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债端:寿险实现高基数下的高增长,财险增速有所放缓。1)寿险及健康
险:高基数下高增长,产品结构改善推动 NBV 高增。1H24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
/ 中 国 太 保 / 新 华 保 险 / 中 国 人 保 新 业 务 价 值 分 别 同 比
+18.6%/+11%+22.8%/+57.7%/+159.0%。2)财产险:规模增速整体有所放
缓,承保盈利因大灾有所分化。1H24 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保费收入分
别同比 +3.7%/+4.1%/+7.7% ,保费收入增速同比分别 -5.1pct/-0.9pct/-
6.6pct。
➢ 渠道人力端:人力规模逐步企稳,个险和银保的专业化程度持续提升带动产
能和收入提升。1)个险:高基数下仍稳健增长,人力规模逐步触底回升,结构和
质态改善明显。截至 1H24,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个险人力规
模分别为 62.9 万人/34 万人/18.3 万人/13.9 万人,各大险企人均 NBV 等核心
指标均同比提升;2)银保:严格执行“报行合一”,保费有所波动但价值表现均
提升。伴随“1 对 3”合作限制放开,头部险企积极巩固与优质银行合作,NBVM
和价值贡献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有望成为渠道“第二增长曲线”。
➢ 利润及分红派息:投资回暖带动净利润回升,普遍进行中期分红。1)投资
回暖及负债端质态改善推动归母净利润普增。1H24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
保 / 中国人保 / 新 华 保 险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同 比
+10.6%/+6.8%/+37.1%/+14.1%/+11.1%;2)呼应新“国九条”和重视股东
回报,普遍进行中期现金分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拟派发中
期分红的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 14.8%/22.7%/15.2%/12.3%,拟派发每股股利分
别为 0.2 元/0.93 元/0.54 元/0.06 元。
➢ 资产端:总投资收益率和净投资收益率表现分化,债券占比持续提升。1)
1H24 利率持续下行,固收新增配置难度加大,净投资收益率普遍承压,中国人
寿 / 中 国 平 安 / 中 国 太 保/新 华 保 险 / 中国人保 年 化 净 投 资 收 益 率 分 别 为
3.0%/3.3%/3.6%/3.2%/3.2% ,分别同比 -0.75pct/-0.20pct/-0.40pct/-
0.20pct/-0.20pct。2)债券投资占比普遍提升,股票投资占比则有所分化。除新
华保险外,其余险企债券占比均有所提升。股票占比有所分化,新华保险股票占
比提升明显。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股票投资占比分
别 为 7.26%/6.38%/9.0%/10.03%/2.90% , 分 别 较 2023 年 末 -
0.32pct/+0.18pct/+0.61pct/+2.13pct/-0.30pct。
➢ 内含价值:依托新业务价值和投资端较为亮眼表现,EV 增速回暖。主要上
市险企 1H24 期末内含价值增速回升。从投资收益率内含价值敏感性来看,新华、
太保敏感性较高,伴随宏观经济复苏回暖,投资端有望贡献更大的 EV 弹性。
➢ 投资建议:上市头部险企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严格落实“报行合一”,
压降负债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未来分红险、保障型等险种占
比有望提升,产品结构有望更为均衡,有望缓解市场对于潜在“利差损”和“费
差损”风险的担忧。伴随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落地发力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投
资端有望持续回暖,另外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保险资产和负债端有望迎来共振,
建议重点关注经营稳健、产品体系丰富的头部寿险标的中国太保,关注中国平安、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以及财险龙头中国财险。
➢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长
期利率下行超预期、险企改革不及预期。
1.非银金融机构存款 - 狭义金融市场流动性
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股市的框架性看法是:“向上看流动性,向下看汇率风险,运行区间在2700—3100点之间”(参见5月的《明观市场8》、8月的《大类资产1》,言下之意指:经济(肯定向下,但对股市无冲击)、通胀(虚假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资产(技术上可控),四者均不构成方向性指引)。
国庆期间,地产严厉调控政策出台,逻辑上,资金面对股市正效应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因此,本文聊聊资金面。
传统的M2已经不能胜任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分析。一是因为:M2口径太宽,距离金融市场本身有距离;二是因为:“金融脱媒”背景下,影子银行的兴起,以“资产出表—监管—再入表”的路径,使得M2增长有“失真”成分。而社会融资指标同样不能胜任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分析,原因在于它指向的是实体经济所获得新增资金的多寡,与金融市场无直接关系。
自2010年以后,“金融脱媒”、“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出现,我们在分析中淡化了总量指标,转而更加看重结构性指标。这里,我们提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指标——该指标能够很好地度量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所谓“狭义金融市场流动性”,是相对广义的全社会流动性而言的,它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投资更具相关性。
2.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从会计分录看金融含义
通俗地说,“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是保险、券商、基金、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 “存在银行的钱”,是随时可以用于投资股票、债券、非标等金融资产的“自由现金流”。
我们可以从2014年杠杆牛市至2015年清理配资过程中,市场环境变化及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指标的反应,对该指标形成较为直观的理解:2014年底—15上半年,牛市如火如荼之际,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迅速上升(原因是配资资金进入信托账户---信托存在银行的钱增加)。而2015年7月开始,股市去杠杆、清理配资,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迅速回落(扇形基金、信托清盘,资金撤走---信托存在银行的钱减少)。
我们也可以从几种业务的会计处理分录种,看出该指标更严谨的涵义:
1)居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产品:
居民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居民存款,贷:超储。
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同业存款—表外理财、信托、基金、保险等。
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居民存款,贷:同业存款。
居民购买金融资产的行为,导致银行的负债从“居民存款”转移到“同业存款”。
2)基金、保险、券商参与股票IPO、认购企业债发行:
基金保险券商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超储。
债券发行/IPO企业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企业存款。
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企业存款。
非银金融机构在一级市场认购资产导致银行的负债从“同业存款”转移到“企业存款”。
3)基金、保险、券商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交易对手为其他基金保险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基金保险券商(买入方)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超储。
基金保险券商(卖出方)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同业存款。
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不变,同业存款在内部流动而已。
4)基金、保险、券商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交易对手为银行):
基金保险券商(买入方)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超储。
交易对手的银行(卖出方)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与第三种业务模式不同,此类业务导致银行缩表,同业存款也减少。
5)信托募集到的资金,发放贷款给企业
信托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信托,贷:超储。
企业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企业存款。
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企业存款。
信托发放贷款行为,导致银行的负债从“同业存款”,转移到“企业存款”。
以上显见,只要非银金融机构(保险信托基金券商等)发生业务,就必然导致银行的“同业存款”科目产生变动。这个“同业存款”科目就像一个“大箱子”,一会儿是资金流入(居民企业购买金融产品,非银金融机构卖出资产,信托贷款到期),一会儿是资金流出(非银金融机构买入资产,信托发放贷款,产品被赎回),资金流入流出后,留在“大箱子”里的余额,就是非银金融机构的“净现金”。该净现金,即距离金融市场最近的“钱”,它是随时可以用来购买金融资产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它能代表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如何获取数据?银行微观的资产负债表中同业负债科目数据并不准确,因其还包括了银行同业的负债(同存、拆借、回购),难以直接甄别出“来自非银金融机构的负债”。此时可以借助宏观金融三大报表,在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寻找“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科目,该科目对应的即为通俗业务语言中的“非银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也就是会计语言中的“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的负债”。
前述提到,2010年以后,结构性指标重要性大于总量性指标。我们发现,2010年以后,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指标对短期利率的指示也非常直接。以1年期国债利率为例:
1)2011年10月,该指标突破平台,进入放量增长(背景是非标业务的信托规 模扩容),直接导致1Y国债利率进入下行轨道。
2)2012年中—2013年底,该指标平稳,1Y国债利率走上行通道。
3)2014年1月,该指标再次突破平台,进入放量增长(背景是银行理财、券商 资管扩容),直接导致1Y国债利率再次进入下行轨道。
4)2015年4月,指标再度放巨量(背景是信托配资),导致1Y国债利率在下行 通道中继续暴跌。
5)2015年8月,指标首次回落(背景是清理配资),直接导致1Y国债利率在低位迅速回升。
从实践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对短期利率的解释,比超储指标更加有效。我们认为,一是因为:它“更为直接”,指标上升,表示企业、居民的钱更多的转移到金融市场,也表示了非银金融机构“可以动用的自由现金流”增加了;二是因为:它“规模更大”,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目前总规模在16万亿,过去月度之间波动幅度多在5000亿--2万亿规模,而降准一次对超储的影响大约是5-6000亿,所以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常规的月度数据波动,其实已经相当于若干次降准、提准的规模了。
4.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变迁,看出社会资金的流向
从前述的会计分录容易看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联通了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因此,通过三大部门的存款变动,可以看出社会资金在实体投资、金融投资之间的切换。如果追溯到2007年,至今大约有5个阶段:
1)2007年3月—10月,居民存款负增长-5%,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暴增98%,同期M2增长8%,企业活期存款保持合理增速16%。这显示居民把存款搬家到证券公司、基金,做了股票资产配置,而企业活期存款并没有异动,显示实体经济仍在良性发展。以上说明2007年的牛市是有实体经济支撑的牛市。
2)2008年10月—2009年8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长57%,同期的M2增长27%,居民存款、企业活期存款增长没有异动。显示2009年的牛市是局部牛市,未引起全民投入。
3)2010年12月—2014年8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暴增150%,同期M2增长65%,但企业活期存款仅增长23%,远低于合理水平。这显示在此期间,企业正常的生产、投资活动在萎缩,转而把资金投向理财、信托等高收益金融产品,是典型的“脱实向虚”现象。
4)2014年8月—2015年5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长38%,M2增长9%,但企业活期存款继续仅增长4%。说明企业资金继续往金融市场走,只是这次方向变成了股市、PE和一级半市场。
5)2015年5月—2016年8月,M2增长10%,但这次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负增长-7%,而企业活期存款大幅增长29%。这是因为股市去杠杆、清理配资导致伞形信托等规模缩减,与此同时,伴随着股票熊市、非标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大打折扣,因而企业资金从金融市场撤出,造成企业活期存款大幅回升——这就是我们今年看到的M1大幅回升的原因。
5.我们的观点
1)从总量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仍保持高位:尽管经历了2015年的股票配资清理、非标资产规模缩减,但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并未伤筋动骨,从最高峰的17.3万亿规模掉下后,目前仍有16.3万亿滞留在非银机构账户,这是2010年时的3.6倍,也是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1.6倍。说明滞留在狭义金融市场的资金仍然充裕,它们就像“堆在门口的钱”,随时可能“蠢蠢欲动”。
2)从边际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在2016年1季度触及了2015年清理配资以来的最低点。最近4个月正在修复性回暖,显示急剧性去杠杆的冲击已经消退。
3)大局看,今年我们的分析框架就是“向上看流动性,向下看汇率风险”,根据我们对狭义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判断,结合当前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影响,我们认为资金对股市正效应的窗口正在打开。
操作建议:做多A股(先短多),这是近半年来观点首次调整。
责任编辑:
昨天在家做了红烧肉。
自诩为中华小当家的我,红烧肉做得惨不忍睹。
加了酱油和白糖,可肉就是不上色。为啥,为啥,为啥~
因为我用的不是老抽?因为我用的是绵白糖不是冰糖?
有没有大神,偷偷告诉我??我做成功了,请吃肉!
这一种方法让你一年多存13780元
关注:融360财秘,回复“365”免费获取
扯回今天的文章。
你对10万块有概念吗?
10万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10万块,在北京可能只能买1平方米的房子;
10万块,在贫困山区能帮助孩子上完小学,念完中学,读完大学。
很多家庭都有10万块的积蓄。因为这是经过努力可以达成数字。
有了10万块,你想过怎样用它钱生钱吗? 1
“钱利于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于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万矣。”——沈括
这段话是宋朝人沈括说的,大意是:只有让钱流动起来,才能创造更多价值。
在今人看来,稀松平常。
可是想想这话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说的,就会觉得多么了不起。
让钱流动起来真的很重要,举个例子: 1 手头有10万块,不进行任何理财投资。
假设通货膨胀率为3%。
30年后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可能只有现在的4万元左右:
10万×(1-3%)^30≈ 4.1万 2 手头有10万块,进行理财投资
刨去通胀,每年的收益率如果能达到10%。
30年后这笔钱将变成170万左右:
10万×(1+10%)^30≈ 174万
仰望了170万的天空,接下来脚踏赚10万的实地。 2
手头10万块,怎样理财再赚10万块?
余额宝将每个人的购买额度,从25万调到了10万,正好买买买。
近期,余额宝的收益率持续走低,已经跌破4,姑且按4计算。
10万块买余额宝,要想再赚10万块,跟据“72法则”,需要的时间为:
72÷4=18。需要18年。
(72法则是计算资产翻倍的法则,就是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本金会变成原来的一倍。是一个理财里的一个数学公式,大家记住就好了)
18年太久了,如果想在第10年就实现资产翻倍,该怎么办?
先通过72法则,计算10年翻倍,每年的平均收益率为:
72÷10=7.2%
只要平均年化收益能达到7.2%,就可以在10年时间,利用10万块再赚10万块。
7.2%的年化并不高,普通人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非常有可能达到,举个例子:
1将30%的资金购买宝宝类产品。
最有名的宝宝类产品就是余额宝,尽管余额宝近期收益跌破4,但还有很多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在4以上,因此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按4计算。
天天基金网8月18日数据显示,596支货基产品,余额宝3.96%的7日年化只能排在265位。
2将30%的资金购买P2P。
今年以来,对于P2P的监管愈发严格,而且P2P正在朝着小额化标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使得P2P的收益有可能继续降低,所以下半年是入手P2P最好的时机了,没有次之!
截至目前,P2P行业的平均收益率大概在8%左右。
3将40%的资金用于基金定投。
对于股票,米米暂时不建议购买,风险较大,不适合小白投资者。
基金的风险相对小很多,在《轻松收益20%+ 最省心的理财》,我介绍过基金定投,只要付出少量的时间和经历,获取10%的年化收益并不难。
上面三种投资方式组合下,年收益大概在4×0.3+8×0.3+10×0.4=7.6
72÷7.6≈9.5,靠钱生钱,10万块就赚了10万块。 PS:想跟朋友们多唠唠。
你是否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万块?
如果赚到了,能不能跟大家讲讲你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没有,你是否有计划赚人生第一个10万块,你的计划是怎样的?
每一个分享的朋友,我都会让你的留言上墙,让更多人看到。
在我的规划里,我希望这个号成为——不仅仅是我的号,而是大家的号。
大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号发声,大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号学到东西,交到朋友。
我深感自己力量的渺小,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我坚信,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
3天赚了几万块!
从长远看,投资什么最赚钱?
你投的P2P安全吗?最新银行存管名单
10万块放余额宝,一年能赚多少?
再也不敢乱用蚂蚁花呗了?
喜欢此文,欢迎打赏、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