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致穷?
精致穷即是指为了追求生活精致而导致经济上窘迫。
记得《奇葩说》第六季就有这样一个辩题:年纪轻轻精致穷,错了吗?
年纪轻轻、精致穷。毫无疑问,这不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实况吗?
我们都是月光族,每个月都把钱花光,至于钱花到哪里去了——不知道。
甚至是“超前消费”,花呗、借呗、信用卡...
为了追求所谓的“精致”,经常买一些华而不实或者是用处不大的东西。
那到底什么才算是“精致”呢?
喜欢蔡康永老师在节目中说的一句话:
“你得定义你自己的精致,一旦定义好了,就往那个目标迈进。剩下别人强塞给你的标准,姑且听之,不要受控于它”。
为了精致而变穷,我持正方观点,我觉得是错了。
《小狗钱钱》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他每天的愿望就是从鹅笼里捡一个鹅蛋当早饭,有一天,他竟然在鹅笼里发现了一只金蛋。
第二天清晨,他到鹅笼处一看,果真又放着一个金蛋,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好几天。
这是一个贪婪的农夫,他对鹅不满意,因为鹅没办法向他解释金蛋怎么来,而且他认为他的鹅应该每天至少下两个金蛋。
最终,他怒不可遏地把鹅揪出鹅笼,劈成两半,从此他就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这则小故事的寓意是告诉我们的是,鹅代表我们的钱,金蛋则是金钱带来的收益,如果把“鹅”杀了,就永远也得不到收益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固定把每个月的一部分收入变成自己的“鹅”,让鹅不断变大。
假如每个月总是花光自己的钱,那就永远也得不到自己的“鹅”,而一旦拥有了自己的“鹅”,钱就自动为我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存钱、理财,应该要把每个月收入的固定一部分存起来,用做投资,让钱生钱,并且要坚持,不能中途就杀死自己的“鹅”。
或许有人会说,我每个月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即使存钱也存不了多少,还不如用来及时行乐呢。
没错,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大多数人都存不了钱。
但是存钱跟收入的多少并没有关系,多赚多存,少赚少存。
《小狗钱钱》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小孩子,收入大多是来自父母所给的零花钱。但是她坚持把其中的50%存起来,变成自己的“鹅”。
无论多么想买喜欢的CD,如果是需要用到存起来的这笔钱,那她就会克制自己。
确实是,存钱、理财的观念就应该从小养成。
即便是一名在校学生,每个月的生活都依靠于父母提供的生活费,但是,这笔生活费就是不够用或者是刚刚好够用吗?真的就是剩不下来钱吗?
年轻人,年纪轻轻,要花钱的地方其实并不多,但是为什么总是把钱花光,却又有一种不知道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的感觉呢?
其实,少逛几次淘宝、少吃几次宵夜、少喝几杯奶茶、少参加几次可有可无的聚会,你就会发现,钱,还是可以存下来的。
无论是学生或者上班族,都应该养成存钱的习惯,理财的观念。
每个月把固定的一小部分钱都存到一个固定的账户,并且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这笔钱。
当然,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两个字:坚持。
万丈高楼也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存钱也是,每次存的数额虽然不多,但是日积月累,总是能得到一个可观的数目。
钱生钱,每一个人都喜欢钱生钱。
老一辈的人都是喜欢把钱放到银行里。
但是把钱放在银行,所得到的利息收益却总是让人绝望。
所以,钱应该用来投资。
投资当然是会有一定的风险。基金也算是股票的一种,行情有涨有跌。
但是,只有你把股票实际卖出的时候,才会有损失。
即使是行情下跌,只要不卖出,坚持持有,自然慢慢就会涨回来。
基金本来就适合长期持有,对于那些能够长时间等待的人,基金几乎是一种零风险的投资。
挑选基金时应该选择那些成立时间较长,比较大型,近几年来收益都不错的基金。
或者基金定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不要精致穷,把钱存下来,放到基金里面去,让它变成我们的一只“鹅”,不断钱生钱。
《奇葩说》李诞也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年轻的时候不需要过得那么精致,多体验一些粗糙,不然到老了也许就经受不住粗糙了。”
确实是,现在的我们,年纪轻轻,身强力壮,完全可以,也应该体验一些粗糙。不要为了精致而把钱都花光。
否则,老了之后,没有存款,却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这时候已经没有办法精致,只能被迫接受粗糙。
年纪轻轻精致穷,错了吗?
是的,为精致而穷就是错了。
年纪轻轻,存钱理财才是王道。
前段时间,我们在周末话题中讨论了这届年轻人的“高成本爱好”。
在读者评论区,我们既看到了摄影、追星、娃圈这样的传统“大坑”,也发现了诸如射箭、买香薰蜡烛等新兴的烧钱爱好。在“消费降级”成为主流的今天,精致穷的年轻人们花起钱来,却是越来越刁钻了。
4万年轻人戒不掉Jellycat
从溢价十几倍的棉花娃娃到单个拍卖出22万天价的BJD娃娃,小众的娃圈从来不缺愿意为娃娃们一掷千金的玩家。
在娃圈玩家看来,各类型的娃娃不止是简单的毛绒玩具或者塑料小人,它们早已被赋予了超出物品之外的情感,更像是玩家的朋友、孩子和宠物。在圈内流传着一句玩笑话:“不要动我的塑料小人,否则让你赔得倾家荡产。”
今年开始,毛绒玩具Jellycat火到男女通吃。在豆瓣“戒断Jellycat互助组”小组里,有接近4万民“铲屎官”正在对Jellycat上瘾。根据大小、款式不同,一只Jellycat的价格在99元到1699元不等。
在闲鱼,绝版达达鸡标价6688元,小号绝版兔子标价5999元。 疯狂的Jellycat玩家一个月就会在这上面花费上万元,Jellycat成套、成系列的属性也很容易让玩家收藏上瘾。
和BJD娃圈类似,Jellycat玩家也会用心打扮自己的娃娃:为它们取名字、“上户口”(拍照留念)、织毛衣等等。
越玩越野的改装车
对于男性来说,爆改车,无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能瞬间点燃他们的肾上腺素。
在摇号买车难度堪比登天的北京,摩托车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首选代步工具。除了购买各类装备,改装摩托车同样十分烧钱。有人为了颜值,有人为了性能,从入门级别的贴膜到更换轮胎、配件, 深度改造一辆车的花费可以达到十万元以上。不过友情提示,改装车虽爽,但也要注意安全问题哈。
养爬宠比养孩子还上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愿意为宠物消费买单。从各大奢侈品牌推出的高端宠物用品到超过三十万一次的宠物克隆服务,只要能让家里的“皮孩子”开心,年轻人并不介意多花点钱。
更会玩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异宠圈,尤其是蛇、蜥蜴、蜘蛛一类的爬宠。相比需要主人陪伴的猫、狗,饲养爬宠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要低上许多。不过一旦入了坑,许多年轻人都会迷上购买稀有品种的爬宠。
在圈内,一只上万的守宫(蜥蜴的一种类型)是十分常见的,有时候一条品种稀缺的蛇,成交价高达二十多万元。热爱购买新品种的爬宠爱好者,每年花费六位数购买爬宠是很平常的事。
又一项烧钱的潮流运动火了
从滑雪、冲浪到潜水、骑行,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项新兴的潮流运动席卷年轻人的社交圈。昂贵的滑雪板与滑雪服、动辄上万的贵价公路车,当然,热爱运动的年轻人还需要时不时把钱花在骨折科上:)
室外运动玩够了,室内潮流运动在今年也有兴起之势。《2021年“他经济研究报告”》显示,有26%的男性选择射击射箭作为运动方式。 一把弓三万元,一张年卡上万元,一节私教课上千元。虽然骨折受伤的风险小了点,但该烧的钱还是一点不少。
疯狂涨价的胶卷,玩不起了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从不断更新迭代的相机到各个焦段的镜头,在烧钱这方面,摄影从来都是一条不归路。
随着近年来席卷全球的“胶卷饥荒”,玩胶片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在各大公司纷纷停产的背景下,胶卷的价格在一年内的涨幅高达100-300%。每按一下快门,都是金钱在燃烧的声音。让人不得不感叹,现在多囤点胶卷,就是为以后的自己省钱了。
火成理财产品的黑胶唱片
收藏类的爱好一向让人上头。从乐高、拼图到原版漫画、中古家具,一入此坑,便开启了烧钱的旅程。当然,不管是乐高还是中古家具,买的时候肉疼,但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升值空间。这不,前几个月,乐高还宣布自己即将涨价,手握限量款的玩家们,心里大概是偷着乐了。
最近几年,收藏黑胶唱片已经成为音乐界的vintage:价格一路飙升,销量不断上涨。黑胶唱片已经不仅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成为了潮人家里的时尚单品、文艺青年们品位的象征。
一叶千金的新奢侈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愿意在家居上花钱,从购买香薰蜡烛到海淘中古家具,为了让家里变美,许多家居爱好者不惜一掷千金。尤其是在居家办公变得普遍的今天,大家对于家里的“风景”有了更高的要求。
兼具颜值与生命力的绿植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家居必备。一盆近10万元的龟背竹,一片叶子上千元的橙柄锦,稀缺又昂贵的热带观叶植物成为了一种新型奢侈品。 越是稀有,越是会遭遇抢购,狂热的热植爱好者们,一年会在养植物上花费四五十万元。
比钓鱼更让男人颅内高潮的是……
痴迷钓鱼,是广大男性不约而同的归宿,哪怕是贝克汉姆也逃不过钓鱼的诱惑。每个沉迷钓鱼的中年男人心中,都有自己梦想中的装备。一根钓鱼竿可能只要三五千元,但哪个钓鱼佬家里没有十来根心爱的鱼竿呢?
普通的钓鱼是中年男人的爱,路亚则满足了年轻人想钓鱼的心。(路亚,“lure”的音译,也叫仿生饵钓鱼,指的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钓鱼方法。)
在知乎“路亚装备烧钱吗”这个话题下,有不少人表示,随便买买装备就能上万元,更别提一个就要百八十元的假饵。可以说,路亚钓的每一杆,都是在燃烧金钱。另一方面,路亚常常和露营一起进行,烧钱程度直接double。
编辑:Echo
插画:潘羽哲
中秋假期,也许你想读读这些:
看完二十个恋爱综艺,我快恋爱无能了
梦露的裙子,卡戴珊的野心
正在逃离燕郊的北漂们
责任编辑:
阿刘有话说:
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讲述十多位妈妈在小孩3岁的时候开始不断地“鸡娃”,即所谓的精英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这部纪录片的社会反馈明显有两极分化,一方面得到大量的宝妈激赞,因为命中了她们内心的要门;另一方面是极度的厌恶,因为这个群体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扼杀小朋友的天性,小孩不应该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你觉得承受压力的只有小朋友吗?
我们来看其中一个“鸡娃”的案例
上海音乐学院2022年只招收7名小提琴专业的学生,主角的妈妈从5年前开始不停地让小朋友学习小提琴,小朋友没有任何天赋。在你们觉得的快乐童年里,她的母亲打断了24条教鞭,让小孩子每天练习9小时,让奶奶去学校拿文化课的作业和试卷回来给小朋友做,然后每周末来回百公里去找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席来教导她的女儿,最终小朋友如愿被上音录取了。其中一句经典的名句:
“妈妈,我可以休息一下吗?”
“不可以,本来做作业就是一种休息,继续做”
这些案例只是这部纪录片里面最普通的一位,还有各种天才少年都是这样被训练过来的,他们都有一个前提几乎都是“妈妈全职”,在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妈妈全职是什么概念?就是爸爸要做超人了。事实上,上面案例女孩的爸爸是某企业的CEO。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即便不是这样“鸡娃”,以爸爸的实力,留下大几千万给小孩估计也不是难事。那“鸡娃”为了什么?这里不言而喻,但是更令我们感触的是:家庭财富才是精英教育的底气。
精英教育没有你想象的轻松
你以为小孩在学乐器、画画或者机器人就是精英教育?不是的。这些只是兴趣班,如果你不是本着考级和拿奖的方向去,再多的投入都是兴趣使然。当然,素质教育是我们强调的,一个小孩子能够弹钢琴,能够玩模型难道不是素质教育吗?快乐成长不是一件好事吗?当然肯定是,而且还不用花那么多钱,但是很多妈妈又不是这样想,希望兴趣最终能够帮助自己小孩升学,这样的逻辑就不成立了。如果你要兴趣能够有转化,那么投入肯定不能少。
这种的投入是多方向的,一是本兴趣要玩命式地撒钱,比如上面提到的要请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席来一对一陪练,价钱你可以想象有多少。还有一个美国的娃请世界大赛的冠军来教导花样滑冰,价钱?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二是其他文化课要疯狂地恶补。因为兴趣已经占用了小朋友大部分时间,所以文化课就要通过补习来实现,否则会完全跟不上,专业再厉害都不会有学校录取的;三是参加各种赛事本身也要不菲的费用。你以为参加一场KET的考试很便宜?据说大概是4000元左右,还要在指定的城市考试。所以,这一路都是钱!钱!和钱!
家庭财富是支持小朋友成为学霸或者特长生的第一前提,在提倡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年代,如果你不是一开始就已经想好“鸡娃”的路,没有过硬的家庭条件去支撑,建议大家还是要谨慎选择。毕竟痛苦的不仅仅是小朋友,还有家长,家长才是最艰难的!
说到最后
将来会是怎么样?现在100个外卖小哥里面有一个硕士生,1000多万毕业生有50%继续考研究生,满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来还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吗?不知道,关于未来没有人可以给到专业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人在世界上必须具备的三样核心东西: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毅力,健康的身体条件。只要小朋友具备了这些,其实未来即便是普通毕业生一样可以活得快乐,应对人生挑战,成为人生赢家!
胜手金句
请先搞清楚教育的本质!
更多理财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