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zmjinrong_com
版权:来源 第一财经资讯(ID:yicainews)综合自地产财富会 南方都市报 北青网等
姚振华先将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万能险)买股榨干,再把买入的万科股票抵押融资,撬动浙商银行132亿资金进场,再经过资管计划、收益互换等多种方式层层杠杆、重重抵押,最终搞定500亿资金池。
各位看官,您可以学学姚老师蛇吞6000亿大象的本事,当然也要留意您的理财产品、保险资金是否中招,因为据说万科开盘要跌很惨的...
姚老板理财术:蛇吞象
如今,姚振华手握24.26%万科股票,已经砸下资金超300亿元。很多人都想搞清楚,那么多金哪里来的?
其实姚老板这次的资金版图并不复杂。
还是有点晕?没关系,大家只要记住,这是两个“2”和一个“26”的故事就行。
第一个“2”:这是2个男人的故事。
收购万科最大的障碍是钱,因为万科盘子太大!用自己的钱?姚老板有点捉襟见肘。他的御用“提款机”前海人寿已经在股市花深银信投资集团了很多钱,同时还要苦逼地当宝能地产等其他兄弟的“接盘侠”。而且想必对于姚老板而言,花自己的钱去买东西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退回到6月30日,这是目前能够论证的最晚一天,姚振华和张长弓两个男人走到了一起。张长弓身后的浙商银行大金矿决定与姚氏宝能系联手“干一票大的”。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钱怎么名正言顺地给姚老板买股票?
第二个“2”:两个资本老手操盘了2条隐秘的资金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资金导入流。用银行的钱给宝能去买股票,政策不允许,明道走不通。于是张长弓通过一系列结构设计,将浙商银行理财的钱送到了钜盛华手上。这里有很多借道,除了浙宝基金这样的渠道壳,还有华福证券这样的券商。
第二条路径是导出流。除了左手倒右手这种常规玩法,姚老师再次证明了花自己的钱买东西不算本事!姚老师先质押了钜盛华持有的7.28亿股万科股票,融了51亿元给宝能投资,加上东拼西凑16亿共计出资67亿做“诱饵”兜底资金,再巧立“浙宝基金”这一名目,用2倍杠杆引入张长弓的132.9亿元银行理财资金,最终一并注入钜盛华。
最后是一个“26”,这是某机构估算姚氏钜盛华的资金总使用杠杆。一份专业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钜盛华以19亿自有资金操作了高达520亿元的资金量,综合杠杆率高达26倍,杠杆学霸真真令人发指!
该报告指出:钜盛华的自有资金包括截止2014年12月31日的账上现金3.2亿元,以及2015年1月至10月的经营现金流净额16.2亿元。根据细致的现金流测算,钜盛华利用银行信贷、股权质押、华福证券“假股真债”、资管配资四重杠杆,操作着高达520亿元的资金量。其中:305亿元用于购买万科股票,仍有170亿元存量资金——是的,姚老板还有钱!
起底浙宝基金:姚振华和他背后的男人张长弓
从拼图最居中的200亿资金枢纽—浙宝基金说起。
浙宝基金成立于2015年11月11日,是的,这正是姚振华抢收万科股份最后一轮的冲锋阶段。这家神奇的公司,在短短几天内集结了200亿资金,分别通过不同方式输血钜盛华和前海人寿,甚至直接购买万科股票,为宝能系提供弹药。
浙宝基金共有三个股东:
(1)浙宝资管是基金发起人,具体操盘,出资最少,仅1000万元,认购劣后级。
(2)宝能投资为LP,出资67亿元,认购劣后级。也就是说,华福的资金安全和收益主要由宝能兜底。在私募圈里,这样的脏活累活通常都是发起人才干。
(3)真正大个儿的出资人是华福证券,为LP出资132.9亿元,认购优先级。
浙宝资管先于浙宝基金两天设立,目的性非常明显。工商登记显示:浙宝资管注资浙宝基金的1000万元是这样来的:浙银资管出资450万元,宝能投资出资450万元,深圳宝创企业出资100万元。
和你想的一样,宝创企业正是宝能系投资“马甲”之一。这样,宝能系通过浙宝资管成为浙宝基金事实上的发起人。这背后,正是浙银资管又是浙宝资管的出资大头。
表面上,浙银资管与浙商银行没有股权关系。但浙银资管的股东是五矿信托和浙大九智。其中,浙商银行的理财资金通过五矿信托的信托计划,认购了浙银资管的股权。
其次,浙银资管成立时的董事长及法人代表张长弓。浙商银行官网显示,张长弓先生从2015年4月20日至今任浙商银行副行长。
张长弓先生现任浙商银行副行长(资料来源:浙商银行官网)
2015年10月14日,张长弓从浙银资管离职,接任董事长陈潇笑曾任职浙商银行,浙商银行投资银行总部风险监控官、理财业务部总经理。还有,浙银资管董事张将来,为浙商银行资本市场部总经理助理;浙银资管监事胡金海,曾任浙商银行杭州分行行长。怎么到哪都是这家人!
浙银资管主要管理人员信息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心知肚明,浙银资管正是浙商银行参与万科股权争夺的场内代言人。
事实上,张长弓近半年的职业变动,与宝能系几次大规模增持万科股份的关键节点高度重合:
张长弓6月底出任新成立的浙银资管董事长,宝能系7月初到8月底大规模增持万科股份至15.04%;
张长弓11月11日起出任浙宝资管(浙宝基金发起人GP)董事长,期间浙宝资管全部注册资本1000万注入浙宝基金,宝能系也在期间完成了对万科股份在国内的最后增持,比例从15.04%增至23.52%;
12月22日,恰好是财新网报道将宝能资金来源剑指浙商银行的头一天,张长弓从浙宝资管离职,董事长由来自宝能地产的黄炜接任。
可以确信,最晚从6月30日这天开始,作为姚振华“背后的男人”,张长弓已经成为这场世纪之战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问题来了,银行理财资金对于二级市场股票购买有着严格的规定,张长弓是怎样做到的呢?这就要说到横空出世的华福证券了。
全部是通道!满眼加杠杆!
据财新网报道,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承认有132.9亿元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认购了华福证券的资管计划,即“华福浙商2015-003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直到浙宝基金成立近半个月,华福证券才第二次出现在宝能系的融资来源中。事实上,从7月16日开始,平安银行、民生加银、乌海银行、中诚信托和上海银行先后受质前海人寿股权,为宝能系提供资金。
在浙银资管成立后的3个半月里(6月10日~10月14日),浙银资管董事长张长弓,一方面熟知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池的存量变化(作为浙商银行副总经理),同时,通过姚振华随时掌握钜盛华(举牌万科的实际操作平台)资金需求。
这也是钜盛华在操作二手市场万科股票收购的同时,还能有条不紊地策划回购收益产品、质押股票、设立浙宝基金、进一步设立资管计划,同时操作控股前海人寿,筹资接收前期股市扫荡成果等。至于最终的资金来源,依旧讳莫如深。
“浙商银行理财的钱来自哪里?是来自理财资金池,还是来自风险授信?如果是后者,那浙商银行的理财资金也是个通道。”金融业资深人士指出,这一投资风险敞口太大,按业内常规逻辑推测,要么浙商银行没审200亿有限合伙基金的用途,要么理财资金的钱实则另有出处。(据财新网报道)
不为人知的资金来源,总是格外引人关注,这也必然会成为下一个等待被撕开的幕布。
有趣的是,万科股票质押融资的51亿元,成为宝能系撬动“控制万科的200亿”的关键支点。
资料显示,前海人寿增持到735,877,445股时戛然而止,而钜盛华用尽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各种手段增持了888,713,162股。初期,钜盛华的资金短板显露无疑,不仅仅继续增持,处处都面临着资金缺口:回购收益互换产品需要资金;接受前期股市扫荡成果要为前海人寿准备“弹药”;还要筹集资金收购前海人寿31%股权。
显然一切早有安排。依靠钜盛华质押手中的万科股票拿到51亿元,宝能投资才能凑出共计67亿元资金认购劣后级投资,按照2倍杠杆,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华福证券通道配资132.9亿元,宝能实际控制浙宝资管发起设立了浙宝基金。
浙宝基金的协议文件规定了浙商银行理财资金的使用方向,包括三部分:一是支付前海人寿股权转让对价(帮钜盛华拿到前海人寿控制权),一共使用约57亿元;二是用于钜盛华向前海人寿增资(接收前期股市扫荡成果),这部分资金为60亿元;三是用于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重点是万科股票),资金规模82亿元。
然后,***来了。姚振华再用48.91亿元反向注入钜盛华,促成浙银宝能合体,撬动7支资管计划。
11月13日(浙宝基金设立第三天)起的10天内,钜盛华增资3次合计48.91亿元——是的,这应该就是那笔质押股权的51亿元融资,经过各种过场耗损后的剩余。走了一圈再度回到钜盛华,但姚振华用它拿回了132亿元现金!
资料显示:钜盛华在11月13日、11月17日和11月23日三次增加注册资本,增资额分别为5亿元、23.53亿元和20.38亿元,合计48.91亿元,恰好与浙宝基金在钜盛华的出资额完全一致。
钜盛华注册资本11月13日、11月17日和11月23日的变更记录
就这样,质押万科股权融到的资金,在钜盛华、宝能投资、浙宝基金账面上转了一圈,重新注入钜盛华,而且扩大了近3倍。(如图所示)
宝能投资、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和钜盛华之间可能存在的反向资金流动
在完成增资后的三天内,钜盛华与泰信基金、南方资本管理及西部利得基金先后签署7支资管计划合同,还是按照2倍杠杆配资。这其中,西部利得基金还是万科的前十大股东。这资本市场,真的是傻傻看不清。
看到这里,基本明白了,姚振华的钱主要都是杠杆来的,大头来自于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华福证券的资产管理计划,再通过浙宝基金和钜盛华举牌万科。一般情况下,理财产品都有一定期限,以一年内居多,因此如果是单一理财产品投资这个资产管理计划,那么姚老板现在应该非常着急了,因为钱时间一到就要回去了。如果是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那又另当别论了,当无论如何,这些钱都不是长期的资本,这些资本本质还是短期逐利。
好了,三个故事讲完,你跟姚老师学会了吗?这恐怕还是姚老板资金版图的冰山一角。学不会资本运作,学学姚老师为人看看也是好的。
恐怖的姚振华:吃掉万科之前 还血洗过一家公司!
事实上,今天发生于万科的这一幕,也曾出现在深圳另一家上市公司— 南玻A,这仅仅是一年前的事情。
2015年,南玻开始成为宝能的围猎对象,通过二级市场的不断增持、5次举牌以及定增,宝能系成为原本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深南玻的第一大股东。而在此过程中,南玻的高管团队和董事会经历了一场洗牌———副总裁张柏忠率先辞职,原来的9名董事会成员中,4名先后辞职。
和万科一样,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深圳企业,成立于1984年。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2年2月,南玻A、B股同时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是中国玻璃行业和太阳能行业的龙头企业。
相关资料显示,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自2015年2月份开始在二级市场大量买进南玻A股份,经过不断地增持以及前后5次举牌,截至2015年底,宝能系的前海人寿以及钜盛华、承泰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占南玻总股本的21.8%。
和万科一样,在宝能的不断进攻中,南玻并非一开始就束手就擒。2015年3月,面对宝能系的不断进攻,南玻管理层已经料到有可能面临被控制的局面。为了阻止宝能,3月19日,南玻宣布,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并随后在3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通过修改4项议案,进行自我保护。
根据南玻公告,南玻高管曾试图以苛刻的条件限制现有董事和监事的更换,防止举牌方宝能系掌控董事会。但此举随即引发了前海人寿的强烈反对,并同样以“内部人控制的方式”谴责彼时的南玻高管团队。
双方的对抗,直接导致股东大会被迫延期。但随后,事情的发展却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对抗的双方突然握手言欢。4月15日,南玻与前海人寿双双宣布撤回各自议案。谁也没有料到,2015年4月23日,南玻发布定增计划,定增完成后,前海人寿晋升为南玻单一第一大股东。
几乎与此同时,宝能开始逐步清洗南玻董事会及高管层,并最终在董事会中安排进3名“宝能人”。
从公开资料看,2015年5月7日,南玻A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宣布前海人寿的持股比例由5.02%升至10.04%。5月22日,南玻A副总裁张柏忠辞职。11月2日,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升至25.05%;11月~12月期间,董事郭永春、李景奇、陈潮、严纲相继辞职。
除了南玻A,姚老师的这种做法在A股已经屡试不爽。比如中炬高科、韶能股份等等。不过,这些都是2015年后半年才发生的事情,姚老师对这些收入囊中的公司,究竟要做什么事情,至今仍是个谜。
揭秘姚振华:低调 独断 信风水
在宝能系内部,员工们私下把姚振华称为“大老板”,将姚振华的弟弟姚建辉则称为“小老板”。
大、小老板之间,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其角色分工也如中国大多数兄弟一样。“简单说,大老板是艰苦奋斗型,小老板是随和享受型,大老板对自己、对公司的要求比较高,该发火的时候发火,小老板为人就更加随和。”宝能系员工陈乐(化名)对本报说。
员工们切身感受到姚振华对于工作的重视。“除了出差或外出办事应酬等,他几乎都在办公室,早上8点半到办公室,和其他员工一样上下班打卡,有的时候甚至周六、周日都能看到他在办公室加班。”陈乐说。
正如中国大多数处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一样,老板就是主心骨、就是一切,对于宝能系来说,姚振华的决定就是公司的未来。
如果说万科是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狼,即便最大的那头狮子出去游山玩水,留守的狼群依旧可以开疆拓土的话,在一名接近宝能系的知情人士看来,“宝能就像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他对本报说,宝能系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姚振华,要进入哪个行业、退出哪个行业,都是由姚振华拍板决定。
公开履历信息显示:姚振华于1988年~1992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和食品工程双专业,仅就其专业背景而言,无论对于地产业、保险业,抑或是他曾经动用过的其他金融杠杆,姚振华都是一个“门外汉”。
“之前,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前海人寿的临时股东大会,当时,几个股东都来了,但会场里基本是姚振华一个人在说,审议的议案,姚振华拍板同意了,其他股东也就跟着同意了。”宝能系员工王晓菲(化名)对本报说。
陈乐说,在宝能内部会议上,姚振华通常有两种风格:要么,他沉默地听;要么,他包场地说。“大老板口才很好,原本预定一个小时的演讲时间,他通常能说1个半到2个小时。”
“姚老板每次讲话时间都比较长,”唐建明也说,姚振华口若悬河,现场讲话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与一般的潮汕老板相比,姚振华的知识储备、工作能力和眼光都要强得多。
尽管王石不屑姚振华“入主东宫”,但对其口才还是印象颇深的,“我见过姚老板一次,在冯仑的办公室谈了四个小时,从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他还是挺健谈的,有点收不住嘴。主要谈了他的发家史,也谈了对王石的一份欣赏。”2015年12月17日,王石在北京万科的内部谈话中说。
“大老板一旦看好哪个行业,说干就干,不行再调整。”宝能系前员工刘强(化名)说,“折腾”是宝能系这些年的常态,在未来几年中,或许还会继续“折腾”。
“只要他判定某个行业有前景,就会大力布局,并寄望在短时间内冲进行业前列,一旦发现决策失误,就会快速自我否定、转变策略,无论此前投入多少,当断则断。”上述接近宝能系的知情人士说。
2013年,宝能宣布大力进军商业地产,要在5年时间内投资1200亿元,到2018年开发建设40座创新型购物中心,全部统一自持经营。这意味着,宝能平均每年要投入200亿元,需要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例如宝能原本在2013年宣布要投资300亿元,在芜湖江北进行大规模建设,但到了2015年9月却退掉了其中三块地,损失了1.3亿元的履约金。
“在前海人寿,其业务团队六成是中国平安过来的人,三成是其他保险公司的人,其中,IT团队基本都是平安的人。”陈乐说。
这些人的到来,是要用业绩说话的。外界对于前海人寿的颇多争议之一就是三年换了三名总经理,内部高管变动如同“走马灯”,陈乐说,高管变动无外乎两条原因:一是业绩达不到要求;二是忍受不了内部文化。
当然,除了大、小老板之间的血缘关系外,但凡自己人,必是经历了时间和忠心的考验。比如,多名员工对本报透露,前海人寿的监事会主席陈琳是姚振华的老部下,姚振华对其极其信任;另外,前海人寿副总经理、银保渠道负责人姜燕由于业绩突出,受到姚振华的赏识。
在2012年到任前海人寿前,姜燕曾在合众人寿担任副总裁,分管银行保险业务和法律合规部。
在保险圈内,大家对于银保业务也是心知肚明:依靠银行渠道大量销售短期理财型产品,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保费的迅速飙涨,但却难出利润,通常是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借此迅速占领市场。
银保渠道是前海人寿保费收入的主要贡献源,其披露的2014年年报:银保业务在保险业务收入中的比例高达98.17%。
凭借银保业务,前海人寿的保费收入犹如坐上过山车,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月,前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51.70亿元,是2014年同期保费收入的5.10倍,是2014年全年的4.50倍。
早在2014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中,姚振华便以45.3亿元的身家位列第359位。但财富似乎并不是姚振华的终极追求,在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细节,甚至能看出这位富豪过得相当节俭。
“我记得有一次开会,他拿自己的手表举例,他说自己有块天梭表,用了***了,不还是一样可以用,意思是何必要花十多万买名表。”王晓菲说,有一次还听说,姚振华的秘书为他买了一双价值7000元的皮鞋,姚振华拿到后非常生气,认为太浪费了,把秘书骂了一通,秘书把鞋退了回去,又买回一双价值2000元的皮鞋。
“该省则省,该花则花,对公司经营有利的费用,他毫不吝啬。”王晓菲说。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3G版”密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