动。
2019年数据,摩根士丹利的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2.7万亿美元,首次超越瑞银集团(UBS)成为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一的财富管理公司。摩根士丹利耀眼的成功,与其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大力向财富管理业务进行战略转型密不可分。
回到国内。2018-2019年间,在宏观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私人银行业仍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整体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与客户数量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资私人银行服务客户数量为103.14万人,管理金融资产规模(AUM)为14.13万亿元人民币。
从2018年的12.26万亿元,AUM增至2019年的14.13万亿元,增长率达15.25%。
与此同时,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8年的87.51万人,增至2019年的103.14万人,增长率达17.86%。
今年以来,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历史中位数,普通的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收益率难以满足中高端客户的收益需求。而资本市场出现“小阳春”,呈现出明显的财富效应。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愈发旺盛。王亚认为,疫情后中国大陆财富管理市场真正进入资产配置时代。为此,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增强投资策略专业力量的投入与建设,通过资产配置为客户创造价值。产品策略方面,一方面顺势而为,增加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供应,另一方面抓住市场机遇,逢低布局权益类资产。
根据《2019年中国私人财富》调查数据,截止2018年中国高净值(此处数据为可投资资产规模1000万人民币以上)人数达197万,预计2019年能突破200万,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5000万人数占比为16.24%。可投资资产规模与高净值人群增长趋势一致,18年达61万亿。
不断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得益于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历史机遇、开放有力的国家政策红利以及企业家群体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并成为高净值人群的主体。
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席卷而来,迅速变化的经济形势使诸多行业短期内经历“洗牌”,部分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如履薄冰。
对于财富管理行业来说,疫情使得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思索,对财富安全和财富传承更加重视。
这种情况下,高净值人群风险意识明显加强,愈发注重财富安全,投资心态更加成熟,资产配置策略更为稳健。
“外部环境的改变与客户需求的升级给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通过四维度模型的梳理,本报告发现,除传统的财富增值需求外,企业家的需求已升级为涵盖个人、家族和企业的综合需求,需要提供的服务为一揽子服务方案。这就需要财富管理机构紧跟客户需求变化,不断加强对财富的四维度能力建设。”《白皮书》也表示。
作为国内第一家开设私行业务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从一开始便引领行业,伫立潮头,敢为人先。10多年的发展,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已牢牢站稳于中资银行私行第一梯队,国际化、专业化和综合化优势明显,并不断夯实服务基础、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去年,中国银行个金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今年行业整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面对压力与冲击,王亚表示,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无论从业务发展,还是从能力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架构调整上,最根本的目的是做两方面的融合,一方面是数字化和业务的融合,另一方面是专业化和业务的融合,面对金融科技和财富管理的冲击,中国银行私行把两个拳头攥起来,在一个大的架构下更好的融合。”王亚说。
架构改革后,围绕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中银私行构建了全市场开放式产品平台,在全市场为私人银行客户遴选最优质的产品。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银私行打造了投资顾问、私人银行家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队伍,三支队伍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专业培训。可以说,无论在投资策略、专属产品还是在服务队伍上都在不断强调专业化建设,提升客户服务的专业化能力。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不断拓展线上服务渠道。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公众号为切入点,建立了为私人银行客户进行服务的平台,客户可以在公众号上看到中银私行最新投资观点、专属产品、增值服务和客户活动等各方面资讯。同时,积极打造手机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专区,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专属的服务渠道。在数据应用上,充分运用大数据,从不同维度对私人银行客户进行画像,提供更加专属、有针对性的服务,力争做到“千人千面”。
报告详情请点击下载
责任编辑:
上一篇:给公司起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