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突然爆火,存款利率高达10%(突然爆雷!万万想不到,买这类金融产品也坑惨!法院出手了)

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背景下,近日,“利率高达10%的存款产品”在社交网络刷屏,怎么回事?

出现高息存款产品

2月26日,“跨境理财通”2.0版本正式启动,多家银行推出的高息美元存款产品受到投资者关注。

“渣打香港”微信公众号消息显示,自2月26日起自3月28日,特选“跨境理财通”客户以10万港元或以上等值新资金兑换人民币至美元并以指定资金开立美元定期存款,可享受1个月10%的年利率、3个月6%的年利率优惠。

图 / 渣打香港微信公众号

“工银亚洲”微信公众号显示,2月26日至3月31日,合资格客户以“跨境理财通”南向通账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存款可享特惠年利率。其中,存款金额在1000美元或以上的1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10%,3个月的为7%。

图 / 工银亚洲微信公众号

“中银香港微服务“”微信公众号显示,全新及特选南向通客户办理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美元存款,可享6.5%的年利率;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微信公众号显示,“跨境理财通”客户办理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美元定存,可享10%、7%、6.5%的优惠年利率。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这些银行推出的美元存款利率大多期限较短,以1个月、3个月、6个月为主,存款利率在6%-10%不等,略高于上述银行同期普通美元存款利率。

爆火:“客户已预约排队到四、五月份”

据悉,部分银行热门区域开户甚至还需要预约排队。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深圳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近期天客户密集来咨询开户,手续办理需要1~2周左右的时间,预约客户目前已经排到3月中旬了。而购买这类优惠存款更要“等额度”,抢购“拼手速”

“有很多的客户来咨询,前来预约开户的客户已经排队排到4、5月份了。”另有中国银行理财经理也表示。

有一定门槛

据悉,此类高息存款产品主要是银行为了吸引“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客户而推出的优惠活动,对客户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且此类优惠活动有期限,并非长期有效。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建设银行深圳某支行理财经理表示,此类产品专门针对“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客户,开通南向通业务的投资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有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户籍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2年;

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净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或者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人民币等。

该理财经理介绍,投资者需要携带相关材料到线下网点办理开户,近期陆续有客户来咨询或者办理南向通业务。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在香港地区出现的超高利率存款产品,并非针对所有客户,而是“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客户才可以申请,期限一般为1-3个月。这是相关银行推出的短期促销措施,不具有普遍性。

此外,此类高息存款产品活动有时间限制。多家银行在相关公告中设定了活动优惠期,大多在一个月左右。上述建设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投资者需要在优惠期内购买才能享受较高利率,优惠期过后,存款利率可能进行调整。

工银亚洲也提示,特惠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月26日该行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并仅供参考,年利率或会因当时市场情况而有所更改。定期存款会因货币、存款期和存款金额而有不同的特惠年利率。该行将于客户开立定期存款时确定最终适用的特惠年利率。

多家银行新增“R4”风险等级基金产品

除了高息存款产品,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都在积极扩容跨境理财通产品数量。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表示,“跨境理财通”新政策发布后,渣打银行已将合资格的“南向通”基金产品数目增加至超过140个,涵盖中高风险及主要投资股票市场的基金,并会在“北向通”投资产品方面增加人民币存款产品及逾40只风险等级为“R4”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涵盖新消费、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新科技等新经济行业择。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获悉,该行“南向通”产品数量由近110只大幅增加至超220只,涵盖基金、债券及不同币别定期和活期存款;“北向通”为港澳投资者提供超过150只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产品及人民币定期存款产品。

“业务开办前,已经有不少投资者密切关注并咨询。”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积极响应“跨境理财通2.0”全新升级,已在大湾区8市23家二级机构700余家网点做好产品、渠道等相关服务。

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表示,“跨境理财通2.0”发布后,很多客户到网点咨询,表示大湾区居民身份“很吃香”,要抓住大湾区的政策红利,享受大湾区跨境投资机会。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惠州、肇庆建行各大网点均有不少客户前去咨询和办理了理财通业务。

此外,汇丰、渣打、恒生、星展等外资行均已更新理财产品数量和产品范围,其中渣打银行、恒生银行明确指出,已上架部分风险等级为“R4”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

多家银行APP已上线“跨境理财通”专属页面

专家提醒

董希淼提示,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的投资者,都应该更多了解港澳和内地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和产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需求和风险偏好,通过“跨境理财通”等进行理性投资。

“购置境外存款产品要考虑汇率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利率。”据证券日报报道,一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美国采取预防式降息的可能性更高,会对汇率造成一定影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提醒,储户跨境存款需要注意汇率风险,防止汇率变动带来资金贬值;需要注意利率风险,美联储有可能推动未来市场出现利率下行走势;需要防范信用风险,应该对境外机构进行充分的信用评估;需要防范流动性风险,防止无法提前或临时支取困难;需要防范法律和监管风险,防止因违规操作而遭受损失或因发生纠纷面临跨境诉讼。

对于普通储户专程赴港存款,多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不建议储户临时换汇去香港高息存款。尽管在香港存款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但存款利率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在决定是否赴港存钱时,还需要考虑其他风险因素。

  中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也可能出现“逾期兑付”?

  2021年以来,民生信托旗下多只信托产品传出逾期消息。近期记者关注到,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一系列自然人投资者“追债”民生信托的判决书,涉案金额300-400万元不等,涉案产品为“汇丰3号”。据悉,该产品为中风险的固定收益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系“资管新规”后的净值化运作产品。但在信托单位期限届满后,民生信托并未兑付,遂被投资者告上法庭。

  突然爆雷!万万想不到,买这类金融产品也坑惨!法院出手了

  据北京银保监局出具的调查意见书,民生信托将该产品资金“绕道”用于股东或认购股东发行债券,以及接盘民生信托风险项目。原约定的“70%投资于标准化资产”,最终实际投向非标资产77%,且均已出现风险,无法在短时间内变现。

  最终,一审法院认定,民生信托作为受托人违反了合同约定及法定义务,存在多重违约行为。判令解除合同,由民生信托返还本金并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损失。

  来看详情——

  中风险固收产品逾期

  在“资管新规”推出后,信托业内净值化管理转型势在必行。与此前风靡一时却屡有违约的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相比,证券投资信托特别是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2020年4月,民生信托发布“中国民生信托中民汇丰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立公告”。该信托计划成立规模2400万元,信托计划期限为十年,受托人为民生信托,保管人为招商银行。

  根据产品合同,该产品为非公开发行的私募产品、固定收益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

  从产品投向上,受托人应将信托资金主要投资于各类监管机构认可的固定收益及类固定收益产品,既不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权益类金融工具,也不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股票增发。从产品投向上来看,“只投债、不投股”的“汇丰3号”是一只妥妥的固收类产品。

  根据资管新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近期监管下发的《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同样遵循了这一要求。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为3.35万亿元,占比达22.37%。其中,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0.72万亿元、2.35万亿元和0.2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7%、57.67%和19.34%。

  可以看出,为适应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类的需求,信托产品中也加大了债券配置。但在信托公司违规运用信托资金的情况下,固收类信托产品也未必全都靠谱。

  2020年6月,年过花甲的许女士与民生信托签订信托合同购买“汇丰3号”,申购金额为300万元,信托单位封闭期为366天。在收益方面,此次认购/申购的信托单位受托人第二部分固定信托报酬计提基准为7.3%。

  此后,该产品持续运作。2021年3月底,民生信托发布2021年一季度管理报告载明,该信托计划存续规模18.5048亿份;期初单位净值1.0478,期末单位净值1.0694。但在重大事项部分披露显示,该信托计划出现客户资金延期兑付的情况,后续将加快推动资产变现和处置。

  2021年5月,民生信托向许女士发出信托单位认购/申购确认函,提前结束信托单位封闭期,以分配日确定的净值为准,即1.0784。然而,民生信托仅向许女士支付22.06万元。许女士认为,民生信托未尽到受托人义务,已经构成严重违约,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全部损失。

  据记者了解,民生信托旗下汇丰1-5号项目均出现逾期兑付情况。根据民生信托2021年12月30日发出的最新兑付安排,汇丰1-5号项目将按照回款情况,预计2022年9月30日前兑付完毕。

  在此次诉讼中亦显示,民生信托关于产品提前终止未发布公告,仅发布过兑付安排,但并未按照兑付安排实际兑付。

  信托资金绕道“输血”股东

  由于产品逾期未能兑付,且涉及投资者甚广,多名投资者向北京银保监局进行投诉举报。据悉,2021年9月,北京银保监局曾派出检查组对民生信托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和范围为风险管理和内控有效性检查,检查时间为9月1日至11月30日。

  那么,民生信托是否存在违规之处?“投债不投股”的净值化固收产品又为何出现逾期?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在2021年12月作出的调查意见书显示——

  关于反映民生信托违规运用信托资金的问题,经核查,民生信托于2020年10月至12月陆续将汇丰3号信托资金用于如下用途:

  一是通过绕道非关联方将信托资金用于其股东或用于认购股东方发行的债券,规模合计16.58亿元。

  二是绕道信托计划最终用于接盘民生信托风险项目,规模约1.9亿元。

  汇丰3号《信托合同》关于投资比例部分约定,投资标准化资产比例不低于70%,非标准化资产比例不高于30%。实际上汇丰3号投向非标资产比例77%,投向标准化债券比例为23%,投向非标资产比例超出信托合同约定的30%投资比例要求。

  目前,汇丰3号投向非标资产部分均已出现风险、投资的债券均尚未到期,无法在短时间内变现。民生信托上述行为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以及第二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不符。

  另外,关于反映民生信托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问题,2021年5月,汇丰3号出现无法向投资人兑付的问题,此时相关底层信托资产尚未变现完毕。按照信托合同约定,民生信托应加速处置底层资产,待底层资产变现后对上述信托项目进行清算并出具清算报告。

  北京银保监局核查认为,汇丰3号项目出现兑付困难后,民生信托未及时向投资人披露底层资产、风险情况以及风险处置应对措施,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不符。

  注:《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十八条 信托计划成立后,信托公司应当将信托计划财产存入信托财产专户,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委托人披露信托计划的推介、设立情况。

  第二十六条 信托公司可以运用债权、股权、物权及其他可行方式运用信托资金。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金,应当与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相一致。

  第二十七条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三)不得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运用于信托公司的股东及其关联人,但信托资金全部来源于股东或其关联人的除外。

  也即,虽然是固收类产品,但汇丰3号将大量信托资产投向了非标产品,最终资金用于“输血”股东和接盘自家的风险项目。由于非标资产占比较高,且均出现风险,自然难以向投资者进行兑付。

  对于产品底层资产的问题,虽然法院进行释明并给予举证期限,但民生信托明确表示不提交案涉信托专户银行交易流水,对于信托财产对应的底层资产情况无法作出说明。

  法院:多重违约,解除合同

  在本案中,一审法院部分支持了许女士的诉求,认为民生信托作为受托人违反了合同约定及法定义务,存在多重违约行为。

  首先,针对信托财产管理,汇丰3号成立于2020年4月,系在资管新规发布之后。信托合同明确约定信托计划为非公开发行的私募产品、固定收益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涉案信托确定的类型为固定收益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应低于80%。

  民生信托在本案中未能提供产品的投资指向,因民生信托提交的季度管理报告未能披露底层资产具体情况,且监管部门的调查结论亦为存在违规行为。民生信托负有举证能力而未能举证,应承担举证不利的相应后果。

  其次,针对信息披露,根据监管部门调查结论,汇丰3号项目出现兑付困难后,民生信托未及时向投资人披露底层资产、风险情况以及风险处置应对措施。本案诉讼中,亦未对其底层资产情况做出说明。

  最后,关于案涉信托计划的存续状态,民生信托在庭审中称信托单位封闭期提前终止,系依据信托合同中的约定。但法院认为,民生信托未说明提前终止的事由与程序,未说明底层资产的风险及其处置情况,亦未提交证据证明依约在网站上发布公告,履行相应程序。

  综上,法院认为,民生信托作为受托人违反了合同约定及法定义务,存在多重违约行为,导致许女士持有的信托单位封闭期尚未届满即被提前终止,且民生信托未按照其在认购/申购确认函中承诺的2021年12月31日前进行兑付。

  民生信托虽辩称底层资产正在处置中,但对底层资产情况及处置情况均不能作出说明。民生信托的多重违约导致许女士申购信托产品份额,在信托单位封闭期届满后依约得到兑付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许女士要求解除信托合同、返还申购款项并支付利息损失的诉讼请求,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因而得到了一审法院的支持。

  最终,法院判决确认合同解除,民生信托返还许女士本金300万元,并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损失。不过,许女士要求返还信托报酬、律师费损失等诉求,未得到法院支持。

  案外:上市公司亦有踩雷

  记者注意到,除了本案中的许女士等自然人客户外,亦有多家上市公司购买汇丰系列产品。例如,辰欣药业即在2020年10月购买过2000万元的“汇丰4号”,预期年化收益率6.2%。2021年年报中,辰欣药业公布,其委托理财逾期未收回金额2529万元,均为民生信托产品。

  类似地,新三板挂牌公司宏景软件也在今年3月披露投资信托产品发生逾期兑付的公告,其购买的“汇丰2号”和“汇丰4号”合计2800万元均发生逾期。民生信托称,因受经济调整及行业负面舆情影响,最终导致信托产品底层资产未能及时变现、叠加目前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处置进度未达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一审法院支持了投资者们的诉求,但后续可能仍有变故。根据宏景软件披露,在一审法院判决解除合同后,民生信托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上诉。2022年4月,北京金融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宏景软件撤回起诉。

  民生信托2021年年报显示,其财务报表被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截至2021年年底,民生信托因营业信托纠纷等原因引发多宗诉讼,涉诉信托项目规模余额277.19亿元。会计师表示,无法对诉讼及潜在诉讼可能导致的损失金额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此外,2020年-2021年,民生信托分别发生净亏损4.49亿元、38.33亿元。且因部分信托项目未能按期兑付引发投资者诉讼,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会计师表示,该情况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

  5月31日,银保监会在官网公开了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其中即包括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这家公司正是“泛海系”成员之一,系民生信托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为76.76%。

  此次公布股东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十类:入股资金来源不符合监管规定;违规代持银行保险机构股份;隐瞒关联关系;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存在严重逃废债行为;股东及其关联方违规挪用、占用资金;违规将所持股权进行质押融资;违规安排未经任职资格核准的人员实际履行董事、高管职责;拒不按照监管意见进行整改;存在涉黑涉恶等犯罪行为。

  

作 者丨吴霜,周炎炎,叶麦穗

编 辑丨方海平,江佩佩

图 源丨摄图网

迅速售罄、额度靠抢!尽管收益一路下行,大额存单仍然卖爆了!

21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去年11月开始的债市风波已经过去两月有余,但 投资亏损的“伤痛”依旧笼罩在投资者心头。在做投资决策时,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稳定收益产品的怀抱。

在居民端,大额存单“一单难求”,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快速售罄;在企业端,资金管理时选择存款类产品比例急剧攀升,银行理财则被大幅压降。

太火爆!利率不到2%产品均已售罄

经历了去年年底的理财暴跌,部分居民依旧倾向于牺牲潜在收益的高收益机会将资产配置于稳健的理财产品中。

据招商证券统计,去年11月至12月,债市持续调整,叠加股市下跌,理财产品破净率大幅提升,12月20日创历史新高,破净率达22.7%。此外,一季度也因股债双杀,理财公司公募理财产品破净率也在3月中旬达到阶段性高点16.4%。

居民对收益稳定的追逐从频频售罄的大额存单中可以管窥一斑。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过于火爆,大额存单的利率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走向较低区间。农业银行APP显示,目前在售的大额存单,周期在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已无更长周期的产品,20万起存,利率在1.60%到1.80%区间。中国银行APP显示的大额存单种类较多,均为20万起存,存续期在1个月到36个月不等,利率最高为三年期3.1%,其次为两年期2.5%,1年期2%,半年期1.8%。记者依次点开发现,所有产品均已售罄。建设银行则是将部分产品的购买起点金额提高到了50万。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银行也在提高购买门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解,深圳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称,现在大额存单还是比较抢手,大额存单确实门槛提高了,从以前20万提高到30万。

连续8个月下跌!结构性存款收益败退

21记者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45天,较上个月缩短3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78%,环比下跌1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4%,环比下跌14BP。 结构性存款中间层收益率已经连续8个月下跌

近两年结构性存款市场逐渐降温,规模大幅压降,收益率也持续走低,结构性存款整体成本大幅下降。与之相对的是,大额存单市场热度持续升温,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投资者购买热情高涨,部分银行甚至会存在投资者抢购、产品售罄的情况。

亏怕了?居民开始求稳了

除了大额存单外,部分理财产品的发行趋势也表现出居民对稳健理财的需求攀升,理财公司和基金公司对理财产品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是在追随居民理财偏好。

去年是资管新规的元年,理财公司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旗的号召下,一度实现新发行的所有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化产品,即采用市值法估值,而对摊余成本法估值避之不及。在发现居民对收益波动的敏感度依旧较高,对亏损的接受度也保持较低水平后,理财公司又开始主推摊余成本法估值和混合估值的产品。

上周,招商、易方达、富国、鹏华、南方5家基金公司各发行一只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5只产品均为封闭式基金,封闭期在1年至30个月不等。这些基金的资产中,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0%,采用交易策略并以市价法估值的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20%;基金可投资可转换债券及可交换债券,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总值的10%。

近期,工银理财、平安理财、兴业理财、浦银理财等理财公司相继推出旗下首只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从这类产品募集资金的速度可以看出居民对稳健的需求之盛。

以工银理财的恒睿睿益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的募集期仅1月12日至18日6个工作日,A、B份额共计划募集30亿元,其中,A份额初始计划发行量20亿元,B份额10亿元,已按期募集完毕,于1月19日成立。该产品期限511天,采用混合估值法,产品投向的60%-80%固收资产以持有到期为投资目标,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20%-40%资产以灵活交易为投资目标,采用市值法估值。

需要注意的是,“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产品能够部分缓解投资者由市场波动导致的阵痛,为部分求稳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但由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资产对封闭期和流动性有更加严格要求,也部分牺牲了博取更高收益的可能。

A股上市公司也保守了:买理财资金腰斩,不少选择到期赎回

除居民理财外,上市公司今年年初在理财上也呈现出一定的保守趋势。

Wind数据显示,从年初开始到2月9日,A股上市公司已经发布了583条理财产品购买公告;在此期间,共有362家上市公司认购了理财产品。

整体来看,今年上市公司对于闲置资金的理财选择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投资于理财的资金总量都大幅下降,约是去年的一半。

截至2月9日,今年以来累计有362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总计持有1101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859.94亿元。而在2022年同期,即2022年1月1日至2月9日,累计有609家上市公司购买2212只理财产品,总计金额达到了1699.89亿元。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上市企业去年整体盈利表现不佳,闲置资金较少;

另一方面, 在今年经济发展向好的预期下,公司会选择将资金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而减少对金融产品的投资。

第二,保本类产品比例大幅上升,结构性存款虽然一直是公司理财的主流选择,但今年更受欢迎;此外存款类产品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今年1月1日至2月9日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中,结构性存款占比最高,合计金额为625.93亿元,占比72.79%;其他利率更低的理财类型主要为存款和定期存款,合计金额分别为56.28亿元和31.18亿元,分别占比6.54%和3.63%。

而去年同期,保本的理财产品也是主流,但占比相对较低:存款80.98亿元,占比4.76%;定期存款35.46亿元,占比2.09%;结构性存款1142.70亿元,占比67.22%;通知存款48.75亿元,占比2.87%。

第三 ,是整体回避高风险产品,具体表现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大幅下降。由于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为净值化产品,不保本保息,虽然企业大多会选择风险较低的现金管理类或固收类产品,但仍 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今年年初至今,相对风险较高的银行理财总额为29.28亿元,占比3.40%;券商理财51.19亿元,占比5.95%。而在去年同期,对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配置比例还是相对较高的,比如银行理财规模总计221.32亿元,占比13.02%;券商理财116.16亿元,占比6.83%;信托25.74亿元。

去年12月,部分上市公司公布了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到期赎回的公告。记者随机查阅的20份上市公司去年理财的年化投资收益均在在1%左右。例如,宁波旭升集团的公告显示,去年公司投资并收回的本金共计18.37亿元,实际收益共计1982.79万元,年化收益率1.08%。据公告,上机数控的年化收益率为0.69%;有友食品的年化收益率为0.56%;华立股份的年化收益为0.74%。

由于去年银行理财的亏损,也有上市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到期后净亏损。冰川网络的公告显示,其购买的1.5亿“广发银行幸福理财幸福添利 1 个月周期型理财计划第1期”到期后亏损40.98万元。

记者调查:这种走红的银行理财,暗含三大风险

从去年11月债市风波至今,一直有部分理财产品波动很小、基本不出现回撤,甚至收益率还比较稳当。客户经理宣传是因为底层资产中存款等低波动资产占比高,所以收益率才那么稳定。拆解这些产品,不乏穿透后前十大资产全部为“他行存款”的。也就是说, 客户明面上买的是理财,实际上还是存款。

他行存款到底是不是“神仙资产”和“稳波动神器”?

21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这类存款资产实际上并不是同业存款,而是理财子公司嵌套一层保险资管计划投资的 银行协议存款、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利率比同业存款高。虽然看似低波动甚至无波动, 实则暗藏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甚至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风险何在?

多位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11月以来的债市风波导致理财出现客户大量赎回,全市场流失资金规模预估突破万亿。为了稳住客户,各家理财子公司“各出奇招”,比如推出摊余成本法产品,或者主推这种通过保险通道做存款的产品。从客户的角度上,收益稳了,风险低了,似乎没有损失,理财子公司也维护了自己的信誉,这是一种“双赢”。

但也有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记者直指这种嵌套存款产品的三大风险:

一是流动性风险。理财产品期限较短,很多是半年、三个月、60天产品,甚至是日开产品,大量投资这类保险资管计划,底层对应的是三年期协议存款、定期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存在非常严重的期限错配,蕴藏巨大的流动性风险。目前主要靠不同产品间申购赎回保险资管计划来解决产品间流动性,因为底层三年期资产是不可能提前赎回的。但是,一旦理财产品持续被赎回,但底层的三年期资产又无法处置,保险资管计划也没有其他理财产品来承接,就会引发系统性流动性风险。

二是绕开《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理财产品借助保险资管计划投资三年期协议存款、定期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应该算作流动性受限资产,按照流动性管理办法需要控制投资比例,上述文件要求单只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于流动性受限资产的市值在开放日不得超过该产品资产净值的15%。显然大量借道保险资管买协议存款等资产的产品,是远远超过这个限额的。

三是可能导致资金空转。银行理财募集资金,走保险资管计划通道,变成银行协议存款,并未进入实体经济,似乎是在走资管新规严格约束的嵌套产品的老路,有空转嫌疑。从银行业的角度上来说,各家银行最近都在降负债成本,而这类产品拉高了存款成本,也可能抬升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E N D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向添雨

21君荐读

知名影帝涉嫌吸毒被查!代言品牌紧急发声

“该生为集团领导之女”,回应来了!

深夜重磅!京东出手,阿里放大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