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好看商业,(https://xueqiu.com/1655928130/276847328)
速福达进入中国后,是否会创造下一个销售神话,或成为下一代流感药王?
作者|《中国企业家》记者 谭丽平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速福达,你涨得比股票快多了”。
有用户在小红书上这样感叹。她于2023年12月以270元/盒购买后,仅过了一个月,速福达的价格就翻了近一倍。
速福达又名玛巴洛沙韦,是新晋“网红”流感药。这个冬天,它因价格飞涨,而被人戏称为中产最佳“理财产品”。
价格高涨的同时,速福达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无论线上线下,都处于缺货状态。
目前,国内医保支付价为222.36元/盒的速福达(20毫克*2片/盒),在某电商平台售价甚至高达620元。换句话说,一片药的价格高达300多元。
这比黄金还贵——1月28日,国内黄金价格为478.21元/克,而速福达一片为0.02克,按医保定价算,每克高达约5559元,是黄金价格的11倍。
1月25日,北京丰台区的一位药店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家》,目前该药店的速福达断货有一个月左右,原因是进货价太贵。“现在我们药店进价都要550元每盒,如有特殊需求,可帮预订,会每盒加收二、三十元的运费”。
与奥司他韦需要每天2次、连续服用5天的治疗方式相比,速福达半衰期较长,全病程只需要服药一次即可控制病情。
这是许多人选择速福达的主要原因。但患者需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的用法,让不少人开启了“囤药潮”。由此,各种“倒卖者”也嗅到商机加入哄抢潮。
对于抢购和囤药行为,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随着春节临近,甲乙流或还会进一步提升,而速福达作为新药上市后,还未见到在我国儿童中使用的Ⅳ期临床数据,也就是在药品上进行更广泛使用后,需要继续检测疗效和不良反应,三岁以下儿童是超标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
作为新药,速福达于2021年4月获批进入中国,相较“前辈”奥司他韦晚了20年。但入局后居高不下的热度,也为在国内的抗流感药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格局。
速福达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被讨论是否会创造下一个销售神话,或成为下一代流感药王。
在社交媒体上,“流感特效药”“甲乙流必吃速福达”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上一个有特效药“威名”的,还是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
“抢着收药的人很多”
一个多月来,北京的赵女士见证了速福达药价的飞涨。
她最早关注到速福达是在2023年12月初,后者被冠以“甲流神药”的称号在社交平台被热议。
12月9日,自己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尽管利用自测试剂盒并未测出甲流、乙流和支原体,但在朋友的推荐下,她首次在外卖平台以389.5元购买了第一盒速福达。外卖送达后,当天便吃了一次药,之后病情好转。
来源:受访者
而在12月12日,赵女士的孩子同样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她以409.5元的价格再次购买了一盒速福达。此时尽管有所涨价,但当时还能够通过药店及时购买到此药。
一个月后,她的孩子再次发烧,去医院确诊乙流后,医生开出一盒速福达。当时医院还有存货,价格只需220元左右,医保支付20元,自费200元。也是在此期间,她在外卖平台上再次买药时,被通知无货,被迫取消订单。等到2024年1月18日在平台上第四次购买时,价格已经涨至458元,而且是从外地通过快递发货。
但根据速福达的用法,需要患者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这一时间窗口也让不少人开启了“囤药潮”。
线下医院和药店首先成为“攻占地”。我们联系了位于北京丰台区、大兴区的多家药店,对方均表示没有货。
据了解,未涨价前的速福达价格为200多元,对比奥司他韦而言已经“太贵了”,普通药店配货并不多,热度一上来很快就断货了。
一家药店工作人员表示,从2023年11月开始,速福达就开始断货,“公司旗下80多家药店都没有货”。另一家药店员工则直言,“现在正常渠道都没货”,暗示记者去找找“药贩子”。
而医院需要患者确诊了甲流或乙流才会开药,但由于这波感染中,有些人的流感检测结果呈现假阴性,这让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求药”。
目前,多家电商平台在多个时段限量开售。但据网友反馈,成功抢到的人并不多。
需求的激增导致“倒卖者”众多。1月22日,记者询问一位卖药者,对方表示货源充足,并开价430元。被问及价格比电商平台更贵时,对方直言,“那你去电商平台买吧。”
一位自称是陪诊跑腿的人主动联系到记者,称药品是从三甲医院开出,客户不要了才转卖。面对记者对细节的追问,对方直言“问这么多干吗,现在抢着收的(人)很多”。
我们注意到,并非全国范围内存在缺货。一位天津的患者告诉记者,在医院确诊为乙流后,所在医院虽然没货,但药店“随时能买”。不过,价格仍然较高,1月20日,她以409.5元购得一盒。
据向《中国企业家》提供的数据来看,2024年以来,流感用药需求仍在高位。今年1月以来流感药相关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一个月同时间段持续增加,速福达环比增加107%;玛巴洛沙韦片(即速福达)环比增加107%;奥司他韦环比增加20%。今年流感相关的热搜词还有“甲流特效药”“乙流特效药”。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甲型流感病毒是人畜共患病,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它既可以感染动物,比如鸟、家禽、猪,还可以通过与这些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乙型流感就不同了,它只感染人,其传播力、致病力都低于甲型流感,传播范围相对较小,只要接种疫苗就可以阻止其流行。
他建议,普通人通过戴口罩、勤洗手预防流感,对于免疫力差的人群,可以选择接种疫苗预防。“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加,流感(人数)肯定还要再往上走。”
至于速福达,他表示,作为处方药需用药谨慎,比如速福达对用药者体重有严格要求,体重基数较小者需要减少用量,“这些化学类抗病毒药对肝肾可能存在一定损害,用药剂量需要注意”。
此外,他提醒,乳糖不耐受者要慎用,服用速福达后17天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速福达销量翻了3.5倍
根据买药平台的数据,今年以来,流感类的用药成交额最高的前三名为:速福达、可威(东阳光药奥司他韦商品名)和达菲(罗氏奥司他韦商品名)。
此前,中新经纬引用开思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综合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奥司他韦(不区分剂型和品牌名)在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额分别为10.85亿元、27.05亿元和52.0亿元。而速福达的销售额则为30万元、0.53亿元和1.87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的销量相比2022年全年翻了3.5倍。
虽然二者在国内的“体量”存在较大差距,但速福达增长迅速。
作为一款抗流感新药,玛巴洛沙韦最初由日本药企盐野义开发,2016年与其达成合作,共同负责该药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之外的研发工作。其中,罗氏拥有除日本和中国台湾以外地区的商业推广权利。
2021年4月,速福达已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12周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包括既往健康的患者以及存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获批仅8个月后,速福达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3年3月,速福达适用人群进一步扩龄:可用于治疗既往健康的成人和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流感患者。
而作为上一代“流感药王”的奥司他韦,进入中国已经长达二十多年。
奥司他韦的原研厂家同样是罗氏。“达菲”于2001年在国内获批,2005年和2006年,将奥司他韦先后授权给上海中西三维药业以及东阳光药生产,商品名分别为“奥尔菲”和“可威”。
速福达作为罗氏在中国推出的第二款抗流感药,因全程只需一次服药,就能在24小时内停止病毒排毒,缩短传染期并大幅减少流感症状持续时间,因此也被称为“超级达菲”。
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罗氏内部人士称,在流感药物领域,该公司主推的药物是速福达。
对于近期速福达缺货、涨价事件,《中国企业家》致电,对方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作为生产厂家,不直接出售药品。药品具体价格以买到的为准,没有任何建议。”
据了解,2023年3月22日,中国与商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大陆地区共同推广速福达。
根据合作协议,将继续负责速福达在全国主要医院市场的渠道推广,商业将负责速福达线上和线下零售市场,以及部分下沉市场的渠道推广。《中国企业家》致电华润医药商业,电话未获接通。
此前,回复《每日经济新闻》称,面对市场对速福达的需求激增,公司已迅速启动预案,调动全球供应链资源,紧急备货,以保证在中国市场的供应。目前已在按计划分批次抵达中国口岸。
已有企业盯上速福达仿制药
速福达受到追捧,或也将在过去几年颇为波折的抗流感药市场掀起涟漪。
过去几年,人们防护增强,流感确诊人数骤降,这也让抗流感病毒药物出现严重滞销。
以“流感药之王”东阳光药为例。作为国内唯二获得罗氏奥司他韦仿制药授权的药企之一,2019年,其可威系列产品销售额59.34亿元,达到历史巅峰,市占率一度超过90%。
东阳光药研发实验室,来源:视觉中国
但在2020年和2021年,东阳光药总营业收入分别为23.48亿元和9.14亿元,同比下滑62.27%和61.08%;2021年,东阳光药出现历史首亏,净利润为-5.88亿元,同比下滑170.3%。
直到2022年,东阳光药的业绩才伴随人员流动增强有所回转,全年总销售37.45亿元,同比增长309.83%,扭亏为盈,可威销售额也回升至30.9亿元。
不过常荣山也表示,流感高发于冬春季,其他时节抗流感药几乎卖不动,而流感药保质期通常为两年。在经历了疫情三年后,不可能突然放量生产,由此可见,速福达的供货也至少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反应周期。
而随着罗氏奥司他韦在中国专利的过期,多家药企已经开始争夺奥司他韦的仿制药市场。首先是,在2021年、2022年先后取得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的生产批文。之后一品红、、也先后披露,公司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国内获批上市。
目前,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上搜索“奥司他韦”,共有51条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可见,竞争颇为激烈。
而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东阳光药作为长期“一家独大”的玩家,还开出了奥司他韦全场最低价——0.99元/片。显然,随着未来奥司他韦仿制药赛道逐渐拥挤,“价格战”或将持续打响。
速福达进入中国后,中国企业也早早盯上了其仿制药赛道。2021年7月,在速福达在中国获批三个月后,旗下子公司石药欧意就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递交了仿制药上市申请,并在2022年10月获得玛巴洛沙韦仿制药生产批件。
不过,对于这次申请,罗氏在官微发布了声明,“欧意公司仿制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并不意味着欧意公司可以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销售或许诺销售其仿制药玛巴洛沙韦片,否则将构成对上述专利的侵权。”
往期推荐
在直播间,这个山东小城要给你“吉娜朵生蚝”自由
1个哈尔滨等于5个三亚:冰城是怎么火的?
鬼故事:昔日260亿美金的巨头,5亿美金卖了
合作平台
澎湃|第一财经|南财号|界面|华尔街见闻|36氪|钛媒体|虎嗅|雪球||财富号||新浪| | |大风号|头条号|百家号
联系我们
内容转载:文末留言或后台发消息
商务合作 :加微信zhuhaohao2020
经济导报记者|刘勇
9月16日,伦敦现货黄金盘中再创新高2589.52美元/盎司,最终收于2582.29美元/盎司。
在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背景下,黄金的行情却越来越好,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但已有投资者在每克赚取140元左右后套现离场。
与此同时,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黄金消费逐渐趋冷,不少金店的销售额与前几个月相比大幅下降。
那么黄金还能投资吗?
对此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中长期看,在去美元化趋势下,尽管存在一些可能抑制金价上涨的因素,但长期看黄金价格上涨的趋势依然存在。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专业投资机构提供的资产配置建议,选择购买“黄金+”类型的产品,共享金价上涨机遇。
金九银十黄金遇冷
“前几天我把手头的各种黄金都卖掉了,计算一下,1克赚了140元左右。”9月12日,95后小伙王立林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王立林在2023年1月份,以410元/克的价格购买了一批黄金。“当时有理财产品到期,银行理财经理建议购买黄金,又加上年终奖发了20多万元,便购买了550克黄金。”
王立林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实际上他在今年年初就有卖掉黄金的打算,但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来得及。近期看到黄金创出新高,于是抽时间就卖了。
按照王立林的说法,他购买黄金总共投资了22.55万元,他卖掉黄金的价格在550元/克,550克黄金总价为30.25万元。也就是说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王立林的收益达到了7.7万元,收益率为34.15%。
济南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王惠莹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今年8月份开始,不少投资积存金的客户陆续套现离场。“主要是金价比较高,而且他们的投资收益也不错,担心金价再坐上过山车,因此落袋为安。”
“最近这一个多月,回收变现的生意很忙。”9月15日下午,济南一家黄金回收店铺负责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首饰是按照足金回收,就是实时金价减5元,相当透明。今天上午我就收了400多克。”
受国际金价影响,国内金店的饰品黄金报价也迅速攀升。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9月16日,周大福、老凤祥、周六福珠宝、六福珠宝等店铺的黄金价格报价达758元/克,周生生达762元/克。如果叠加上加工费,部分黄金首饰的价格则突破了800元/克。
高昂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尽管是在中秋假期,但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前来购买金饰品的消费者并不多。
“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每克700多元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止步。”某黄金品牌销售顾问袁园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华富黄金的总经理韩瑞强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去厂家提货得靠抢,现在随到随买,根本不用担心没货。从零售端看,和去年同期比,销售额下降了40%以上。”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中国黄金市场回顾与趋势分析》报告显示,二季度中国市场金饰需求仅为86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5%,较一季度环比下降53%。与此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金饰消费同比下降18%,为270吨。这背后是,金价飙升阻碍了消费者购买金饰的动力。3月国内金价飙升10%,打破了2024年初以来金饰消费的健康趋势;而4月和5月金价持续上涨且屡创新高,消费者的黄金购买力降至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叶志斌也表示,2024年以来,在金价持续上涨且高位反复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黄金购买力降至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
投资者如何“上车”?
9月16日,伦敦现货黄金盘中再创新高2589.52美元/盎司,最终收于2582.29美元/盎司。同日,纽约期货黄金盘中创出新高2617.40美元/盎司,最终收于2610美元/盎司。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还能投资黄金吗?
对此,王惠莹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可以投资,但不建议盲目投资。
王慧颖表示,现在黄金的价位相对比较高,因此可以选择投资含黄金的理财产品。“普通投资者不建议购买金条或者首饰,如果有一定的投资经验,能承受一定风险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银行的积存金。”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发行含黄金的投资产品,将一定比例的黄金纳入到投资组合的业绩基准中,把黄金作为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通过专业投资机构提供的资产配置建议,选择购买“黄金+”类型的产品来配置黄金,不失为一种选择。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固收+黄金”类理财产品,二是挂钩黄金标的的结构化理财产品。
对于二者的区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固收+黄金”类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上对固收类投资较多,黄金投资占比较小,收益率相对稳定。相比之下,挂钩黄金标的的结构化理财产品投资黄金较多,收益率和黄金价格走势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王慧颖看来,“固收+黄金”的投资模式既能够稳健保值,又能够捕捉黄金价格上涨的机会,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未来,“固收+黄金”产品可能会有所增多。“能否获得较高的收益,则主要与金价的未来走势相关。不过,目前黄金价格已经处于高位,短期有可能会出现回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固收+黄金’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
“另外还可以考虑投资黄金ETF,黄金ETF允许投资者通过购买与黄金价格直接挂钩的基金份额,轻松地参与到黄金市场中,享受金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同时避免了存储和保险实物黄金的复杂性。从今年的情况看,相关主题ETF浮盈显著。不少黄金ETF的收益率突破了20%,近一个月的收益率也能达到近3%。”王慧颖表示。
“当前金价的确处于历史高位,任何投资者都应该有风险防范意识。”王慧颖建议,“不能盲目投资黄金,要选择适合自己投资策略的产品。”
本文源自:经济导报
近日,多家银行提高了零钱理财产品快速赎回的额度,单日最高额度可达80万元。1分钱就能买入,快速赎回当日可到账的零钱理财到底有多香?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末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过渡期结束,相较于新规实施前,产品不仅收益率下降,流动性也变弱,T+0申赎规则均调整为T+1,单只产品每日最高快赎额度1万元。为了满足投资者对高流动性的需求,很多银行及理财公司推出现金管理类产品组合,单日快赎额度可提升至5万-40万元,产品流动性大幅提升。
银行零钱理财受青睐
2021年5月,为防范流动性风险,原银保监会、央行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正式实施后,自今年起,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单日快赎额度上限为1万元。但是,银行通过“组合销售”的模式,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尽力满足客户的大额快速赎回需求。
近日,交通银行宣布对“活期盈”业务进行升级,最多可签约10只产品。目前活期盈单只产品每日快赎最高额度为1万元,如签约10只产品后,单日快赎额度最高可达到10万元,最高可持有金额也为10万元。该产品1分钱起投,支持消费支付。截至5月25日,活期盈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2425%。
招商银行“朝朝盈2号”底层产品最高7日年化为2.69%,于2023年3月30日新纳入10只货币基金产品,当前配有80只货币基金,该产品单日最高快赎额度由70万元提高至80万元。这些产品都是1分钱起购,当日快赎到账。宁波银行“日日宝”现金类组合产品对接50只货币基金,购买后每日最高快赎额度为50万元。
这类产品底层对接数十只货币基金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普益标准分析师指出,类似“零钱理财”的组合销售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单日快赎额度,组合内有几只产品,单日快赎额度就能提高到几万元,可在不违规的情况下满足客户的大额、快速赎回需求。
近期,零钱理财再次受到投资者关注。去年理财市场震荡,理财净值大幅波动,市场情绪较为低落,货币基金这类老产品又大放异彩,由于风险低、流动性强而深受理财“小白”的喜爱。根据招商银行数据,朝朝盈2号规模突破2000亿元,最近1000亿元增量仅用时75天,而且购买者大多为年轻人。据悉,朝朝盈2号每两个购买客户中,就有一个是90后年轻客户。
为何银行理财发力“零钱理财”赛道?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道:“净值化管理后的银行理财吸引力下降,打破刚性兑付后,银行需要提升理财产品吸引力,增强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信心,现金管理产品组合主要提升了理财产品的灵活性,满足客户的大额、快速赎回需求,增强了流动性。”
普益标准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受限于《通知》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杠杆率等各方面的严格限制,各现金管理类产品之间的差异被大幅缩窄,各产品难以在收益方面拉开明显差距,竞争更加激烈。机构只能从其他角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如拼产品数量、拼产品功能等。
存款理财化有望持续
近期,理财市场呈现逐步回暖态势,不仅止跌而且持续回升。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5.51万亿元,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理财规模首次止跌回升。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团队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26.6万亿元,较4月30日增长4000亿元。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30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末回升1.2万亿元至26.2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增至22万亿元,基本恢复至1月末水平。银行理财的破净率逐渐向好。
刘银平表示,4月份理财规模提升,其中大部分由现金管理类产品和日开型产品贡献,说明居民的投资风格仍然偏向保守、稳健,倾向于购买灵活性和安全性都较高的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流动性较高,且收益率要略高于货币基金,现金管理类产品组合又提升了流动性,对追求产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投资者吸引力较大,是零钱理财的良好工具。
据刘郁团队统计,截至5月26日,银行理财公司整体破净率降为3.6%。另外,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5月21日,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近3个月的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3.93%。
郭施亮表示,理财市场的回暖离不开大环境影响。“理财规模止跌回升,主要受到股市环境不佳、资金避险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规则灵活性提升,增强了理财产品的投资吸引力。”
从居民选择的理财结构来看,每日开放型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投资主流,占比近七成,这也推动配置需求向短端倾斜。刘郁团队认为,从理财增量结构分化可以看出,当前居民风险偏好仍然较低。另一个直观的现象是,前期净值波动较大的定开型产品,重新打开后仍然被赎回。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指出,随着理财市场好转,此前因居民少消费、少投资、少买房等积攒下来的超额储蓄已经部分回流理财市场,且5月初这一趋势还在延续。从5月理财规模上看,随着破净率进一步回落,居民还在继续增配理财产品,存款理财化趋势有望延续。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