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富兰克林
最近因为一则“杭州土豪刁女士花40万给女儿买黄金,等了8个月,黄金没拿到,钱也要不回来”的新闻,黄金保值、避险的话题再次热闹起来。“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买点黄金保值避险”频上热搜。其中被cue最多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国际局势紧张、通货膨胀、美元疲软、股市动荡,对经济和货币贬值的担忧和低利率、负利率等等。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市场预期经济复苏阻碍重重,为了对冲货币宽松带来的通货膨胀,资金自然会进入黄金市场去保值。民众普遍的紧张情绪导致很多人萌生了买黄金避险的想法,进而推动黄金价格一路走高。
对于中国人来说,黄金除了避险作用,还有其他更多的含义,例如将黄金(实物金)看作是一种传承和保存财富的方式,可以代代相传。现在小辈们订婚结婚时,老辈还会准备不少金条和金首饰,赠给新人,这也表现了人们对黄金抱有的美好期待,认为不管时势怎么变,黄金肯定能保值。
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买黄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黄金跟其他常规避险产品相比,有没有明显的避险作用?
事实表明,黄金并无绝对避险作用。
金本位时期,由于货币与黄金严格挂钩,黄金的避险作用绝无哪个敢挑战。但金本位终结之后,货币价值跟黄金完全脱钩,尤其当代金融工具和衍生品越来越复杂,黄金睥睨群雄的避险对冲作用跟一些市场常规避险产品相比,已然没有了突出优势。发达国家国债取代黄金,成为更受青睐的对冲手段。
不过由于人们思想中对贵金属根深蒂固的信任,在市场下跌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还是买黄金。比如,当美元对其他货币的价值像1998年到2008年间那样下跌时,资本会就第一时间涌向黄金。同期黄金价格几乎翻了两番,2008年初达到每盎司1000美元的里程碑,此后四年又几乎翻了一番,达到每盎司1800美元至1900美元的关口。这就属于避险情绪驱动的金价上涨。
虽然惯常情况下,“避险情绪+经济下行预期”会驱动金价上涨。但黄金市场比股票市场更为复杂,很少出现持续上行的情况,大幅波动的情况更为常见。而且黄金的“对冲”作用也并非100%有效,股市走势与金价并非严格的负相关关系。
2020年上半年的黄金市场的行情就是典型例子,股市表现不好,贵金属也全线大跌,黄金一度急泄80美元至1560美元关口,钯金最深跌幅达28%。
很多人喜欢把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2003年的非典进行比较,当时黄金价格在非典爆发阶段上涨了12%,以此推断这次黄金也会同样大幅上涨。然而,今年疫情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和03年疫情期间的影响路径虽基本相似,但全球经济情况与股市表现却已截然不同。非典发生于经济上行周期,市场态度比较一致,企业生产、收入和利润在疫情结束后出现V型反转。但这次,即便是疫情发生前,全球发达市场也处在一个内生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政策空间狭窄,金融市场脆弱的环境中,疫情只是让矛盾更突出。
另外,黄金不是生息资产。
生息资产,通俗讲就是这个东西不仅值钱,每年还能产生新的收入。比如你存在银行里的存款,本金是你的,每年还能产生利息。再比如你投资用的房子,房产证是你的,出租出去,每年还能收到房租。所以,对于存款和房子来说,每年挣的钱跟通货膨胀一样,就不亏了。
相比之下,黄金是没法产生类似收入的。黄金想对抗通货膨胀,必须靠黄金自己的价格上涨才可以,不仅要上涨,而且只有金价涨幅超过通货膨胀,才能不亏。看国际金价的波动趋势图就知道,这种稳步上涨的价格很难做到,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次让人备受煎熬的调整。
2013年4月12日黄金开始跌破1500,中国大妈们实在忍不住了,“再不抄底就晚了”,开始全球买买买,银行买不到就买金店的,大陆买不到甚至香港金店里的黄金首饰都被掏空。然后呢?一直被套,2019的大牛市行情才解套,相当于这几年的投资收益为0。综合比较下1980年代到今天黄金的增值幅度,说句不好听的,甚至都没有跑赢通胀。
还有另外比较关键的一点,如果自己保存实物金,保存方式不当会对黄金价值造成一定损耗;而且实物黄金一般都是单边市场行为,流动性较差,变现成本高。在银行保管的话,不仅没投资利息,交易手续费高,还要收保管费。比来比去,好像就只有心理安慰作用了。
我再举个不算太恰当的例子,几十年前两三根金条,能买不错的房子。现在能吗?所以,长期看买黄金保值就是伪命题。
不买黄金,普通人理财还能选哪些避险产品呢?
That depends,看情况。根据不同的抗风险能力和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资产配置。绝大多数股评、分析师,都缺乏最基本的预判能力,只是做墙头草。涨的时候说涨,跌的时候说跌。俗称骑墙派。对于99%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是一种高风险的操作模式,并不值得提倡。
如果你抗风险能力较差,或者是老年人,拿退休金做投资理财,我建议不考虑黄金,推荐买咱们国家的国债,前提是能买到。咱们国家的国债交易不灵活,每年定期发行,额度有限,购买难度大,但优势也非常明显。
以美国、德国、日本国债这些常规避险国债品种为例,进入新千年以来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仅德国国债的收益率能够在欧债危机以前与美国国债媲美,但随后收益率逐渐趋零,甚至转负。即便是表现较好的美国国债,利率在避险资金最近的冲击下也已下行至1%以下。美联储还放出消息称,未来全球负利率趋势几乎不可逆转。
与这些发达国家的国债相比,我国国债门槛低,利率通常略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最诱人的当然是它的安全性,投资国债的安全性胜过投资黄金。对于老年人来讲,国债的利率不高,但足够稳定保值。手里有闲钱,且三年、五年之内无需动用,购买一些国债也是资产配置得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能够抢到。
如果你有点资产储备,抗风险能力较可以,或者对投资理财感兴趣,可以拿出资产的少部分兑换外币(美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等),优点是可储存,亦可海外投资。
瑞士法郎是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货币,美元、日元也经常充当“避险货币”。当然,称之为避险货币,是因其可以最大限度避开贬值的风险,并非绝对不会贬值。避险的作用是暂时的,长期投资未必合适。
兑换外币后,可以直接储存,也可以进行海外投资。如果是后者的话,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外币理财知识,体验下外币理财。可以直接在国内银行购买美元理财产品;购买开放式基金;在国外购置房产等。毕竟,有时综合考虑手续费、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只将人民币换成外币储存,并不比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更划算。
对于没有没有足够资产储备的学生群里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接受教育,不断学习,学会辩证思考。对于刚入职的年轻人来说,现阶段保住现有的岗位,做好手头工作,不盲从,不恐慌,保证生产,学会合理理财就是最有效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