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学生花18万打赏主播”,“四年级学生花2万元充值游戏”的社会新闻屡见不鲜。金钱在很多孩子眼里,几乎是没有概念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了理财教育课程。而我国基础教育的财商教育,尚处萌芽。
文、编 | Mina
01
年轻人超前消费,未成年人没有金钱观
“毕业两年,负债十万。”
“30岁,短短五天,被诈骗负债60万。”
“只要不再借,一定会还完!不要在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上执迷不悟。”
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遭遇的真实经历。
豆瓣小组中的”负债者联盟“曾一度成为媒体热议对象
尼尔森(Nielsen)曾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下文简称《报告》),研究了Z世代年轻人的信贷消费状况和行为方式。《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人当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86.6%。其中,42.1%的年轻人只使用消费类信贷并会在当月还清,而另有44.5%的年轻人为实质负债人。
这届年轻人的消费观,不仅惊呆了我们,也让自己的理财方式变得魔幻。清华大学曾经发布的一份《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中显示,有62.2%的人认为市场上存在利率很高、风险很低的理财产品。
如网上所说,无论是“27岁欠了50万”,还是在“27岁挣了50万”,虽然结果大相径庭,但对于财富的认知,这届年轻人是迷茫的,浮躁的。
而对于年龄更小的未成年人,“11岁学生花18万打赏主播”,“四年级学生花2万元充值游戏”的社会新闻也屡见不鲜。金钱在很多孩子眼里,几乎是没有概念的。
02
“财富传承”下的中国,财商教育怎么教?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瞭望智库发布《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2年版)》。该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近百亿元,投资理财需求旺盛。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和金融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但与此同时,国人的金融素养却存在缺失,财商教育任重而道远。
“目前,国人即将进入财富普遍传承的时代。”财商小将学院院长陈科融认为,宏观消费的升级和财富传承时代的到来,会对下一代人的理财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
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人的财商素养尚处“启蒙阶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财商素养教育调研组在2018年对中小学财商素养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逾五成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大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财商素养教育”概念,这是导致中小学学生在财商素养认知方面空白的原因。
在国内青少年财富认知的调查中,超八成8岁孩子不知钱从哪里来,超七成孩子有零花钱但不懂如何科学分配,多数家长只管给钱却不管用钱。
“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们是不会和孩子谈钱的。其实,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一些财商教育,让他们更好地知道钱从哪来,而钱又来之不易,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多少辛苦。这对于他们对于了解真实世界,促进与家庭的和谐关系都有好处。”深圳诺德安达双语学校外方校长高柏(Jakub Peciak)也道出了财商教育的诸多益处。
一小学生正在观察人民币
图源:网络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财商教育”“财商培训”。面对繁荣发展,却良莠不齐的财商教育市场,到底什么样的财商教育才是科学的?
首先,是财商的认知问题。
“其实财商不仅是认识钱、管理钱和花钱的能力。我们所定义的财商是财商思维加商业思维。更多的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新思维模式。”陈科融院长提到,理财能力不只是赚钱的多与少,也包含一个人驾驭风险的能力,以及是否可以守住财富的能力。
“如果把财商比喻成一个杯子,财富就像杯子里的水,杯子越大,装的水就越多;杯子承载力越好,里面的水越安全。”陈科融院长举了个形象的例子。
其次,是什么时候开始财商教育的问题。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财商教育最好的启蒙阶段是青少年时期,或者更早。在人的三观还未成型的时候,进行正确的财商引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财富管理观念,培养正确的财富消费观。
不过,也有人质疑过早的财商教育可能会衍变成一种“超前教育”,为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财商教育是否属于超前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财商教育暂时不在我国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中,但是在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教育系统会逐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契合新时代的要求。”陈科融院长表达了他对我国少儿财商教育发展的信心。
再者,是财商教育具体应该怎么教的问题。
“我们目前会在学校开设一些关于财商培养的课后项目。”高柏校长向顶思介绍了目前深圳诺德安达关于财商教育的一些安排。
“在下个学年,我们还将开设针对初中学生的‘少年企业家’项目,将围绕创业课程为学生们设计一系列将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场景的主题项目。比如:去当地菜市场经营一个蔬菜摊,为自己的创业公司制定商业计划等等。让金融的相关知识真正融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
而针对小学生,深圳诺德安达还会让学生们了解储蓄、增长、收益等金融相关的概念。“事实证明,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是可以成功、积极地参与到金融相关的话题当中去。”高柏校长说道。
深圳诺德安达学校财商课活动
“财商需要共同学习的氛围,学生独立学习财商知识是零散、碎片化的。如果学生可以在系统的财商课堂中以游戏、PBL项目式进行学习,其产生的效果绝对是非同一般的。”陈科融院长指出,一个理想的财商教育体系应该是家庭、学校、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面进行衔接和支持,不可依赖于学校独立教育。
政府支持教育多元化,学校开设财商课程,家庭帮助孩子“实施落地”,金融机构为学生提供财商课程的实践衔接,这样才可以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03
财商教育方兴未艾,多地开始探索
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了理财教育课程。美国早在1994年出台的《联邦中小学教育法案修正案》中,就将理财教育纳入了学生的课程安排;英国在2013年的新课程设置中,也将理财教育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俄罗斯在2013年开展了五个地区中小学理财课程试点;而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编写的《股票学习游戏》教材,已经被上千所中小学采用。
反观我国基础教育的财商教育,尚处萌芽。
很多人都有印象,在P2P大规模“暴雷”之后,我国似乎才真正开始意识到国民金融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为了不再继续“亡羊补牢”的遗憾,基础教育阶段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正确金融思维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
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呼吁将财商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陈勇、季夏莹、郑欢在《今日教育》上刊登的《国外青少年财商教育研究梳要及其启示》提到,应该将财商教育列为12 年学校教育(小学、中学)的必修课程,帮助孩子们形成投资意识,掌握初步的投资知识与技能。
洪明在《财商教育:从“想要”到“需要”——基于“消费”的视角》中认为,财商教育要深入到日常生活中,而青少年日常经济生活的主要形态又恰恰与各种消费活动有关,因此帮助青少年理清消费活动中“想要”与“需要”的关系至关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2018 年年末,教育部已在上海、广州、浙江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将金融教育纳入地方中小学课程设置。
2019年2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将投资者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年10月,教育部明确表示,将在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中有机融入金融知识。
现如今,我国已有不少中小学已经在开展财商相关的课程学习。
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财商教育中心在重庆巴蜀中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小学财商教育年会。
重庆巴蜀中学财商教育课堂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佛山市外国语学校就推出了商学课程,即面向初一、初二学生开设的一门校本选修课,课程内容涵盖基本的金融知识、投资理财和公司经营等知识,到期末同学们会以小组形式展示理财计划。有时学校也会引入社会资源,邀请一些银行行长、企业家来授课,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此外,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等地一些中小学及幼儿园,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财经素养教育的探索。
目前,正值大力发展素养教育,素质教育之时。财商教育应该被进一步普及和规范,进一步站到台前。
原创 谢忠翔 刘筱攸 券商中国
8829万元——这是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的今年以来,监管开出的银行罚单中涉及理财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的罚款金额合计。
因理财业务被罚的主体包括银行(即对应理财公司的母行)和理财公司两类。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众多罚单,按主体将理财公司被罚事由与母行被罚事由合并并除重,可以将目前理财业务罚单高压区框定在老产品整改、托管独立性、投资集中度、理财销售行为、同业理财压降五大领域。
理财公司的被罚事由,通常集中在实际业务的操作层面,大多数是因为违反了产品集中度要求和理财销售管理办法。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杠杆水平超标;突出使用绝对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同业理财产品未持续压降。
母行的被罚事由,大多数是因为托管了自己子公司的产品但忽略了操作规范性所致。包括托管不尽职,未能发现理财产品集中度超标等情况,违反资产独立性要求;未按规定开展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违反理财销售管理办法,单独使用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因托管而起的原因,基于自身老产品运作,母行自己也有两个原因被罚:一是老产品规模在部分时点出现反弹,整改或压降不到位;二是同业理财未持续压降。
年内涉理财违规罚单额度已超8800万元
又有银行理财公司因理财业务违规被罚!
10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4份处罚信息:因相关理财业务存在违法违规事实,兴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被处以450万元、200万元和150万元的罚款;同时农银理财涉及6项违规被罚240万元。
对于理财业务违规,券商中国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信息不完全统计后发现,今年以来,银行罚单中涉及理财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违规的罚单金额合计多达8829万元,被罚机构不仅包括国有行、股份行等大中型银行,而且也有地区中小城农商行以及理财公司的身影。
就10月28日的理财业务罚单为例,券商中国记者综合梳理4家机构被罚原因后发现,此次所涉机构的违规事由与首批被罚理财公司及母行有众多相似之处。而跟此前罚单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罚单里首次出现了理财公司因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展示不规范被予以处罚。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未来更多理财公司的现场检查落地,预计更有一批罚单会陆续公开。
首先是理财公司产品的资产配置领域的违规。此次农银理财涉及的具体违规事实有“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以及“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这与今年6月被罚的光大理财和中银理财均存在相同被罚内容。
而农银理财被监管部门查出的“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和“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杠杆水平超标”等情节,也分别与光大理财和中银理财此前违规事由有所重合。上述现象也反映出,理财公司资产配置不规范的现象在业内并不是孤例。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问题,与首批被罚理财公司及其母行涉及的连带责任相似,农业银行作为农银理财产品的托管银行也受到牵连。罚单显示,农行“作为托管机构,存在未及时发现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超标情况”。另外,农行及兴业银行也均被监管部门指出“理财托管业务违反资产独立性原则要求,操作管理不到位”。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理财产品托管银行被处罚,这也是将合规压力进一步传导到产品托管部门,强调托管部门发挥对理财产品日常投资运作的监督作用。也有研究人士表示,制度上也可以考虑理财产品由母行之外的第三方进行独立托管,防范产品经营风险。
另一个现象是理财产品整改不到位引发的违规。例如,兴业银行与建设银行均被监管发现“老产品规模在部分时点出现反弹”的现象,这也与今年6月初被罚的光大银行和中国银行相关违规类似。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后,对于相关不符合资管新规的老产品也明确规定了相关整改时间期限。根据银行及理财公司此前披露的数据,绝大多数的产品已陆续整改到位,但也存在个别情况未能压降清零。
另外,兴业银行与农银理财相关违规也均包含了“同业理财产品未持续压降”。不过,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同业理财已压降至541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 97.52%,产品整体占比较小。
理财公司首度因业绩基准展示不规范被罚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和农银理财均因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展示不规范被罚:其中,兴业银行“单独使用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而农银理财相关的违规事实为“突出使用绝对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去年5月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不得“使用未说明选择原因、测算依据或计算方法的业绩比较基准,单独或突出使用绝对数值、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并且要求不得夸大过往业绩,预测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或者出具、宣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彼时,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举是防止变相宣传预期收益率,更好促进产品净值化转型,推进打破刚兑预期。
对于业绩比较基准本身,有业内人士曾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业内仍在就“如何更好地进行业绩基准展示”这一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中,这个过程的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持续性探索的过程。
该业内人士表示,业绩基准的设置,必须以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出发考虑业绩基准选取的适用性。既要向投资者描绘和展示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也要力求避免投资者单一关注某一个绝对数值的基准,造成“重产品收益,忽视产品风险”、甚至误以为“保本保收益”的情况。
上述人士还指出,在业绩比较基准之外,还可以考虑通过不同维度,更加细化和完整地展示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例如:可以多时间段维度展示产品的历史收益率,侧重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情况,帮助投资者多维度、动态地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运作情况。
原标题:《超8800万!银行和理财公司年内领多张罚单,监管板子重点打向这五大领域》
阅读原文
南财理财通研究员 吴凡
据南财理财通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7月2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已发行净值型银行理财14,080只。(含私募)
从风险等级来看,产品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二级(中低风险)。其中,一级(低风险)产品占比4.37%,二级(中低风险)产品占比84.97%,三级(中风险)产品占比8.17%,四级(中高风险)产品占比0.32%,五级(高风险)产品占比1.71%。
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占比95.05%;混合类产品占比2.19%;权益类产品占比0.45%;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1.31%。由此看出,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据理财产品的主流。
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研究助理进一步核实。
超95%权益类理财产品“萎靡不振”
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6月29日,在理财公司权益类理财产品近一年的收益榜单中,仅青银理财旗下产品 “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人民币个人理财计划2022年204期(权益类)”录得正收益,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2.11%,余下20只产品收益率均为负值,21只权益类产品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45%。
同时,权益类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处于明显波动状态。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近六月以来,权益类理财产品总体收益率先浮动上行至2.37%,而后在四个月内颠簸下滑至-4.27%的绝对低点。截至7月3日,权益类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虽呈现上扬趋势,但仍处在-1.33%的负收益区间。
(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运作趋势图 数据来源:南财理财通)
从风险控制方向进行解析,截至6月30日,大多数产品近一年最大回撤均突破10%大关,仅青银理财及宁银理财所属的两只产品最大回撤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6.63%及9.98%。而从年化波动率的角度对产品进行考察,榜单中仅有3只产品保持较低的年化波动率,分属青银理财、华夏理财及光大理财三家理财公司。
银行理财产品“降费忙”,客户是否会为优惠“买单”?
6月8日,6大国有银行在官网及旗下APP宣布下调存款及部分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整体下调幅度在5—15个基点之间。而在4日后的6月12日,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同时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与6大国有银行一致。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为持续增厚收益,实现资金增值,投资者将目光投向较为稳健的银行理财投资产品或国债产品。因此,许多银行理财子顺势宣布开展阶段性降费,以吸引投资者进行购买。
例如,农银理财宣布对旗下三款产品采取优惠费率。 其中,两款固收类产品“农银顺心·灵动”365 天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L 份额)”及“农银理财灵动1080 天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管理费率由0.20%/年下调至0.05%/年,下调幅度达75%。而另一只混合类理财产品“ 农银顺心·灵动”720 天混合类人民币理财产品(L 份额)”的投资管理费率也由0.20%/年降至0.10%/年,下降幅度达50%。
(“农银顺心·灵动”365 天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L 份额)”,“农银理财灵动1080 天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 及“ 农银顺心·灵动”720 天混合类人民币理财产品(L 份额)” 费率调整公告;数据整理:南财理财通)
同时,中邮理财也于6月15日在官网宣布调整其下属产品“中邮理财邮银财富·天乐宝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率。在一个月的优惠期内,“邮银财富·天乐宝”系列10只产品固定管理费由0.20%/年调至0.08%/年,销售手续费则从0.25%/年降至0.12%。两项费率下调幅度均超过50%。
(“中邮理财邮银财富·天乐宝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 费率调整公告;数据整理:南财理财通)
在国有行理财产品纷纷宣布降费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及城商行理财子也“不遑多让”,加大所属理财产品的费率下调力度。6月25日,招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其现金类管理产品“招银理财招赢朝招金多元进取型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将实行阶段性费率优惠政策,优惠后该产品固定投资管理费仅为0.02%/年。
(“招银理财招赢朝招金多元进取型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费率优惠公告;数据整理:南财理财通)
而本次降费已经是该产品在6个月内的第二次降费,在2022年底,“招银理财招赢朝招金多元进取型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便已宣布将固定投资管理费从0.3%/年调整至0.2%/年。宁银理财更是在“宁欣天天鎏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1 号-C 份额”公告中宣布,该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由0.4%/年降至0%。
(“宁欣天天鎏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1 号-C 份额”费率优惠公告;数据整理:南财理财通)
不可否认,降低固定管理费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开拓客户资源,让利投资者,从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但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认为这轮降费后,产品管理费已处于低点,后续下调空间极为有限,本质上“降费”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优势,理财公司还需继续加大投研能力的建设,以专业的投资能力和丰厚的投资收益提高产品吸引力,打造长久的竞争力。
声明:稿件内容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好消息!南财理财通将为财经记者免费开通vip数据账号,22万只银行理财360度产品周期大数据应有尽有,欢迎您在文末联系课题组。
(数据分析师:马怡婷;实习生:王晓琪)
(课题统筹:汤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