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国企相继发声明打假,称被不法分子冒用名义行骗,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谨慎区分,不要迷信所谓的“国资国企背景”,谨防被骗。
△面对宣称有“国资国企背景”的理财APP,投资者应认真识别理财平台资质,投资前要仔细阅读平台的投资细则和声明等信息材料,关注产品本身而非理财产品的出资背景。
“大飞机”APP、“八纵八横”APP、“国开基建”APP,这些所谓有“国资国企背景”的理财APP千万不要下载安装。近期,多家国企相继发声明打假,称被不法分子冒用名义行骗,提醒投资者务必警惕,谨慎区分。有关专家表示,投资者面对宣称有“国资国企背景”的理财APP,特别是在难以实地考察的情况下,要多方辨别,谨防被骗。
今年6月以来,多家国企发布声明称,被不法分子冒用名义、伪造授权文件,通过非法线上投资平台,推出有其公司背景的理财APP。
6月11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接到来电咨询,反映一款名为“八纵八横”APP程序自称是国铁集团授权推出的理财产品,发布“呼南通道建设”“沿海通道建设”“京兰通道建设”等9款虚假投资理财项目。6月12日,国家开发银行全资控股子公司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及移动端传播一款名为“国开基建”的金融理财APP,冒用公司名义开展非法金融活动;同日,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某APP软件冒用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名义、伪造公司授权文件,通过非法线上投资平台,开展“线上航运投资业务”。此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等也通过不同渠道发布了类似声明。
为什么诈骗分子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打着国企名义进行诈骗?专家表示,在以往的投资者投资经验中,具有国企背景的理财公司在经营业绩、安全保障等方面相较于其他企业表现较佳;传统观念认为,相较于“名不见经传”的理财公司,有国资国企背景的知名大型企业背书的平台和理财产品“跑路”概率低、风险可控,且可以获得优质资源。“投资者一听说产品有国资国企背景,很可能就会提高信任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说。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张起淮同样提醒,广大投资者应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不要迷信所谓的“国资国企背景”,要仔细核实,避免造成损失。
面对宣称有“国资国企背景”的理财APP,投资者该如何辨别真假?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表示,可以从几方面进行辨别:首先,投资者应认真识别理财平台的资质。其次,投资前要仔细阅读平台的投资细则和声明等信息材料。再次,关注产品本身而非理财产品的出资背景。“许多理财APP或者产品可能会以国企背景为宣传噱头,本质上只有理财APP或者产品背后的公司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负责。投资者应关注拟投资产品本身的质量。”李爱君说。
专家提醒,投资应选择正规机构的理财产品,对年化利率显著高于市场利率的要保持谨慎。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下载安装陌生应用。北京反诈中心提示,投资者应从官方正规渠道进行理财,并注意风险。如已遭受损失,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近期,犯罪分子以虚假注册的空壳公司为掩护或假冒合法注册的实体公司,设立APP投资理财平台。打着虚假项目投资名义,采取夸大和欺骗性宣传,以快速返利、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互联网、微信群和QQ群传播,吸引大量群众投入资金,进行非法集资或诈骗,危害极大。
犯罪分子采取四大套路
(一)涉案公司弄虚作假,空壳一个。犯罪分子大多利用虚假注册的空壳公司、或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的空壳公司作案,有的假冒异地合法注册和经营的公司名义行骗,以逃避侦查打击。
(二)非接触性交易,不辨身份。受害群众与犯罪分子基本无正面接触,仅通过平台客服的微信、QQ或电话、手机号码与客服沟通联系,并通过网银转账或微信、支付宝账户支付。
(三)以投资项目有高息回报为诱饵。犯罪分子虚构新能源、新材料、基建、养老、影视拍摄等多种名目的投资项目,同时以投资门槛底、周期短、回报高来诱惑投资者。为了骗取投资者信任,犯罪分子往往同时伪造行政机关颁发的《金融许可证》及境内外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证明书等向投资者出示。
(四)作案周期短,见好就收。犯罪分子从设立APP到关闭APP最多三、四个月时间,且收到投资人投资款后迅速转移赃款,侦查及追赃困难。
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观念
(一)不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不轻信亲朋好友的网络投资理财推介,不轻易投资不透明、不了解的产业或项目,更不要向他人推介相关信息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二)要打消侥幸心理,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等投资理财项目往往都是陷阱。
(三)要积极举报相关犯罪线索,发现被骗后及时向各级处理非法集资工作部门举报。举报奖励联系方式遇到“快速返利”“高额投资回报”一定要小心。
“还有这种好事?”50多岁的王阿姨一脸惊喜。原来,在小区门口参加免费领鸡蛋活动时,一家理财公司的业务员小李推荐了一款名为“以房养老”的理财产品。
“您将房子抵押给我们合作的银行,抵押出来的资金再投入我们公司的理财产品,理财收益就是您的养老金!比如您的房子价值450万,就可以贷出315万资金,获得8万多元的理财收益!”在小李的介绍下,王阿姨禁不住高息诱惑,办理了房屋抵押贷款,还将贷款资金委托小李购买理财产品。
迟迟等不到第3个月理财收益的王阿姨,再次拨打小李的电话,等来的只有“您拨打的电话为空号,请核实后再拨”,即使报案了,也无法追回300多万的本金。
这是一起典型的理财金融诈骗。
理财金融诈骗是指通过欺骗、虚假陈述等不正当手段,让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时遭受损失的行为。这种行为涉及证券、基金、保险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冒充银行或金融机构,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向投资者提供虚假的信息,以骗取他们的钱财;向投资者介绍虚假的投资项目、推销虚假的保险计划,推销虚假的股票或期货交易,声称可以提供高额的回报,但实际上可能是骗局;成立虚假的慈善机构,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诈骗分子盯上了长者的“钱袋子”,广发银行在防范金融诈骗方面采取了以下多项举措,共同保护长者“钱袋子”安全。
强化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提高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对各业务渠道、业务场景部署策略、模型、规则、指标,实现对各类欺诈风险的预警、拦截,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金融诈骗活动。
强化信息披露。加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和信息披露,通过广发银行官方网站零售金融专区,披露在售产品的产品类型、风险等级、产品期限等相关信息,让客户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和特点,增强客户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强化客户教育。加强对客户的教育培训,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投资讲座等金融教育活动,提高客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帮助客户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活动。
此外,在长者有金融需求时,广发银行会发出“一看、二问、三查、四不要”的提示:
一看:看理财收益率和存款的利息是否合理,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要打个问号,超过8%以上的就很危险了,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二问:当遇到金融疑问或者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问正规的金融机构,不要随意信陌生营销人员。
三查:查签署的合同金融机构是否有业务资格执照、查金融产品是否合规、查金融广告是否违法违规
四不要:不要信不明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的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客户在进入新型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时一定要谨慎,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不被“保本保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购买理财投资产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从正规渠道核实所购买产品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