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也运也 编|顾柠
近期,交银理财与中银理财相继“换帅”。8月6日张宏良因工作变动辞任董事长一职,无独有偶,7月10日,中银理财刘东海因到龄退休辞任该司董事长一职,而刘东海的隐退,意味着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的首任掌舵者正逐渐淡出舞台,目前仅农银理财马曙光、中邮理财吴姚东依旧是首任董事长在位掌舵。
遥想当年,国有行理财子率先成立,本应借助母行庞大客户基础在理财市场中独占鳌头,然而,五年沉浮之后,股份行理财子弯道超车,规模净利双双反超。数据显示,2023年末理财子产品规模前三已悉数让位股份行理财子——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去年唯一进入前三排名的建信理财今年已然滑落第七,中银理财、工银理财则分别以1.63万亿、1.60万亿屈居第四、第五之位。
统观两大赛道发展,国有行理财子落后股份行理财子背后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01
交银理财、中银理财相继换帅,国有行理财子首任掌舵者逐渐退出舞台
大行理财子公司,迎来了密集“换帅”,8月6日,交银理财张宏良因工作变动辞任董事长一职,早在7月10日,中银理财董事长刘东海因年龄原因辞任,而随着刘东海的隐退,国有行理财子自成立起的首批董事长目前仅农银理财首任董事长马曙光与中邮理财首任董事长吴姚东二位尚“力行其事”,继续掌舵。此外,《行长速览》发现,除各国有行董事长接踵调整外,各司总裁已悉数换新交棒。
日前,交银理财发布关于董事长辞任的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8月6日收到张宏良的书面辞职报告,张宏良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张宏良,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自2022年4月起任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9月起任公司董事长、董事。曾任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期间曾兼任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据21金融圈消息,后续其将出任交银施罗德基金董事长。
而早在一月前。7月10日,中银理财于官网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收到刘东海辞呈,因年龄原因,刘东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以及董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职务。资料显示,彼时2019年中银理财开业之际,刘东海便作为首任董事长接掌帅印,至今已逾数载。
公开资料显示,刘东海出生于1964年,曾任中国银行总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养老金融部总经理,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等职务。
高层更替,若大河奔流,终有曲折。此番刘东海的退隐,标志着国内已有四家首批开业国有行理财子——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首任董事长,进行更迭调整。仅农银理财董事长马曙光与中邮理财董事长吴姚东依旧作为首任掌舵者履行职责。
具体来看,2022年9月,交银理财首任董事长涂宏因工作调动而卸任,张宏良接替其位直至此番辞任;2021年4月,王海璐接替首任“一把手”顾建纲出任工银理财董事长,后于今年5月因工作调动辞任;2023年7月,建信理财首任董事长刘兴华因年龄原因卸任,同年10月张跃云接棒董事长、执行董事职务,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
除各大行理财子董事长陆续调整外,六大行理财子公司的总裁更是相继调整,目前均已换任。具体而言,2020年6月,宋福宁接棒中银理财首任总裁王卫东;2021年5月,彭琨接棒中邮理财首任总裁步艳红;2022年3月,建信理财首任总裁谢国旺卸任,同年8月马勇接棒上任;2022年11月,交银理财首任总裁金旗因组织工作安排辞任,2023年4月由陈春晖接棒上任;2023年10月,高向阳接棒掌舵工银理财,该司首任总裁唐凌云到龄退休;2024年3月,毛焱接替农银理财首任总裁段兵。
02
理财子江湖五年沉浮,国有行规模、净利让位股份行
2019年6月,由国有行先打头阵,我国第一家银行理财公司成立,五载光阴倏然而过。掌舵者接连变阵之下,国有行理财子交出的答卷却依旧不如人意,产品规模、净利双双被股份行理财子超越。
本来,借助于母行的庞大客户基础,各国有行理财子在规模和盈利上应更具有拔得头筹的优势,但时至今日国有行理子却依旧未能如人所期。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国有行理财子产品规模虽仍在前列,却已退居三甲之外,被股份行理财子后来居上,实现超车。
具体而言,前五理财子依次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中银理财和工银理财。其中,招银理财以2.55万亿元的规模位居首位,较上年同比下滑4.49%;兴银理财紧随其后,规模达2.26万亿元,同比增长8.18%;信银理财则以1.67万亿元规模跻身第三,同比增幅12.34%;中银理财下滑7.39%至1.63万亿元;工银理财下滑8.78%至1.61万亿元;农银理财亦下滑10.61%至1.59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还位居第三的建信理财较上年同比锐减21.55%至1.50万亿元,滑至第七位置。
正如上文所言,国有行理财子让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早有趋势。2021年末,规模前三中仍有两席为国有行理财子所占,分别是招银理财(2.78万亿元)、建信理财(2.19万亿元)与工银理财(2.02万亿元)。然而到了2022年末,前三席中便仅存建信理财一家国有行理财子,分别为招银理财(2.67万亿元)、兴银理财(2.09万亿元)与建信理财(1.91万亿元)。如今,国有行理财子更是让位“前三”。
规模滑落之际,国有行理财子的净利润表现也略逊色于股份行理财子。国有行理财子方面排名从高到低来看,2023年,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分别实现净利润16.28亿元(-12.19%)、15.97亿元(-54.67%)、13.25亿元(7.20%)、13.23亿元(-53.42%)、12.40亿元(4.39%)、8.41亿元(-33.83%),合计79.54亿元,较2022年末总额同比下滑33.23%。
而反观股份行理财子方面,2023年,招银理财以31.90亿元净利规模,成为唯一一家净利润突破30亿元“大关”的理财公司,稳居榜首,此外,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光大理财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5.82亿元、22.55亿元、18.85亿元、17.64亿元,均超越了国有大行理财公司。
03
业绩困境三重因素,客群偏好、策略差异与渠道拓展或成诱因
事实上,国有行理财子公司整体业绩不佳或受制于多方面原因。首先,国有行理财子客群多为中老年人,风险偏好较低,理财产品易转化为存款;其次,股份制银行因信贷投放瓶颈和净息差收窄等因素,更注重理财业务,给予理财子公司更多独立空间,促进了其规模增长;再者,跨行代销成为股份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增长的重要途径,而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因对母行依赖度高,代销产品数量相对有限,从而有所限制理财产品规模扩张。
首先是客群偏好方面,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分析称,部分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业绩较股份制银行尚有些许差距,投资者“用脚投票”选择产品业绩更好的资管机构。同时,国有大行理财子的客群更多为中老年人,对于收益波动较敏感,此类客户的风险偏好更低,一部分理财产品在行内转化为了存款,进一步加剧理财规模流失。
其次是策略差异方面,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看来,规模分化与不同类型银行的策略有关。就传统的表内信贷业务而言,股份行面临一定的信贷投放瓶颈,加之净息差收窄和资本成本等因素的考虑,表内扩张的动力趋弱,而是将重心放在理财等轻资本业务上。在此背景下,股份行在整体战略制定、渠道策略等方面给予了理财子更多的独立自主空间,在行内客观上给理财子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再者则是渠道拓展状况,有业内人士表示,“渠道依旧是影响理财公司产品规模的主要因素。”对于股份行理财公司产品规模的“逆袭”,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称,国有大行理财公司母行渠道优势突出,但以直销模式为主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其规模增长受限;反观部分股份制银行,因积极拓展代销渠道实现了产品规模的较快增长。
根据公开信息,多家股份行理财子在代销渠道拓展上发力较多。例如兴银理财,据其母行年报显示,累计开拓中小银行代销合作机构超430家,持续挺进农村金融市场,居理财子公司之首;信银理财围绕“10+3+N”行外渠道布局规划,年末代销机构接近140家;浦银理财的行外代销规模一度在8个月内猛增2200亿元,助增公司管理规模在年末进入“万亿”行列。
而反观母行渠道优势突出的国有大行理财子,却因为对母行依赖程度高在代销渠道拓展方面相对受限。普益标准报告显示,国有理财公司整体被他行代销的产品数量占比仅22%,主要系符合它们要求的代销机构相对局限,合作的代销机构数量少,并且未与现有合作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其中,仅交银理财报告期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 6625.36 亿元,高达占比 53.80%,拓展行外代销表现积极。
上一篇:新时达可转债发行网上路演
下一篇:巴曙松:走向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