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买的股票、基金亏麻了,让我本就不富裕的钱包雪上加霜!新的一年,怎么才能‘钱生钱’?”最近,手握一笔年终奖的杭州市民蔡女士有些苦恼。
事实上,和蔡女士有着相同烦恼的人并不在少数。过去一年,我国各大主要银行分别于6月、9月、12月先后三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市面上年利率3%以上的存款产品几乎难觅踪迹。
进入2024年,各大银行的存款情况如何?哪些产品更受欢迎?都有什么特点?普通老百姓又该如何投资理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部分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仍需“抢”
春节前,记者咨询了杭州几家银行后,发现大额存单仍然供不应求。
兴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称,该行的大额存单20万元起存,6个月的产品年利率为1.9%,1年期存款年利率为2%,3年期存款年利率为2.6%。
“3年期的大额存单已经售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短期的大额存单,比如:3个月—1年期的产品额度还有,市民可以登录手机银行进行购买。“2年期和3年期的大额存单额度非常紧张,如果需要购买,市民可以提前跟网点的理财经理进行预约。”
记者从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该行的大额存单额度比较充足,但是,经过连续降息,目前2年期以上的大额存单的利率基本和定期存款保持一致。
登陆工商银行APP,记者查询后看到该行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利率分别为1.8%、1.9%、2.35%、2.4%;而该行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只需50元起存,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存款利率为1.7%、1.9%、2.35%、2.4%。
“前几天,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之后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市场流动资金也会增加。对于我们银行来说,吸储的成本会逐步降低,按照以前的趋势,降准之后银行大概率会继续降息。”工作人员表示。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该行2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只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高0.05%。“大额存单仍然十分紧俏,靠抢才能买到,对老年人来说利率能高一点也是好的。”
在调研过程中,银行的工作人员均告诉记者,存款利率大概率还会下调,大额存单仍然紧俏的原因是市民不仅能提前锁定收益,急用钱时还能转让。
发售当天即售罄,国债同样不好“抢”
除大额存单外,能够保本的储蓄国债同样“一债难求”。
储蓄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分为凭证式和电子式两种。
按照惯例,储蓄国债通常在每年的3月至11月期间发行,每次的发行数量都有限制,因为安全、购买门槛低且收益有保障,它一直备受市民青睐。
“国债销售向来火爆,我们网点一般开售后半天时间就销售一空,大部分国有大行的额度1个小时就能抢完。”杭州一位股份制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表示,国债拥有一批固定的客群,购买者以60岁左右的老年人为主。
记者注意到,2023年储蓄国债的利率也在逐步下降,以三年期国债为例,2023年3月该产品的年利率为3%,到11月时已经降到2.63%。而在2022年11月,最后一批储蓄国债三年期年利率为3.05%。
“去年3月、5月和7月因为国债利率突然大幅下调,导致销售有过短暂遇冷的现象。但下调后的第二个月,市民接受了新的利率,马上又恢复到需要抢购的节奏!”民生银行杭州分行的理财经理回忆道。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储蓄国债拥有两大优势:
一是电子式的储蓄国债是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按年支付利息的产品,适合部分投资者存本取息的投资习惯;
二是如果投资者在银行购买定期存款,一旦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非常不划算。但如果提前兑取国债,可以根据实际持有的时间和相对应的分档利率计付利息。以2023年11月发行的两期国债为例,从购买之日起,持有期限不满半年不计付利息,满半年不满1年的按年利率0.35%计付利息,满1年不满2年的按年利率1.1%计付利息,满2年不满3年的按年利率2.12%计付利息;持有第八期国债满3年不满4年的按年利率2.57%计付利息,满4年不满5年的按年利率2.68%计付利息。
2024如何投资理财?
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理财经理徐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最近股市波动比较强烈,大家的投资信心会受到一定的打击,因此接下来主打的理财策略是“稳”,市民可以聚焦一些低波动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资产稳,净值稳,策略稳,可以有效提升客户的投资和持有体验。
“整个金融市场震荡比较厉害,资产的价格在下降,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在下降。但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储蓄国债这些非常稳健的产品,它更受普通投资者的欢迎。”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道。
董希淼建议,市民应该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综合来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更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市民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产品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和储蓄国债等产品。
另外,董希淼特别提醒,投资理财要从个人的风险偏好、投资能力、投资经验等基础出发做好资产配置。投资一定要买自己了解的产品,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现在,很多投资者,尤其年轻人群体,在投资时容易出现“羊群效应”,大家买什么就跟着去买什么,这个做法不是特别可取,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越牛新闻综合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