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讨厌保险,甚至“谈险色变”?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和其他投资理财不同的是,它提供的保障,而且它没办法防止风险的发生,只能抵御风险带来的损失。


(1)保险销售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保险是什么,跟平安的人谈意外,跟年轻的人谈养老,跟健康的人谈生病, 三句下来,别人没打你就算不错了。

所以你看,如果你直面一个保险代理人给你讲保险的必要性时,这从人性角度来说,当听到这些词汇时你已经提前进入提防期了。这也说明销售保险的难度,以及保险行业为什么常年四季在招人,因为底层的销售人员流动大,而且,看网上说:这些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并不是劳动合同,而是《代理人合同》,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并不会提供给这些人五险一金等这种福利。


(2)保险本来就是个很特殊的商品,大部分买了它,却希望永远不要用它。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它不属于消费品,因为没有人想自己好端端的没事,那保险中的保额来消费,其次,其他金融产品,比如理财,你投资多少钱,年化收益多高,多长期限等知道后,你基本可以知道到期后你赚多少钱,而保险不是,保险是一种你买了但从来不想用的保障。

这里也就有一个误区,部分保险产品打着理财返还的卖点,其实就是利用这个效应。但其实如果从保费,保额,保障范围等综合考虑下来,返还型保险是很不划算的一种保险类型。

(3)保险从来不会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只会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它在你不需要的时候才能买到它,而当你正需要它的时候,你却没有资格买它,它提供的服务有滞后性,并且存在服务的不确定性。

人在上了一定岁数之后,或者生过某些病之后,某些保险变不好买了。比如有高血压,可能重疾险在很大程度上就买不了,只能用防癌险代替了。而且,随着年龄越多,保险的保费会越来越高。

保险提供的保障服务,其实有一定的滞后性的,比如医疗险的报销和理赔,重疾险里关于病状的鉴定和材料申报,部分理赔出现各种状况而导致的拉扯的时间过长等。

保险行业其实出现过很多理赔难或者不给理赔的情况,可能是保险代理人在介绍条款时就没有说清楚,可能是提供的资料不全面等等。


(4)保险条款众多,投保人并没有细读。保险合同条款众多,很多投保人根本懒得去看,只听保险代理人口头表述或者一面之词,加上保险行业人员流动性大,之前服务你的销售,可能一段时间后就离职了,导致这部分服务没有人交接,所以这也导致后期的理赔不顺利的原因之一。

(5)保险代理人制度,大致可以概括为金字塔模式。如果平常观察,保险行业的招聘写的很夸张,底薪过万,各种福利待遇吹上天,其实上面也提到了,有人提到保险公司和底层销售签订的并不是《劳动合同》,而是《代理人合同》。保险公司常年在招人,而且对年龄的要求极为宽松,毕竟是销售岗位,学历要求不高,这就导致底层代理人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只顾自己利益,如推销的产品大多是佣金较高,而不是客户的真实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