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新四军在常州 | 在常州的这个村,陈毅、粟裕宣告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

1939年8月,为了加强对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的统一指挥和领导,新四军军部决定增设江南指挥部的建制。11月7日,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举行十月革命节纪念大会,陈毅、粟裕以江南指挥部正、副指挥名义发表讲话,公开宣告江南指挥部成立。次年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及其主力渡江北上。在这期间,陈毅、粟裕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指示,并从苏南抗日斗争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党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创建、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基本上完成了在长江流域进行战略展开的任务,拉开了黄桥决战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序幕,奠定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在我军军史、我党党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成立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略军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进攻,驻江南日军加强了京沪铁路南京至镇江和京芜铁路两侧的兵力,以图达到巩固战略后方的目的。从1939年1月起,日、伪军对苏南游击区频繁“扫荡”,企图消灭苏南新四军。同时,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并大批扩充伪军,培植伪政权,推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策。国民党当局在日军基本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后,确定了“限共”“防共”“溶共”的基本方针,加紧防止、限制共产党的活动,一再限制缩小新四军的活动范围,并扣发军费等。1939年2月,国民党在皖南绩溪成立了以冷欣为主任的江南行署,同年秋迁到溧阳山丫桥。7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将京、镇、苏、锡、常地区划为第二游击区,顾祝同任总指挥,冷欣任副总指挥,以统一军政反共部署。又将其第40师从赣东北调赴苏南,驻防于溧阳南渡前马一线,第52师进驻江宁、句容、溧水交界的赤山地区,配合第63师行动,监督新四军,蓄意挑衅,不断制造流血摩擦事件。自此,江南敌后出现了日、顽我三方日益错综复杂紧张的斗争形势。同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并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倾向和妥协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对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给予坚决的打击。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成立,与新四军的领导力量、兵力部署也有关联。第一、第二支队于1938年6月挺进江南敌后时,各支队有正副司令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但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于1939年5月奉命赴延安汇报工作并参加中共七大筹备,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也已率一团回到皖南,接任副司令的罗炳辉又于1939年7月调去任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一支队参谋长胡发坚于1939年3月在武进洛阳桥不幸牺牲,继任参谋长张正坤不久也调赴皖南军部。为适应江南敌后斗争形势的需要,加强统一协调与指挥第一、第二支队,集中力量打破日、伪、顽夹击,坚持敌后抗战,新四军军部于1939年8月20日决定并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统一领导第一、第二支队和地方武装,使之与敌顽夹击斗争的形势相适应。是月底,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教导队从浬头桥来到溧阳水西,具体负责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组建工作。与此同时,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在江南指挥部设立新四军军事委员会分委会(简称军分委),由陈毅、粟裕、罗忠毅、刘炎、钟期光组成,陈毅任书记。由此表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成立,是统一指挥苏南新四军和地方武装进一步贯彻党中央赋予新四军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方针的需要。 △陈毅、粟裕(叶挺拍摄) 1939年11月7日上午,在水西村西树林边场地上的大会上,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第二支队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刘炎(第一支队原主任)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第一支队原副主任)出席了大会。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当时下辖的部队有第二团、新六团(第一支队特务营、独立营为基础组成)第四团、新四军挺进纵队(挺进纵队与江抗合编)和地方武装,司令部设在水西村的李氏宗祠光裕堂,政治部设在李氏宗祠五房公祠堂。司令部和政治部下设的处、科和招待所、照相馆均在水西村内,教导大队设在水西村的东岳庙,医院设在邻近的神塘圩村岳王庙,修械所和被服厂设在邻近的浪金山村。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业绩 粉碎敌顽夹击 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在敌顽夹击的形势下,机动灵活主动地选择战机,浴血战斗,打击敌人,不断取得反“扫荡”反“摩擦”战斗的胜利,从而切实保证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1939年9月8日,第一支队第二团袭击武进西夏墅日军据点,主力在镇澄公路上的陈巷桥设伏,击毁从奔牛方向开来的日军汽车辆,歼日伪军160余人。9月25日,新四军挺进纵队新六团丹阳独立支队等夜袭镇江渣泽车站,并伏击前来增援之日军,毙伤日伪军100余人。10月4日第二支队第四团在沪宁铁路龙潭至仓头间伏击日军,炸毁日军军车一辆,毙伤日军118人,并迫使沪宁铁路交通中断3天。11月8日,支队第二团、新六团在丹阳独立支队等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丹阳以南九里镇贺甲村一带,与日军发生激战连续作战30个小时,击毙日军168人,俘日军3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江南人民称之为延陵大捷。1940年元宵节之夜,日伪军800余人偷袭安中里、樊塘村,进犯水西村,陈毅、粟裕亲自指挥“江抗”二团一部、教导大队及机关人员奋起反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水西村,保卫了江南指挥部,创建了以少胜多、保卫指挥机关的战例。6月1日,第二支队四团一部和支队特务连在江宁县湖熟镇以东的赤山地区伏击日军,毙伤日军130余人俘日军2人。3日,该部又粉碎了配有骑兵、坦克的千余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时,水西村北面的溧水至武进公路一线驻有日军,南面的戴埠、广德、郎溪一带驻有国民党第40师第63师,国民党的江南行署主任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副总指挥第63师师长冷欣就率部驻在水西村之南40余里的山丫桥,新四军就处于南北夹击的狭长地带。为此,江南指挥部首先从政治上与其进行斗争,并规劝国民党政府以大局为重,造福国家人民。当遇军事进攻时,则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下,坚决予以打击,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坚持抗日斗争。1940年6月18日,江南指挥部率主力转移茅山地区,冷欣即以两师之众尾随我军北进,并以第40师1个团配合挺进军1个团揳入茅山地区,阴谋向我军南北合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军被迫自卫,集中第二团、新六团和第四团,在句容东南的西塔山地区将其击溃,歼顽军200余人,俘100余人,保卫了苏南阵地,赢得了渡江的准备时间。 实施战略扩展 江南指挥部成立后,实施战略战术扩展。1939年10月,陈毅、粟裕决定将西撤江阴休整的“江抗”与挺进纵队在扬中合编,仍称挺进纵队,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下辖4个团。不久,“挺纵”第三团和第一、第四团相继过江,展开于江都和吴家桥地区;“挺纵”第二团以“江抗”二团名义返回苏南,活动于丹北地区,而后,为保卫江南指挥部,又辗转回到茅山地区。1939年11月,陈毅、粟裕派陶勇和卢胜率第四团团部和第二营,以协助国民党第三战区把13万发子弹运送到江北李明扬处的名义,经扬中渡江北上,而后以苏皖支队名义进入扬州、仪征、六合、天长一带活动,次年2月,又派“挺纵”第三团西进,并编人苏皖支队,陶勇任司令员,卢胜任政委,不久与皖东的新四军第一支队打通了联系。根据党中央统战工作精神和苏北具体情况,陈毅、粟裕确定了“击敌、联李、孤韩”的策略方针。为此,陈毅于1939年8月至次年4月间,先后三进泰州与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李明扬、李长江会晤,经过艰苦说服工作与二李部建立了一定的统战关系,使新四军得以在江北有了立足之地,建立了向北发展的桥头阵地。至此,大江两岸的苏南、苏北、淮南互相通连,互为掎角,形成新四军足跨长江两岸的有利态势。 在加强向北发展力量的同时,陈毅、粟裕派江抗二团政治处主任杨浩庐等人返回东路地区,传达“重建武装,坚持东路斗争”的部署。1939年11月6日“江抗”留在常熟阳澄湖地区的30多名伤病员,组成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新“江抗”)。1940年1月,中共中央东南局与陈毅商定,派苏皖区党委书记吴仲超、江抗二团政委何克希等一批干部到东路担任新“江抗”的领导。1940年3月,经陈毅的建议新四军军部派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到东路负责组织军政委员会,以统一党政军指挥。4月下旬,新“江抗”改编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并由谭震林、吴仲超等组成中共东路军政委员会,谭震林任书记。5月下旬,江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5月4日指示精神,作出进一步向东发展的部署。“江抗”第二团全部东进,与谭震林部会合归其指挥,并配合收复苏浙皖边区。1940年3月,陈立平率10多名党政干部进入太滆地区,成立了统战性质的半政权组织太湖行动委员会。4月中旬,江南指挥部民运科长彭柏山和苏皖区党委秘书长孙章录率孙石等20余名干部随“江抗”二团前往太滆地区进一步加强了力量,并成立中共太滆工委,陈立平任书记。从此,苏南新四军开辟了苏常太、澄锡虞和太滆抗日游击根据地。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 重视根据地建设 新四军在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一开始就积极培养和慎重发展党员,并着手重建党的各级组织,第一、第二支队活动区域建立了3个特委1个县(工)委。1939年12月,中共苏皖区委成立,吴仲超任书记,使苏南各地创建的分散的游击基地从党的领导体制上统一成为一个整体。江南指挥部军分委积极指导和协助苏皖区党委加强地方党、政组织的工作,达到了地方党和军队党的统一。1940年3月,江南指挥部与苏皖区党委在水西还召开了县、以上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通过了《苏皖区党委为坚持江南敌后抗战之政治纲领》。会后,又撤销了苏南苏皖两个特委,将全区划为4个游击区,每个游击区设立1个中心县委,下辖若干县委。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德、郎溪县,则设立广郎中心县委。另外溧阳、溧水县委和长滆工委直属苏皖区党委领导。 与此同时,苏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也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游击区在1940年上半年建立了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和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二游击区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改造为代行县政府职能的领导机关;第三游击区于1940年6月成立了江当溧三县抗敌自卫委员会。抗敌总会和抗敌自委会的主要领导也由以前的国民党、开明士绅改为中共干部直接担任。在根据地的中心区,采用民主选举或委派的方式选派了区长,对乡保政权也进行了改选。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开展扩军、减租减息和税收工作,兴办文教、经济方面的公益事业,制定各种条例和法规,对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战,巩固和建设根据地起到重大作用。 建立军民情谊 江南指挥部政治部民运工作队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同志,深入民众,运用唱歌、演戏、贴标语、发传单、开大会、办夜校、俱乐部等各种形式,揭露日军暴行,宣传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讲解抗战必胜道理,与广大民众同甘苦,共命运。陈毅在水西村举行的军民联欢会上,高唱《马赛曲》,发表抗日演说。一次,陈毅到第二团团部驻地洙汤视察,在查看连队厨房卫生时,发现旁边有位老人卧病在床,陈毅立即派通讯员到团部把卫生员叫来给老人治病,并把他留下侍奉老人,直到病痊愈为止。新四军指战员纪律严明,借东西必须得到主人家的同意;部队转移,把所借东西一一还清,并把屋内打扫干净,挑水缸,还留下军纪人员,不厌其烦地挨门逐户询问如发现有东西损坏,则按物折价赔偿。农忙时,新四军还帮助农民栽种收割。为此,广大民众都称新四军为王者之师。经过新四军的抗日宣传,解决民众疾苦,以及模范行动,新四军博得了民众的好评。广大民众以站岗放哨、递送情报、救护伤员、筹粮支前、踊跃参军、积极参战、发展生产等实际行动来支援新四军。在共同的斗争中,军民建立的深情厚谊使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 加强自身建设 江南指挥部在艰苦复杂的游击环境中,提出了一边打仗、一边建军的口号。陈毅、粟裕亲自给指战员上马列主义理论课,经常性地对部队进行政治形势、斗争任务、方针政策和红军优良传统的教育。江南指挥部政治部编印了《每日电讯》《战士报》供指战员学习。江南指挥部采取传、帮、带和从战争中学会战争的方法,注重部队整休和平时的训练,并不定期地举办连、排干部训练班,进行战术、技术训练,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江南指挥部机关和部队在战斗之余,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战地服务团还深入连队开展文艺宣传,进行文化教育,提高了部队的文化水平。江南指挥部还逐步健全了司令部、政治部组织机构,进行了严密的分工,在革命的大熔炉中江南指挥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从事党政军群工作的干部和各种人才。 建议军部东移 1940年4月21日,陈毅、粟裕、罗忠毅、邓振询联名致电党中央,建议军部和皖南部队东移,认为“苏南为解决人、枪、款良好地区;皖南则地形好,为向苏浙赣发展战略要点。但目前坚持力量不够,应先放弃皖南,集中力量发展苏南,直到海边”。4月28日,陈毅致电毛泽东、王稼祥,提出新四军皖南、苏南力量合并统一,认为“新四军江南部队,皖南、苏南力量相当,合则两利,否则,两面孤单,而且目前主要发展方向是苏南”5月2日,陈毅、粟裕致电党中央,认为“皖南部队企图于友方进攻时长征闽浙,这个企图不可轻试”建议“主力集中苏南,充分发展,将会有更大地区落入我手”。5月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项英、陈毅,同意新四军军部后方机关及皖南主力移至苏南。5月19日,陈毅在关于贯彻五四指示发展苏南的布置致党中央电中,再次请中央即电项英东移宜饬大行李及重要资料东进,不要再迟缓,要根本放弃挺进皖东南的下策。其时,国民党第三战区调集了5个师1个旅及地方保安团约18个团兵力企图切断新四军皖南、苏南部队的联系,以达到围歼皖南、威逼苏南的目的。党中央也于5月26日电告项英陈毅等人,再次明确指出:“皖南军部以速移苏南为宜。”在多次指示和陈毅、粟裕等人的再三建议下,项英才致电党中央,提出“我们的意见仍以东移郎溪区域与苏南打成一片为宜”。决定派先遣队到郎溪、广德地区去布置,并要陈毅派部队接应。由此,军部和陈、粟部双方各派作战科长带领参谋、政工人员,勘察道路,测绘地形,选定必要的反摩擦战场,并制定了电台呼号、通讯联络办法,粟裕也拟定了派3个团接应军部东移的计划,但军部东移仍未及时行动。6月4日,陈毅请党中央再次电催项英。时至6月10日,国民党的63师、40师对江南指挥部形成大包围,皖南与苏南的交通被阻隔,故项英于12日致电党中央:“军部移动已停滞、彼方军队已布置。故目前只有作待机移动。”新四军军部错失了东移苏南的良机。 △黄桥战役要图 1940年6月中旬,国民党第63师进驻高淳,与第40师、挺进军第二纵队形成对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合围的部署,围攻医院,截断兵站,并制造反共舆论迫害根据地军政人员,图谋挑起大规模的反共摩擦,此时,新四军苏皖支队在皖东地区,八路军南下部队又一时难以到达,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东移又十分渺茫,形势发展到了最后抉择的关键时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南、苏北的兵力已不可能同时对付国民党军的进攻,为避免苏南、苏北两方受损,江南指挥部决定苏南主力渡江北上。6月15日,陈毅致电党中央,“在你们未指示前,我决心布置移往苏北。到苏北后,皖南军部方面,宜速部署。”党中央及时同意了陈毅、粟裕的抉择。28日晚上,陈毅即轻舟简从,由扬中过江,前往郭村处理事端。粟裕率领北渡部队冲破日、伪、顽阻击,越过公路、运河、铁路等封锁线,于7月8日渡过长江,胜利到达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师。是月中旬,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尔后与兄弟部队共同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光荣使命。 挥师渡江北上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从成立到北渡,虽然不足一年,但对于苏南抗日斗争乃至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并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许多新四军老战士十分缅怀水西时期的战斗经历,并给予高度评价。当年的第二团团长王必成认为:“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出品 | 常州史志 来源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张燕,《龙城春秋》 编辑 | 宣传教育处 美编 | 戚雯贤 “常州史志”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热点稿件、史志故事和人物稿件、视角新颖的深度好文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稿件字数在800—2000字左右,适合微信阅读,并随文配图;篇幅较长的优秀文稿可连载。 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 changzhoushizhi@163.com 联系方式:0519-85680976 更多信息可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龙城春秋》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聚焦“532”发展战略、“两湖”创新区、新能源之都、GDP万亿之城等常州城市发展研究;常州人文历史源流、文化特色,以及季子文化、齐梁文化、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湖荡文化等研究;常州城市变迁、人口与移民等重大事件及考古发现研究…… 投稿邮箱:Lccq1617@163.com; 25755163@qq.com 联系人:李兆娟 董霞 联系方式:85680987 更多信息可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