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基于四种盈利模式,对理财内容创业预测了3个方向

基于现有的理财内容创业的获利模式,理财内容创业者还有哪些方向可以探索,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对此,本文笔者做了思考预测。

随着内容创业越来越激烈,垂直化成为趋势,以理财知识与技巧普及,财商提高的理财内容创业也备受关注。个人理财类自媒体起家的简七、力哥说理财、周知客等不少获得融资,开始公司化运营;近日国内第一、二大个人生活消费记账软件随手记与挖财,都重点打造其理财社区,前者花高新聘请理财社区主编,拓展团队;后者将产品内的理财社区分开来独立,改名为钱堂。同领域的全资产记账品类开创者贝多多、以及网易有钱、投资账本等记账产品,也加大对理财社区的运营投入;依托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家财网上线理财课程。至此自媒体派、记账工具派、学院派进入理财内容创业领域。

互联网理财发展与消费升级,促进付费学习理财。

记账工具或理财平台,建立理财社区起初主要为了吸引精准用户、提升留存与活跃度。只是随着最近互联网理财,消费升级,内容付费等方面发展,许多网民愿意为学习理财买单,而且资本市场也重视此领域,才引起金融理财平台方特别重视,提升至战略高度。个人理财自媒体公司化也因如此。以简七理财为例,在网易云课程出售的399元理财课程,短短几个月已经出售4千份,销售额达150多万,而这仅是在一个平台,一门课程的收入。还有其他面向C端、B端的收费业务。

除了以上提及的收费模式外,笔者对现有理财内容创业项目的盈利模式进行观察,罗列出以下几种:

(1)向C端用户,出售理财课程;

(2)向金融平台,提供他们所需的定制化内容。

在内容制作中同时又可以向其他公司收费,比如一堂课程中讲通过记账管理自己资产与消费,这就可以通过课程中使用工具演示的植入方式,寻求记账工具贝多多、随手记等厂商的赞助。

(1)硬广告,为理财平台出售产品获利或做品牌曝光;

(2)软性广告,比如说做产品测评等;

(3)内容生产者,入住头条、UC头条等平台,享受广告分成。

(1)面向C端,如制定个性化理财方案;

(2)面向B端,品牌宣传、社区运营等服务。

例如纸质或电子书籍出售、公众号打赏等。

以上四种盈利模式,综合起来有就两类,一类就是赤裸裸广告直接收费。这种方式慢慢被一些内容生产者放弃,其中原因之一,在他们看来金融机构通过广告在自己平台获取的用户,得到的是其终身的价值,但是多数广告主给予内容生产者的却只是用户第一次利润分成。另一种是间接或持续消费,购买初级课程,有进阶课程,课程中还顺便销售其他服务,比如提供理财方案制定服务等。

基于以上的盈利模式,理财内容创业者还有哪些方向可以探索,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以下是笔者的思考预测。

所谓理财内容人格化,就是生产理财内容时,以个人形象的方式对外,而非公司。现在有公司打造多个自媒体,在起名、互动、在语言表达上也以个人对个人的口吻,打造理财知识领域的网红,这有利于跟粉丝构建信任感,塑造影响力。笔者所接触的互联金融领域的人,就表示在这类公众号投放广告比在类似“网贷观察”、“P2P日报”等自媒体平台的转化率、留存率、复购率都要高,这都基于粉丝对于知识网红的信任。

最近几年我们网络文学作品逐渐成为影视题材、游戏题材的重要构成,成为跨界泛娱乐化运作的源头以及IP生态的核心。理财内容也能写成文学作品或打造品牌,形成IP,做成书籍,动画片、游戏等。在欧美以及国内畅销的财富启蒙读物《小狗钱钱》,由《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书籍,演化出的现金流游戏都是典型的案例。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国民的理财意识逐渐觉醒,以及国家和社会相关机构开始关注青少儿的财商教育,在不久的将来网民需要更多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理财知识教育,而理财内容以绘本、游戏、动画等泛娱乐形式展现,消费者为此买单,这将都有可能。

以上两个方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理财内容通俗化。有的大部分理财知识表达比较专业,枯燥无味,而现在的人时间、精力有限,对这类内容产生不了兴趣。轻松通俗表达将有利于接受,但是将专业知识用通俗语言准确表达有一定难度。

现在的理财内容、课程都缺乏体系,跟大多数网络微课一样,没有形成教育产品,不能帮助学习者搭建理财知识体系以及实操能力。这是目前大多数理财内容生产者的面临的问题。

不成体系的课程容易被成年学者因其他因素冲动购买,难以形成再次购买。对于家长为小孩购买来说,更考量的是课程体系与效果。如上文中提到,据笔者了解,国家教育机构最近几年在组织相关学者研究青少儿财商教育,并在全国部分学校试点开设相关课程。如果此类课程在全国开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势必引起家长的重视。届时若理财内容生产者,开发相关的课程将形成相对于学校财商教育的补充。目前在各大线上分享课程,已经兴起有关儿童财商教育的分享课程。

理财内容创业发展不止笔者提及这三个方向,当创业者能靠现有现有盈利模式生存时,可以尝试更多的商业探索,以获得长足持续的发展。

 

本文由 @六司令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