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秒鱼
采访时间:1月18日
姓名:栗子(化名)
性别:女
年龄:26岁
吉林长春人,已婚。大学毕业后来京工作,从国企离职后,投身保险行业至今。
聊天时,栗子给我的感觉,是一个独立坚强且目标明确的女生。外表瘦弱,却有着果敢而坚定地勇气,同为90后,在她面前有些让我自惭形秽。
无论是放弃保研、跳出国企,还是进入保险行业,她为每一次选择都预想了未来。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保险人,也打开了我对保险这个行业新的认知。
我在高中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去外地上大学,单纯而坚定得认为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才算是经历成长。
而高考时却为了稳妥和专业择优,权衡再三留在了家乡,可是不甘心和遗憾一直都在。
一入大学,我就在心里和自己较劲,既然不甘心,就得证明自己值得更好的。国奖、社团、科研每一样都用力争取,家在本地却是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常常感叹高考时候都没那么努力。
保研的目标在心里扎了根,三年的时间,专业综合排名第四名。保研名额的分配是依据专业排名先后自主选择。
前两名基本可以稳妥选择校外学硕,我的排名相对受限,盘算着放弃校内学硕的名额,退而求其次选择校外专硕,这样就可以去心仪的城市和学校。
结果当年学院新出的政策是校内优先,基本上排除了我顺利申请校外专硕的可能。短暂的考虑,我放弃了坚持了三年的保研目标,投入求职大军。
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决定,专业课老师批评我“短视”;我的父母是大学老师,至今还在为我冲动弃保心存遗憾。
大学三年各方面的积累,使得找工作的过程非常顺利,现在再回看这段经历也是过于顺利了。
北京国企解决户口,工科校区里800人面试录取了5个,只有我1个女生,还得到面试官承诺的心仪岗位。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面试,得到这样的成绩多多少少满足了我当时的虚荣心,便不再细心关注其他行业和岗位;也反映出当时的狭隘和松懈,惯性地延续了工科校区对于汽车行业的职业选择。
但我仍要心存感激,这个企业,为我初入北京那三年提供了很温暖的庇护。
同时它也教会了我要尊重内心,每个人都有向往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寄托。
工作的安稳和他人的羡慕,并不能成为支撑我欢快度日的根本。我逐渐意识需要接纳内心的倔强和折腾的意愿,一接触到心仪的行业和职业,就屏蔽了父母的反对,果断的辞职了。
在这之前我并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格很独立的人,但现在回想每一次的选择,基本都在内心做了决定,问询他人意见的过程就变成检验决定的过程了。
我跟老公相识于大学,却是大三时才萌生好感走到了一起。恋爱初期,就赶上弃保事件。
男友是老北京,自然想带我回北京,与我最初打算去上海相悖,所以当时的职业选择也是有考虑到这一点。
只是内心还隐隐担心如果未来感情不稳定,我却去到他的城市,会不会又一个人重新开始?
做选择的时候我很清醒:我要找到除了因为他以外来北京的理由,如果只是单纯的因为一个人,那太容易让感情付出失衡,成为争吵的导火索,我在心里提醒自己这一点。
与此同时,是他,给了我在一个陌生城市的安全感,也在短暂的感情波动后走向正轨。
初入职场的第三个月,双方对于工作节奏和相处模式转变不能适应,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冷战,濒临分手,也是那次冷战后的深度交谈使得后续的感情走向异常顺利。
我深刻领悟了如果持续地压榨对方的耐心和情感,再包容爱护都会有离开的时刻。
他也懂得了以同理心来体察我的情绪,并在细微之处让我感受到他的努力和进步。感情里懂得知足和感恩,是这件事教会我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很享受两个人的恋爱状态,直到男友妈妈提出要考虑结婚的事情。
我对于婚姻本身比较排斥,不希望结婚后就沦落在琐碎的生活里,也担心婚后两个人的关系因为柴米油盐会发生变化。每次谈及我对婚姻的消极看法,男朋友就会有些不理解和失望。
16年国庆假期,我们一起回长春参加朋友婚礼。结束后张罗一众好友去我特别喜欢的那家咖啡馆,基本每年都要去坐坐。
那次正赶上有小众音乐,工作人员解释说乐队还在筹备,请稍等。
进去后,我看到满地的花瓣和蜡烛,“哇”一声,就跑到边缘的位置想等着演出开始(脑子也是反应慢),却被朋友拉到正中间的座位。
突然开始放视频,一看到屏幕中闪出我的照片和他的声音,才明白这是在求婚啊,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原来他们是早早就策划好的,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做视频,准备了七八个月的时间,所有人都瞒着我。
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录了祝福视频,包括我的父母。那天我穿了件大毛衣、球鞋,就被求婚了,曾经幻想过无数次的浪漫场景,就这样带着一点小狼狈来到我面前。
我特别感动,从头至尾都没有猜到过。我的求婚戒指,是婆婆去国外旅游时就已经买好,我被所有人为我制造的这场惊喜感动得一塌糊涂。
和先生精神状态的另一个进阶,是我们几乎同时决定转换行业和职业方向,那一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未来的人生是绑定在一起的。
我们做的任何职业选择只需要向对方负责,因为未来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共同适应和承担。
很幸运的,在这一点上我得到了十足的支持和信任,在生活细节上享受到用心和爱意,对未来充满期待。未来某一天当我们共同升级成”爸爸妈妈”的时候又会是全新的体验,会很有意思。
我原来对保险一点都不了解,包括我和父母都没有一张保单。接触到保险行业算是机缘巧合,现在很感念这种机缘,建立起看待事物新的角度和意识。
由于最初接触到保险的状态比较客观中立,所以内心对待保险的态度是认可的。
但当角色转换为从业人员的时候,我才发现保险这个规划人生财务和规避风险的工具,虽然本身是稳妥可靠,却在落地过程中遭到诟病和非议。
97年后的中国保险行业扩张,一些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理赔的纠纷,销售的误导,”人情单”等狂热的营销手法,使得保险行业的污名化印象久久未散。
除了保险行业本身被人排斥之外,我自己经验的不足也闹了很多笑话。第一次出去和朋友讲保险,真是把我学到的全说了一遍,洋洋洒洒讲了三个多小时,人家都下班了还在听我说。
那个时候只关注自己的专业知识是不是全都说到了,和对方的互动非常少,只是把我想说的表达出来,换句话说,没有真正理解“了解对方的需求”这句话的含义。
我朋友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和我说,“你不会和其他人也这么上课吧,也就是我啊,谁能有这么多时间听你讲这么多。”
还有一些,是当我提出邀请聊一下保险的时候,就干脆地拒绝了我。
很直接地对我说“保险行业都杀熟”、“你要卖我保险啊”、“我家买的保险钱都拿不出来,你别和我说了”“我原来想见你总约不到,现在你总想见我”等等,各种排斥。几次下来我挺灰心的,觉得内心的骄傲被戳伤了,慢慢消化接受了很久。
但这期间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坚定了我的选择。我们常讲,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叫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叫事故。这句简单的话在没有亲身经历之前也不过就是一句道理而已。
保障规划中有一条原则是优先保障家庭经济支柱,之前我对这句话只停留在理性的层面,因为经济支柱发生风险对家庭的打击很大。
直到去年年底我姨父工伤车祸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亲眼见到我大姨、哥姐在悲痛之余对未来的担忧。
我姐姐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着手考虑未来营收的问题。变故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还有心里的安全感。
体会到风险的残酷,就格外关注身边的风险,无论人身,还是财富。看到朋友圈的轻松筹、水滴筹,不幸的家庭请求帮助筹措几十万的医药费,我都感叹任重道远,提早的规划规避风险,就不至于在最难的时刻浪费最宝贵的救助时间。
有了这样的深刻认知,对之前接收到的排斥和不理解就不那么在意了。我相信认知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
保险的运用本就存在一定的认知悖论,人处顺境时往往觉得不重要;而当需要保险保护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配置的机会。
我的一个朋友就对我工作特别认可,当时她要给宝宝买保险,我帮她梳理了家庭的结构和经济状况,依据现在的人生阶段提供了性价比很高的产品组合方案,她觉得我的工作很靠谱,可以把学到的东西帮助别人。
每次听到这些宽心的话时,就可以把之前收到的种种误解消化掉。帮助了一个人后,他对我的那种认可、赞同,让我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是有回报的。
随着工作的深入,也渐渐总结出社会对待保险的误区。大部分人配置保险时比较茫然,不清楚不同险种解决什么问题、哪家公司的产品更适合自己、条款如何去对比、涉及理赔的操作流程,甚至对于保单利益的安全产生质疑。
我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整理我老公和婆婆之前的保单,就感受到配置不合适的保险反倒不如不规划。
这里说到我工作的一点点不同,就是做保险经纪人,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更愿意用保险咨询来形容自己,帮客户挑保险。
从世界保险业现状看,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相当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及知识共享,面对未来人口老龄化及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对待保险的重视和引导,重新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员进入这个行业。
喊保险是朝阳行业,已经喊十来年了,但我觉得目前才刚刚要迎来朝阳。我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初心和专业,同样的,社会也需要时间来接受保险的正面意义和行业发展。
这份工作我做的越是深入,越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越发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定。看到自身的不足和欠缺,又体会到经验和专业积累的乐趣,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
人生很长,我愿一生追求定义我是谁,我能为他人带来什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END——
每周三、周六,
跟我们一起窥探平行世界里的人和故事。
长按关注“平行生活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