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投保人投保后,投保人可以单方面解除保险合同即投保人可以随时退保,解除合同。但是在下列条件下,为了维护保险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不能办理退保手续:
1、发生伤残医疗赔付的保单。
2、已进入生存领取期的保单;投保人的缴费义务已经完成,避免投保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
办理退保的要求和手续是:
1、申请办理退保的资格人为投保人。如果被保险人申请办理退保,必须取得投保人书面同意,并由投保人明确表示退保金由谁领取。
2、投保人申请退保,合同生效满两年且缴费满两年,保险公司收到退保申请后退还保单现金价值,投保人缴费不满两年的,保险人收取从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解除之日止期间的保险费后,剩余保险费应当退还给投保人。
3、退保人在办理退保时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1)投保人的退保申请书,被保险人要求退保的,应当提供经投保人书面同意的退保申请书。
2)退保人提供的证明合同成立的保险单及最后一次缴费凭证。
3)投保人的身份证明。
4)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的,应当提供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委托书﹑委托人的身份证。
昨天转了一位妈妈买P2P产品、产品违约、家庭面临破产的文章。中年破产,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
好多人唏嘘不已。
P2P暴雷、违约,早已成平常事。
但是,这产品因与银行关联甚密,许多投资者直到违约才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产品。
为自己被误导负责,是应该。但是银行有没有责任呢?
目前,招行和这个叫“钱端”的APP正就此暴雷事件,互推责任和诉讼往来。
这事有点复杂,矛盾的说辞,让人难辨责任在谁。
不过,银行渠道正常售卖的第三方产品还有很多。
这些产品一旦违约,银行是真的没有责任兜底的。
不要以为在银行买的产品就安全哦。
1、
许多投资者对银行有误会。
好多带着银行宣传的产品、或者在银行渠道购买的产品,大家都会冲着银行背书去购买,觉得银行对产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不然。
银行只是众多销售渠道的一种,跟你在支付宝、微信理财通买理财是一样的。
真正要对产品负责的是背后提供产品的机构,最最要对资产负责的还是自己。
目前,银行有自行开发的理财产品,也有第三方代理来的产品,甚至还有银行给P2P导流。
银行理财产品相对来讲风险要低一些,而且目前理财产品已分级,投资者会根据级别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那些第三方机构产品就复杂了,背后的风险更是不容易觉察。
总之,在买理财之前要看清是谁家的,把合同里的风险和履约责任看明白,才能下手。
不要一看跟银行有关,就觉得安全。
那些到银行门口拉条幅、跑银保监会门口静坐的投资者,可能大部分买的都是非银行自营产品。
2、
一款产品,怎么看是银行自营,还是第三方提供?
一般,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通常包括:基金、信托、保险等。
只要是能在银行网站或者手机APP看到这几类产品,基本都不是银行自己研发的。
这些产品在上架之前,一般会经过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
但是,一旦这些产品出了问题,银行是没啥责任的。
比如,这两年许多银行高端理财都遭遇过信托违约事件。我查看了好几起投资者起诉信托公司和银行的案例,几乎都没有胜诉。
投资者是觉得冤枉的,银行理财经理在推荐产品时,明明说过:“没有风险、收益稳健”。
打官司时,那些信誓旦旦的理财经理会不会因为是“临时工”被辞退,就不知了。
投资者亏掉的可是买房的钱、结婚的钱、养老的钱。
其实,按照现在监管层的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打破刚兑,就是不能兜底,也不能承诺收益。
尽管要求已经越来越规范了,还是会存在销售人员不规范操作,误导投资者的现象。
所以,真不能听一两句推销,就把钱掏了。
3、
即便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违约了,银行也不用负责。
去年,监管层出了一个特别厉害的政策,资管新规。
直接影响到整个大理财市场。
刚性兑付、资金池、通道业务都不能做了。
这对投资者有什么影响呢?
银行卖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如果收益不达预期,本金也有损失的话,客户也不能去银行闹了。
那些保本理财产品,更是直接不能发了。
现在到银行买理财,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老老实实的做存款或者国债,拿低收益且影响资金流动性;
一是买非保本理财,承受损失本金风险的前提下,拿到4%左右的较高收益。
吸引力明显下降了,对不对?
银行为了维护用户稳定,纷纷推出过结构性存款产品。
既是存款产品,能保证本息收入,又能比一般存款收益高。
只是,目前这款产品可能也要面临着被叫停的命运。一款无风险理财产品可能要消失了
闭眼投资的空间越来越小了,真的希望让钱生钱,不学点投资理财知识,还真不行哦。
上一篇:动画概论总复习题目(附答案)
下一篇:万能险收益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