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短期高收益产品存隐忧(短短两个月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减半)

发行新的理财产品以及在银行间市场上举借资金都是支付到期理财产品收益最常用的资金来源,6月末出现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对这两个资金来源都产生了影响

步入7月,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发现,3个月以内预期收益率高达7%、8%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基本绝迹,多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回落至5%以下。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正常情况,半年节点过后,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会回归正常收益水平,再加上6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企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有关,而进入7月份,银行间流动性有所缓解,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开始迅速回落。

高收益率产品的销声匿迹将影响理财产品的吸引力,继而影响银行吸收资金的能力,恐造成前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兑付困难。

收益率回落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7月初发行的理财产品募集期限大大缩短。

平安银行多款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募集期仅为一天,以平安银行发行的一款79号聚财宝周末发人民币理财产品来说,销售起始日期为7月11日,而销售结束日期为7月12日,投资标的为银行间市场工具。另有不少大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募集期限也较短,仅为两三天,农业银行一款2013年第196期金钥匙本利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募集期从7月10日至7月12日。

而6月发行的理财产品募集期限大部分较长,在5个工作日左右,有的产品甚至长达10天。

其次,7月初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平大幅跳水。普益财富统计显示,在6月29日至7月5日的一周中,35家银行共发行了232款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3天,最长为36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最低2.00%,最高为6.6%,与上期报告相比最低预期收益率下滑80个基点,最高预期收益率下滑40个基点,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2%,较上期报告下滑39个基点。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指出,以产品投资期限来看,两大期限档次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跌最厉害。其中,1个月(含)以下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22款,较上期报告减少1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5%,较上期报告下滑121个基点;6个月至1年(含)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49款,较上期报告减少1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2%,较上期报告下滑85个基点。

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大幅度下跌,让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了。“短短几天,收益率就相差那么多,让人想不到。以后还是要在月末、季末、半年时间点上买理财产品。”一位招商银行客户陈小姐告诉记者。

兑付引担忧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回落将导致销售不畅,而一旦失去吸引力,银行资金将青黄不接,恐造成前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兑付困难。

此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6月21日称,中国金融领域持续的流动性紧张可能会使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按时履约的能力受到制约。该行估计,在6月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

不过,从已公布的理财产品兑付情况来看,还没有出现较大问题。统计显示,6月末有1206款产品到期,其中有153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只有两款产品到期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只实现了较低收益率。其余公布的产品均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而在6月29日至7月5日的一周中,普益财富统计显示,有777款产品到期,其中有183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均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达到5%及以上的产品共有18款,几乎都是人民币理财产品。

据了解,发行新的理财产品以及在银行间市场上举借资金都是支付到期理财产品收益最常用的资金来源,6月末出现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对这两个资金来源都产生了影响。

不过,银行业内人士指出,流动性紧张是一时的,主要是市场没有跟上政策转变的步伐。短期的流动性紧张不会影响理财产品兑付,一方面银行设定的预期收益率往往留有余地,多数银行在兑付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外,还能盈利。即便偶尔几个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率,部分银行也会通过其他产品的超额盈利来补足,或者干脆贴钱来留住理财客户。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裴文斐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裴文斐 发自上海

由于欧债危机加剧,自去年5月以来,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贬值17%。同时,11月至今2个多月,银行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萎缩近一半,有分析人士指出,欧债危机恶化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导致银行慎发外币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理财师建议,在近期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不要过多涉及外汇理财。

外币理财产品占比下降

据普益财富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个月银行发布外币理财产品数量逐渐下降,去年11月中旬,单周银行发布理财产品总数为264款,外币理财产品49款,外币理财产品占比18.56%,但是1月中旬,单周银行发布理财产品总数为292款,外币理财产品23款,外币理财产品占比只有7.88%,下滑超过五成。

BMFN外汇分析师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了汇率风险,同时受希腊债务危机影响,连续有国家主权评级被下调,外汇市场动荡不安,因此各家银行纷纷选择慎发外币理财产品。

同时,银行开始偏好于涉及短期外币产品,11月中旬,3至6个月的外币产品数量最多,占比41.3%;到了1月中旬,3至6个月的外币产品数量占比只有21.74%,1至3个月的外币产品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占比高达52.17%。

记者还观察到,1至3月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升高,11月中旬,1至3月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3.06%,1月中旬,收益率为3.45%,上升12.75%;3至6个月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下降,11月中旬为4.07%,1月中旬为3.70%,下降9.09%。

上述分析师向记者分析:“股市表现疲软,许多投资者逃离股票市场,转而将资金投入银行理财市场,以达到短期避险的目的;尤其是流动性较高、风险较低的短期限理财产品受到此类资金的追捧。

外汇理财警惕零收益

随着欧债危机的恶化,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目前市况下,持有美元更稳妥,不建议投资者持有澳元、欧元等商品货币,未来投资者依然可将美元作为避险货币。

“购买外汇银行理财产品时应注意欧元、英镑等币种的汇率风险。获得收益的同时,应该扣除购买时外币汇率与现在市场外汇汇率差值,对于这类产品,投资者应谨慎参与。”某国有大行理财师告诉记者。

去年下半年,欧元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多在3%~5%之间,11月中旬,银行发布的欧元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3.46%;但是11月中旬至今,欧元兑人民币已下跌近5%;倘若追溯到去年5月,欧元兑人民币竟已下跌16.7%,

有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外币市场难以捉摸,投资者选择外币产品,应将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汇率损失考虑其中。在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持有人民币是比较稳妥的。除了经商需要、出境旅游、留学等不得不持有外币外,投资者手中不应过多持有外币,而是应该逢高兑换成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