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数百只净值产品收益告负 超短期理财火速上线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经过短暂的净值上浮后,11月底以来,银行净值型理财收益率再度回落。截至12月5日固收类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降至4.17%,数百只净值型理财产品最近6个月总回报率低于0,仍有140余只产品累计单位净值持续下跌。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情况延续,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公开渠道发文稳定投资人情绪。银行理财业务人士透露,近来由于认购的稳健型理财产品一直出现浮亏,不少投资人赎回意愿强烈;银行也在调整销售策略,超短期理财产品和稳健收益型基金产品近期更受投资人青睐。

  400余只净值理财6个月回报率为负

  近来净值型理财收益率浮动频繁,百余只净值型产品净值持续下跌。

  Wind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披露了最新净值情况的理财产品中,有接近450只产品的最近6个月总回报率为负,最近3个月总回报率为负的产品也逾800只,其中包括不少风险等级R2的稳固收益类产品。

  从净值情况来看,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的产品数量下降,但仍有百余只产品净值持续下跌。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9日,260余只理财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较10月底减少40余只,不过仍有140余只产品累计单位净值持续下跌。

  某银行理财客户经理陈杰(化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最近几个月来有些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较为明显,例如该行某个系列的稳固收益类R2产品几个月来收益率也在一直下跌。

  普益标准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新发理财产品中固收类产品居多,新发2709款,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为4.16%,环比下跌0.03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研报也指出,10月净值理财产品收益率微降,截至10月末,过去6个月固收类、混合类、现金管理类净值型理财产品算术平均年化收益率录得4.33%、3.58%、3.04%,分别环比降低12bp、46bp和3bp。

  招商证券廖志明团队研究认为,8月下旬以来,随着定开固收理财市值法整改,净值波动加大。由于10月中下旬以来,信用债收益率走低及市值法整改资本利得释放等,10月下半月及11月上半月定开固收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上行明显。

  11月下旬以来,净值型理财收益率又呈现下跌趋势。普益标准统计显示,11月8日~12月5日四周时间内,固收类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从4.24%降至4.17%。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对于市场的波动更加敏感,特别是配置权益类资产较多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其净值会随权益类市场波动而波动。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是相对应的,虽然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以稳健为主,但出现浮亏也属于正常现象,而部分R2稳固型产品的阶段综合回报率为负,也可能是配置了部分权益资产。另外,净值波动与估值方法的调整也有关系。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净值型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要能真实反映底层资产价格的变动,阶段性上涨或下跌都属于正常现象,即使是R2或固收类产品也有浮亏的可能。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银行及理财公司要完善产品的估值方法,尽量采取市价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不管是固收类、混合类还是权益类产品,净值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刘银平认为,阶段性浮亏的产品整体来看占比不大。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7~11月期间,理财公司存续产品累计净值跌破初始净值的比例为0.39%,阶段性浮亏的产品比例为1.54%。

  数百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单位净值仍实现增长。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9日,有600余只净值型理财产品最新的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其中北京银行2013年心喜京华远见第1期TJ01131001、光大理财2021年阳光金18M增利稳健1号、信银理财2021年中信之乐赢稳健纯债半年开、工银理财2019年工银理财鑫得利全球轮动收益延续型等近40只产品增幅超过10%。

  刘银平表示,目前理财公司的产品的投资策略依然以固收+为主,固收资产投资比例依然最高,同时权益类资产配置不断加码,在稳定产品净值的基础上尽量提升收益,丰富产品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

  投资者认购热情转移

  随着银行理财净值收益的持续下跌,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发文稳定投资者情绪。

  桂林银行近日发文称,净值下滑带来的浮亏,只要产品投资期限未到期,未来净值也有涨回的可能,只要市场上涨,产品净值也会随之上涨;虽然我行理财产品目前大部分采用市值法估值,但产品所投资资产较原来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所投资资产均经过我行风险评估,整体资产风险可控,所以产品净值相对稳定。

  兴业理财此前也发文称,正在积极调整投资策略,力求匹配市场节奏,以期有助于净值回升。

  陈杰也向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投资人因购买的稳健收益类产品连续几个月浮亏情绪很大,有些投资人要求开放赎回,各种渠道投诉也接连不断。“我们一方面跟客户讲解疏导,另一方面也在调整销售策略,针对一年内投资期限的客户,建议购买稳固收益的基金产品,针对流动性要求高的客户,更多则推荐短期或超短期的理财产品。”

  从产品供给端来看,近来超短期理财产品上线更为集中。中信建投分析指出,近日多家银行发布许多最短持有期为7天或14天的超短期理财,以招银理财为例,仅一周内就发布了两款“每日开放”的产品与两款“最低持有期限为7天/14天”的理财产品,而此举主要是为了替代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表示,利用超短期理财产品替代现金管理类产品的需求成为了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主流做法,这类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客户对高流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符合资管新规对于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要求。预期今年年底到明年银行将会发行更多超短期理财产品,用于替代与补充现金管理类产品,加速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

  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提速的同时,权益类产品销售依然冷清。陈杰透露,净值型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一直在下调,一些含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固收+”产品出现浮亏,使得最近客户认购热情也在持续减退,尽管一些权益类产品收益情况还不错,但购买热度并不高。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截至2021年6月底,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43亿元,占产品总规模的0.33%。这一比例自2019年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开始披露以来,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这其中既有理财公司的权益研究框架建设才刚起步的原因,也和大部分客户对权益投资仍然青睐于传统的公募和私募权益基金有关。

  在周毅钦看来,今年6月末,理财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占总投资资产比较2019年的7.56%有较大幅度下滑,其中主要还是非上市企业股权类的投资由于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原因到期不再续作造成的。

  周毅钦指出,实际上理财公司对二级市场股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赴上市公司调研次数不断增加,但是银行理财大量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仍旧保持过去求稳健的理财习惯,对于二级市场股票所产生的净值波动甚至是负收益天然厌恶,所以目前理财公司的权益配置还是比较谨慎,一种是以FOF方式对权益投资进行净值二次平滑,另一种是在个股配置上尽量选择以大白马或者国家层面积极倡导的创新、科技、新能源等蓝筹股为主。

  不过中信证券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公司正加大权益型产品的探索,已有7家公司布局权益型产品,数量达15只;目前,相关产品结构以指数增强、FOF、打新和稳健主题策略为主,总体风格稳健。2022年权益型理财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与竞争力塑造期,特色产品体系设计及投研队伍和投研文化打造或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