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之声丨光明日报:“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发布
- 百科生活
- 2024-11-24
- 1
- 更新:2024-11-24 04:00:24
6月21日,“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馆发布。
“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建设,获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及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项目经费资助,CADAL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该资源库现有七大版块,已上传数据近4万条,图片20余万幅。
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首页
发布会与“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写本文献珍品展”开幕式共同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教授表示,希望图书馆和敦煌学研究中心通过努力,推进写本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著名的写本文献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进一步发扬和拓展浙江大学的传统学术优势,助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文学科建设。浙江大学文学院(筹)院长冯国栋教授及图书馆馆长楼含松教授分别就写本文献的意义、写本文献对学术的支持及写本文献的研究前景作了发言,并就双方的合作进行了展望。
发布会上,项目负责人、CADAL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晨研究馆员回顾了CADAL与敦煌学研究中心张涌泉教授20年来在敦煌文献数字化中的合作,认为此项目能成功发布是因为有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开展写本文献保护和研究正当其时;“地利”是图书馆与敦煌中心的文献基础和CADAL的技术积累;“人和”则是CADAL与敦煌学中心及出版社多年的合作基础。他希望通过CADAL的技术和平台助推资源库的建设,并在项目首席专家张涌泉教授的指导下,把项目建设成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
项目管理方、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经理金更达回顾了出版社与敦煌学研究中心及图书馆多年来的合作历程,认为这个资源库在CADAL项目前期写本文献数字化的基础上,建设成了一个高质量的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是浙江大学在写本文献整理研究和古籍数字化两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是图书馆、古典文献学科和出版社共同合作的结晶。
项目学术负责人张涌泉教授对写本文献的历史和价值进行了阐述,认为在造纸术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写本是主流的文献传播方式,写本文献前承铭刻,后启印本,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印本流行之后,写本风光不再,所以宋代以后看到的古书主要是刻本,做学问依赖的也是刻本。但清末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大批唐代前后的写本文献被发现,震动了世界。此后,又有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献、宋元以来契约文书、明清档案等众多写本文献陆续公诸于世,辉耀世界,写本文献重新回到了世人的视域之中,并与刻本文献比肩而立,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两翼,互相补充。
张涌泉教授指出,浙江大学是世界著名的敦煌学研究中心,以常书鸿、姜亮夫先生为代表的几代学人,为敦煌学的发展做出了世人瞩目的贡献。最近几年,我们正在努力以敦煌文献为基点,把研究的视角进一步拓展到吐鲁番文献、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等所有写本文献。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学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一年多以前,图书馆和文学院合作组建成立了“写本文献搜集保护与研究中心”,目标是建成各类资源最齐、数量最丰的中华写本文献资料保护中心和功能最为强大的写本文献资源数据库平台,力争建设成为教育部文科实验室,助推浙江大学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华写本文献研究高地。去年,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获国家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在共建各方的支持和以黄晨、韩松涛为首的课题组的辛勤努力下,短短的半年多时间,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就得以正式发布使用,堪称浙大速度,可喜可贺!当然,现在的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还仅仅是搭了一个大的架子,还需要不断完善充实,更重的任务还在后面。衷心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越建越好,写本文献搜集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真正建成功能最为强大的写本文献资源数据数据库平台,把浙江大学建成世界第一的中华写本文献资料保护中心。
张涌泉教授最后提出,写本学的研究不应限于文学院,写本类型很丰富,涉及宗教、哲学、历史、艺术、民俗、经济史、法律史,等等,是百科全书性质的,欢迎全校各学院有关学科共同建设共同利用,这样浙江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写本研究的高地。
项目组部分成员在发布会现场合影
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部分师生在发布会现场合影
活动由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胡义镰主持。浙江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陈虹教授、文学院窦怀永副教授、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孔令宏教授、历史学院副院长张凯教授、杜正贞教授、中元公司冯立云女士,以及敦煌学研究中心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文章转载自光明日报
编辑丨蔡诗婕
审核丨楼煦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