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试点一年有余的个人养老金业务有望迎来全国扩围,除不少个人期盼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外,也有很多金融机构欲借此次扩围被纳入相关业务范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产品,在个人养老金全国扩围后,有望进一步增加,以满足更多的投资者需求,“但更多城商行(已有5家)被纳入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这不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中小金融机构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的方向。”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提出后,不少城商行人士认为,其客户年龄结构与养老金融业务非常契合,意图在养老金融方面加大业务开展力度,以达到补短板、强弱项的效果。一家中部城商行则正积极争取个人养老金业务资质,并准备相关产品,但业务资质最终能否获批还暂未知。
账户制下的个人养老金业务,均围绕商业银行展开。商业银行既可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也可发行储蓄产品,并代销理财、保险、基金产品,但这些业务资质核准分属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且需要满足的相关条件并不低。
“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后,行业都在期待更多优秀理财公司的产品能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中,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若在未来实现了养老产品端的突破,有了长期资金,银行理财在投资端的策略和资产将会更加广阔,这亦将提升与数字经济的连接和融合度,提升银行理财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一家股份行旗下有发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资质的理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目前该公司还未发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指导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保险公司等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动建立完善行业信息平台,建设产品展示专区,便利消费者选择。”1月25日,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人尹江鳌在国新办“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谈及个人养老金相关情况时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供给,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特点,研究完善相关业务监管规则。
“丰富养老第三支柱金融产品供给,进一步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试点。”金融监管总局大型银行司日前在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也表示。
数据显示,由四家大行在5个城市试点的特定养老储蓄目前募集金额接近400亿元,即每家暂定100亿元的额度已接近使用完毕;截至2023年12月22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募集金额仅超12亿元。
全国扩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开启于2022年11月25日,按照当初的计划,个人养老金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选择部分城市试行1年后,再逐步推开。如今,试点时间已超1年。
就在市场期盼何时全国扩围之际,1月24日,人社部在2023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有序,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这也是人社部首次表态个人养老金业务将扩围,给市场注入了积极信号,不过人社部并未明确全面实施的具体时间。
所谓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是指开户数量。人社部此前披露,截至2023年末,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已突破5000万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末,个人养老金缴存金额约280亿。
具体到商业银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至少有两家国有大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已突破900万人,股份行中有少数开户数突破400万人。
“每年年底是个人养老金缴存的高峰期,以我行2023年底为例,12月的缴存额约是前11月平均额的3倍以上。”对于缴存情况,一位城商行相关人士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了解,个人养老金业务在试点过程中,尽管存在一些小插曲,如人社部2023年9月1日呈送给某国有大行的《关于个人养老金参加人申请撤回缴费问题处理意见的函》显示,个人养老金参加人由于操作失误等原因缴费的,可在5日内通过开户银行线下网点提出撤回申请,但整体来看,试点较为顺利。
对于个人养老金业务全国扩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前有很多相关金融机构已做了充分准备,包括预开户、员工培训等,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如,一家国有大行在2023年11月中旬在全行开展了个人养老金业务知识,“希望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全国推广之际,促进我行个人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
“我行组建了专班服务团队,紧密对接政府部门统筹安排,以公务员、国有企业职工为核心服务客群,持续优化个人养老金网点开户和上门开户服务。目前预约开户1.83万户,将在试点开放后第一时间转为正式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家国有大行某分行了解到。
一家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个人养老金全国扩围的同时有望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更多客户可开立账户,进一步提高个养制度的普惠性;随着个养缴存和投资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激励资管公司推出更多更优质的养老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
机构与产品供给有望持续增加
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一年多来,“开户热、缴存冷”频频被热议,除推出的时机不佳外,顶层制度设计需进一步完善也是专家学者们不断提出的建议,如放宽提取条件、增加税收激励、打通第二第三养老账户等。市场期待在个人养老金业务扩围至全国时,相关政策也会同步进行完善。
2023年12月底,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第十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上建议,个人账户式的养老金可以考虑“供一配一”,以此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同时也还需要其他政策配合和配套措施,其中一条是,要引导个人愿意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并积极向账户供款,还需要在“个人预期”方面进行研究。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则希望通过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发行更多相关产品以分享社会老龄化带来的长期业务红利。
就商业银行而言,原银保监会在《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一级资本净额超过1000亿元、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规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具有较强跨区域服务能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当时,原银保监会批准了23家商业银行可办理个人养老金业务,包括6家大行、12家股份行、5家城商行。
事实上,就一级资本净额资本而言,有更多的城商行符合标准,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还要求,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还要建立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系统,与人社信息平台、银保行业平台、理财行业平台对接。而且,从实际业务开展情况看,包括多家股份行在内的银行个人养老金业务量较小,个别甚至未启动。
“成功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得益于数字化转型成效和敏捷开发、高效协同、综合服务的工作机制,过程中得益于全行多个业务条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并最终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一家城商行董事长曾表示。
尽管养老金融成为“五篇大文章”之一,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要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为此,一家中部地区金融监管部门还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业务要业务简单化、本地化。
不过,个人养老金基金代销机构持续扩围,从最初的37家增加至最新的50家,证券公司24家、商业银行19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7家,较最初分别增加10家、3家、0家,主要是证券公司增加。
从个人养老金产品来看,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1月26日,储蓄、理财、基金、保险产品分别为465只、23只、180只、58只,理财产品数量相对偏少。
2023年12月22日,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自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推出以来,已有6家理财公司发行了23只产品,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超12亿元。这意味着,有发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资质的11家理财公司中,还有5家暂未发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据普益标准分析称,个人养老金理财发行机构和产品数量偏少,一是监管政策和标准尚在不断完善中,一些机构可能选择谨慎行事,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质量;二是一些养老金产品已筹备到位,但需要经过监管审批的程序,还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最终批复。
“目前社会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该类产品尚未被居民广泛接受,由于市场需求相对不足,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应的产品设计和推广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普益标准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