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执行攻坚: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呼声更强,对执行工作的期盼也更深。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为执行工作指明道路。最高人民法院也因时而动,庄严宣布“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吹响执行攻坚号角。

    

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难关。

    

面对千头万绪的执行问题,人民法院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乘着信息化建设的东风,用数据联通“筋脉”,以执行信息化改变传统的执行管理模式、执行查控模式、财产变现模式,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势必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找不到人和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16家单位和3903家银行联网,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等16类25项信息,提供足不出户查遍全国财产的查询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5746.21万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2991.53亿元。

    

人民法院用信息织就“天网”,让人找得到,财产查得出。

    

查到财产无法变现?

    

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以网络拍卖为原则、传统拍卖为例外的司法拍卖新模式,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流拍率、降价率、拍卖成本明显下降,有效祛除权力寻租空间,斩断不法利益链条,实现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

    

目前,全面实行网拍的法院覆盖率达到92.53%,全国法院网络拍卖74万余次,成交22万余件,成交额5014亿元,标的物成交率73.13%,溢价率66.24%,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52亿元。

    

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提高了财产处置效率,规范了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

    

以合理价格处理执行财物,提高财产处置效率,把冻结财产变成执行款。

    

我们看到,一项项新制度落地生根,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全国法院沿着最高人民法院绘制的“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将蓝图变为现实, 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执行道路,破解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