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也涵盖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银行的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和特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建议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转变思维,发挥内外部优势,打造金融服务生态圈,有针对性地扬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冲击;创新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既有资源和市场份额被互联网企业不断蚕食,其经营模式遭遇到严峻的考验。面对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不得不努力寻求一条改革创新之路,而“互联网+金融”就是未来银行变革的方向。所谓“互联网+”,概括来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非简单的相加,其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令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支付、融通,以及提供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融合的新领域。一般认为,广义概念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非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对金融的渗透,也包括金融机构业务的互联网化,为便于分析和说明问题,以下所论述的互联网金融特指前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国内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即“去中介化”,该模式是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资金可以脱离金融中介机构实现融通,这不仅使信息搜寻成本降低,而且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违约风险。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传统金融不会受到互联网金融太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只体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上。无论如何,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互联网金融在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为银行的转型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屈波等(2015)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机会、竞争和挑战,从内外两个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提供战略选择。郝身永、陈辉(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一定冲击,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的优势,未来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的良性竞争、合作与融合能够产生双赢的效果。孙杰、贺晨(2015)分析了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融合路径和改进方向,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业成功转型的思路。王海军等(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挑战了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两大基石———“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民主化、金融脱媒、内生金融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丁杰(2015)在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内在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在大数据利用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引导互联网金融走向普惠金融之路。基于上述不同观点,本文分析后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它没有形成新的金融形态,也不存在“去中介化”,互联网只是一种渠道和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确实对传统银行业务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来探讨传统银行该如何转型。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1.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2013年被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自此进入高速发展期,创新层出不穷,模式多种多样。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主要为支付、结算、转账服务;二是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基金,为大众提供了投资理财的新渠道;三是以拍拍贷、宜信、陆金所等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借贷双方在数量、利率、期限上的匹配和交易;四是以天使汇等为代表的众筹融资,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募集项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