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有起伏 购买应理性(财经眼·百姓理财新观察②)
不再“只赚不赔” 近期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主要是由于债券市场调整引起价格波动
“怎么一个多月下来,我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投入的本金反倒跌了16块钱呢?”6月末的一天,25岁的北京市民张朵朵查看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时,有点疑惑。
张朵朵说,她时常做一些比较稳健的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她的主要选择。此前,她购买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5%左右。5月初,她在一家银行的手机APP上发现了一款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约6%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就投资了2万元。“没想到银行理财产品也会出现浮亏。”
近期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刷新”了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只赚不赔”的固有印象。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显示, 5月末,有168只净值型产品跌破发行价,占月末净值产品总量的0.91%,所占比重并不大,其中,多数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2018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同时要求银行根据产品的投资组合不同、同类产品过往业绩和风险水平,将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由低到高至少五级。实践中,固定收益类产品一般属于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近期,为何少数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净值跌破发行价,甚至收益率为负值呢?“银行一直是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在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各类资产中,债券资产占比约60%,债券市场行情涨跌变化会影响理财产品净值变化。”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副总裁管圣义说,近期少数理财产品净值下跌主要是由于债券市场调整引起价格波动。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浮亏的理财产品投资二级市场债券的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部分产品成立时间短,在4月价格高位建仓配置较高比例债券,在债券价格下行时,造成本金浮亏。
当债券收益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降,投资于债券的理财产品的净值也随之下降。管圣义分析说,以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为例,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显示,10年期国债二级市场收益率在2020年4月29日达到低点2.525%之后开始回升,至6月23日升至2.91%,以此计算,如果4月底某只理财产品开始建仓,按面值购买了10年期国债,则两个月后至6月23日净价会下跌3.28元,变为96.72元,该理财产品的净值也随之下跌。从债券市场整体看,1—4月,债券市场价格整体上涨,债券综合净价指数总体上涨2.76%,而4月底债券价格开始下跌,仅4—6月债券综合净价指数就总体下跌2.6%,行情变化之快可见一斑。
净值化转型不可逆
理财产品的净值取代了过去的预期收益率。投资者可能享受到更多投资收益,也可能会出现亏损
最近,在浙江杭州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葛亮购买了一款一年期净值型产品,5月6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1.0409,5月14日跌到了1.0394,6月24日又涨到了1.041,“看来,这款产品的净值是在动态涨跌的,因此,产品收益情况不能看一时,得持续观察一阵。”
实际上,债券市场有波动,收益有起伏。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多数采用预期收益率的形式,投资者只要选择保本保收益产品,看准预期收益率,就能获得稳稳的收益,一些投资者就没有充分了解理财资金投向哪里、信息披露是否完整等。如今理财产品收益率跟随投资资产的收益上下波动,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
管圣义认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不可逆转。2018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随后银保监会发布配套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明确,银行理财产品是指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要打破刚性兑付,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
什么是净值化管理?管圣义进一步解释说,净值化管理是理财产品转型的核心内容,涉及银行理财业务的各个方面。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财产品的净值取代了过去的预期收益率,最大的不同在于,净值化产品从购买之日起,未来的收益是动态变化、不确定的,投资者通过看产品的动态净值来了解产品浮盈浮亏情况,按照净值申购赎回,所获得的收益取决于产品净值的变化情况。
新规发布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效果显著,预期收益型产品明显减少。
“以前购买预期收益型产品,从购买之日起未来的收益率几乎就是确定的。净值化转型后,投资者要时时关注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以了解自己所购产品的风险。”管圣义说,银行的理财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不管投资收益有多少,银行按照承诺的固定收益连本带利兑付给投资者,其余收益银行自己留存,如果有亏损银行也“刚性兑付”。而实行净值化管理后,投资者能享受到全部投资收益,银行只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投资有损失,银行也不会“兜底”,投资者要自己承担风险。也就是说,投资者可能享受到更多投资收益,也可能会出现亏损。
规范操作,理性投资
银行应及时、准确披露信息,投资者应了解所投资资产标的的风险状况,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理性投资
要让投资者自己承担产品收益波动的风险,银行首先得规范运作,充分披露理财产品信息。理财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理财产品投资者披露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杠杆水平、收益分配和主要投资风险等。
“实行净值化管理后,银行机构要坚持勤勉尽责地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责,提高理财产品管理能力;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定期进行投资者风险测评,‘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准确告知投资者相关信息,引导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管圣义说。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更新不及时、投资者查询不方便等问题,需要建立集中统一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平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的图形展示理财产品运行趋势,方便投资者查询、比较。
目前,中国理财网作为银保监会授权的理财产品查询的唯一指定平台,按照理财新规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功能,开发了理财信息披露平台,为银行或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提供统一的信息披露服务,方便投资者查询和检索,有效提高了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
“保本非理财、理财非保本。”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尽管银行理财产品往往风险较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了解所投资资产标的的风险状况、资产配比和投资期限,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理性投资。
按照理财新规要求,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依风险等级分为R1至R5,风险依次上升。其中,低风险的R1级产品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债券回购等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净值波动性小,收益相对稳定;R2级产品也是较低风险的产品,通常在已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占比超过70%。
“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合理选择理财产品,要认真做好自身风险能力的初始测评和后续的跟踪测评,以利于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管圣义说。
投资者要改变“银行理财只赚不赔”的老想法。除了参考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外,自己也要关注市场变化,了解净值波动的原因。管圣义说,通过投资者教育,使得投资者对资产市场价格变动总体趋势做出判断,就可以选出未来风险相对较小的产品,比如,可以根据债券指数的变化来分析当前债券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如果在指数高点进入市场,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承受市场波动。
投资者还可以参照同类产品过往业绩。但业内人士提醒,理财产品在销售时,其标注的收益率可能是过去七日或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并不意味着未来也是同样的收益率。历史业绩只能作为参考。
“如今,理财产品的净值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产品的价值,投资者能更直观地看到产品的收益波动和风险,但也要认识到,个别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是阶段性正常现象,投资者应秉持理性投资理念,科学合理地看待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避免过度关注个别产品局部时段的净值变化。”管圣义说。
本报记者 欧阳洁 屈信明
日前,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在介绍产品时,对产品风险的提醒多于对产品优势的营销。业内人士表示,近期A股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已习惯“刚性兑付”的客户,对资管新规下全面净值化的理财产品接受程度有限,投资者教育成为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理财经理营销策略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理财产品不再是银行产品营销的利器,其优势大不如前。
某城商行理财经理表示,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热情随着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有所趋冷,这导致理财经理在产品营销上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随着近期A股市场的波动,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全面净值化转型的理财产品,并未迎来开门红。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市场上存续的29341只理财产品中,单位净值跌破1的达到795只,占比2.71%;有4602只理财产品最新一期的净值增长率为负,占比15.68%。今年以来,有3494只理财产品的总回报率为负,占比11.91%。
业内人士指出,资管新规要求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需要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而明晰风险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产品的净值化管理。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才能真正回归资管业务的本源。在此背景下,投资者能否打破原有的“刚性兑付”预期是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多位理财经理表示,在资管新规之下,资产的多元化配置是稳定收益、稀释风险的重要手段。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量、风险偏好、流动性偏好等需求进行多样化选择。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要调整好投资心态,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中,以期博取较高收益。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可考虑固收类理财产品或转存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
农银理财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刘湘成认为,理财公司要做的是基于历史统计规律,尽可能控制好波动。要培养投资人的风险意识,“刚性兑付”打破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显性化的,有助于培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在产品设计方面,业内人士指出,很多权益类理财产品没有设置好风险对冲,在股价回撤的时候没有灵活应对风险策略,所以回撤较多。部分理财产品发行期限较短,在股市整体估值较高的时候发行,所以短期来看年化回报率跌幅较大。如果从长期看,年化回报率可能会有所回升。但这个结果也提醒理财公司,在设计理财产品时需充分考虑风险。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石诗语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不少投资者认为理财产品“稳赚不赔”,这样的印象已经不适用了。日前,20余只银行理财产品最新份额净值均低于1元的消息,成了很多投资者关注的话题。专业人士表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与债券最近一个月的下跌有关。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亏钱”,也意味着“闭着眼睛买理财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
银行理财产品不再稳赚不赔了
“图稳健,买个R2(级别)的银行理财(产品),真没想到还能有亏的一天!”听到小姐妹们说起最近不少银行理财产品都出现浮亏时,70后刘女士还很不相信,结果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成立以来涨幅为-1.41%。”刘女士通过手机银行APP看到自己前两个月靠“抢”才买到的半年期爆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现在竟然处于亏损状态,无奈不已。刘女士的案例并非个例。近期,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据法定披露平台中国理财网上的数据,当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二级(中低)风险等级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已经有211只当前低于初始面值1元,占同类理财产品总数的2.4%。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分为谨慎型(R1)、稳健型(R2)、平衡型(R3)、进取型(R5)、激进型(R5)五个风险程度。其中“R2”是品种最多的一种类型,大多数客户在银行买到的产品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型,也就是中低级别,无论是传统的预期收益率形式,还是净值型,都很难见到亏损。但现在,情况似乎变了。“R2”等级理财产品不亏损的信念正在被事实打破。日前,某银行的一款“R2”级别理财产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已跌至-4.42%,最新净值0.9997。
通常,银行对“R2”风险等级解释为存在一定风险,但又说风险较低,比较安全,属于中低风险产品。而且事实上,翻阅过往业绩表现,也确实难以看到有过亏损。
长年累月,不少人认为稳健型理财产品,就可以放心购买,不会亏损的。但现在,很多家银行的“R2”产品都出现了净值回撤现象。另一款产品为某银行的90天成长计划,截至6月10日,该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为-7.17%,而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为1.01%。
债市剧烈波动是诱因
为何有这么多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遭遇净值大幅回撤呢?专业人士表示,债市剧烈波动是第一大诱因,而部分银行理财配置债券比例过大。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指出,固收类理财产品以投资债券资产为主,5月份以来债券价格不断下跌,导致大部分债券基金以及投资了债券市场的理财产品净值下滑。
上月,债市调整明显,表现整体偏弱,收益率曲线呈现“熊平”走势。6月,央行创设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亮相,引发市场对于央行“宽信用”加码的预期升温。随后,债市出现恐慌式下跌,国债市场巨幅震荡,现货期货齐齐走弱。
不过,业内大多认为债市的快速调整可能将结束,对后市持谨慎乐观态度,目前债券类理财还是有配置价值的。对于热衷银行理财的投资者们来说,也并不用过于慌张,目前浮亏并不等同于真正的亏损。大多数产品目前还处于封闭期,净值为负对于投资人来说还是浮亏,等到产品开放期还有不短的时间,有机会再赚回去。
资产管理新规明确要求
任何理财都不能承诺保本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也能亏损,跟资管新规有关系。资管新规执行之前,很多时候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会有一个资金池,通过不同产品间的调剂,银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收益率给投资者兑付本金和收益,自己承担投资的风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刚兑”,这也是人们放心将钱投入到银行理财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资产管理新规2018年出台,过渡期到2020年末结束。资管新规明确要求,任何理财,不管是银行理财还是信托,都不能承诺保本。这也意味着“闭着眼睛买理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也就是说,你投资一款理财产品,到期后,机构或平台会按合同约定给你返还本金和收益。假如发生任何风险,将不再有机构或平台给你兜底,保障你的本金和收益不受损失。
我市银行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快了理财产品的转型步伐,丢掉了“稳定收益”“保本保息”吸金力,这种现象需要投资者去适应和习惯,非保本产品并不是保本保收益的了,也要注意不保本≠有危险,在选购前还是可以多家比较,可以多比对各家金融机构的理财实力、风险应对水平,同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对市场的预判,合理配置资产。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也需要对投资者的教育尽快跟上步调,学会让用户们理性看待投资,让其了解最近债市回调明显,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是正常现象。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