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教招考点之奥苏贝尔考点梳理

一、同化说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考试形式:单选题(概念考察)。

例如:1.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为了简化记忆负担,用高级的概念代替低级的概念,属于那种遗忘的原因( )

A.记忆痕迹衰退说 B.干扰抑制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答案】C。解析:题干中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属于同化说。

二、按照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这两个纬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每一个纬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其具体的组合可见下图:

考试形式:单选题。(考察划分标准、例子反选)

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有意义学习和接械学习

C.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

1.【答案】A。解析:奥斯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所以本题选A。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

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2)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3.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4.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即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样可以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提供理想的固定点,即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识。

(2)整合协作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奥苏贝尔认为所有导致整合协调的学习,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因此,整合协调是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的一种形式。

(3)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在奥苏贝尔原来定义的基础上发展了“组织者”的概念。“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的组织者),但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原学习材料。

“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目的在于为新知识提供类属者,与新知识产生上位关系。

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用于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其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并为这些新观念提供稳定的固定点。

5.接受学习

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点相反,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他把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考试题型:简答、单选题。

1.简述一下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参考答案】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方式属于(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

2.【答案】B。解析: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故此题选B。

3.老师在讲铁和铜的性质之前,先给学生们讲授金属的性质,学生在学习铁和铜的性质时自然而然讲明白了。属于哪一种策略( )

A.先行组织者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3.【答案】A。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题干中金属的性质属于一种引导性材料。

四、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认为,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2.自我内驱力

自我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3.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且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考察形式:单选题。(例子反选)

1.学习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答案】B。解析: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五、现代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考察形式:多选题。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受几个因素影响( )

A.可利用性 B.可变性 C.可辨性 D.稳定性

1.【答案】ACD。解析;影响认知结构的因素为:可利用性、可辨性、稳定性。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