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普益标准?诠资管研究中心
本文内容来自普益标准“诠资管”系列日报,获取更多报告,请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普益诠财富APP。
一、现金管理类产品概述
现金管理类产品一般是指能够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理财产品,该类理财产品通常具有流动性好、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在资管行业净值化转型阶段,缺乏净值化运作经验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为突破口,积累净值型产品运营的软硬件,进而成功实现净值化转型。目前市场上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主要有三类:基金系、银行系和信托系。
基金系现金理财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和短债型基金,投资范围通常以货币市场工具为主,例如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不可投资于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权益类资产。在估值方面,货币基金通常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并采用影子定价的风险控制手段。货币基金每月的分红可结转为基金份额,分红免收所得税,相比其他现金管理类产品具备免税优势。
银行系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糅合了公募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型信托产品的特点,包括开放式无固定期限产品和封闭式超短期理财产品。在产品的设计结构上,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更贴近货币基金,采用了摊余成本计量+影子定价模式,使用7日年化收益率和每万份收益来替代净值展示。但在投资上,现金管理类产品则更贴近现金管理型信托,在资产配置上采取哑铃型投资策略,同时配置大量超高流动性资产和几乎没有流动性的资产。
信托系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具有私募性质,这类产品一般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良好的短期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同时增配一些高收益债券以及流动性较低的债权类资产和资管计划,在保障产品较好的流动性的基础之上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这类产品适合已经投资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在所投资信托产品已到期,但还未找到合适的新产品投资这段时间,可尝试这类产品,作为资金“中转站”。
二、各类代表性现金管理型理财投向分析
1、 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一般主要投资于现金、利率债等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以存款利率作为业绩比较基准,并依据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变化趋势、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采取多种投资策略。以某基金公司发行的 “XX货币A”货币基金为例,该产品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债券回购、短期或超短期企业融资券及银行存单等资产,以保证产品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健的收益。
表1:“XX货币A”产品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基金公司官网,普益标准整理
根据基金管理人披露的2020年2季度末基金运行情况报告,该基金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为65.07%,主要投资品种为流动性较高的企业短期融资券和同业存单,这两类资产合计占比近60%;其次是债券回购类资产,占比30.57%,以此为产品提供高流动性和较为稳定的收益。
2、 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
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资金投向与货币基金类似,但投资范围相比货币基金更为宽松,一般还可能包括信用债、其他债权类资产及资管计划等。以“XX银行日日聚财XX期人民币理财”为例,该产品通过配置流动性较强的国债、金融债、等级较高的企业债券、同业存单、债券回购等资产保证产品的高流动性,除此之外,还通过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期限相对较长的债权资产和信托计划等以增厚收益。
表2:“XX银行日日聚财XX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发行银行官网,普益标准整理
3、 现金管理类信托产品
现金管理类信托产品具有私募性质,其总体收益一般高于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这主要源于其投资资产选择面更广,能够进一步增厚投资收益。以“XX信托XX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该产品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以保障信托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增配一些债权类信托计划及其他固定收益类资管产品,适度增厚收益。
表3:“XX信托XX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信托公司官网,普益标准整理
三、现金管理类产品未来会如何发展?
从上述分析来看,短期内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的投资限制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增配高收益的债券及其他债权类资产获得相对高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依托于目前的监管红利,这两类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相对竞争优势。
但从长期看来,随着监管规则逐渐趋于统一,特别是《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之后,再次传递了监管层“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的精神,进一步落实了资管新规提出的“公平竞争”的原则,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杠杆率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加趋于一致,资金投向导致的各类现金管理产品之间的收益差距在逐步收敛,可以预测,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和信托后续可能会面临二次整改要求。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普益标准。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小周在2020年背了房贷,也正因贷款加持,在上海安了家。小周说,身边和自己一样是新上海人的朋友,没有一个是全款买房的,全都背了房贷,而且基本上选的都是最长期限(30年)的贷款。
他跟南都记者提起8月初的时候,朋友聚餐,大家聊到还房贷这个话题,有个人突然说,“你们知道吗,小新家的房贷这个月还完了。”
小新全名野原新之助,是1990年8月开始连载的日本漫画《蜡笔小新》里的主人公,他是小周那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小新的爸爸野原广志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我想辞掉我的工作,但是还有32年的房屋贷款没付。”
小周说,他要不是有房贷,也想辞掉工作。如今三十岁出头的他,会把自己代入小新爸爸的角色。可是房贷的压力,如影随形。“不管是缓解焦虑,还是从省钱的角度,我开始认真考虑提前还房贷的事情。”
上海浦江两岸(无人机照片)。面对房贷的压力,你会申请提前还贷吗? 新华社资料图
提前还房贷的第一关:违约金
在小周出示的他与建行上海分行签订的抵押借款合同上,有关于提前还本违约金的约定:“在贷款发放一年(含一年)以内借款人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本金的,贷款人按该次提前归还本金额的3%收取违约金;在贷款发放一年以上两年(含两年)以内借款人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本金的,贷款人按该次提前归还本金额的2%收取违约金;在贷款发放两年以上三年(含三年)以内借款人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本金的,贷款人按该次提前归还本金额的1%收取违约金。”
若小周多次提前还本,按照合同约定,要按上述约定分次支付违约金。“办贷款的时候,我也问过提前还贷的事情,当时银行跟我说是要收违约金的,但我当时并没有真的考虑要提前还贷,又因为当时楼市很热,房源都在提价,我就想着赶紧拿下(贷款)。”
8月中旬,小周尝试性地咨询了信贷经理后得知,建行已经单方面取消提前还款的违约金费用,目前没有多余费用支出。
但并非所有提前还房贷的人,都像小周这样幸运。
南都记者致电多家大型银行,关于违约金的回答口径并不一致,有的是千分之五的违约金,有的是多交1-3个月利息,答复建议有提前还款意愿的还款人咨询经办行贷款经理了解具体政策情况。
违约金条款为何成为“拦路虎”?
交行8月2日曾发布《关于个人按揭类贷款、个人线上抵押贷(消费)提前还款补偿金收费调整的公告》,里面提到从2022年11月1日起收取提前还款的补偿金,收取比例为提前还款本金金额的1%。但受到舆论压力,隔天交行就紧急撤回了这条公告。
“虽然是一则看似普通的公告,其实背后说明当前提前还款的现象是在增加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南都记者解释道,此类公告简单理解其实是,银行不太欢迎提前还贷的行为。这和今年银行贷款的投放任务有关,若是提前还贷多了,今年的信贷包括房贷投放任务可能会完成不了。尤其是各地明确在督促银行加快房贷投放,类似提前还贷会使得贷款余额减少,客观上银行是会抵触此类客户提前还贷的行为。
严跃进认为,要充分认识到购房者提前还贷的心理,部分是考虑到还款的压力想提前偿还,以减少后续的利息开支;部分是希望提前还贷进而把房产做抵押,进而获得成本更低的贷款;部分则是近期有闲余资金,投资别的理财领域会觉得不划算。要对此类提前还贷的动机有充分的认识,以更好做好金融服务。
节约未来支出的理财方式
选择提前部分还贷的小宋,2019年在武汉买房时和邮储银行签的商贷合同,当时房贷利率6.37%,现在LPR调降后是6.22%,“应该没人的贷款利率比我们高了吧。”
“当时贷了30年,目前还了3年多,还了27万左右的本息,但是这其中只有10万是还的本金。”除了觉得老实还贷不划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宋觉得自己的理财利率很难高过贷款利率,“换个角度想,提前还贷就等于买理财了。”
小叶也觉得,“提前还贷的话节约了一大笔未来支出,算是变相理财行为了。”她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最近去交行办理了提前还贷。
小叶的房子是两年前在上海买的第二套,商贷利率比首套高,是5.2%,“当时选的30年等额本息,一开始还的基本都是利息,有点肉疼。于是把基金里的钱提出来去冲房贷了,并且选择缩期,把还剩28年的房贷压到了10年,这样贷款利息能少支出80多万元。”
“大环境不好,降杠杆是我的选择。”小叶说,自己的基金从去年到今年亏了十多万,现金拿在手上又担心通胀,于是选择提前还贷降杠杆。
和小宋、小叶抱有同样想法并且付诸行动的人,比之前多了很多。一位国有大行上海分行信贷业务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在投资市场回报率低迷的情况下,提前还款客户比例确实大大提高了。
购房杠杆率创近十年新低
根据易居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研究报告》,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下降至21.2%,创下2012年三季度以来的历史最低值。购房杠杆率创近十年新低,这意味着居民买房时采用加杠杆策略的意愿非常低。
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
此外,受全国住宅成交量降温影响,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额占新增境内贷款比例以每季度约10个百分点的速度降至4.0%,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值。
严跃进表示,7月份中长期贷款数据已经出来,受到了普遍的关注,7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为1486亿元,环比下降64%,同比下降63%,房地产领域已经出现了提前还贷的现象,这是需要警惕的,各地房贷投放政策或将进一步放松。
(应受访者要求,文内小周、小宋、小叶均为化名)
采写:南都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