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最正直央行家”沃尔克:毕生追求三个真理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供给,美国经济经历了两次衰退,失业率在1983年触顶10.8%,30年抵押贷款利率高达18.45%,3年个人存单利率也飙至18.65%。农民们开始抗议,开着拖拉机堵在美联储总部大楼前;建筑工人给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寄去宽四寸厚二尺的建筑木材,求他降低利率来提振房屋开工率,一块木材上就写着“降低利率,保全工作、利率太高了。”


  “但我对此表示遗憾,”沃尔克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提及,“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能有其他行动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北京时间12月9日晚间,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沃尔克于1927年9月5日生于新泽西州,曾于卡特及里根总统当政时担任美联储主席,曾是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经济顾问。沃尔克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联储主席”,他任内最大胆的举动就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20%,以遏制当时两位数的通胀率;2010年,80多岁高龄的沃尔克在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力邀下参与制定“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限制银行进行自营交易等的“沃尔克规则”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捍卫了美国经济与金融稳定。


  2018年10月,尚在病榻上的保罗沃尔克出版了一部巨著——《坚定不移:稳健的货币与好的政府》(Keeping at It: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浓缩了他在70年的公共服务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关键教训,即他本人所谓的“三个真理”:稳定的价格、稳健的金融、良好的政府。这“三个真理”,也正是沃尔克毕生的主题、毕生的追求、毕生的烙印。


  抗通胀斗士、正直的央行家


  身高两米、曾为5位美国总统工作、连任两届美联储主席、顶着政治压力抗击通胀……但这可能并非沃尔克被称为“金融巨人”的全部原因,其多年好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的一句描述曾真正透析了巨人的本质——“他永远把承担社会和公民责任放在第一位”。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的作者威廉西尔伯(William Silber)曾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如此形容沃尔克——他的正直在于敢于说“不”。


  1971年 ,时任美国财政部主管货币政策副部长的沃尔克对“金本位”说不;1979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他对高通胀说不;2008年危机后受奥巴马邀请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的他又对银行投机说不,以禁止银行业自营交易为主的“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对金融监管意义深远。


  事实上是,沃尔克的父亲老沃尔克将“正直诚实”深深植根于这个“金融巨人”的脑海之中。1930年,沃尔克举家搬到新泽西北部一个叫迪乃克的小城,这里距离纽约市只有8公里,老沃尔克在此任行政长官,他管理这个小城长达20年,并使之免遭“大萧条”的冲击。


  “Do not suffer your good nature to say yes when you ought to say no”(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却说同意),这句他父亲办公室内悬挂的乔治华盛顿语录对其影响深远。在沃尔克的职业生涯中,最能体现其正直和社会责任的或许就是他坚决加息抗击通胀的故事。


  沃尔克也曾表示:“当时我确实跟通胀做了很大的斗争,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1979年,美国通胀率已经接近15%,而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前所未有的“滞胀”局面打破了“菲利普斯曲线”。沃尔克上任第八天就宣布,把联储基金利率提高50个基点(bp)到11%,再过两天又宣布把贴现率提高5bp到10.5%。


  值得一提的是,沃尔克最为世人熟知的不朽功绩,是1979年出任美联储主席后,几乎以一己之力在1979年到1980年扭转了美国的货币政策,放弃关注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制服了”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令美国部分利率突破20%的通货膨胀,美国CPI由1979年的11.3%降至1982年的6.2%,1983年更是降至3.2%。


  “抗击通胀的代价不小,当时抗议的人们围住了我们的大楼,”沃克尔说,“我们正在打正义之战,我们不愿意因压力撤退,大家今后都会理解这样做的正确性。”大幅加息导致美国经济一度在衰退里挣扎,破产企业翻倍,失业率创1940年以来最高,这也导致任命沃尔克的卡特总统在1980年的大选中因稳增长不利被里根击败。不过,最后事实证明,沃尔克的正直和坚持是正确的,“只要你的目标足够明确,力量足够强大,之后你会经历多年的增长。”沃尔克称。


  本周一(12月9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一份声明中提及:“沃尔克非常固执,这种固执程度就和他的身高一样(2米),尽管他在美联储时推出的一些政策的政治成本高昂,但(打击通胀)在当时的确是对的决定。他强大且睿智的指引帮助抑制了由油价而失控的通胀,也使得美国人民后续不受通胀的困扰。”


  独立性是关键


  美联储一直以来对独立性有着宗教般的信仰,而沃尔克则将这种信仰发挥到了极致,这在现在看来更是发人深省。


  沃尔克在《坚定不移》一书中披露了一个细节。他在清理旧文件写这本书时,发现了很久以前一张用处方笺写成的字迹潦草的便条。这是他第一次会见卡特总统前写下的,希望向总统提出的建议,是非常简单的“三条”: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必须直面通货膨胀、实施更加紧缩的政策。其中,后面两条是政策,第一条才是前提。


  沃尔克说,这并不是偶然的,“关键是独立性”。沃尔克一贯强硬地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在他看来,对货币的信任,是良好的政府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维持货币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是货币政策的一项基本责任,但前提是确保美联储的独立性。因此,当新就职的里根总统希望前往美联储与沃尔克会面时,沃尔克居然拒绝了。因为,除了罗斯福总统在1937年新大楼落成典礼时到访外,还没有总统来过美联储,沃尔克担心里根总统到访美联储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


  这本书中还记录了另一个故事,那是沃尔克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遇到过的类似挑战。1984年夏天,沃尔克被召集到白宫面见里根总统。会面地点不是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图书馆。里根总统没有说话,而总统办公厅主任詹姆斯贝克对沃尔克说:“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沃尔克的反应是:一句话也没说,直接走了出去。


  如今,货币政策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当年的高通胀不复存在,令美联储等全球央行烦恼的反倒是通胀迟迟未触及2%,也因延续经济扩张的政治压力空前,在部分观点看来,美联储似乎早于预期地就开启了降息周期。


  沃尔克在其新书中明确批评了近几年美联储过于看重2%的通胀目标,“没有任何一个价格指数能够精确地反映只有1/10或1/4个百分点的消费价格的实际变化。”当沃尔克写下这些文字时,“随着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接近历史低点,人们开始担心消费价格增长太慢——仅仅因为它比2%的目标低了1/4左右!这是否意味着要‘放松’货币政策,或者至少推迟紧缩,即使是在经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沃尔克的结论是:“当然,这是无稽之谈。央行行长是如何落入这样的陷阱的?赋予单一统计数据的微小变化如此大的权重,而这一统计数据本身又有其固有的弱点。”


  沃尔克认为,这几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耶伦和鲍威尔都过于担心通缩,但真正的危机是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胀,以及风险偏好操纵引起的市场传染。


  美联储一直以来强调其双重使命(dual mandate)——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然而当前央行的使命似乎拓展到了维持整体金融稳定,这就难免令问题政治化。而沃尔克对此的回答似乎出奇的简单,“我们要创造就业必须要消除通胀,价格稳定也是重要指标,如果能保证价格稳定,我们就有能力促进就业。所谓的双重使命只是法律的含义。”在货币政策被授予过多责任的当下,沃尔克的正直和经验也可能给全球中央银行家以启迪。


  应继续完善金融监管


  离开美联储后,沃尔克的经历同样精彩纷呈。


  1996年,成立知名人士独立委员会,即“沃尔克委员会”,调查瑞士银行持有的、属于大屠杀受害者的资产。


  2000年,被任命为由19名成员组成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致力于建立国际会计标准。2004年,负责调查联合国石油换食品项目中的腐败行为。


  2007年,负责审查世界银行机构廉政部的工作及其反腐败的成效。2008年金融危机后,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


  2013年,成立“沃尔克联盟”,旨在应对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挑战,并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可见,投身公共服务的献身精神贯穿了沃尔克的整个职业生涯。1979年,沃尔克由纽约联储银行行长转任美联储主席时,收入由年薪11万美元下降至5.75万美元。他以每月400美元的租金租了一套一居室公寓,公寓只配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而到1983年,由于家庭收入状况不佳,尽管他的夫人芭芭拉类风湿性关节炎越来越严重,但还是不得不兼职做会计工作来补贴家用,有一段时间,他们还把自家宅院后部的房子都租了出去。以至于当里根总统给沃尔克打电话告诉他将连任时,芭芭拉哭了。


  危机后推出的严格监管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沃尔克的名字——沃尔克规则,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晚期的“高光时刻”。沃尔克规则大大限制了银行自营交易进行投机性活动。“早前对于自营交易的激励,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且有时会与客户利益相冲突,最终可能会传染到整个银行的气氛和激励机制。对于受益于联邦政府‘安全网’(例如联邦保险存款公司)的机构,参与与主要银行功能(吸储、贷款等)不相关的风险承担活动并不合适。”他表示。


  “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所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都需要满足更高的资本标准,银行需定期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此外,央行也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聚焦金融稳定的功能再度被强调。目前,虽然全球都在担心美国经济会否陷入衰退,但几乎没人认为银行体系可能是触发因素。


  他回忆称,次贷危机爆发前,信用违约互换(CDS)率先崛起,起先只是作为对银行贷款组合的一种风险对冲,而后却演化成了一种大规模交易工具,也加速了后期次贷危机的系统性冲击。当时的流行语是——科技会将信贷“切片、切块,因此风险元素可以被有效转移到那些最有能力和意愿承担风险的人身上”。然而,大家显然太盲目乐观了。


  过去几年,沃尔克也表示对放松监管的呼声持反对意见。他明确提出,对未来任何风险的最强防御仍是维持审慎监管。国会通过法案放松了对中小型银行的监管,但没有触及“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大部分规则,如对衍生品的限制。沃尔克说:“他们还没造成任何不可挽回的损失,直到他们试着走得更远。”


  监管和货币政策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如今,“去监管”的呼声仍此起彼伏;尽管高通胀的问题似乎不复存在,央行的核心挑战成了无力提振通胀,但谁也不知哪天通胀会以何种形式卷土重来。同时,全球央行的独立性不断受到挑战,近期大热的MMT(现代货币理论)框架中,财政政策更是大大干扰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挑战当头,未来央行家是否还能有沃尔克这位“抗通胀斗士”般的行动勇气?央行的独立性究竟能否被持久捍卫?相信,沃尔克这位最正直央行家的形象将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