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中行吉林省分行:创新审批模式 放宽信贷门槛

面朝民企 春暖花开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创新服务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 

  

 

共商破解民营经济融资之道 

 

  

 

 

省中行与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吉林大地,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方兴未艾,让我省数百万民营企业寻到了春的气息。 

  “多亏了省中行及时发放的信用贷款,解决了公司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借助银行信贷,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公司已被列为我省拟上市公司。”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光乐呵呵地说。 

  对一家民营企业而言,资金压力之大可以想象。也因此,王瑞光把获得这笔贷款称之为“幸福”,因为这种创新的金融产品让他在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中步履从容了许多。 

  事实上,和王瑞光一样“贷”得幸福的,还有大成集团、皓月集团、天景玉米等省内龙头民营企业以及玉龙葵花、北显粮油等成长性较好的民营企业经营者。作为一家跨国经营的多功能大型银行集团,这几年,中行吉林省分行始终以锐意创新的思维进行着“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的“解题进程”…… 

  主动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该有怎样的作为? 

 

  理念创新:

    支持民营经济,就是支持吉林经济的希望与未来

 

  “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省,才能推动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省委书记王儒林的一席话,使省中行张平行长产生了强烈共鸣。 

  的确,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经济的短板就在民营经济。我们有一汽、长春轨道客车等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一流的企业集团;有光机所、应化所等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的研发机构;有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等强大的人才培养基地;更有“东北三宝”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这些有利的资源没有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我省私营企业户数是广东的12.7%、江苏的12.2%,注册资金分别是浙江的13.6%、广东的10.7%、江苏的7.9%。我们和发达省份的差距,主要就差在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省,才能推动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不可否认,民营经济融资难是摆在吉林民营经济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缺资金,几乎是民营企业挥之不去的“痛”。“民营企业融资难,难在哪?说到底难在理念。”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省中行深刻认识民营经济融资难的本质。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或成长期,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可以用来抵(质)押的资产较少等原因,商业银行传统、单一的授信产品已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固有的必须具有足值有效资产抵质押的风险管理理念也不能帮助民营企业迈入银行授信服务的门槛,必须探索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多层次融资渠道。例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的变现渠道不断拓宽,无形资产有形化、资本化的趋势日渐显现。商标权、专利权、收费权质押业务也是银行创新担保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面对民营企业不断增加的授信需要,如何更好的、更充分的运用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来为企业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是银行创新服务民营企业的出发点。 

  如此一来,我们必须突破传统信贷理念束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于民营企业,担保足值不是最重要的,企业有没有发展空间和还款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贷款不是企业授信的唯一方式,贷款这条路走不通,就要通过创新,贸易融资新产品、理财产品表外融资,帮助企业寻求新的出路。 

  “民营经济是吉林经济的希望与未来。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前提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本手段就是金融创新,大型银行不能再用银行传统的风险理念看待民营经济,要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一系列安排,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张平为省中行的“解题进程”做出了诠释。 

  近三年,省中行已经在我省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近千亿元,其中支持民营经济超过300亿元,占比达30%以上。主要投向了大成集团、皓月集团等省内龙头民营企业以及天景玉米、玉龙葵花等成长性较好的中小民营企业。为落实我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精神,2013年,省中行将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贷款规模保证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确保信贷投放的50%投向民营经济。 

 

  模式创新: 

  “信贷工厂”提供“流水线服务” 

 

  不到一周时间,就从“中银信贷工厂”顺利拿到600万元专利权质押贷款,吉林市金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淑杰松了一口气。 

  这是家运用纳米膜专利技术生产水过滤装置的企业,由于缺少生产资金又没有充足的资产抵押,无法将专利技术迅速转换为规模化生产,企业在咨询多家银行无果后,将求助的希望寄予中国银行,向中行提出了贷款申请。 

  在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后,省中行创新运用专利权质押担保方式,不到一周时间就为该企业提供了600万元贷款,企业当年就实现销售利润翻倍增长,并迅速打开了全国销售市场。该负责人感叹:“没想到从大银行贷款这么容易。” 

  据该行中小企业部负责人介绍,“中银信贷工厂”改变了传统三位一体审批模式,银行像工厂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建立单独的贷款审批流程,对信贷进行批量处理。”说起“信贷工厂”的优势,可以用“快、活、全”来概括。“快”是指贷款审批速度快,在资料齐全及相关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客户可以在3个工作日内得到贷款批复;“活”是指担保方式灵活,在“信贷工厂”内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抵押,省中行可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林权质押等多种担保服务方案,盘活企业有效资产;“全”是指产品服务全面,通过贷款业务,省中行针对每个中小企业客户自身的经营特征,量身为其设计包括存款结算、理财、网银、代发工资、银行卡等业务在内的全产品综合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截至去年末,省中行中小企业中心共支持民营中小企业400户,实现新模式贷款投放45.5亿元。 

 

  产品创新: 

  变“资产”为“资本”,有力纾解“融资难” 

 

  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满足、适应客户的需求,畅通国民经济资金“血脉”,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从大客户、大项目到创新型成长民营企业,中行目标客户群发生了转移;从单一的信贷业务到“投贷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行的服务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发展战略已然转变。 

  “如果不是中行推出‘投融通’创新产品,要这么短时间内获得银行大额融资支持,不敢想象!”吉林天景公司总经理曲广深感慨地说:“公司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大量的流动资金需求,天景玉米仅用一周时间就得到了3亿元人民币融资安排,较传统信贷流程至少缩短20天,顺利渡过了流动资金不足、春季种植受阻的难关。” 

  “投资银行业务是中行的一项特色和优势业务,也是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省中行公司金融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投融通”创新产品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使用自有资金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通过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客户和各类市场资金主体的投融资需求进行结构化设计,通过第三方增信等方式,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事实上,从特色产业到优势产业,从一个点到整条产业链,中国银行金融创新的步子从未停止,业已形成了融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品牌创立等服务特色: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质)押担保,省中行加强与担保公司合作,设计推出“保贷通”产品;围绕存货占有量大、资产抵押不足的经销企业开发“货贷通”产品,盘活企业存货类资产;针对大型商场、商圈中的小微商户,研发“商贷通”产品,简化评级流程和业务操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围绕大型乳制集团,省中行创新开发了“乳业通宝”产品,对奶牛养殖户采用了“联贷联保”的新型担保方式,并根据养殖户资金特点设定分期还款,减轻奶牛养殖户到期一次性还款压力。为满足长春大成集团上游供应商的融资需求,省中行以供应链融资为切入点,将大成集团长春地区的主要核心企业纳入供应链,整合融资资源。此外,根据成长型民营企业生产周期及经营特点,省中行推出了短期贷款+订单融资,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有效降低了授信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旗下拥有中银投、中银证券、中银保险、中银租赁、中银基金等多元化的业务平台。他们也无时不在思考如何发挥平台优势,帮助我省民营企业谋划增资增信、上市、定向增发等。 

 

  风险评估模式创新:

    看“三品三表”,提高对民营企业风险容忍度 

 

  “中行的‘三品三表’改变了一家涉农民营企业的命运!”说这话的是大安市亿龙葵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在公司总经理刘喜环看来,“这样一家大银行贷款不是光看抵押物却看‘三品三表’。“三品”是指人品、产品与抵押品,而“三表”则指水表、电表与海关报表;其真正含义,是指通过关注企业的真实生产状况了解企业的市场与风险;而省中行对民营企业新的风险偏好是更重人品和产品,而不是押品;看好“三表”,而不对财务报表求全责备。 

  当她半信半疑地把这些拿到银行时,银行客户经理通过良好的信用记录、稳定的企业运营、充分的材料积累,为其订做了抵押品,法人连带责任担保相结合的担保方式,放款3500万元,为企业抢占市场,做大做强取得先机。 

  “扎扎实实探索道路,认认真真解决问题”。在对民营经济融资的“解题之路”上,省中行通过适当提高民营经济贷款风险容忍度,适当放宽中小企业业务信贷准入门槛,扩大小企业扶持面;提高分支机构中小企业信贷审批权限,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效率,并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规模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在关键时刻对小企业不离不弃。 

  如今,我省已然发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强音,力度“前所未有”。省中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2013年全年安排50亿元-60亿元信贷资金,专门投向民营经济;同时进一步深化与省中两级担保公司合作,推出“见保即贷”等全新产品,把民营经济富民强省的“吉林梦”推演为现实。 

  “支持民营经济是省中行新一轮业务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民营经济必将成为吉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将成为大型银行业绩增长的新蓝海。未来几年省中行信贷投放的半壁江山都将是民营经济。”面对记者,行长张平许给未来一个承诺,也许给了吉林民企一个承诺。 

  当然,这份承诺,依然离不开金融创新的妙笔。 (记者: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