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这年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倒于理财,穷人毁于彩票,谁都躲不过……(这应是上半年最受市场瞩目的一家银行)

一觉醒来,又一个信托没了——4月刚开始,正式破产。


这几年,已经发生多起爆雷事件,2018年大业信托暴雷,2019年暴雷,还有2020年中融信托暴雷……


而每次信托一破产,受到最大牵连的就是身价千万亿万的富豪们。


之前就有个案例,35岁的米哈游老板蔡浩宇财富达到500多亿,有钱之后,公司开始购买信托理财,结果碰到了房地产崩溃,再结果就是被割了……



还有之前中植系爆雷,疑似中植员工发文称,中植客户都是高净值客户,单个300万以上的投资人有15万,涉及金额2300亿,单个客户最大投资金额50多亿……


说到这儿,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十分感慨:


“富豪死于信托,中产倒于理财,穷人毁于彩票,而韭菜都被股市割了……”


不管你是什么人群,现在这个社会,好像总有一款镰刀,能够精准收割你。



当然,我知道,这句黑色幽默的真正含义其实是:

富人更喜欢信托投资,中产阶级更热衷理财投资,穷人更喜欢低成本、高风险的投资产品。


我们分别来看看这究竟是为什么。


先说信托。


可能很多普通人对信托都有点陌生,认为它是很复杂的金融业务,但其实信托是一个很简单的流程,一般来说信托公司发行一个投资项目,围绕项目设计一个信托产品,确定一个投资回报率,一般在5%以上,甚至达到10%以上。


如果你购买了这个产品,就把钱交给信托公司,然后信托公司拿着你的钱去投资这个项目。


如果项目赚钱了,你就能获得回报。如果项目亏钱了,理论上来说,你也会跟着亏钱。


但信托产品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买的,一般都有起投标准,100万起投是常态,能买得起信托产品的人,至少也能拿得出100万现金,绝不是一般人,所以说信托产品天然适合富豪群体。



以前,信托产品的风险都是很低的,因为信托公司不会让你亏钱,即便亏钱的项目,它也会给你兑付收益。


那靠什么来保证兑付收益呢?



但从2014、2015年前后开始,国家监管部门要求信托打破,这也就意味着信托公司不能再搞这种资金池了,部分信托产品的风险开始暴露。


而且信托产品的底层,大部分都是非标准化的资产,因为流动性差、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风险会高于标准化资产。


这次四川信托暴雷就是代表,四川信托一直存在以新还旧、风控内控失效的乱象,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2019年,四川信托的自营资产不良率高达22.21%。不仅如此,相关股东还挪用了部分固有贷款和信托资产。


再加上,四川信托一直积极开展中小地产业务,而这几年地产市场的下行,无疑让四川信托雪上加霜。


好在,这次四川信托破产重组还给了一个兑付方案,可能背后还是当地政府想保有一个金贵的信托牌照,这种事不会一直发生。


但看了一下这个兑付方案,客户购买金额越小,兑付的比例越多,购买金额越大,兑付的比例阶梯降低。



100万以下的能拿回80%,而200万就要分2个方式,其中100万拿80%,剩下的100万拿70%。还会根据历史收益进行扣减。


虽然说有钱人家底厚点,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算政府给兑付了,毕竟亏损了不少,肉疼也心疼。


关键前提还要四川信托破产重整成功之后才能兑付。如果重整失败,进入破产清算,这时候想要拿回一点本金,可能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再来说说中产们最爱的理财。


因为中产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第一要务是保存资产,所以信托这种,门槛又高、又不透明的产品,中产们是不敢玩的,这相当于把身家性命都放在别人家的大锅里乱炖,一不小心就把资产玩完了,一辈子也就玩完了。


相比较而言,中产们更喜欢市面上标准化的资产,它得满足两个特性:


1,门槛比较低


2,比较稳定的收益率


所以,存款、银行理财、基金、黄金等,这种低门槛和较稳定收益率的理财,就成了许多中产的首选。


一般像这类产品,都是能“保本”的,但近些年理财市场也变了,2018年以来的去杠杆和打破刚兑,多个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下降,风险也加大了,一些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理财产品,也很容易本金损失。


之前有个热搜,很多银行的R2中低风险的理财,底层资产是债券型基金的,也都开始亏本了。搞的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焦虑。



但这类产品至少还有个好处,就是不会彻底玩完,就算亏个本金也只是多少的问题,不会彻底清空。


但有一个产品不一样,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前几年的P2P,其他P2P和信托是一个套路,只不过P2P把门槛放的更低,大家都可以参加,几千块、几万块都可以,而且提供的收益也很诱人,所以当时有大量中产都在买它。


刚开始当然是收益喜人,但后来P2P 平台开始天雷滚滚,几百家平台都出现了提现困难、跑路等问题,大量中产因此遭了殃。


前几年被P2P割,这几年又被其他理财产品割,有个段子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一理财,财就离开你”,说的就是这几年的中产。


究其原因,还是中产们虽然看似有钱,但其实大部分都是负债,现金流不充足,而且要养家养老养娃,花销大,所以寄希望于理财致富,但很多人却搞不懂也不想懂理财产品的底层逻辑,比如买银行理财,只是觉得“银行”俩字靠谱,大部分人还热衷跟风投资,前几年的P2P热、基金热都是证明,事实每一次都狠狠地教育了中产。




最后再来说说穷人和彩票。


先说一个事实,越是经济低迷的时候,彩票卖得越好。


比如去年,经济低迷,彩票销售就成为了消费最靓的仔,全国共销售彩票5796.96亿元,同比增长36.5%。平均而言,每个人花了414元购买彩票,增速远超其他行业。


为什么?


因为大家买的不是彩票,买的是渴望财富的机率。


在如今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艰难求生存,所有公司、个人都在拼命保饭碗,哪有金钱和精力去大笔消费?大家宁愿把本就没多少的钱,拿去买彩票,博一个机会。



而且你会发现,彩票大部分都是被穷人买的。


前阵子我回东北老家,就发现街边多了很多彩票店。一堆人排队买彩票。有的人竟然疯狂到,一年打工赚不了几个钱,大部分都买了彩票。我家一个亲戚,每周都要至少买个几百块,最后搞得妻子离了婚,儿子到35岁了都还没结婚,因为家里没有钱买房子,也给不起彩礼。


但能怪这些穷人么?其实也不能。


因为认知和信息的局限,导致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可实践的赚钱办法。


再加上手里没有任何可利用的资本,只有一亩三分地,发财的梦想只能寄托于暴富的彩票。


买彩票发财概率虽然低,只有百万分之一,但对穷人说,彩票是他们唯一买得起的,而且是唯一能实现梦想的捷径。




你看,虽然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不同,但富豪、中产、穷人,每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的镰刀。不过,不管是富豪、中产、还是穷人,在股市面前,人人平等,统称“韭菜”……


当然,我说这句话不是为了博大家一乐,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觉得至少能在三个地方对我们有警示意义:


第一,投资理财这个事儿,必须看清时代。


比如信托和理财产品,这几年随着政策的转变,去杠杆以及打破刚兑,导致收益下降和风险提高,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趋势,很有可能就会被割。


不管你是富豪还是中产,始终是个体,而个体在政策与时代面前,非常渺小无力。



现在的形势就是银行有大量的钱都“花”不出去,都在苦苦寻求风险收益合适的项目,连银行都尚且难以轻松生存,又哪里还有非标金融的立身之地。


看到非标要远离,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投资逻辑。


第二,投资理财这个事儿,谁也帮不了你。


如果自己不懂,要么真的去学习了解,要么就接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怕就怕不懂装懂,为了获得高收益,就随大流抄作业随便投,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这个市场的本质,就是懂的人割不懂的人韭菜,越是看起来安全的地方,越可能存在系统性风险,如果你能力普通却不求甚解,如果你不愿意自强自渡,那或早或晚,只能等人来超度,直到吃亏了,才知道自己早已处在巨大的风险中。


第三,要学会调整预期,手握现金才是王道。


说的再清楚点,前几年理财有10%收益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真的,什么房产,股票,都是虚妄,只有稳稳攥在手上的钱才是我们真正可以随时依靠的东西。


当然也不是让你把现金堆在家里招灰,你可以投一些灵活性更强的现金存款产品,平时稳稳赚点利息,需要用钱的时候,马上取出,什么都不耽误。


比如我一直在用的微众银行,有几款大额存单就很给力,一年期2.1%,2年期2.5%,3年期可以做到3%利率,当然这个比较火爆,需要提前预约去抢。


而且这几种存单都随时可取,存多久就拿多久的利息。新开户30天内解锁全部任务,最高可以获得价值1500元的积分奖励(可以直接兑换1500元京东卡,非常给力)


有需要的朋友,扫这个我为大家特别争取的专属二维码注册和开户,绑定高端银行卡可享受6个月铂金会员体验权益,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积分奖励。




总之,对任何群体而言,不管什么理财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只有根据自身情况,适时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并持续学习和调整,才能实现财富增值和保值。


当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行之前,确实得先“知”。


如果非要给每个群体一点建议的话,以下是我想说的:


1,穷人应该更注重原始资本积累,不要陷入商家和精英为你打造的“消费主义”,合理花钱,认真上班。对,做一个安稳的打工人,是最靠谱的赚钱方式。


2,中产必须学习如何保住自己已拥有的资产,防止一夜返贫。比如,多元化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追求高风险,关注投资产品的底层资产;不下重注,比如随意购置房产,把自己套牢。


3,富人相比于中产,一方面要更多元化投资,比如买入国际资产,比如固定资产的投资;


另外也要做好财富继承,很多富人跨越阶级都经过了家族三代人的努力,如果没有合理的财富遗传规划和后代培养,财富就会被挥霍一空,这点尤其值得警惕。



必须要说,虽然每个人群都有一把镰刀在收割,但也都有对应的生存和发展方式,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状态去应对,是做足准备还是一无所知,决定了你在这个时代是生是死。



声明:本文信息全部源于公开渠道,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供职单位

【正文】

宁波银行半年报中披露的信息很多(当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在之前的2019年年报中有过分析)。整个上半年,在全部52家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取得的成绩最为亮眼,如净利润增速第一、营收增速第二、规模增速第三、存贷利差第一以及资产质量指标最优(其中不良率、拨备覆盖率、逾期率均最优),这基本是一家量、价、质量、收益等四个维度齐优的银行。如果不是数据有问题,那么其背后一定有着较为深刻的原因。

一、全面剖析宁波银行的2020年上半年整体经营亮点(一)维度1:跃居城商行第四,规模、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位居前三

1、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15104.70亿元,超过南京银行(601009,股吧)跃居城商行第四,这是继2018年总资产规模跨过盛京银行跃居城商行第五位后,规模排名再次攀升。其背后的力量在于宁波银行上半年总资产增速高达14.63%,在52家上市银行中位居前三,仅低于泸州银行的19.40%和青岛银行(002948,股吧)的17.91%。

实际上宁波银行规模的高速增长不仅仅是今年上半年的特征,早在2019年宁波银行便以18.03%的总资产增速在上市银行中居于前列(在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中规模增长最快)。

2、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分别以199.18亿元的营业收入和78.43亿元的净利润位居城商行第四,并以23.40%的营业收入增速位居52家上市银行第2(仅低于青岛银行的34.24%)、以14.60%的净利润增速位居52家上市银行首位。

(二)维度2:资产质量指标位居上市银行首位,盈利能力持续性强

整体来看宁波银行的上述业绩指标含金量较高、盈利能力持续性较强,主要理由如下:

1、上半年很多银行由于大量计提拨备、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使得净利润指标增长并不明显,甚至多数银行出现了下降(如52家上市银行中,7家银行营收同比下降、28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但宁波银行在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加51.73%的基础上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净利润增速。

2、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分别以0.79%的不良贷款率、506.02%的拨备覆盖率、1.38%的问题贷款率位居52家上市银行首位,并以0.90%的逾期贷款率位居52家上市银行第2位,因此较高的拨备与较优的资产质量能够支撑宁波银行的高业绩结论。

3、宁波银行的高业绩增长能力在2019年也有明显体现,2019年宁波银行的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分别高达21.26%和22.60%。

(三)维度3:利差优势支撑业绩高幅增长,存贷利差位居上市银行前两位

除规模与资产质量指标外,价格指标是宁波银行高业绩增长的另一大利器。

1、从价格方面来看,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分别以4.37%的存贷利差和5.36%的零售存贷利差均位居52家上市银行首位(仅有常熟银行(601128,股吧)和宁波银行的存贷利差超过4%以及仅宁波银行、常熟银行与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的零售存贷利差在5%以上)。

2、宁波银行的利差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资产端(零售贷款利率高达7.71%、位居全部上市银行第2位),负债端优势在中小银行中同样比较明显。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零售存款成本率为2.35%(目前上市城商行最低)、整体存款成本率为1.95%(仅高于上市城商行中的成都银行与徽商银行)。

(四)维度4:大幅上量是宁波银行业绩大幅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

进一步看,上半年宁波银行贷款增速高达18.42%(仅低于泸州银行的18.98%)、存款增速高达19.54%(低于泸州银行、青岛银行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但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利差收入的主要贡献力量,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与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分别大增21.49%和30.47%,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净利差与净息差同比分别收容7个BP和3个BP,因此上量才是今年宁波银行业绩大幅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

(五)维度5:宁波银行的发展相对较为全面

可以从员工数量扩张明显、机构网点布局、零售业务占比、中收业务占比、表外业务占比等层面阐释目前宁波银行的发展已经相对较为全面。

1、员工数量扩张明显、和业务扩张节奏整体一致

2019年宁波银行拥有17377名员工,较2018年的13893名员工,净增了3484名员工(增速达到24.79%);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拥有18750名员工,较2019年净增1413人(增速达到8.15%)。且从宁波银行各分行及附属机构的员工增长情况来看,相对较为均衡。特别是较快的员工数量增长且主体现在分行层面,说明宁波银行的业务人员数量应该是有明显增长(和下文的客户数拓展相对应)。

2、机构网点布局:6家跨省分行、3家非银金融机构、1家专营机构

(1)宁波银行目前拥有上海、北京、深圳、南京、苏州、无锡等6家跨省分行以及1家上海资金营运中心,从今年上半年的规模增长情况来看,均能维持15%以上的规模增速,。

可以看出,2020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在浙江省以外的分支机构拥有的总资产规模高达4994.16亿元(占宁波银行全部总资产的33.06%、较2019年提升1.06个百分点),如果加上资金营运中心则合计达到7103.54亿元(占宁波银行全部总资产的50%左右)。

(2)宁波银行还拥有永赢基金、永赢金融租赁、宁银理财等3家非银金融机构。可以说目前宁波银行仅缺消费金融等牌照未获得(正在申请中)。从牌照含金量来看,宁波银行已拥有其它银行最为羡慕的公募基金与理财子公司牌照,这将对其投资业务(含自营与代客)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支撑作用。

目前永赢基金的目前市场排名高达21位,较为引人瞩目。

3、零售业务占比:零售贷款与零售存款占比分别在30%与20%左右

宁波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较为均衡,虽然较2019年比例有所下降(零售端存贷款增速不如公司端),但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零售贷款占全部贷款以及零售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仍分别为31.48%和20.32%(2019年分别为33.96%和20.63%),这在中小银行中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且零售存贷两端没有明显短腿(零售存贷比为105.25%)。

4、重视表外业务:非保本理财与资产托管业务规模较高位居行业前列

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高达2661.79亿元,虽然较2019年下降0.53%,但在城商行中仍处于高位,绝对水平上仅低于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和南京银行。

此外上半年2020年宁波银行的托管客户数达到829家(2019年为533家),资产托管规模达到2.39万亿元,在城商行中仅低于江苏银行的2.82万亿。其中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与信托保管项目的托管规模增幅分别达到21%和35%和 10%,行外理财托管客户数达到113家。

5、中收上半年同比大幅增长近50%,代理类和消费信贷类业务贡献明显

2020年,宁波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其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26.03%,已经达到股份行的平均水平.

(1)2019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实现了52.02亿元的中间业务收入(2019年全年为77.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48%(2019年增速为34.34%)。

(2)2020年上半年的52.02亿元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其中代理类业务达到29.98亿元、银行卡业务达到18.7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53.79%和47.14%(2019年分别为31.07%和55.03%)。也即上半年宁波银行这两类中间业务收入的净增量分别达到10.50亿元和6亿元。

其中银行卡业务收入的增量主要由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续费等消费信贷业务推动,而代理类中间业务收入则主要由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和基金、保险等产品的代销业务推动。

二、宁波银行的发展历程简述(一)宁波银行规模跃居至城商行第4位,但其也曾在2011年缩表

虽然宁波银行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其也曾有过缩表历程。例如,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从2011年初的2632.74亿元降至2011年底的2064.98亿元。

不过自2012年以来,宁波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步伐大幅迈进,一路上扬。具体来看,2012年突破3000亿元,2013年突破4000亿元,2014年突破5000亿元,2015年突破7000亿元,2016年突破8000亿元,2017年突破1万亿元,2018年突破1.1万亿、2019年突破1.3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突破1.50万亿元。

(二)宁波银行的转型从2010年正式开始

1、从分析的角度来看,宁波银行真正的转型应该要从2010年算起。2010年之后的数年,宁波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相对其它银行而言开始愈发轻盈,其不仅在零售业务方面具有其它城商行无可比拟的优势,金融市场业务(主要以标准化为主且交易账户占比较高)占比更是高达45%以上,城商行可能也仅有南京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结构可与之媲美。

2、宁波银行在2010年制订了“三个三年”的战略目标计划(即成为一家令人尊敬、具有良好口碑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正如前文所分析地那样,2010年对于宁波银行而言是一个战略转折点,在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上便体现得非常明显。

三、宁波银行的发展经验总结(一)宁波银行的成功真正得益于始终坚持“客户数至上”的经营理念

客户数第一是笔者一直所特别强调的,实际上这也是宁波银行所一直坚持的,且近年来尤为明显,我们可以宁波银行的历次财报中很快速地寻觅到这一痕迹,宁波银行对客户数信息的披露让人惊讶。特别是针对三大具体业务条线(即零售、零售公司与公司),宁波银行在本地化客户数的覆盖上相继提出“211”工程和“123”客户覆盖率计划等具体量化要求,这实际上也是本地化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而我们也一直坚信未来客户端的业务方向应主集中于客户数量的积累。

1、2018年宁波银行推出“211”工程,即计划在2018-2020年期间,实现每家支行服务2万户个人银行客户、1000户零售公司客户、100户公司银行客户。

2、2019年宁波银行在“211”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123”客户覆盖率计划,即计划在3-5年的时间里,实现每家分行个人银行实现本地户籍人口数10%覆盖、零售公司实现小微企业目标客户20%覆盖、公司银行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客户30%覆盖。

(二)以小微企业作为发展客户条线的翘板

宁波银行将客户条线分为公司、零售公司和零售三类,其中零售公司条线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从其名称便可以看出宁波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定位是介于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之间,既可用来支撑零售业务发展,亦可为进一步拓展对公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打下基础。因此经常被人们忽略的零售公司业务条线,恰恰是宁波银行运作模式得以成功的秘诀。

1、目前宁波银行零售公司条线的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达到1140亿元和925多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3%和19%)。特别是宁波银行零售公司条线的客户数已经达到32.30万户,意味着户均存款和贷款分别提升35.29万元和28.64万元(2019年仅分别为31万元和26万元左右),较为分散,资产质量和客户成本也就更有保证。

2、宁波银行零售公司条线的发展战略由来已久,是典型的日积月累的过程,2012年时其零售公司客户数便已达到6.57万户。从其具体模式来看,同样是借助外部信息(如税务)等拓客渠道、采用网格化的推进模式、进行组合营销等等。

根据2019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宁波银行小企业专营团队达到280个、专职人员达到2183人,占全行员工数的12%以上,2018年与2019年全年分别新增450人和734人。

3、宁波银行在最初定位时便不只是把零售公司条线当成小微企业来发展,而是以其为翘板,在两端同时撬动公司条线和零售条线。

其在拓展零售公司客户时借助于组合营销的目标,进一步将客户细分为结算客户、授信客户、国际业务客户、理财客户、电子客户等等,聚焦小微企业现金管理、国际业务以及电子金融三大业务,并提供诸如现金管理、客户结算、国际业务、理财等各类产品与服务,如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科技贷,加强与政府、保险公司的合作,并通过深入园区等开展政策宣讲会和业务推介会等,以有效提升客户粘性,逐步提升小微客户的挖掘价值。

(三)整体分散与本地经营的原则并行

1、目前宁波银行已拥有6家跨省分行,其中2020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在浙江省以外的分支机构拥有的总资产规模高达4994.16亿元(占宁波银行全部总资产的33.06%、较2019年提升1.06个百分点),如果加上资金营运中心则合计达到7103.54亿元(占宁波银行全部总资产的50%左右)。

可以说从业务的整体地域分布来看,宁波银行已足够分散,且业务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北京等发达地区,这对其资产质量有了充分的保障。

2、在业务整体地域较为分散且集中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基础上,宁波银行还通过211工程和123计划等手段强化对各分支机构本地客户的全力争取,这实际上在坚持本地化经营和本地化集中运营的基础上,对宁波银行各分支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足够支撑。

(四)大力推动交易型业务和中间(表外)业务发展

1、宁波银行特别注重交易型业务的发展。虽然宁波银行的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同业中一直居于高位(2017-2019年分别为48.85%、50.51%和47.78%),2020年上半年进一步压缩至46.59%。不过宁波银行的投资类资产构成较为均衡,如2020年上半年7037.28亿元的金融投资余额中,债券投资、基金投资和非标投资分别占49.02%、17.10%和33.51%,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也在33.61%左右,因此金融投资在宁波银行的贡献比例较高,这可能也是宁波银行的净息差长期低于其净利差的重要原因。

2、宁波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卡结算、消费信贷手续费以及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代销等表外业务。实际上宁波银行在理财、资产托管、消费信贷等业务在中小银行中已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庞大的基础客户群,这基本上可以为丰富的中收来源奠定了基础。

(五)宁波银行不同于同业的贷款结构值得关注1、零售贷款的75%左右由消费贷款构成,上半年发力个人按揭贷款

上半年宁波银行利差空间最高的零售贷款较初仅增长9.76%,其个人消费贷款、个体经营贷和个人按揭贷款则分别增长3.62%、24.15%和141.44%,消费贷款占零售贷款的比例也从2019年的85%降至75%左右。可以看出上半年宁波银行在按揭贷款和经营贷上持续发力,消费贷款由于存量较高目前发展相对平稳。实际上重视按揭贷款也是一家银行在规模不断扩张且规模接近大中型银行的过程中很自然的一个现象,因为这是最有利于积累客户、增加客户粘性的路径之一。

2、公司贷款投向自身特征较为突出

和同业大多聚焦于房地产业、市政、基建不同的是,宁波银行公司端信贷投放60%主要集中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和商贸业,这些领域大多是中小微企业的聚集地,我猜测寻找这三大行业的中小微企业龙头应该是主要方向。

考虑到多数银行对这三大行业的信贷投放比较审慎,而宁波银行在这三大行业中的投放比例如此之高以及令人难以想象的资产质量却是值得深思甚至怀疑。

进一步从地域分布来看,宁波银行的信贷投放主要集中于浙江和江苏两地(分别汇聚了全部公司信贷投放的64.66%和22.66%),且较2019年的62.99%和22.56%均有提升。

(六)近两年的一些变化小结

近两年主要的经营模式是坚持以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同步经营(并非传统的资产带动负债或负债带动资产模式)为核心,优化资产结构,推进公共资产提升;加大负债业务推动力度,扩大负债业务基础客群,以增加基础存款等。

1、目前宁波银行的零售业务结构基本已经稳定(即零售存贷款比例分别在30%和20%左右)。

2、2012年以来宁波银行的客户端战略专注零售业务条线的发展、2015年以来的客户端战略重点聚焦零售公司条线(即中小微企业)、2018年以来则注重三大业务条线的本地客户数积累与覆盖等。特别是注重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潜在基础客户,并进行业务拓展。

3、同时在以上客户端业务的基础上,宁波银行在资产管理(包括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资产托管等表外业务以及银行卡、代销等中收业务上积极发力,以拓展盈利来源和强化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

此外宁波银行一直以来还特别强化自身在投资端的交易水平,其债券投资交易能力在城商行中可以说并不亚于南京银行。

4、宁波银行在省外区域的布局已经营业网点逐步下沉到大型社区和强乡重镇,力求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面覆盖,为拓展基础客户打下坚实基础。

事实上正是战略的长期坚持、重点方向的灵活调整以及各类业务的全面发展、齐步前行,才使得宁波银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市场认可。目前宁波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和资产托管业务也在城商行居于领先地位,后续宁波银行将可以通过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等路径可以进一步增强客户的粘性,并借助于所谓的“211”工程和“123”客户覆盖率计划有效地拓展和积累客户,进一步挖掘客户的潜力,支撑资产负债两端同步前行。

【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任博宏观论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