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颖超 杜晓彤
“手快有,手慢无!”存款利率上限调整首周,银行较高收益率的长期存款产品在高涨的抢购热潮中销售一空,热衷比对各行存款产品的80后、90后储户,在经历过一轮轮政策洗礼后发现,高收益的存款产品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证券时报记者此前获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决定,将缘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这一调整已于6月21日陆续展开。
调整落地一周以来,各家银行“新版”存款利率也已应声出炉。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多处银行网点发现,大部分银行三年期及以上存款、大额存单利率下调幅度较大,而上周硕果仅存的一些“老产品”往往在发售一两日内就迅速售罄。但从目前来看,存款利率调整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尚未显现。
新版存款利率方案出炉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华东地区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多家银行“新版”存款利率方案已经出炉。从调整幅度来看,一些银行浮动较大,有不止一家大行三年期利率由3.85%降到3.25%。
除长期存款利率明显下调外,有股份行理财专区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述情况下,反映在大额存单业务上的变化可能会比较大。“之前,我客户在某大行存3.85%的产品,周六通知、周天就没了。”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感觉自家股份行还好,利率变化不大,但有的银行,或者说是大部分银行利率,变化挺大的。”
以中国银行年内发行的两期大额存单为例,存款利率上限调整后,该行存单年化利率已一浮到顶。对比两期存单利率来看,以6个月期限为分界线,6个月以内利率上调,6个月以上利率下调。其中,三年期利率下调幅度最高超过0.6个百分点。
这也与市场预期相一致。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在6月22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中预计,未来存款利率调降的路径,一是大额存单、部分创新性定存产品以及长期限存款调整更为明显;二是存款利率调降的降幅会比较缓和,这种上限调降最终的效果可能是“多次”、“小幅”的调降。
不过也有城商行人士认为,实际层面上,就大额存单业务来说,影响或许不大,“因为调整后各个银行的利率也都差不多,大额存单到期之后,不管利率多少该存也得存”。
高息产品偃旗息鼓?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以往中小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在3.85%以上,此次利率上限调整后,当前从部分银行App存款产品页面来看,中小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至3.25%~3.5%。
一位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各地方此次接到存款利率调整的通知手段各不相同,“有的是口头,有的是下发文件”,对利率调整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例如,金城银行、众邦银行均将整存整取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储蓄产品的年利率分别由1.82%、2.1%、2.94%、3.85%下调至1.8%、2%、2.6%、3.25%;营口沿海银行则将三年期利率可达4.95%、五年期利率可达5.2%的祥云系列特色存款产品全部下架,仅剩三年期利率3.5%、五年期利率4.0%的普通定期存款产品。
“政策一声比一声急,头铁的都给干趴下了。”一位储户表示,“以前是储户挑挑拣拣,现在但凡出来个利率高的,都得跪求购买方式。”尤其在存款利率上限调整后,储户们发现,遇到“好产品”不赶紧买可能就没有了,“以前总觉得下架以后还能等到再上架,但现在可说不准了”。
有资深银行人士向记者指出,以前中小银行上浮利率幅度较国有大行要大一些,主要是为了拉新存款,其实这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目前仍有一些银行通过临柜业务、白名单等方式提供少量高息存款产品,但这样的产品往往在月末、季末“昙花一现”,很快又下架,一些储户甚至需要长途跋涉到另一个省份开户存款。
银行业务影响几何?
“此次调整不是‘降息’,是央行在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实现支持实体‘降成本’和压制银行‘高息揽储’目标的选择。”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指出,这一观点也是市场的普遍共识。
某大行人士认为,此次调整的意图亦有引导“普惠”的意味。“把长期存款利率降下来,降低一部分银行的负担,银行在贷款的时候相应地把这块负担出去的利率降下来,转嫁在实体经济上,有一个传导效应。”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当下情形也是鼓励长期存款少一点,短期存款多一点,这样钱可以更好地流动起来。
亦有中小行人士向记者表述类似观点,“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就一直在强调,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要给中小微企业降杠杆,如果存款特别是长期的这种利率太高的话,给中小企业放贷的利率也会水涨船高。”
从银行方面来看,利率上限调整造成的影响尚未显现。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多处银行网点时,数位银行一线工作人员均表示,“业务没有受到太多明显的影响。”
一位民营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存款利率调整后的影响不大,“一方面是政策落地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些年纪较大的储户更加注重存款安全性,对利率变化其实并不敏感”。
华东区某大行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就自己工作的银行网点来说,调整前后感受差别不大,不过这两天经常有客户前来网点询问有关于存款利率的情况,其中多为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大部分过来问问情况也就走了,办业务的话,只要告知他们这是国家规定的下调,客户也基本都理解接受”。
“但长期看,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其实还是很大的。”前述民营银行人士补充道。据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80后、90后客户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也会更认真去比对各行存款产品的利率水平等情况,存款收益达不到要求的话,这类客户可能就转向理财了。
据了解,选择通过存款产品寻求固定收益的用户基本都是低风险偏好者,但现在也有很多储户转向了活期、固收理财产品。“其实大部分人分不清楚信托、理财、活期理财和活期存款之间的区别,只是看收益,然后听银行的人推荐。”一位储户告诉记者。
在当前理财净值化的大背景下,能否找到高收益存款产品的替代品或许还是一个问号。“长期存款利率的下调看起来可能不利于银行揽存,但当大家利率都降下来的时候,影响就不那么大了,毕竟需要存款产品的储户终归还是要把钱存入银行的。”一位银行人士表示。
来源:21财闻汇
记者:李愿 编辑:周鹏峰
周末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消息,下周大额存款要降息了,如果想到银行存大额的,欲购从速,市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降息了?这可是个重大的信号。
6月21日,LPR将迎来新一期的报价。而这一天,银行存款利率定价改革也将开启。
重磅信号!存款利率要下降?
6月20日,21金融圈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某西部省联社于6月19日向省内农信社、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发《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的通知》(下称《通知》)显示,根据自律机制工作会议精神,决定自6月21日起将存款利率定价方式由现行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
基点上限由自律机制确定,按照银行类别实行差异化管理。
其中,四大国有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基点上限分别为10bp、50bp、60bp,国有四大行之外的银行基点上限分别为20bp、75bp、80bp。
该省联社根据新的存款利率定价方式及加点自律约定要求,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自6月21日开始执行,核心业务系统同步调整。
其中:活期存款、一年期以下(不含一年)定期存款、保证金存款利率与现行执行利率一致,未调整;
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定活两便)利率调整为“央行基准利率+75BP”;协定存款调整为“央行基准利率+35BP”;
知存款调整为“央行基准利率+24BP”、七天通知存款调整为“央行基准利率+41BP”。
目前,该省联社网站公布的存款利率执行表仍未调整,21金融圈记者对比发现,6月21日执行的利率相较调整之前,
主要的变化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升15bp,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降9bp、7.5bp、5bp;
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期、二年期、五年期利率均上升,分别为31bp、23bp、30bp;协定存款利率下降11bp;
通知存款一天、七天期均下降,分别为8bp、13bp。
21金融圈记者了解到,此次存款利率定价改革是全国银行业机构统一行动。
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对21金融圈记者表示,采用基准利率加减点模式定价是国际通行的定价惯例,央行前期已完成贷款定价机制改革,将贷款定价模式调整为LPR加减点形式,“此次存款定价机制改革也是遵循改革惯例,全国所有银行业机构均进行改革,是行业自律统一协商的结果。”
“原先按照基准利率上浮一定比例的模式会放大长期限定期存款的利率水平,此次调整后各期限利率有升有降,其中,短期限利率可能有所上升,长期限利率可能有所下降,属于合理的期限溢价调整。”上述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表示。
银行大额存单突遭抢购,什么情况?
21金融圈记者了解到,对于此次改革后长期限利率有所下降的趋势,不少银行已经提前行动,如某家股份行给客户发送重要通知的短信称,三年期大额存单额度非常短缺,购买从速。
以深圳为例,比如,深圳分行的大额存单从3.99%下调到3.8%;深圳分行一款3年期年化收益3.9%的定期存款,下周一将调降到3.5-3.7%。
调整幅度最大的是工行某分行,三年期大额存单从3.85%直接下调到3.25%,调整幅度达到60个BP。此外,一年期、两年期存款产品也将全部下调利率。
一位北京地区的股份行理财经理在客户群发送消息称,“大窗口期已临近尾声,当前三年期大额存单销售只到20日晚上24点,之后会大幅降价。”
“周六下午5点行里通知周日要加班,因为省分行考虑到21号一年以上存款可能要下调利率,要做好21号之前的存款任务。”一家国有大行理财经理表示。
不过,上述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对21金融圈记者表示,前期市场利率有所下行,各类产品利率均有下调,此次存款利率调整是跟随市场利率走势做出的正常价格调整。“如客户申请存款利率上浮,我们将综合考虑客户存入资金规模等因素制定差异化利率。”
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认为,此次改革总存款利率未必会因此而出现太大变化。
“在合理的范畴之内,银行的存款利率是由存款供需所导致的,其利率水平并非单纯定到上限,此外,如果银行理性的话,银行的存款利率与非存款负债渠道的成本的比价关系也会约束存款利率过度脱离市场化轨道。”
对于此次存款利率定价改革,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贷款报价利率LPR改革之后,推动了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引导了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同时,我国金融体系尾部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不强,为维护金融稳定,有必要的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今年以来,银行体系一般性存款增长压力较大,一般性存款和同业负债之间跷跷板效应突出,银行体系稳存增存压力加大,客观上有可能推高总负债成本。”
王一峰预计,后续存款报价演化方式可能是:一年期以内(含1Y、活期)存款利率报价出现明显调整概率不大;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报价将下调,长端利率可能明显下调。
“需要强调的是,二年期存款产品有一定占比,三年期以上占比很低,因此影响不大。该改革仍属于‘先长端’的渐进式改革。存款利率作为压舱石将长期存在,未来存款利率报价变化也会呈现为‘小步慢走’的特征,主要视经济形势和银行资产端定价局面而定。”王一峰表示。
“银行大额存单遭抢购”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变相降息?
6月19日消息,#银行大额存单遭抢购#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报价方式改变后,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有所上升,一年期利率水平维持不变,一年期以上的存款产品大多要下调。有媒体报道称,近日前来问询大额存单的人很多,大额存单额度快速被消耗,因为过了这个周末,不少存款产品的利率要下调。
对此,有部分网友认为,上述行为属于变相降息。
现在买理财和存款产品,利率的确定机制比以前要复杂得多,目前市场上面大家可以接触到的存款产品,是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来确定的,这个自律机制相关人员6月份在北京开了一个工作会议,主要就讨论了优化银行存款利率的方案。
这次相当于是对方案的具体实施了。目前,自律机制已经通知了各家银行,调整人民币存款优惠利率的报价方式,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员工叫大家去买存款产品,特别是一年期以上存款产品的原因。
小编随机登陆了两家股份制银行的app,其中一家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已经从3.99%下调到了3.8%,另一家的利率还要低,普遍在3.6%左右,只有少数3.8%左右的产品,是要靠抢的。
现在大家要做好理财,要比以前多花时间了,根据央行的这个指导精神,未来我们的存款产品的利率制定,将更加明确、透明、精细,根据市场情况,对不同期限的存款设置不同的加点幅度,同时呢,最重要的是,央行已经释放出信号,未来中长期的存款利率将逐渐下行。
成熟金融市场的利率,比如美国、日本,存款利率一段时间都是负的,大家可能难以想象,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支持企业发展。
我们的金融体系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利率也会逐渐降低。大家不要觉得这个是个坏消息,存款便宜了,你的贷款也会便宜,特别是对一些企业主来说,未来的融资负担没有那么重了,才有更大的能力和积极性去扩大再生产。
全球通胀来势汹汹
中国货币政策有一定收紧压力
新一轮的全球通胀正席卷而来。
近日,美国劳工部公布,2021年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2020年同期上涨5%,创下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剔除食品和能源后,CPI依然上涨3.8%,创下自1992年5月以来的最快速度。
为近一年来,美国CPI同比增幅在2021年5月达到一个小高峰。
美东时间6月16日美联储决议公布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表示,政策将继续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货膨胀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居高不下,然后才会有所缓和。
美国之外,无独有偶,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近期数据均显示,通胀率上升,或超过央行目标,或创10年最高水平。
比如,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于当地时间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5月份的一年里,消费品价格上涨2.1%,高于4月份的1.5%,为2019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市场的普遍预期是1.8%。
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本周三在渥太华公布,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3.6%,为2011年5月以来的最快年度涨幅,这比4月份的3.4%有所上升。
全球新一轮通胀根源何在?即将持续多久?
交行金研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轮通胀原因有三: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量化宽松释放了天量流动性。
二是全球疫苗接种推进以来,疫情得到一定的缓解,经济情况有所恢复。
三是由于疫情导致工厂停工、生产停滞,国际供需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加剧,而疫情好转之后需求迅速扩量,供应链恢复赶不上需求恢复,从而推高价格。
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首先,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免疫落差导致的全球层面供需不平衡是通胀的重要推动因素。工业品的全球生产、消费存在显著错位。
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幅度较好、需求修复较快;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作为供给方产能仍然受疫情影响较强,同时次贷危机后原材料生产领域投资不足也约束了基础工业品的产量弹性。
其次,全球放水史无前例,过于积极的宏观政策组合,导致通胀同时具备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逻辑。
一方面,超额的财政支出和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以需求拉动的形式在支撑通胀上行。另一方面,过度的财政救助降低了失业人口再就业的意愿,进而导致了企业招工困难,工资成本上升。
最后,疫情后美元走弱、低碳转型等也是商品走强、推升通胀的支撑因素。
自从上半年以来,由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那在全球性通胀的背景下,中国会受到什么影响,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吗?
就货币政策而言,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认为,首先海外通胀的高企短期还不至于引起海外货币政策的快速收敛,目前看美联储最快缩减QE还需要等到明年,欧央行则会更晚。
且目前人民币汇率仍处高位且中美利差较大,海外通胀尚不足以对国内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压力。
回到国内,PPI同比高点基本确立,后续将逐步回落,短期货币政策压力有所缓解。但需要警惕的是,四季度至明年非食品CPI和核心CPI可能回升至较高水平,叠加美联储逐步缩减QE,国内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收紧压力。
部分资料来自:21金融圈此前报道,新浪微博,机构观点,公开报道;
图片来源:图虫
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如国有大行的3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已经下调到了2.35%,股份制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也普遍低于2.6%,利率在3%以上的存款已经难觅踪影。
股票市场实在不给力,2024年开年以来股市连连下挫,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重创,此时让他们砸钱进股市,显然不现实。
那么,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还有什么产品值得投资吗?
纯债基金表现好
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纯债基金的表现相当出色。截至2月2日,中长期纯债基金今年的中位数收益率为0.508%,换算成年化收益率超过了6%。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中长期纯债基金今年实现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了6%。
126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今年的收益率超过了1%(相当于年化收益率12%),而出现亏损的此类基金只有8只 (总数2418只) ,亏损的比例极低。这与权益类基金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短期纯债基金的表现也很不错,中位数的收益率略低于中长期纯债,中位数收益率为0.3905%,折合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出现亏损的短期纯债基金只有7只(总数779只)。
得益于利率降低
纯债基金表现出色与利率降低有很大的关系。在存款利率降低和股市表现差劲的情况下,资金流入债市,推升了债券的价格,降低了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受债券价格上升的影响,纯债基金的净值普遍出现上涨。
中长期纯债对利率变动更敏感,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中长期纯债的表现比短期纯债要好的原因。从规模上看,纯债基金并没有受到2022年底到2023年初债市暴跌的影响,规模反而出现了上涨,中长期纯债基金过去1年增加了2024.63亿元,短期纯债增加了794.47亿元。
从长期来看,纯债基金的收益还是很稳定的,虽然会有短期波动,但长期持有收益还是能有保证的。如持有5年,中长期纯债基金的中位数收益率可以达到17.74%,短期纯债的中位数收益率为15.59%,折合成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32%和2.94%。
资料来源:Wind
不过,随着收益率的下降,债券的风险也增加。一旦股市出现好转,或者实体经济出现新的机会,就会有资金从债市流出。资金流出债市势必会对债券价格和债券基金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利率处于低位,下跌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选择短期纯债基金更加安全。
和银行理财有什么区别
从投资范围看,纯债基金和银行理财R2级产品比较接近。不同的是,纯债基金无法投资非标产品,底层资产的透明度更高一些。
在费用方面,纯债基金要高于银行理财产品。通常A类纯债基金要收取申购费,即便在第三方平台上购买,申购费打1折,也比不收申购费的银行理财产品费用高。另外,A类基金还要收取赎回费(持有时间超过2年不收)。
C类基金虽然不收申购费,但要收取销售服务费,与银行理财产品相似,但在费率上,银行理财产品普遍要低一些。
需要投资体验更好一点,可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希望产品运作更透明的投资者,可以投资纯债基金。
上一篇:什么是外汇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