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腾飞记:“智造”名城如何站上新能源产业高地?
- 百科生活
- 2024-11-24
- 1
- 更新:2024-11-24 07:01:19
胜马财经认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交通便捷的时代,了解一座城市特别简单,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在手机上刷到一座城市的照片、视频和美食,节假日约上三五好友即刻上路,很快就能零距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息。
若要想进一步探究一座城市,认知锚点的建立很重要,对城市的认知取决于两个关键词——历史和机遇,历史是原因,它促成了城市的现在,而机遇是种子,它决定了城市的未来。
有一座城市,它曾被叫做延陵、毗陵、毗坛、兰陵、晋陵、尝州等,还拥有龙城这一别称;它是一座依河而建,因河而兴的城市,京杭大运河有23公里贯穿其中,沿河分布有众多的历史古迹。
它还是江苏省城市面积全省第二小的地级市,但却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省会城市。
它就是常州。
曾几何时,常州相当依靠工业、纺织业等产业,1983年时,它在全国69个中等城市中,人均工业产值、劳动生产率和财政收入总量均名列第一。也因为产业结构固化等问题,常州在90年代备受转型之苦。
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新的风口之下,得益于工业装备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基础雄厚,为动力电池的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常州由于布局早,掌握了先发优势,凭借卓越的工作成果,使得“锂电之都”的呼声越来越高。
机遇是时代的风,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只有感知力足够强,才能嗅到属于未来的甜头。
那么,这座历史悠久的龙城是如何“追风”?又是如何借助风势加速腾飞的呢?
常州的几个别称里面,最为奇特的便是“龙城”了。
胜马财经查阅史料获悉,明隆庆六年(1572年),常州知府施观民建“龙城书院”,书院取名龙城。此后,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礼佛,并御笔题写了“龙城象教”的匾额,这一别称也就由此固定且流传至今。
常州可考的历史长达3200多年,春秋末期(公元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常州素有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的氛围、文明的气息、文人的精神始终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品质和丰厚内涵。
而上述一个个别称,正是常州悠久历史的见证。
每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都会诞生其独特的精神,官方的说法是,常州拥有“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是对常州人民精神气质的高度概括。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名城更多的精神特质是沉稳和坚韧,“滚滚长江东逝水”,见证了太多兴衰往复,也看惯了无数起起伏伏,常州这块土地,与其说拼劲满满,但不如说是韧性十足。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常州只有大小工厂、作坊474家,从业人员7.7万人,是一座城区人口仅50万、经济规模和质量仍处于较弱水平的中小城市。
在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常州抓住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工业经济调整发展的历史契机,坚定发展农机、农肥、农药、农膜等支农产品;“小桌子上唱大戏”,主动把单一分散的中小企业组织起来,走中、小、专、协、联的道路;“母鸡生蛋法则”,通过“鸡生蛋、蛋生鸡”组织地方工业滚动发展;“一条龙生产技术协作”,通过产业集群模式,打造灯芯绒、卡其布、收音机、柴油机、玻璃钢、自行车等群“龙”共舞的产业协作链条……
这一系列切合城市实际的产业定位、创新思路和扎实举措,助推常州连续实现了“工业经济的三次起飞”。在全国诸多中小城市中成为“第一个崛起的工业城市”,进而成为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市”。
到了本世纪初,因为内外部因素,曾经的“明星城市”日显颓势,与苏州、无锡的差距逐渐拉大,常州也在此后遭遇了这座城市最大的挫折。
但常州并未因挫折而就地“躺平”,历史名城见过的风浪何其多?常州开始转变思路,转型升级,布局新兴科技产业。
2009年前后,常州举全市之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光伏巨头天合光能在常州,尚德在无锡,从而又引起了常州无锡关于中国光伏之都的争夺战。
最后,无锡尚德被顺风光电收购,而常州的光伏产业也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起起伏伏。
常州依然表现出了不怕挫折的韧性,在不断寻找布局新兴产业,尤其是常州产业发展,已经从跟跑变为领跑,也愿意花更多时间和资金去培育壮大一些不被注意或者弱小的新兴科技项目和产业。
十年前,国内鲜有人知道石墨烯。常州市通过市区联动、创新机制,走上了一条石墨烯产业的培育之路。
政府担当天使投资人,平台先行,统筹资源,常州成立了我国首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同步启动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撑石墨烯团队创新创业。
十年来,常州石墨烯产业不仅“活”了下来,还为国内石墨烯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截至2020年,常州累计招引石墨烯相关人才团队40多个,招引和孵化相关项目160余个,形成产值约40亿元。
举例来说——常州第六元素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烯粉体生产商,粉体销量占全球六成以上。常州富烯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烯散热膜生产商,在产品细分领域规模和技术均遥遥领先......
而近年来,常州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把时针拨回2011年,那一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京沪两大城市之间实现4个小时直达。那时候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如今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正如那时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新能源车的浪潮来得如此之快,而有一座城市却想到了。
2011年,常州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成立,同时千人计划(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在钟楼区成立,旨在引进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高端人才、培育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项目。
成立一年后,就有11个项目入驻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2014年8月,常州市才正式制定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
这时,常州已被列入新能源车推广计划城市,并从如何落地的角度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具体补贴政策和补贴标准。
彼时的常州市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地位。
2015年,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落户金坛,成为第一家入驻常州的大型动力电池企业。2016年,宁德时代与溧阳合作,在溧阳成立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蜂巢能源落户金坛。
短短数年,宁德时代稳居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榜首,江苏时代已成为宁德时代总部以外最大的子公司。中创新航成为国内动力电池独角兽企业,稳居国内动力电池排行榜前三。蜂巢能源产能加快爬坡,2025年产能目标提升至600gwh。
今年七月,“常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1-6月,常州动力电池产业企业预计开票销售约600亿元,同比增长近120%。全市规模以上动力电池产业累计完成产值566.9亿元,同比增长91.8%,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6.9%。
常州已崛起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动力电池产能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超过3400家,双双位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常州给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
2021年,常州市提出532发展战略这一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具体包括五个中轴、三个中心、两个示范。
“五个中轴”指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
“三个中心”指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
“两个示范”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必须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定位”。
“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这一城市定位,是常州最鲜明的发展特质和最生动的城市画像。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常州也充分发挥了产业基金引导功能和市场效应,强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产融结合和发展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2021年,为加快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五大明星城”建设,助力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常州市政府决定打造龙城金谷,做大做强常州基金产业。
龙城金谷分南区和北区。南区为创投公园,位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石墨烯小镇核心区,目前创投公园已建有6栋研发大楼;北区设有基金大厦,位于常州文化广场3、4号楼。
常州龙城金谷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龙城金谷的运营主体,由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和常州晋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运营公司龙金星辉还与行业知名度高的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成立专业化的招商平台,承担“龙城金谷”的招商入驻、服务和产业培育等。
就在不久前的7月1日,为来资本医疗产业基金常州为来医疗健康基金签约仪式在珠海汤臣倍健透明工厂举行。该基金由汤臣倍健、诚承投资、常州西太湖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共同组建而成,基金落户龙城金谷(南区),是龙城金谷引入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又一重大举措。
以医药产业为例,龙城金谷(南区)所在的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拥有扎实的医疗产业基础,共聚集了500多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形成了骨科、齿科、体外诊断设备与耗材、卫生材料及物料、外科手术装备及手术耗材、康复辅具及耗材六大子产业群。
园区在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所需的政策、人才以及其他资源等方面都有很大支持力度。2022年6月30日,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正式在园区投入运行,将为常州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全市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而医药产业只是龙城金谷服务的一小部分,常州当下最受关注的新能源产业,园区也尤为关注,为很多企业做了大量针对性帮扶工作,今年1月,IDG资本联合香港中华煤气共同成立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落地龙城金谷,重点投资动力电池、太阳能、储能等创新领域。
2022年前三季度走完,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地位更加趋于稳定,据胜马财经了解,目前常州市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新能源汽车产业覆盖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仪表系统等10多个领域。
今年1至9月,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90%。
11月11日,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开幕式上介绍,常州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发储送用”,即发电、储能、输送、应用四大环节的融合发展。
在应用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整车产量超24万辆,占江苏“半壁江山”,预计年内突破30万辆。今年前三季度,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值增长204%。
不仅如此,常州还给自己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5%。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指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5.8%,2021年升至14.8%。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5%。而常州给自己定的目标则比上述规划高出不少。
陈金虎表示,常州的目标是到203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全国领先,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内容来源:胜马财经
作者: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