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场情绪影响,近期与之密切相关的权益类产品出现大面积破净,即便是相对稳健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也不例外。
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由理财子公司发行的19只权益类产品中已有过半破净。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相关产品出现波动实属正常。目前固收类产品占据市场主流,但从长期来看,权益类产品将成为大众投资的重要手段。
高风险高收益并存 多家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理财产品向着全面净值化转型进一步深入。而在近期,受市场情绪的影响,包括理财子公司在内的权益类产品大幅破净。
财经网金融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发现,截止2月16日,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处于在售及存续期内的理财产品共有19只,其中10只净值已经低于1元。而产品净值走势图显示,上述破净产品的净值多处于成立以来的最低位。
与此同时,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市场上存续及在售的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FOF理财产品数量达233只,其中有44只FOF产品净值已低于1元,占比近18%。
另据南财理财通统计,截至2月10日,存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已披露净值数据的13只权益类公募产品近3月平均收益率为-4.91%,平均最大回撤率为8.69%。
对此,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财经网金融表示,权益类产品配置证券市场资产,具有资产收益波动性较大的属性,在近期证券市场不振的大环境下,表现也就不尽人意。
开年以来大盘震荡,截至2月16日收盘,沪深300指数年内跌6.53%、上证指数跌4.78%、深证指数跌9.97%,创业板指跌15.18%。尤其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板块重挫,带动相关权益类产品回撤。
截止2月16日,市面净值最低的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净值仅有0.7563元,而去年7月份该产品的最高净值达到了1.1915元。
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主要“通过把握医药卫生等科技、消费行业机会,坚守长期优质赛道”,重仓包括药明康德、宁德时代等。
但并非所有由理财子公司推出的权益类产品都表现如此,数据显示工银理财·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目前净值为2.02元。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对财经网金融分析称,权益类产品的特点便是高风险高收益,投资标的容易受到行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也由此使得此类产品高波动常成为常态,近期整个经济结构出现调整、股市表现不理想的背景下,出现一些阶段性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但目前的市场状态并不会新经济的长期投资价值影响。
“之前明星基金经理偏爱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的产品净值近期大幅度下跌,主要与前期新经济板块估值过高、机构抱团操作存在一定关系,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兴+转轨”的时间窗口,新经济板块此前出现了一定的泡沫,现在出现阶段性价值回归也是正常的,中长期看,创业板以及其他一些绩优股为主的产品组合,风险并不是非常大。”王红英说道。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在目前的调整阶段,由于价格的下跌,很多公司更具有估值优势,尤其是生物医药、新能源在大幅下跌后,更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下,这类产品未来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数量收紧 1月银行理财产品环比跌近三成
相对于公募、券商等机构,银行在权益类产品方面的经验有限,传统客群的特点也使得银行客户更加偏好于相对稳定的固收类产品,即便开年头一个月理财产品发行量全线下跌,固收类产品新发也保持着绝对地位。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的产品规模已超28万亿元,其中产品类型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流,占比超90%,而混合类产品占总发行产品规模的7.66%,权益类产品及商品、金融衍生品产品占比较小,两者之和仅占1.2%。
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2022年1月份共新发3137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1280款,下跌近三成。银行理财子公司只新发了878款理财产品,环比大幅减少781款。1月份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有2297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减少445款。其中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力,占比达92.48%。
但是,数量稀少并不意味着权益类产品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可有可无。
实际上,权益类产品是满足用户财富多元配置的重要渠道之一,长期看来也将是理财子公司的重要战略领域。
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未来光大理财是否会加大在权益类产品上的布局”时表示,“光大理财的战略定位是要做一流的资管机构,一流的资管机构没有权益投资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而王红英也表示,未来融资的发展趋势,将从以前的间接融资为主转变为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为主。而资管新规施行后,所有的理财产品将失去保底保收益的属性。从客户角度来看,如果无法保本,可能会更乐于追求具有更高收益的产品,在此背景下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去认购权益类产品。
“在全面实施注册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股票数量将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优秀公司的成长性会越来越好,机构发展权益类产品与创新性、高增长的公司同步成长,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其说道。
从某些角度而言,权益类产品有益于带动资本、机构与投资者实现多赢。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表示,近期,中国银保监会拟推出六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其中便包括“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信托公司发行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
但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底,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43亿元,占产品总规模不足1%;银行理财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1.17 万亿元,占投资资产总额不足5%,总体来看,参与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比重有待提升。就现状而言,机构发展权益类产品的空间仍有待挖掘。
苏筱芮指出,目前,理财子公司还处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起步阶段,主要客群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也因此理财子对权益类产品的配置仍在探索过程中。未来,随着理财子公司经营能力、渠道建设的逐步成熟,权益类产品的布局将有所扩容,一方面能够丰富投资品类,为客户带来更为多元化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机构自身的影响力,带动增厚自身业绩和收益。
王红英认为,对于一向以固收业务为主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权益类产品的经营管理确实会带来较大的挑战。
他表示,短期理财子公司面临人才、技术、经验短缺的挑战,但是从中长期看来,由于银行自身存在募集资金的便利性,且相对于券商、公募基金拥有渠道优势,假以时日,银行上述短板将会逐步补齐。
“理财子公司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首先要做好风险控制,发展途径从稳健的固收类产品,循序渐进过渡到股债混合产品,再到权益类的结构化产品。中长期来看,银行理财在这方面会有较好的前景。”王红英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