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活动回顾 | 叢林教授线上公开课暨2025级招生说明会(活动预告:志青春·公益汇——志愿服务项目沙龙第一期)

9月18日晚,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在线上举办叢林教授公开课暨2025级招生说明会。这场活动不仅为对金融MBA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最新招生信息的平台,而且通过公开课使参与者得以直接感受项目所提供的卓越师资与前瞻视野。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Rudd Family管理学教授、康奈尔计划金融科技学院主任叢林Wil Cong在其主题为为何此时研习金融?论金智金科之缘起与未来浩渺之路》的公开课中,深入探讨了为何在此刻学习金融将为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叢林指出,金融人工智能(FinAI)、金融科技(FinTech)以及可持续金融等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正在引领金融行业的未来。这些前沿技术不仅为金融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那些渴望在金融世界中抓住机遇的人士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除此以外,叢林还提到了金融人工智能如何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优化决策过程,金融科技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访问性,以及可持续金融如何推动金融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这场全英文公开课不仅为参与的同学们提供了深入的行业洞察,也为希望在职业生涯中寻求新机遇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图为叢林(Will Cong)线上分享

在校友经验分享环节中,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6级校友吴淑明、金融MBA2022级校友杨子江分别就个人经历进行了分享。两位校友分享了在项目中的学习经历如何为他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不仅深化了对金融领域的理解,还掌握了跨文化的沟通技巧和全球视野。他们还强调了项目在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校友网络,这对于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两位校友还鼓励未来的考生们珍惜在校期间的每一次交流机会,因为这些都将成为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对于未来的考生而言,选择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意味着选择了与一群同样优秀、充满激情的伙伴同行,共同探索未知、挑战自我,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双重飞跃。

图为吴淑明(上)、杨子江(下)分享
在最后的项目介绍与招生政策解读环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张路、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中国双学位项目市场招生总监丛兰,携手为同学们带来了详尽的项目解读。她们借助生动的阐释和详实的数据资料,深入介绍了项目的特色,包括雄厚的师资阵容、完善的课程结构、广阔的国际视角以及对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此外,针对考生们普遍关注的议题,张路与丛兰也提供了详尽的剖析,帮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报考目标,并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精准的导航。

图为张路(上)、丛兰(下)做项目介绍
9月25日(下周三,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还将带来黄明教授线上公开课,黄明教授将简单介绍行为金融学,并分享这个学科如何研究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尤其是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行为金融学对我们理解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如何成为更理性的投资人,如何规避股市风险,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诚挚邀请您关注并参与,共赴金融知识盛宴。
文字&编辑 | 刘瑞阳
责编 | 高岚
审核 | 魏晨阳 张路


参会项目:

百水芊城四点半课堂活动

“四点半课堂”是由南京大学反哺学社创立的旨在减轻家长压力、帮助中小学孩子快乐学习的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汇丰银行提供六万元资金支持,为期两年,携手反哺学社一同致力于建设和谐文明的百水芊城社区。

 

 

钱洁语言康复中心志愿活动

为了帮助听障儿童康复以及与社会的沟通,志愿者们每周周一至周五晚上学习基本手语,周末下午前往钱洁语言康复中心帮助聋童纠正发音、复习课堂知识和小游戏。每次五个小时的来回,在康复中心陪伴着孩子们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知识与鼓励。

 

 

环教

环教,即环境教育。环教主要受江苏省青环志愿者服务中心及必胜客委托进行,由大学生组成的环保教育团体进入小学,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有知识讲解及游戏互动。

 

 

开启孝新课堂

孝新课堂的出发点是力挽目前传统孝文化被边缘化的现状,设计传统工艺品的学习体验课堂,通过老少之间的隔代教育以及大学生的沟通桥梁作用,促使孝文化在无形中加深其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崇孝行列中。

 

 

南大学子博爱行

南大学子博爱行是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位于孝陵卫双拜岗的勤善安养庇护中心的一个长期活动。该活动已有三四年了,每周一次,每次由4-10名志愿者前往。本活动服务于患有智障或自闭的特殊群体,帮助他们习得常识性知识、进行庇护性工作等等。

 

 

甘家巷小学七彩周末支教活动

在每周日的上午,我们的志愿者将会乘坐公交车前往甘家巷小学部分小学生家中,历时四小时,一对一地和孩子们进行辅导补习,以帮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能在学业上有所提高和成就,开拓视野,感受到更多温暖,接收到更多正能量。

 

 

民间艺术进校园

天健社特色活动“民间艺术进校园”以“传承优秀民艺”为出发点,采用“教——学——教”的模式,邀请民间艺人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再由志愿者到南京本地一些中小学教授中国结、剪纸、面塑等传统民间手工艺。

 

 

科普进校园

“触摸科学 点亮智慧”科普进校园活动是由物院青协主办,结合物院学科特点,主要针对南京市内中小学生,以安全有趣的实验为载体,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志愿活动。本活动起源于支点学社“立蛋节”,已举办5年有余,辐射南京市内十余所学校。

 

 

法传万家

法学院团委实践部依靠专业优势,整合法律资源,打造了“法传万家”普法系列活动。活动包括趣味法律讲堂、大学校园普法、社区法律讲堂、社区室外普法四大板块,立足群众所需,紧跟时事热点,创新普法形式,以响应法治中国的号召,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

 

 

和园金融理财进社区

来自南京大学商学院的我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到的儿童理财教育中设计出了一套从认识货币,运用工具理财到介绍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与概念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与之配合的是“小小跳蚤市场”、“模拟经营”类互动式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赚钱的感受,强化课堂讲授的经济生活能力的应用。

 

 

南京大学“崇孝”实践团队

南京大学天健社“崇孝”社会实践团队于2015年4月-8月进行了老年人社交需求调查与社交方式研究。实践结合新媒体在社交中的使用情况,面向老年人和社会大众发放调查问卷,团队走访了包括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在内的5个老年机构,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本次实践最终形成17000多字的实践报告,报告在“工行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中获得了特等奖,团队还获得了2015年南京大学社会实践十佳团队的称号。

 

 

100个人的抗战记忆

“100个人的抗战记忆”是新闻传播学院2015年暑期进行的大型集体社会实践项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新闻传播学院13、14级共49名同学在13名导师的带领下,奔赴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寻找抗战记忆。最终呈现出98篇口述史和500余张照片。

 

 

看得见的沧桑——溧阳分校口述史项目组

“看得见的沧桑“—南京大学溧阳分校口述史项目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项目之一,现已列入南京大学校史工程。2015年暑期,历史学院的6位同学通过团体学习,资料整理和负责老师武黎嵩老师的培训,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之后三位同学前往淮南采访了10位老人13次,整理出45小时的录音,40余万字的实录稿和10万余字的叙事稿,获得了校极媒体和学校官方的大力支持,被评为“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未来将进一步扩大采访,作为完善校史工程的重要项目继续深入。

 

 

 

点评嘉宾: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 副教授 庄永志

南京大学社工系副教授 郭未

爱德基金会志愿者工作主管 刘青

 

2015年度,在我校学工、团委以及各院系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成果喜人。在涌现出大量优秀志愿者的同时,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呈现出多样化、持续性、功能性的特点,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对于志愿服务项目而言,发展总是伴随着对既有项目体系的不断调整,对已有服务成就的不断超越。随着公益事业的不断推进,服务项目专业化、创新化等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志愿服务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无论是项目品牌的打造从而赢得更多关注,还是评估体系的优化从而恰当反馈活动成果,这些问题都是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发展的瓶颈与障碍。

因而,专业指导与策划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南京大学“志青春 公益汇”志愿服务项目沙龙中,优秀项目团队代表与专业老师面对面交流,分享志愿心得体悟,探索公益前行之路,弘扬“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精神,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在数量、质量上的不断突破。

 

欢迎广大青年同学和志愿服务项目团队一同参与沙龙!

 

活动主办:

共青团南京大学委员会

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文/康佳佳 采编/刘嘉欣 责编/左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