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生活 > 正文

上海银行获评一季度城商行净值型理财综合能力第1名(上海银行财富管理再添新翼:入围“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

  在中证金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净值型银行理财综合能力评价排名中,上海银行在60家城商行中排名居首。通过打造“优选货架+优质服务”,上海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完善产品布局,积极构建全流程客户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超4000亿元,继续稳居城商行首位。2020年以来,该行理财产品已为客户创造收益超过145亿元。

  优选货架打造专业产品线

  上海银行始终把“客户理财需求”作为资管业务发展的源动力,根据客户的不同投资需求及风险偏好,依托强有力的投研支撑和完善的风控机制,不断丰富理财产品货架,专业化打造了涵盖现金管理、固收类、混合类的多元化产品线。

  基于理财客户特征及需求,上海银行重点布局中等风险以下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旗下“易精灵”、“净享利”产品以“申赎便捷、兼顾收益性与流动性”为特色,深受投资者的青睐;在此基础上,上海银行积极布局“固收+”及混合类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资产为基础,采用固收增强、打新、量化对冲、权益多头等投资策略,形成了“多资产、多策略、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产品特色,在风险可控的同时,提升了产品收益弹性。旗下“价值甄选”、“核心优选”、“安心颐选”等产品,自产品成立以来净值表现稳定,已兑付产品均为客户取得了高于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

  优质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上海银行主动适应理财业务转型要求,构建投资全流程客户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创造更优客户体验。

  上海银行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产品宣传以及理财投资教育,帮助广大投资者提升产品认知,树立正确、科学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通过新技术运用,重塑电子销售渠道购买流程及界面展示,提升客户购买体验;上海银行还持续完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通过信息披露机制优化,增加市场热点及焦点事件解读等信息传达,提升售后服务及客户咨询的响应能力,全方位陪伴客户成长,打造优质客户服务口碑。

  据了解,中证金牛净值型银行理财综合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定量评价为主和定性评价为辅的方法,考察的维度包括管理规模、产品业绩、信息披露、产品丰富度等。事实上,凭借令客户满意的理财产品、客户服务,上海银行近年来已先后荣获金牛理财银行奖、金理财年度城商行理财卓越奖、金琥珀卓越资产管理银行等多项殊荣,品牌影响力及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

  上海银行将继续围绕“客户理财需求”,丰富理财产品货架,持续优化客户体验,同时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打造面向城市居民的理财专家。

  2022年1月27日,第二批“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正式公布,上海银行成功入围,成为目前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财富管理业务资格的唯一一家城商行。这标志着上海银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财富管理业务正式拉开帷幕。

  较早布局大湾区的城商行之一

  2013年,上银香港正式成立,上海银行成为首家设立境外分支机构的城商行。2018年该行又在总行层面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业务推进委员会,并搭建了深圳分行、上银香港、上银国际协同参与、互联互动的经营架构。

  除此之外,得益于沪港台三地上海银行(上海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22年的平台搭建和业务合作,三家银行聚焦大湾区经济发展,在跨境业务、银团贷款、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成果丰硕。

  在财富管理方面,一方面,内地投资者对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港澳地区投资者也希望分享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红利。“‘跨境理财通’有效提升跨境投资便利化程度,为大湾区居民分散投资风险提供更为安全的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的投资产品。”上海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得益于在大湾区完善的机构布局和良好的客户基础,我们将继续发挥跨境合作平台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聚焦客户需求 打造优质服务

  事实上,从去年5月份“跨境理财通”细则发布开始,沪港上海银行已在业务流程、目标客户、系统开发、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多轮对接,力争在入围后尽快开展相关业务,为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在产品甄选上,重点甄选“北向通”投资品种,基于两地客户风险特征偏好研究,搭建有吸引力的产品供应池,涵盖代销公募基金与代销理财公司产品等投资大类;在交易体验上,完善交易流程,依托网银等数字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加高速便捷的跨境投资旅程;在投资者保护上,切实履行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义务,一是在投前和投中为港澳投资者遴选真正与其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投资产品,二是配套定制投后服务方案;明确跨境投诉和纠纷处理机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贯穿业务全流程,提升客户投资安全感。

  下一阶段,上海银行将秉持“精诚至上、信义立行”的价值观,发挥自身在大湾区的机构布局优势,加大境内外的财富管理业务联动、发挥协同效益,以客户为中心,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

  对话资管30人

  在资管新规发布一年多后,银行资管转型逐步进入深水区。

  一边是理财子公司紧锣密鼓的批筹和开业,另一边是银行理财业务转型逐渐深入。各家银行目前转型节奏如何,关于理财子公司设立正在做哪些工作,以后的业务定位和设想是怎样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银行金融市场部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武俊,他透露,上海银行目前同业口径净值化产品已超过一半;由于不同类型产品转型难度不一,根据由易到难的思路,接下来将着力推进开放式产品的净值化转型。

  理财子公司建设方面,目前正重点推进建立独立的标准化资产风险评估体系。节奏上,理财业务转型与理财子公司的筹备基本同步。目前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均为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初期主要围绕母行战略,用足功能服务于母行客户的投融资需求,公募和私募业务并行存在。

上海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武俊-资料图
上海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武俊-资料图

  首先围绕母行战略服务客户

  《21世纪》:资管新规落地一年多以来,目前上海银行资管新老业务转型进展如何?

  武俊:我行目前按照同业口径统计的净值化产品占比超过50%。具体类型上看,现在完成转型的主要是封闭式产品,这类理财产品由于流动性易于管理,转型难度相对较低。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开放式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按照产品转型难度由易到难有序推进,成熟一个转型一个。在过渡期结束前,我们将在把握好转型进度的基础上,实现新老产品的平稳过渡。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提出了“新老划断”的转型要求。老产品中消化处置难度较大的资产主要包括未上市股权、过渡期结束后存续期仍然较长的非标资产。我行理财业务中难以消化处置的资产规模较低,转型的历史包袱较轻。

  《21世纪》:目前各大行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备工作,上海银行也已经公告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目前进展如何,重点在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武俊:今年1月18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议案之后,我行即已启动筹备工作,目前申报材料已经基本准备好,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由于各家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基础、业务结构各不相同,监管部门根据各行理财业务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监管,采取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

  我行围绕设立理财子公司正重点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三大块:第一块是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体系。目前独立风险评估体系的人才队伍和评估框架及评审机制已基本搭建,并开始运作。以后理财投资信用债会越来越多,对标准化资产评审效率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我们会通过各种维度采集数据,建立一个合格债券库。

  第二大块是系统。目前的销售是嵌在母行内部的,未来需要建立独立的理财TA系统。同时,按照加强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要求对资产管理系统做进一步升级改造。理财TA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都完成之后,还需要推进智能投顾等系统的建设。

  第三大块是投资管理。子公司模式下,将逐步搭建覆盖固收类、权益类、混合类产品的产品体系,核心产品是债券类和股债混合类产品。将根据产品体系的设想打造投资团队,并实施投资经理制,即一名投资经理管理一只产品或者数只产品的模式。目前我行正在充实的是信用债的投资和交易团队,同时配备研究人员,做好信用债的研究,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把握好信用溢价的获取机会。

  《21世纪》:一年多以来,大家对理财子公司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理财子公司将来会如何开展业务,与母行的关系怎样处理?

  武俊: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从具体业务的开展角度来看,在与母行的协调联动等方面与内设资产管理部会有所不同,但是在独立性和开放性上会更高一些。一开始可能主要体现在资产端,理财将主要在自己的风险框架下进行资产投放。

  初期在渠道方面变化并不大,主要还是通过母行渠道进行销售。从长远来看,未来渠道选择更加丰富,可以与其他市场化渠道合作。

  目前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基本是银行的全资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的定位首先是围绕银行的战略服务银行的客户,银行的客户比较多,这些客户有各类投融资需求,理财子公司天然会为这些需求服务。所以会用足资产管理功能,公募和私募业务并行,除了权益的、债权的标准化产品,一些另类需求会通过私募产品来满足。理财子公司产品和业务结构的区别,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家银行客户结构和需求的差异。

  重点关注低波动权益资产

  《21世纪》:去年下半年,金融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今年上半年有所回暖,但目前内外部环境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复杂因素。你如何判断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形势和利率走势?

  武俊:全球经济走弱,部分央行已经释放出宽松信号,全球流动性有再次走向宽松的可能。国内财政政策继续发力,基建补短板、减税降费的效应逐步释放;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改善,社融已经恢复到较好的增长水平,都将推动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全年通胀水平应该在可承受范围内。随着流动性分层的缓解,央行将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变化形势预调微调。“两轨并一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背景下,市场利率不会大幅度上升。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未来利率大概率呈震荡走势,不会出现快速上行。

  银行理财配置上,一方面,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固定收益类资产仍将是理财资产配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还需不断提升久期管理、信用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布局资本市场也将是以价值投资为主,重点关注能带来稳定回报的低波动权益资产。前期市场对利空因素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和消化,而企业经营在不断改善,未来银行理财可以逐步布局资本市场。

  《21世纪》:去年出现一些债券违约、股权质押爆仓等方面的风险,监管及时出台政策,效果也很明显,目前也有银行机构的风险暴露。你如何判断当前市场的风险?

  武俊:一些外部形势的变化值得关注。首先,未来同业信用会有所分化。市场对同业信用风险的担忧和流动性分层会逐步得到缓解,但未来市场对不同资质同业机构的定价会更加合理,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的运营治理和结构优化,这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企业信用风险还会持续暴露,但违约率会保持在合理水平。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合理的风险暴露属于正常现象,这也说明风险在得到有序释放。

(责任编辑:马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