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前  言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及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成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十三五”期间,积极构筑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网络为骨架,运输场站、港口码头等为节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全省步入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同时池州步入高质量跨越赶超,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三优池州”的新发展阶段。交通运输方面,国家做出了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等战略部署,安徽省提出了打造交通强省、建设“四上安徽”的发展目标,池州应牢牢把握交通区位优势、生态旅游优势,在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为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池州交通运输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工作重点等,编制本规划,范围涵盖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池州坚持以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积极落实部、省上位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城乡运输便捷工程、安全应急保障工程、节能环保绿色工程、科技信息创新工程”五大工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一)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1.公路网络日趋发达 “十三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9440公里,较“十二五”新增921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12.56%,居全省第3位。公路人口密度为58.17公里/万人,居全省第1位。 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建成德上高速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德上高速池州至石台互通段,实现县县通高速。“十三五”末,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60公里,京台、沪渝、济广、安东、东九高速等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 国省干线优化升级。推进“一级公路网化工程”和“二级公路达标工程”,到“十三五”末,一级公路达200公里、二级公路达726公里。建成G318青阳至木镇等一二级公路,基本实现市到县一级公路连通。 农村公路提质增效。截至2020年底,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4730公里,其中:实施畅通工程2701公里,扩面延伸工程2029公里。实现20户人口以上自然村均通硬化路。青阳县和石台县被授予“安徽省四好公路示范县”。 2.高铁网络加快构建 截至2020年底,全市铁路里程196公里,其中高铁里程57公里。开工建设池黄高铁,并与已建成的宁安高铁构成“一纵一横”高铁网格局。 3.港航设施全面升级 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实施青通河航道疏浚15.6公里,秋浦河航道整治35.2公里,至2020年底,全市航道总里程397公里,其中长江航道158公里,可常年通行5000吨级船舶;内河航道通航里程239公里;全市水运企业59家,船舶保有量967艘,343.78万载重吨。 港口建设不断升级转型。建成池州港江口港区三期、童埠码头改扩建、中电建安徽长九矿石码头等。截至2020年底,池州港拥有生产性企业30家,泊位82个(5000吨级27个),设计通过能力(散货及件杂货)8711万吨。 4.航空运输扩容升级 运输机场建设不断推进。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2019年底,九华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2.45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增长93%(不考虑疫情影响)。航班通达15个国内城市,实现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全部通航。 (二)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客运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铁路客运比重持续增加,公路旅客运输量呈下降趋势,宁安高铁池州站运输班次不断加密,公路营运性客运量逐渐向铁路转移,运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效率显著提升。铁路客运量比重由2.9%增长至25.1%,2019年底,铁路完成旅客运输量255万人次,是“十二五”末的4.3倍。 公共交通稳健发展。启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十三五”末,主城区公交线路增至21条,线路总里程达368公里。公交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淘汰全部老旧公交车,购置公交车179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达86%。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30.6%。 枢纽体系更趋完善。各县(区)先后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青阳、石台县和九华山风景区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石台县创成安徽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100%。 2.货运运输能力显著提升 货运服务更加高效。2020年,货运量和周转量为15846万吨、4650694万吨公里,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64.3%、72.9%。池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0139万吨,是“十二五”末的2.45倍,位居全省第3位。 3.邮政快递服务全面提速 邮政行业高速健康发展。2020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3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6.1倍。快递业务量完成1873.93万件,同比增长27.28%。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建制村村邮站普及率达到100%。 4.交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交通旅游融合共赢发展。加快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快进”“慢游”交通基础网加快构建,九华山机场不断加强与周边干线、支线机场协调联动,已开通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15个航点城市共10条航线。新增一批与景区衔接的高等级公路,推进驿站、服务区建设。 (三)科技绿色交通转型发展 1.数字交通建设系统推进。建成“公路管理、道路运输、港航海事、城市公共交通”四大管理平台。完成智慧港航海事市县两级指挥平台系统、管理软件开发建设。主城区城市公交建成“智能调度、掌上公交、一卡通、移动支付”四个信息化系统,城市公交“一卡通”与第三代社保卡“两卡”融合应用。 2.落实交通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绿色公路发展。印发《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开展普通国省干线改建工程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对货运源头单位货运车辆出场不覆盖、不冲洗、超限超载行为严管重罚,加强源头管控。 港航绿色发展不断深入。印发《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和《池州市港口大气污染防治检查表》等,统筹推进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实施岸电设施改造,推进码头前沿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设施建设等船舶污染防治工作。 (四)行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1.行业执法水平持续提升 全市19家“两客一危”企业应用“两客一危”安全监管平台,对车辆超速、车辆运行等实时监控。推进“两客一危”企业动态监控,车辆轨迹完整率达到95.66%。 2.运输智能监管成效显著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应急指挥等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建成1个市级、4个县级治超监管中心,推进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监管工作;加强对长江岸线以及秋浦河、青通河等支流航道监控。 3.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完善应急资源数据库,推进应急资源汇集共享,以大数据支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教育服务监管平台应用,采取“互联网+安全教育培训”的模式,加强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五)对外开放进程持续加快 2020年,全市保税仓库实现进口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的70.8%。积极加强与南京、太仓、南通、苏州等口岸的交流合作,签署口岸通关合作备忘录,推进长三角区域口岸城市群大通关项目合作和联动发展。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池州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 (一)高质量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市域内仅有宁安高铁一条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网建设仍需完善。南部高速公路覆盖薄弱;普通国省干线一级公路骨架网尚需完善,受土地政策影响,普通省道网规划调整后,大量新增路段建设缓慢。过江通道供给不足。长江支流航道开发滞后,干支联动的内河航道网尚未形成;港区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偏低。机场设施建设有待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和开拓有待加强。 (二)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服务覆盖率偏低,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亟待提高。农村客运、物流发展短板较多。运输专业化组织程度偏低,缺少大型专业化物流园区。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铁水联运发展缓慢。 (三)安全保障能力仍需增强 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水上安全监管设施仍需完善。现代化安全监管设施有待提升,安全智能监管和应急平台尚未建立,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应急信息尚未共享,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四)智慧交通发展相对滞后 数字交通建设刚刚起步,投入不足、统筹不够,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较少,智能出行与智慧物流等与长三角江苏、浙江等地差距明显,难以满足未来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形势与要求 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从发展定位看,是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新时代;从发展阶段看,是由“适应发展”迈向“引领发展”的新时代;从发展方式看,是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从发展空间看,是由“国内发展”转向“全球拓展”的新时代。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交通运输发展而言,是全面对接沪苏浙,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态势,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转变交通方式,补齐发展短板,全方位推动设施联网优化、服务提质升级,推进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构建发达高效的快速网、完善顺畅的干线网、广泛便捷的基础网。明确了打造“轨道上的安徽”“高速公路上的安徽”“航道上的安徽”“翅膀上的安徽”新阶段现代化“四上安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一圈五区”协调发展。对池州而言,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机遇,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一)贯彻交通强国建设,交通必须高质量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十四五”时期是交通强国建设第一个五年,要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必须协同发展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方位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拓展投资和消费新空间,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产业和消费协同升级,打造长三角联通中西部的战略节点。把握畅通、联通两个关键,加强与合肥、南京、杭州、武汉、南昌五大省会都市圈快速通道连接,加快实现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直通直达,打造五大都市圈交汇链接地。 (三)建设现代化“三优池州”,交通必须先行发展 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交通运输必须当好开路先锋,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科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向“人享其行、物优其流”转变。 (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交通必须延伸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高质量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乡村基础设施体系,筑牢乡村振兴硬件支撑。 (五)推进交旅融合,交通必须融合发展 “十四五”期间,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高质量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全域化、网络化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旅游集散体系、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一县一品旅游风景道,创建交旅融合品牌,拓展交通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等,为全域旅游做好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