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汇报下我了解的摊余成本法政策的后续(汇智财富 丰享人生)

来源:雪球App,作者: 债券圈,(https://xueqiu.com/7539894803/196715358)

来源:打工君投资随笔

作者:打工君

上周限制银行理财摊余成本法的政策终于又有新的进展了。

距离上周消息差不多过去了整整一周,市场的担心也终于逐步变成事实。有关商业银行理财的政策不仅仅针对于六大行,而是有蔓延到整个市场的趋势。

打工君上周在写了《监管再出手:银行理财的“明斯基时刻”》的小作文后,并没有闲着,而是趁着这个机会和大佬们及市场从业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力求获得更多的细节和消息。

趁着今天,跟大家汇报下。

特别声明,以下的消息均为道听途说,打工君无法对事情的真实性负责,也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一.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监管的具体想法

监管机构从态度上不鼓励、不支持、不容忍摊余成本法的滥用。现在态度更加明确和坚定,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要在2021年理财新规的过渡期最终截止日到来前明确整顿估值“乱象”;

不把矛盾留到明年,因为明年是政府换届年

(二)为什么先指导六大行

跟股份制和城商行相比,六大行的净值化比例严重偏低,背后必然有摊余成本法的过度使用的问题,所以要先对六大行下手。另外一个目的,也是抓住主要矛盾,毕竟六大行为代表的理财子公司,是理财市场的最最大佬。

说不定还有让六大行做出表率的意思。这层意思,是打工君猜的,算不得数。

二.资本补充债券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上周消息出来以后,也有不少小伙伴写了文章,也引用了不少的数据。

讨论的一个核心要点是,银行理财到底拿了多少资本补充债券?

数据来源:

从表面上看,银行理财产品持有的二级债并不多,但事实未必这样,主要是银行理财通过形形色色的通道持有了更多的资本补充债券。打工君在本文讨论的问题,主要是想汇报下银行理财产品持有资本补充债券的三种“骚操作”,进而再讨论本次监管政策的后续影响路径:

1.银行理财——公允价值专户——摊余成本法债券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公允价值计量的专户,但专户中部分债券(比如资本补充债券)采用成本法计量。

2.定开类过度持有资本补充债券

2018年720新规允许半年期以上的定期开放产品按照摊余成本法计量,但需要确保平均久期不超过开放周期的1.5倍,这点也是对资管新规的再次明确。

从道理上讲,随着时间的流逝,债券的久期也会相应衰减。但部分机构的理解是,平均久期上限永远是一个固定数(开放周期的1.5倍),会不断的补充较长期的债券(比如资本补充债券)来变相拉长久期。

3.银行理财——摊余成本专户——摊余成本法债券

这种做法最为激进,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摊余成本法计量的专户,但专户中全部债券(比如资本补充债券)均采用成本法计量。

三.机构的应对

(一)坚决拥护监管政策

这点没什么可说的,毕竟要讲ZZ。

(二)确定整改的优先序

上文所说的三种方法都要整改,但需要确认优先序,先整改好整改的,比如方法1和方法2。

对于六大行来说,方法3整改压力或许同样不大,因为买入的偏离估值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并不多,因此浮亏可能不大,真正有压力的可能是股份制和部分城商行。

从这些天成交的资本补充债券来看,发行人确实主要还是集中在六大行。六大行买六大行,优点是发行都比较市场化,一级市场基本没有买入亏损的问题。

(三)降低组合整体久期

在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固收资产的背景下,控制组合波动的第一要务就是降低久期,后续我们可能看到理财产品平均久期的总体下降。

四.其他的影响

(一)对于期限利差的影响

假设银行理财出于控制净值波动的目的不愿意买太多的长期债券,那5年以上的信用债收益率可能出现相对上行。

这种可能性,还没有反应在收益率曲线中,但在一级市场零零星星有出现。比如前两天发的5年期“21*岛城投MTN004”,发的确实比以前高。

(二)理财收益率下调

久期下降必然导致平均收益率的下降,加上现在理财的高负债成本已经让大家很难受了,都在咬牙坚持。未来理财收益率可能出现明显下调,不过现在还缺少一个带头大哥。

最后特别鸣谢我的前同事,某大佬同学。

END

金融市场本质蕴涵着变化和复杂。在不同投资时期,不同的资产类别表现大不相同。同时,市场变化难以预料,重大事件可能会导致市场表现巨幅波动。汇丰汇聚全球视野,掌握市场脉搏,为您及时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市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