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悄然走高。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此前7日年化收益率在2%徘徊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期收益率普遍提升至3%-4%附近,部分产品近期的7日年化收益则超过6%。
多位理财分析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期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主要出现在新发的产品中,这与近期市场利率较高有一定的关系,但收益走高或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年关等季节性因素影响的减弱,预计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总体上行?部分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
近期,贝壳财经记者查看多家银行App时发现,部分银行代销的管理类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走高,3%左右的产品随处可见,甚至还有理财公司推出了7日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产品。
在某股份制银行App上贝壳财经记者看到,其代销的招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近期均推出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其中不少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
而另有某互联网银行推出的徽银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近期一直处于高位,一度达到了6.09%。但截至1月10日记者发稿时,该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回落至5.30%,但亦处于较高水平。
据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年第一周(1月1日至1月7日),全市场存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49%,环比上涨0.03个百分点;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39%,环比上涨0.04个百分点。
存在虚高?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近期或将回落
对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利率的走高,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这将仅是短期现象,预计在一到两周后收益率就将回落到原有水平。
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七日年化收益率是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过去7天所获得的总收益进行年化计算之后得到的收益率。它是投资者选择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这一指标的计算基础是假设未来一年都能维持前七日的收益水平不变,如果某单日收益率偏高会造成七日年化收益率指标虚高。
“近期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较高是因为在刚刚过去的年末时点,因流动性因素市场逆回购利率拉升,银行理财产品在短期内实现了较高的收益。”周毅钦表示,由于逆回购的期限很短,因此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高不会维持太长时间。
周毅钦还表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继续调降,市场利率仍然在下行通道中,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受之影响也会紧随其步伐。从后续来看,短期内持有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表现会进一步下滑,增值效果一般。
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亦表示,当前收益较高的主要是新成立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其7日年化收益率高企主要与此前同业存单和回购利率上升有关。而近期,同业存单利率与回购利率均出现了明显回落,因此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将跟随下行,预计将下行至2%左右。
根据wind数据显示,本周同业存单多个期限利率均有所下降。截至1月10日,1年期股份制同业存单利率已从2.47%下降至2.42%。3个月股份制同业存单利率则从2.43%下降至2.41%。而7天回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已从去年底高点的4.4%回落至1.8%。
是否值得投资?总体稳健但长期看收益不高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以R1风险等级为主,即是所有理财中风险等级最低的产品。
展望2024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是否还值得持有或投资?
周毅钦表示,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是“零钱袋”,进出便捷,持有时间比较短。
“由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久期都很短,在短期内的业绩波动是比较小的。”周毅钦指出,但如果采用1年期等较长期限的业绩展示来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并不能让投资者真实体验现阶段产品的短期回报。当前,7日年化收益率考虑了短期波动因素,因此二者相辅相成,投资者将其结合起来能够直观地考察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短期和长期的业绩情况,就可以对自己持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把握了。
廖志明亦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好处是其使用的是成本估值法进行估值,因此其净值波动并不明显,也不太容易亏钱。但其收益率相较于长期性债券理财或基金产品依然相对较低。
他建议,如果资金在短期内不需要使用,投资者可以考虑按照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将部分资金投向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或基金,以此获得更好的收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受近期债券市场调整影响,不少产品收益率有所下滑。
日前,有多位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亏损严重。其中一张由投资者提供的截图显示,截至某日,“西银安心双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3.5%,“西银安心周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3.01%。
对此,工作人员回应中国报记者称,七日年化收益率并非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该行已经参照同业情况,将理财产品的展现形式,由原来的“七日年化”“近一个月年化”“近三个月年化”等,统一调整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种业绩展现形式各有优缺点,部分形式会起到夸张的“放大”效应。投资者在纵向比较理财产品收益时,可将年化收益率还原到与投资期限相对应的实际收益数值,理性看待投资浮动。
理财产品亏损
“有挺多客户打电话(咨询和投诉)。建议再观望观望,如果当前收益率还行,可以在开放日期赎回。”西安某支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西银安心双周盈”与“西银安心周周盈”两只产品均为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一级(低),投资性质为固定收益类。
西安APP显示,上述两只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10%-3.50%和3.00%-3.40%,两只产品在12月11日的净值分别为1.1068、1.1198。业绩展现形式经过调整后,两只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74%、3.82%。
业绩展现形式惹争议
对于西安银行理财调整业绩展现形式,投资者表示不理解。
对此,一位股份行银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原有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的确有不合理之处,但统一用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也并不合理。她表示,资管新规之后,其公司的产品一般会提供三个月年化、六个月年化等多种维度的持有期收益率供客户参考。
还有一家国有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各种业绩展现形式的确都各有不合理之处,持有期的实际收益率才是真实的收益。
业内人士称,对于持有期限短于一年的产品而言,年化收益率虽然也是客观真实的,但在感官上放大了收益率的数值。因此,投资者在纵向比较理财产品时,可将年化收益率还原到与投资期限相对应的实际收益数值。
例如,某产品某月的收益率为0.5%,年化收益率为6%。若下一个月收益率为0.45%,则年化收益率变为5.4%。看似发生了60个BP的回撤,但其实产品收益率仅相差0.05个百分点,而年化收益率把差距放大了12倍。
理性看待亏损
11月以来,债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银行理财产品表现受到一定影响。
指出,2022年11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2701只,同比减少23.6%。从投资性质来看,新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6.7%;从投资期限来看,3个月以内期限产品占比提升;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11月新发产品整体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有所下降。
对于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的正常现象。各大银行理财公司也在积极向投资者传达积极预期。
此前,中邮理财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固收类产品收益来源于资本利得和利息收入,尽管资本利得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但只要不违约,债券持有到期可以获得票面利息。因此,对于产品短期波动无需太过紧张,可长期持有静待市场修复。
记者了解到,近期已有多家理财公司调整了产品策略,帮助客户获得更好的持有体验。上述股份行理财公司表示,更多引导客户转至现金管理类理财、低波理财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