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知:   1.知道一些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   3.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情感:   1.以遵守公共秩序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反感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行为:   1.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懂得公共秩序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一种社会行为,在学校里指导有一定难度。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   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   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纪律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纪律要求就叫“公共秩序”。   板书:公共秩序   师:有了公共秩序,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呢?   板书:自觉遵守   二、激情明理   1.小组讨论: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遵守与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   (提示:在车站、码头上车或上船;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查资料;)   2.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朱德元帅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放音频一:“朱德元帅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说一说:战士们为什么要让朱军长先理发?你认为战士们的这种想法对不对?朱德军长会不会同意?为什么?   3.全班交流   4.小结:战士们的想法没有错。朱军长每天都有许多需要处理的重要的事情,如果插在前面理发,没有人会反对。而且,战士们都抢着请他先理。但是朱德并没有这样做,他懂得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要做到遵守公共秩序就应为他人着想,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这也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板书: 为他人着想   从自己做起   师:某部六练的战士们也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下面让我们继续听故事。   5.放音频二:六连战士“听电影”的故事   6.同桌互相说说:   (1)六连战士们为什么不站起来看电影?   (2)六连战士既然看不到电影了,站起来走走,随便谈谈话,可以吗?为什么?   (3)如果战士们向群众要会上级制定给他们的位置,现场会发生什么情况?   7.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8.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好榜样。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复习巩固   1.出情境题:   (1)在商场里,应该怎样做一名文明小顾客……   (2)在公共汽车上,应该怎样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3)在电影院里,应该怎样做一名文明小观众……   (4)在公园里,应该怎样做一名文明小游客……   现场采访: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这样做会怎样?   2.出示课件:下载   (1)小组讨论:制定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的要求,并把它写出来。(每组任选一题制定)   (2)全班交流   3.评一评   小组交流:下面这些同学的做法对不对?你对他们的行为怎样评价?   小结:在公共场所,任何人、任何团体不能为了自己的小集体,损害公众的利益,违反公众活动的规定。公共场所有安静、有秩序参观的规定,如违反这些规定,也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现。   五、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公共秩序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能举例说明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   道德情感目标   1、感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而高兴。   2、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现象有厌恶感。   道德行为目标   1、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2、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设问启发: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在学校和家里生活,学习外,你们还到过哪些场所,去干什么?   2、评一评(课前活动内容)   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习第一个事例:在公共汽车站。   ①播放课件1,学生边看边听。   ②讨论:在公共汽车站,小飞是怎么做的?小文和小明又是怎样做的?他们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③明理:小飞不遵守公共秩序,影响乘客的上下车和汽车的顺利行驶,让大家不满。小文、小明批评、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做得很对。   ④举一反三:议一议,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轮船码头应该遵守哪些公共秩序?   ⑤小操练:模拟公共汽车启动,乘客依次下车、上车。   3、学习第二个事例:在电影院里。   ①播放课件2,学生边看边听。   ②讨论,小文、小明和小飞在电影院里,哪些方面遵守了秩序?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③对照检查:你们平时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看谁最诚实,敢于自己揭短。   ④设疑:在电影院里,假如出现下列情况,当时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   a.有人站起来吹口哨。   B.有人抢占了你的座位。   c.有人在你身旁大声议论。   4、学习第3个事例:在动物园里   ①播放课件(3)。   ②讨论:   A.三位小朋友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吗?每位游客要想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应该怎么做?   B.三位小朋友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星期天,他们有哪些收获?你从他们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1、设疑:有的.同学认为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就轮不到座位,买东西排队就会耽误时间,买不到满意的商品,总之,认为遵守公共秩序会吃亏,不遵守公共秩序会占便宜。试想,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   2、多媒体播放录相:一个真实的故事《谁是凶手》   3、听录音,学榜样。   4、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   四、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1、说一说,在下列公共场所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图(1)卫生院,图(2)集贸市场。   2、议一议,下面几幅图中谁遵守公共秩序,谁不遵守公共秩序。   图(1)售票处。图(2)书店收款处。图(3)码头   五、总结谈话。   板书设计:   9、遵守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à公共秩序   批评、劝阻----------à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教案设计说明   《遵守公共秩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七册中的第九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拍典型的公共场所,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公共场所”。通过“评一评”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边看录相,边对小文、小飞、小明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看、议、思、小操练、行为对照等不同形式,强化教学目标。   三、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通过设疑、听故事录音《谁是凶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不遵守公共秩序而带来的恶果,进一步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听故事录音《学榜样》,再通过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四、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认识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以及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辨别、判断对教学目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概念;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有关规定。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逆向思维、多角度分析,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如:有法律约束是这样,无法律约束会如何?轻微违法怎样处罚?严重违法该如何惩治?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在生活中能做到自觉守法。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分析:   (1)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之一。说它是重点,是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而这就需要社会的稳定。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就要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否则,扰乱了公共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就必然使社会生产和生活无法正常地进行,这就必然损害人民的利益,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损失。把这一问题当作重点处理,能够从反面教育学生,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教学中讲述这一问题时,可以列举大量事例,也可以剖析一个事例,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其危害。总之都是要从反面警示学生:不能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法律绝对不可违犯。   (2)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一些规定,是本框的重点之二。学法总要知法,这是依法办事的前提。只有知道条例的具体规定,才能在公共生活中按条例去办。因此,对于条例中的内容,应作为重点来处理。   难点分析:   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这部分的文字较少,但容量较大。它采用简单枚举法,说明了四种行为都是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对此要予以必要的制裁。学生可能会对此感到比较费解。教师在讲解中不必各类情况都讲到,可用教材上的例证或补充新的例子,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变枯燥为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这些例证分析其一二即可。   教法建议:   本框教材内容浅显易懂,且有较强的可读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即运用“读——议”法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表演小品,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故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什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导入新课:   案例分析:   (1)2002年4月20日下午1点多,在开往东直门总站的359路公共汽车上,一个身高1米8以上中年外国男子突然对好言劝说他不要把脚放在汽车引擎盖上的中国女司机孟秋生大打出手,被打得鲜血直流的孟大姐被迫紧急停车。该名外国男子还殴打上前劝阻的乘客,用下流的语言和动作辱骂围观的群众,在记者采访拍照时还追打、威胁记者。在场的乘客和群众人人义愤填膺,但大家都采取克制的态度,协助110巡警将该名外国男子抓获。   学生讨论分析这名外国男子的行径所造成的种种危害。分析角度:对女司机的危害;对其他乘客的.危害;对周围群众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对他本人的危害。   然后再来听一下专家的说法:   专家说法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范愉:如果这个美国人不是外交官的话,不享有外交特权的特定身份,那么就要按照中国的法律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范教授说,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是这种情况,就应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解决。她说,首先要由公安机关对这件事情的性质作出断定,结果不是特别严重,就有可能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涉及到民事赔偿的部分一并解决。如果被打的人伤情确实很重,则要进行法医鉴定。范教授说,关键是要看伤害的后果。   北京市五环律师事务所焦仲宇律师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及二十二条的规定,该外国人在公共汽车上扰乱公共秩序、殴打司机和乘客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共汽车司机及乘客所受伤害的程度对该名外国人行为的定性极为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该名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被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内拘留及200元以下罚款。同时,需要赔偿被打司机及乘客的损失和负担医疗费。   (2)靳如超石家庄爆炸案   石家庄市刑满释放人员靳如超因家庭琐事对其邻居及继母、前妻、姐姐等人怀恨在心,遂产生用爆炸手段报复的念头。2001年3月12日至14日,靳如超先后3次到从事非法制造炸药的河北省鹿泉市农民王玉顺、郝凤琴处购买炸药共600公斤,并进行了爆炸实验。3月15日上午,靳如超将所购炸药运至石家庄市郊外藏匿。3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靳如超用早在去年从鹿泉市石井采石一厂工人胡晓洪处购买的50枚雷 管和20余根导火索制成引爆装置,然后将575公斤炸药连同引爆装置,分别运送并放置到与其有矛盾的邻居和家族成员所居住的宿舍楼3处,及其姐姐售出的宿舍楼一处,之后将炸药依次引爆,共造成108人死亡,38人受伤。此外,靳如超还于2001年3月9日在云南省马关县持柴刀将一名曾与其同居的女青年韦志花杀死。王玉顺、郝凤琴自2000年3月以来非法制造并向他人售出硝铵炸药共2.3万多公斤。4月1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石家庄特大爆炸案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靳如超被以故意杀人罪、爆炸罪判处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为靳如超非法制造、提供爆炸物品的3名被告也分别被依法判处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4月29日做出二审判决,依法维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靳如超、王玉顺、郝凤琴判处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一审判决;改判被告人胡晓洪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依法核准靳如超、王玉顺、郝凤琴死刑,并于宣判后立即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学生再从不同角度分析此案例,充分认识靳如超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育学生在课间要开展正当活动,活动要守秩序。   教学要点:   1、课间要开展正当活动。   2、做游戏要守秩序,大家才能玩得愉快。   3、课间活动要想着别人。   教具:   投影片三框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从切身感受中体会设立课间活动的意义   师:看着同学们个精神饱满,说明在刚才的课间十分钟里,你们休息都很好(板书:课间)。   师:两节课之间为什么要休息十分钟?如果没有课间十分钟休息,把两节课连着上,行吗?为什么?   师:是啊,学校就是考虑到这些情况,才安排了课间休息十分钟。大家在课间休息得好,玩得愉快,下一节课才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好。   二、引导学生分辨课间应当选择哪些游戏   师:在课间,大家都愉快地做游戏,你们喜欢做哪些游戏? 生:(略)   师:这些游戏都是适合在课间做的'好游戏,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好游戏呢?   三、引导学生懂得在课间游戏时要守秩序   师:可是,有一次,我看见一些同学确实在玩好游戏,比如玩跳绳,玩着玩着,好几个同学找我告状,一个女同学还哭了起来,直到打上课铃还没作决定,上课也安不下心,跳绳是好游戏,为什么也会出这种事,影响下一节课呢?   师:课间游戏中怎么做才是守秩序呢?请大家看图来说一说。   出示第一框图,逐一指导看,给学生说明:集体游戏,要守秩序,按先后、不抢先、不夹塞,心里要想着别人。   四、结合本校学生玩滑梯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课间活动时要想着别人   出示灯片第二框   师图上画有什么?他做得对吗?为什么?   师:谁来帮助他?   五、判断   出示灯片,学生判断谁对,谁不对?   六、看“课间同学饮水”的录像,强化教育目标   七、总结   问:怎样做才叫守秩序   八、教拍手歌:   课间十分钟, 活跃在操场   跳皮筋,滑滑梯,拍球跳绳把歌唱   课间活动守秩序,上课学习精神   设计背景   讲文明、谦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是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先已后人的一种自私现象。针对本班幼儿人数较多,在就餐、玩玩具、上厕所排队等存在秩序混乱等现象,很有必要给小朋友上一堂有关文明秩序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学习互相谦让,知道人多时要排队,不拥挤。   2、从小培养幼儿讲次序的文明行为。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排队。   难点: 培养幼儿自觉遵守次序的习惯。   活动准备   玩具一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把一筐好玩的玩具放在桌上,请全班幼儿同时上来拿,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观察幼儿是如何拿玩具的,并记住被挤的`幼儿。   (1)提问:,刚才你们拿玩具时觉得怎样?(教师有意提问被挤的幼儿)   (2)讨论:   1、应该怎样拿玩具才能又快又不拥挤?   2、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呢?为什么?   3、教师归纳:比如,看病要排队,买东西、玩滑梯要排队,就餐要排好队领饭。   二、请幼儿排队拿玩具到室外玩。   (1)指导幼儿有秩序地拿玩具。   (2)教师及时制止个别幼儿还抢、挤的现象,并请他重新排队。   三、小结:在生活中,因为想做同一件事的人很多,每个人都能谦让一点,都   能自觉讲秩序,自觉排队,不挤也不抢,我们的心情就会很愉快,做事情就会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意识很好,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认识到排队、谦让的必要性。不过谦让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甚至是一次教学活动就能使幼儿自发产生的,需要老师、家长在以后的生活、活动中不断强化,才能使幼儿养成自觉遵守次序的习惯。   教学目的:学习对称与秩序的基础知识,   寻找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与秩序美,   用各种方法表现对称美与秩序美,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对称与秩序的基本知识,并用各种方法表现。   教学准备:师:教学站。   生: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打开教学站,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   1、谈话:春天就要来了,一到春天同学们都喜欢去放风筝,老师也想买一个风筝,可不知道买什么样的好。于是我上去看了一看,在一个站上发现了许多各种款式的风筝。[解开屏保,显示教学站]请大家点击链接:风筝站。   2、欣赏:学生随意浏览。   3、谈话:不知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些风筝的外形虽然是各种各样的,[屏幕演示]有蝴蝶、有仙鹤、有金鱼等等,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大家请看[屏幕演示:FLASH]如果将这只蝴蝶的左半边向右折的话,左右两边正好是重叠的,这条金鱼也一样,还有这只蜻蜓……我们曾在一年级时就接触过,这种左右或者上下对应重复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对称)[板书]   4、讨论:除了风筝以外,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人体、眼镜、花……)   5、欣赏:我们美术书的二十六课上也有许多对称的事物和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   6、板书:对称美、秩序美   三、新授:   1、欣赏:二十六课的课题是对称美、秩序美,对称我们已经知道了,那秩序是怎么回事呢?书上四十六页和四十七页有一些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什么是秩序?   2、讨论: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依一种规律井然有序地存在,就叫做秩序。   3、欣赏:在刚才的上还有一只风筝,大家看,[屏幕演示——龙]这条龙的.身体也是由一部分、一部分有秩序地组合成的。   4、练习:现在请把这个窗口关掉,回到我们的站。在我们的上有一些图片,请你判断一下,图片里的事物是不是对称的,或者里面事物的排列有没有秩序。[学生在站上各自判断练习,现时显示结果。其中最后一幅既是对称,又是秩序]   5、:哪些同学全对了?[举手][指名回答]你错在哪儿?[将焦点引到最后一题,指出这张图里的木架既是对称的,又是秩序的。]有时候对称与秩序是同时存在的。   四、作业;   1、布置:那你能不能也来创造一些对称和秩序的美丽呢?在我们的站上还有一个资料库,里面有许多单独形象的图片资料[屏幕展示],请你在《画图》中将其组合成对称或秩序的作品,上传到站上。也可以以其为,用彩笔绘画或彩纸剪贴的方法表现一幅对称或秩序的作品。   2、学生作业,巡回指导。   五、展评:   分别欣赏站上和作业纸上的学生作品,请两至三位学生进行介绍。   六、拓展:   看了展示区中同学们精彩的作品,我想大家肯定都觉得对称美和秩序美是大自然的伟大设计,使千变万化的世界,避免了杂乱和无序,而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在艺术、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对称和秩序。其实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感,即使是无序的事物,有时也是美好的。主要是要我们同学在平时注意观察,去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有关规定。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运用“以案说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条例有关规定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清什么对、什么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教育学生克服小毛病,防止失足、违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疾恶如仇,与之斗争。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有关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学法总要知些法,这是依法办事的前提。只有知道条例的具体规定,才能在公共生活中按条例去办。因此,对于条例中的规定,应作为重点来处理。   难点分析:   分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是本框的教学难点。本框教材着重讲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但也与刑法有关。罪与非罪,受行政处罚还是刑罚处罚,有严格的界限。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道理,学会判断,找到行为的准绳。   教法建议:   (1)注意“读”和“议”的作用。教材的内容比较浅显,有的还专门作出解释或提供例证,因此可读性较强。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2)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以案说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理解法理,掌握法律条文。   (3)注意使用教材上的小栏目。小栏目的设计或多或少有其特定的启发作用,运用好小栏目,引导学生思考议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内容。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板书)   一、 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板书)   1、 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板书)   2、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两个方面(板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29页到第30页的内容,并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可将学生分为六个组,在阅读完指定内容后,由老师任意抽选回答问题。本组回答不出,其他组可以抢答。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愉快而又激烈的竞争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法律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2、 结合书上第30页的案例和下面的案例,分析如果管理者不受法律约束,将导致什么结果?   2000年5月22日近中午时分,尖峰镇山道村农民李关念和麦亚省两人包了辆车,运输自家产的腰果去东方市板桥镇卖。车开出1公里左右,突然后面追来一辆吉普车,将他们拦住,领头的是县司法局副局长洪清贵,他掏出-枪,喝令他们把车开到尖峰镇腰果场。过磅后,腰果场的保安把腰果搬进仓库。洪清贵令县司法局干部王胜文用一张白纸开了收据,收据上写着“现没收到李关念和麦亚省的腰果35包,毛重为2547斤”,落款为“乐东县委工作组”,收据没写明没收理由。接着洪清贵又以货车非法营运为由,扣下车辆证件,并要罚款1000元。经过讨价还价,李关念交了200元,货车才得以放行。   事后,尖峰镇委书记陈海东、镇长刘征强分别以书面形式,向县司法局说明李关念和麦亚省的腰果属自产自销产品,要求县司法局和洪清贵归还农民腰果。李、麦两人也到县司法局和县贸易局去说明情况,洪清贵不仅不归还,还说“你们的腰果有一部分是其他农民盗窃来的”,并擅自把没收的2547斤腰果卖掉,钱留在自己手里。洪清贵的所作所为经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省司法厅、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省检察院审查起诉处等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指出,司法局没有行政处罚权,洪清贵作为县司法局的副局长,带人上路拦车,没收农民腰果,处罚货运车辆,完全是违法行为。群众纷纷责问:“这与土匪有什么区别?”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乐东县委最近派县纪检部门进行调查,证实了洪清贵带人拦车没收农民自产腰果一事,乐东县也不存在“县委工作组”这样的机构。   日前,乐东县委作出决定:免去洪清贵县司法局副局长职务,调离县司法部门,并给予留-察看一年、行政降一级工资的处分。   学生回答: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是我国法律的重要作用之一。因为只有在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下,人们才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保持政令畅通。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包括对文物的管理,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对-品的管理等等。我国法律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就要同时规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使双方都按法律的规定行事。如果管理者不受约束,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所欲为,不仅会给社会造成损失,也会破坏管理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导致公众对他们的不信任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不只社会管理秩序被破坏了,法律的尊严与威慑力也打了折扣。因此,这就要求管理者依法行政,被管理者依法做事,依法律己,依法服从管理。如果其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那么他的行为就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或看动画回答问题:   1、 比较教材上的两个案例,胡某和赵某受到的处罚一样吗?为什么?你能根据这两个案例,再举出类似的对比案例吗?(目的: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犯罪行为   严重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   触犯了《刑法》   依《刑法》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   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   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依《条例》处罚   2、 为什么要禁毒?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品的危害极大。它于个人是前途殆尽,家破人亡;于国家是摧残民族肌体,败坏社会风气,瓦解民族精神。在我国近代史上曾两次爆发鸦片战争。前车之鉴,必须记取。青少年更不能由好奇堕入深渊。要做到:一要远离-品,二要对制毒、贩毒等行为依法揭露。)   3、 某人游故宫,在柱子上刻字留念,应如何处理?   4、 砸坏提款机应如何处理?(动画)   5、 明知是赃物而购买应如何处理?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动画)   6、 破坏花草树木应如何处理?(动画)   (对于社会的公用设施,要人人爱护。因为它是人们共有的家园。从爱护一草一木做起,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不忌。)   通过阅读分析,加深学生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下表: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   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违法政府禁令,吸食-片、注射吗-等-品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违反规定,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概念,分清了一个重要界限:罪与非罪。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去维护社会的管理秩序。   探究活动   心灵的选择(在某种情况下,你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   教师可以设置几种场景,由学生回答自己的处理方式。如:   1、自习课上,老师暂时不在,有几名学生不守纪律,大声说笑,还互掷东西。你会怎么做?随波逐流?默默无语?挺身制止?   2、去公园玩时,售票处排了很长的队,你会怎么办?加塞儿?依次排队?   3、公共汽车上,人非常多,你是主动买票,还是趁乱逃票?   在某一位学生回答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赞同,也可以持反对意见,这样就可以自发地形成讨论加辩论的气氛。   活动目标:   1、学会自己觉排队。   2、初步养成礼让、排队等候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音乐做课前准备——提高幼儿精神。   二、基本部分   1、观看情境表演玩滑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他们玩滑梯玩得好吗?那个地方好?那个地方不好?   2、谈话——引导幼儿回忆,培养幼儿思考、讲述的能力,感悟排队是讲文明礼仪的良好品德。   (1)在幼儿园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你是怎样做的.?   (2)在外面你还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大人们都是怎样排队的?   (3)遇到特殊情况是应该怎样做?(举例:医院、厕所)   3、看挂图——感知礼仪   (1)观察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请两名幼儿领读(老师纠正)   (3)幼儿讲解诗意(老师讲解)   三、结束部分   小结:鼓励孩子以后无论在园里和外面,都要坚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守秩序的人。   按秩序排队的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一定规律排队   2.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进一步体验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蜡光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蜡光纸排队。   1.出示蜡光纸,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纸的形状、颜色、大小。   2.启发幼儿给他们排排队。   3.观察幼儿操作,发现其中交替排序的例子。   4.请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说自己的排法。   5.全体幼儿再次学习排序。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数量和颜色(或大小)交替排序。   如一个大,两个小,两个红,一个黑等。好朋友排排队。   6.请两组幼儿男女各四人,分别站成两排。   7.请男队和女队间隔排序,把两组的幼儿排成一排。   如: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站又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蹲。   二、礼物排排队   1.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独立完成。   2.引导幼儿互相检查,交流排得是否正确。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习分析故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关心城市交通道路的变化,体会通畅的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故事前半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回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图一:   1、城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事怎么讲的?   2、城里的汽车多得都成灾了,你从哪里看出,故事中的哪句话听出汽车多得都成灾了?   小结:   城市里的汽车多得成灾了,马路上、人行道上、广场上、门廊下很多汽车相互碰撞,挤在一起。人们绕过汽车,越过汽车,或从汽车下面才能爬过去。结果脑袋撞在汽车上,哎呦呦。城市里的交通真是乱七八糟。   图二:   1、这个人是谁?(市长)你觉得市长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   2、市长在为什么事情而烦恼呢?   师:城里的交通乱七八糟,该怎么办呢?市长真是伤透脑筋。   图三:   有一天,来了一位希奇的年轻人,他说了什么话让市长变得很兴奋?   图四:   年轻人知道怎样才能让汽车不挤在马路上,可是他还让市长答应他办一件事,究竟是什么事情?   图五:   师:市长想了想说:“好吧,我答应。你快开始吧。汽车多的快堆到高楼上了。”希奇的年轻人拿出一根笛子吹起来。他从大楼走到大街,从大街走到河边,   年轻人究竟会想一个什么好办法解决城里的交通问题呢?你们知道吗?你们能不能帮他想一想?(幼儿猜想故事后半部分情节)   刚才,我们小朋友帮年轻人想了那么多的.办法,那么我们来听一听年轻人想的办法,他也想了好几种办法?让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哪个办法最合理?   三、欣赏故事后半部分的三个结尾   1、刚才你们一共听到了几个结尾?   2、你最喜欢哪个结尾?为什么?有谁也同意第三个结尾,说说你的理由?   3、第二种结尾也挺好,就是有一些不方便。为什么你们都不喜欢第一种结尾?   四、学编故事结尾   1、这个故事有三种结尾,有的比较合理,有的比较不合理,其实,刚才我们小朋友也想出了许多合理的好办法,你们能不能试一试,把你们的好办法也编成故事的结尾?不过,不需要每个人来编,三个好朋友一组合作编,让我们来听一听,哪组编的故事最合理,最能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又能让人们变得很快乐,方便。   2、请一组幼儿代表讲自己编的故事结尾。   活动结束:   你们都想把自己编的故事结尾告诉大家,那么我们把自己编的故事结尾画下来,订在书的后面,在区角活动时再告诉大家好吗?   活动目标:   1.学习小火车守秩序的好品质。   2.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守秩序,理解守秩序的意义。   活动过程:   1.老师讲故事《小火车头和他的弟弟们》   佳佳是一列货车的火车头,他有十二个弟弟,就是跟在他后面的十二节车厢。他们天天都在铁路上快乐地奔跑着。弟弟们一个跟着一个,紧跟在佳佳大哥的后面,齐心合力,团结地工作着。他们每天在祖国的大地上辛苦地来来去去,有时运黑黑的.煤炭,有时运成堆的木材,有时还运大石头。小朋友,你们一定见过他们吧!可是有一天啊,发生了一件事:佳佳的最小的弟弟非非,也就是排在最后的车厢,他不高兴了!他对大家说:“喂,喂!我说,我凭什么要排在最后面?我不喜欢排在这!我要排在你们的前面!”   2.教师:哎呀!非非不高兴了!你们说他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   3.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排队?   我们只有在排队的时候才要守秩序吗?还有什么时候?怎么做?   幼儿讨论,提出看法。   4.幼儿讨论守秩序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守秩序?如果不守秩序会怎么样?   5.“开火车”游戏结束。   幼儿一个接一个组成火车,排整齐,不能脱节。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案范文11-06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案范文4篇11-07 思想品德课堂的设计02-10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01-11 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03-19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04-07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注重学生体验,打造精彩思想品德课堂10-22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06-27 浅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