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保卫财富特刊 | 市场波动、收入放缓 人生理财需规划“四笔钱”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群  9月29日,陈明打开招行手机银行App查看账户,2022年收益率为-2.59%,蚂蚁财富App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为-22.26%,腾讯理财通收益率为-4.61%。

“我不买股票,只在不同平台上买了一些理财产品,平时也没留意收益率的变化,但当看到蚂蚁财富上22%的亏损还是很吃惊。以往公司每年都会一定比例提高工资,但这两年都没再调整,并且年终奖还降低了。”作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码农”,陈明没想到理财亏损这么多。上半年他刚从理财账户中取出一部分钱提前还了部分房贷。

今年国内股市、债市波动较大,基金、银行理财、炒股收益也受很大影响。有的投资者投资亏损幅度在20%-30%,但要想涨回去就得涨40%以上,根据历史数据,一年内很少能取得这样高的收益率。

“对于投资者,越是在经济低谷期,越应该参考‘四笔钱’法则。”一位来自北京国贸的某股份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表示,第一笔,要花的钱。提前预留出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第二笔,保障的钱。主要用于家庭成员购买商业保险。第三笔,保本升值的钱。这笔钱对安全、保本的要求高,主要用于实现子女教育金、父母养老金等财务目标。第四笔,生钱的钱。这笔钱注重收益,可以用股票、基金去规划。

上述理财经理表示,“如果做好这‘四笔钱’规划,即使遭遇特殊行情,就像今年遇到的股票、基金等高风险资产出现较高浮亏的情况,其他三份资产按照原计划执行,这就能更耐心地持有股票、基金;如果没有做好全面的资产配置,遇到行情好,头脑一热全部买进基金或者股票,遇到紧急要用钱又正是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只能忍痛割肉,所以资产配置在理财顺序上的优先级是非常有必要的。”

普通投资者:风格相对偏保守

在房地产市场低迷、金融市场波动、收入放缓等影响下,今年不同收入群体的投资理财产品也发生了变化。

“对于增量资金,今年相比去年和前年,普通投资者(可投资资产在50万以内)和大众富裕阶层(可投资资产在50万-600万之间)更倾向于配置低风险的资产,如存款和理财。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在600万以上)则倾向于逢低布局高波动的权益类资产。”理财魔方高级投资经理马天翼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对于存量资产,即之前配置的资产,今年普通投资者有一个明显的卖出权益类资产,买入固收类资产的倾向;大众富裕阶层有明显的主动降低地产类投资的倾向,目前还没有发现高净值人群既有资产配置发生明显转移的现象。

央行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居民占58.3%,比上年末上升6.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居民仅占23.8%,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住户存款增加10.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4万亿元。

“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居民有家庭备用金的比例从去年的72%增至7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和蚂蚁理财智库联合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备用金准备率略有上升,显示出居民对突发风险导致的收入减少的警惕性增强。

上述报告还得出另一结论:居民理财投资风格相对保守,权益类配置(股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整个投资品类的配置情况来看,相较于去年更加分散。2022年居民投资比例较高三项资产分别是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其中银行存款类占比63%,略低于上一年1个百分点;公募基金占比38%,较上一年度降低6个百分点,而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为21%,相较于上一年的15%有6个百分点的上升,取代股票成为2022年居民配置最多的三类资产之一。

除了更多家庭准备了3-6个月的备用金,普通投资者选择更为保守的投资风格外,“不亏就好”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心态。上述报告显示,去年选择投资的年化期望收益在5%以内的受访用户占比为37%,今年增加6个百分点,达到了43%,其中持有“不亏就好”态度的高达30%,比去年增加3分百分点。

中等收入家庭:资产结构不合理

“从理财角度来说,中等收入人群的定义门槛会高一些。如果他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或区域里维持收支相抵,获得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生活水平都叫中产。他们可投资资产一般在50万至600万之间,有些机构称之为大众富裕阶层。”马永谙说。

在马永谙看来,他们一般负债率较高,以房贷为主,比如今年有很多人选择提前还房贷,如果他们把理财账户的资金都取出来还房贷,就无财可理,当然,很多人这么做的逻辑是理财收益率跟不上房贷利率。所以理财,就要求收支相抵之上还要有结余,这样才“有财可理”。按照这个定义,全国大概有3000–4000万个家庭,也就是1.2亿到1.5亿的人口。

中等收入群体也是财富管理机构重点服务人群。招行2022年半年报显示,零售客户数1.78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月日均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402.3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58%。招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11.72万亿元,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9.57万亿元。也就是说,招行客户中,大众富裕阶层及以上人群资产占全部零售客户总资产81.66%。“虽然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在快速扩大,但目前来看,这类人群资产结构并不合理,房地产占比过高,在金融资产中,以存款为主,尚不习惯在浮动收益市场里放置财富等。”马永谙表示,当前中等收入家庭理财亟需建立清晰的心理账户。比如,子女教育账户、父母养老账户、自己退休养老账户、日常开支账户、购房养车、旅游等账户。目前一二线城市的中等收入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账户已经比较成熟,而其他心理账户仍需完善。如果不做好这些资金规划,可能会承担一些不必要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会消费降级,影响子女、拖累老人。

随着市场剧烈波动,这一人群也是严重“受伤”的群体。“从可投资资产收益率上看,中等收入群体被影响程度较普通投资者和高净值人群高,因为中等收入群体主要投资渠道的收益率都和市场利率有强相关关系,利率降低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资金回报率。”马天翼表示,理财魔方先后为1400多个中等收入家庭做过家庭财富的规划,规划的第一步是预估未来的支出,估算什么时候需要支出多少钱,从而确定如何分配现在手里的和未来将要获得的资产。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务状况普遍不乐观,可能会有18%的中产家庭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遭遇财务危机,即收入加上手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不够支付当时的支出。尤为关键的是,出现财务危机的预估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平均年龄为48岁,对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如果出现财务危机,可能从头再来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高净值人群:需求更加旺盛和多元化

2022年上半年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可投资资产增幅也开始回落。

受益于资本市场快速升值、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以及境内外IPO加速,从2008年至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连续多年实现上涨。

招行《202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262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从2008年至2020年为20%。2020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规模为8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年均复合增长率从2008年至2020年为21%。

平安银行2022年半年报显示,该行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管理零售客户资产余额15539.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私行达标客户7.4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5%;户均资产为2074.73万元。

招行2022年半年报显示,私人银行客户 (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130029户,较上年末增长6.53%;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36478.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8%;户均总资产2805.43万元,较上年末增加25万元。

9月24日,中银国际控股董事长刘敏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年秋季峰会上表示,从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的静态数据看,去年底受市值因素影响略有下降。在资产结构中,在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股票占比持续提升,上升9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说明,高净值人群并未出现前两类人群高配低风险资产的现象,与前两类可群相比,高净值人群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更加旺盛和多元化:在财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还有养老、医疗、教育等个性化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一般由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提供定制服务。“银行在私人财富管理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2022H1)》显示,高净值客户通常对私密性、专属性和专业性有较高要求,而且通常具有信用卡、支付结算、保险、家族信托和出国留学等广泛的金融服务需求,而银行的全牌照综合优势正好能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客户黏性也较高。

资产配置要适应市场大波动

“大家感觉今年财富管理的赚钱效应在下降。”上述某股份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称,“我们建议大家进行资产配置,但任何资产配置方案,在短期都未必有效。资产配置对投资的帮助不在短期,而在于提升长期收益,离开长期投资谈资产配置,没有实际意义。”

“美国现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已经达到40%-50%,在欧洲各国都在经历着能源短缺的问题,也做好了应对经济衰退的准备。在中国,我们看到现在政府正在关注降低疫情反弹对经济的影响,我们在2023年将会继续感受到这些影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年秋季峰会上表示,全球经济正进入低增长、高通胀、高利率的环境,未来还将进一步放缓甚至进入衰退。

“全球经济逐渐接近衰退临界点”。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2年第4季度)》显示,预计全球股市呈现震荡走势,美欧股市仍面临较大下跌压力。展望四季度,市场仍存在多重扰动因素,整体来看,预计A股将呈现震荡走势。利空因素包括:一是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仍将对实体经济恢复造成拖累,经济恢复基础不稳固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及其风险偏好,继而增大股市下行压力。二是外部因素仍将对A股运行带来扰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主要经济体加息等因素易引起市场情绪过度反应,继而加剧A股震荡。

“过去40年的全球经济稳健增长已经结束了。”贝莱德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李薇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年秋季峰会上表示,稳健时期的投资动荡性较低,而且回报相当稳定。全球经济已走出过去40年的“大缓和”时期,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大的宏观经济及市场波动性,更高的风险溢价以及对投资组合更频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