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投资商总是找我。当疫情来临、《长津湖》投资规模达到13亿,这些人都离我们而去,他们觉得疫情当前,这么大风险、这么大投资,他们没有信心。”
4月26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举办,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感慨,认为投资者和创作者应该是诚信的、相通的,“疫情来临,影视界就像一茬韭菜被人割了。没有人给你投资,是一个不正常的行为。”
投资减少是疫情以来电影行业面临的困境。同日在投融资峰会发布《2022年的中国电影投资报告》显示,在产业最好的时候,一年报备立项的影片将近4000部,但到去年,报备立项的数量锐减到1000余部,《报告》主编朱玉卿估计其中60%都不能成功融资。同时他也指出,2022年电影行业私募融资数量下降,大额投资日趋减少,“是连续五年各项数据里最让大家惊心的一点”。
对疫情期间成为“特困行业”的电影行业而言,拉回投资成为焦点。其中,通过高质量作品拉动投资,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分析了电影投融资环境的变化。他指出,疫情期间行业内的资本从未离开,一直在投资电影,但近三年许多外行转入资本撤离了,现在所说的投融资复苏,更多指向行业外的资本回归。
黄群飞也提到,行业内资本投资呈现“头部影片资金多、投不进去,中小影片投融资难”的变化,解决之道是开发更多好的影片。
他也谈到华夏电影未来向制片公司转型的计划:“我们要逐步以参投形式改成主投主控,未来3至5年,华夏电影从发行为主的业务逐步转向发行制片并重,最后成为制片版权的公司。”
保利影业也在峰会上提到制片计划。公司总经理李挺伟表示,公司在疫情期间储备了接近20部影片。
图片来源: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是大额高风险投资,长期以来电影投资被视为“开盲盒”。蒋德富和黄群飞也在峰会上直言,很难给出确切的项目投资回报率,“电影投资是风险最大的投资,我怎么保障100%赚钱?”
不过,针对电影行业自身如何减少不确定性、吸引投资,与会人也给出建议。
李挺伟表示,要通过制片流程管理、产业化管理、成本控制等方式,利用专业体系配合投资人判断,来解决投资的不确定性。
壹同制作影视曾参与《外太空的莫扎特》《误杀2》《消失的她》等电影,也曾出品“唐探”网剧。公司总制片人钱重远分析了公司作品吸引投资人的方式:“第一是班底,这个班底以往有成功作品,更容易验证未来作品能达到什么标准;第二是类型,我们做项目时类型明确,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能分析档期和回报;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好故事和好剧本。”
蒋德富则提到了“捆绑合作”的经验。很多投资方看中某个电影项目,但真正的好项目不会缺钱,投资方很难进入。对此,博纳影业实验了捆绑式合作,将多部电影打包介绍给投资者:“单投一部影片可能是有风险的,但捆绑合作一定能挣钱,如果捆绑多个合作项目还不挣钱,说明企业不行。”
“系列化”也被视为抗风险的手段。万达影视集团高级总裁助理尹香今提到,万达电影的宗旨是在稳健中求创新,其中“稳健”就体现在系列化开发、品牌化运营上。她提到陈思诚的“唐探”系列的票房增长,以及“唐探”在剧集、动漫等方面的开发,并表示在“唐探”和“误杀”之外,万达电影也会持续在其他类型片寻找新品牌。
“系列电影能持续吸引观众注意,”钱重远补充,“《唐探1》票房是8亿,《唐探2》是30多亿,《唐探3》的时候已经是45亿票房了,观众持续关注这个题材、类型和故事,能够更持续的走到影院,能为投资方获得更多回报。”
此外他还表示,相比传统电影,系列电影容易进行衍生开发。例如“唐探”系列已经进行过食品、3C、小家电等等衍生合作,未来还将进行游戏、实景体验等的开发。
“有这样的系列开发,对于这类产品的版权价值就具备了它评估的可能性,因为它既具了历史参数,又能够引发投资者对于IP未来盈利能力的想象空间。”周泰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邱琳评价。
上述角度之外,与会人也不约而同提到科技为电影产业带来的影响。华夏电影提到数字传输技术的成熟,保利影业布局元宇宙、上线影视文娱数字资产服务平台,博纳影业、壹同制作则提到了AI工具对电影创作的辅助作用。
未来几个月的票房走势,或将成为电影投融资复苏的关键。黄群飞表示,现在说行业外资本大规模进入不太客观,“现在应该说是跃跃欲试的状态:看到了希望,但还不够”。他同时表示,接下来的五一档和暑期档将是关键时期,如果这两个档期票房能够和春节档一样火爆,“相信行业外资本将会纷纷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