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现了一个新的金融漏洞:稳定币漏洞。稳定币是使用加密数据库技术构建的基于美元、日元或英镑的支付平台。
金融机构总是在寻找漏洞伺机钻制度的空子。这通常意味着在一个司法管辖区避开资本要求或流动性比率,而在其他地方采取更宽松的标准。新的稳定币漏洞允许绕开一套不同的金融标准,即社会上的一系列反洗钱法规。
我将以PayPal为例来解释一下这个新漏洞。
PayPal目前为其客户提供两种受监管的美元支付平台。第一种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很熟悉。它是一个传统的PayPal账户,具有美元余额,包括PayPal的旗舰平台以及PayPal旗下的Xoom和Venmo平台。这些平台都有严格的反洗钱管控。
第二种是PayPal比较新的稳定币平台PayPal USD,该平台的反洗钱管控比较宽松。PayPal USD是基于当今最流行的加密数据库之一以太坊建立的。存储在加密数据库上的美元通常被称为稳定币,最著名的稳定币有Tether和USDC。
那么我上面说的更宽松的反洗钱管控是什么意思?
如果我想在PayPal的传统平台上给你转账5000美元,PayPal首先要给我们双方授权。它通过强制我们完成一个开户程序来做到这一点。PayPal将对我们双方进行尽职调查,收集并验证我们的ID,然后将我们的信息与各种监管黑名单(如制裁名单)进行比对。只有在我们通过了一系列的检查之后,PayPal才允许我们使用它的平台进行5000美元的转账。
这与PayPal的新稳定币平台的支付方式不同。
首先,我们都必须创建一个以太坊钱包。这个操作不需要身份检查。现在我们可以访问PayPal的稳定币平台了。接下来,我要往我的钱包里存入5000美元。我可以从已在PayPal稳定币平台上持资的第三方那里获得这些资金,比如friend,或者从向我购买商品的人那里获资,或者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那里。同样,此交易不需要ID。一旦我有了资金,PayPal就将处理我给你的5000美元转账。
你能看出区别吗?在通过PayPal传统平台进行的交易中,PayPal一直在努力了解每一个参与者。在第二种情况下,PayPal并没有全力收集我们的信息。由于没有我们的姓名、实际地址、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它无法对照各种监管黑名单进行全面的交叉核对。
更具体地说,PayPal的传统平台尽最大努力阻止受制裁者进行注册和支付。但如果受制裁者想使用PayPal的新稳定币平台,PayPal基本不会阻止他。
运营传统金融平台的最大支出之一就是反洗钱合规。必须部署程序员来设置登录和筛选过程,还必须雇用合规官员。如果一笔交易有可疑之处,可能就会导致交易暂停,交易必须由其中一名官员进行繁琐的调查。该平台将遭受客户信誉损失——没有人喜欢延迟。
这就是稳定币漏洞的起点。
PayPal可以通过将客户从其传统平台转移到其PayPal美元稳定币平台来降低了解客户的成本。现在,它可以在不要求ID的情况下支持客户操作。由于它不再收集用户群的个人信息,触发可疑标记的交易也就越来越少,而且很少被列入制裁黑名单。这意味着延迟问题和耗资的调查也就更少了。PayPal现在可以解雇一大批合规员工了。成本的降低导致收入的大幅增加,最终带来股价的飙升。
目前,PayPal的稳定币平台仍然很小。正如本文顶部的图表所示,该平台只有1.5亿美元价值。而PayPal传统平台则要大得多,持有余额价值约400亿美元。不过,考虑到合规成本差异,我怀疑,如果PayPal的稳定币平台的增长以牺牲其传统平台为代价,那么PayPal将乐见其成。
我以PayPal为例,但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整个金融行业。如果金融体系中的每一家银行都转变成为提供金融服务的稳定币平台,不再使用他们的传统平台,那么该行业的反洗钱合规总成本将大幅下降。
到目前为止,我只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做阐述,那么从其他角度来看会如何?社会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即防止不良行为者利用金融体系。通过要求金融机构承担对其平台用户进行尽职调查的费用,这项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委托给了金融机构。这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这些成本中有很多最终都转嫁到了我们这些用户身上。
如果像PayPal这样的机构转向不审查用户的基础设施,那么资源就不会再用于我们预期目的,我们设定的更广泛的目标也会被颠覆。这是我们想要的吗?我建议还是不要这么做为好。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币圈波动大,投资需理性。
来源:雪球App,作者: 新雨春韭,(https://xueqiu.com/7045644041/217958141)
先开门见山。所有的估值,无非是衡量一个股权的要价,与我今天要付出去的钱是否相称。也就是说,我今天投出去的这笔钱,未来能够收回多少?其次,资金有时间价值,明年的1元钱,不如今天的1元钱值钱; 资金有风险折价,无风险的1元钱比有风险的1元钱值钱;资金还有机会成本,我买国库券无风险还有3%回报呢,为什么要买经营上一定会有风险的企业的股权?
好在,有资本定价模型NPV,以及由之而来的DCF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法DCF(Discounted Cash Flow)。 这也是唯一能够精确的计算股权当前价值的方法。我们也都知道,这也是巴菲特毛估估的估值方法。
然而, 在事实上,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XX股票目前市盈率XX倍,位于过往5年的多少分位,目前是低估还是高估等,看起来,判断高估低估常以PE倍数同过往常规比较。由此,也经常会出现争吵,比如高速增长的成长股的过百倍PE,有的认为是泡沫,有的认为是合理。
就的估值,我都问过唐朝:这陕煤过往十几年的PE都在10倍以下,你为什么还是按照4%的无风险收益率去套25倍PE去算它的合理价值呢?当然,我内心里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何消费品按25倍PE大家都觉得正常,而煤炭,基建,乃至银行,却长期在10倍PE以下呢?
或者这么说,长期以来的观点是DCF估值方法虽好,但很难准确预估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因此只是理论上正确; 常用的,最易用的,还是根据经验值算算市盈率来的方便。
然而,今晚我突然发现,我们常用的简单易用的PE法,其实背后的逻辑就是DCF法,最终,市场上所有投资者心里的锚,还是根据DCF自由现金流折现来的。
不信,具体我们来看看案例:
这里解释一下,避免大家看不明白。 r是我们心中的机会成本,比如4%就是目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阶段一是这个企业的净自由现金流(注意不是净利润。我发现很多人这里概念错误)前5年以8%的速度增长; 阶段二是后5年,只有2%跟随通胀的增长率。 好了,注意右边黄色,这时,NPV对应当下的earning,PE倍数就是11倍。
关键来了,阶段三是假设经过了10年,以后 企业再也不增长了,但也不倒闭,维持着第十年的自由现金流永续存在(事实上现实中不可能),那么,我们发现,如果考虑它的永续价值现值,总的NPV对应的PE倍数就是39倍。
因此,企业是否长期存在,或者更准确的说,企业是否能永续产生自由现金流,是PE倍数高低的核心。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基建,煤炭等企业的PE倍数长期低,因为人们不认为这是可以永续经营的企业。基建项目做完了就没了,煤炭也总有开采完的一天。
那么银行呢?我们看看宇宙第一大行的自由现金流,就恍然大悟:
谈利润没用,自由现金流才是真家伙。所以,像这样,可能拉齐了,10年的自由现金流累积还是负数,NPV可想而知。作为股东,唯一确定装到口袋里的,就是大概年化5%受益的分红了。再考虑到4%的无风险利率,那是来赚这1%的?所以,银行的PE也是常年都是个位数也是有原因的。
再看看成长股的模式:
假设一个成长企业,前5年以每年30%的速度成长,后5年降为10%,我们发现,即使永续成长为0,但只要假设企业永续经营,按照DCF自由现金流折算,仍然可以享有129倍的PE! 这,就解释了百倍市盈率背后的逻辑。
当然,企业永续经营很难,也许只有才能做到。但至少我们心中有了杆秤,这个秤不是因为经验如消费行业的估值都这样所以就人云亦云...... 这些是果,我们今天知道了因。
目前,随着大盘的暴跌,很多优秀企业,不说它永续,起码经营20年是没有问题的,这些企业的估值已经到了十几倍。显然,它们的投资价值已经凸显。比如说#美的集团000333# ,我们即使只是假设它只能存在20年就关门清算,前10年7%的年度增长,后10年3%的增长,其合理的PE也应该是24倍。目前只有14倍,明显低估了。
行文到此,转一篇网上的文章,写的挺好的。但是,作者没有点透,或者没有考虑到,他文中现象的背后,核心原因就是自由现金流折现这个因啊!
---------------------------------------------------------------------------------------------------------------------
市场给不同公司的估值总是天差地别。
有时候我们觉得低估了,但他还是不停的跌,有时候觉得他高估了,但他还是一个劲的涨!
凭什么比白药估值高,比估值高,万科比估值高呢?
到底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或者行业的合理估值呢?
接下来,我们从五个方面来探究一下。
在中国,银行的绝对利润肯定是最多的,比如2021年的利润是3483亿,但PE常常只有4.8倍!
但是对比一下,利润也就130亿左右,好比是身上掉下的一根毛,但PE最高达到了200多倍,现在也还有120倍!
但即便估值这么低了,他过去一年多,股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甚至时不时地还跌一下。而则是一路暴涨,直到去年年底才开始调整。
为啥的利润是的近30倍,但估值却只有宁德时代的4%呢?
这主要就出在成长性上。
假设一家公司的净利润是100万,再分别假设它的利润按照0%,20%,30%,50%和100%的速度增长。
那么5年后,它的利润分别是100万,249万,371万,759万和3200万。
不同的增速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天差地别的。如果企业的利润不再增长了,那么每年的利润就恒定在100万,但如果每年都增长100%,5年后,利润就增长到32倍了。
相当于5年后,一年的利润顶现在干32年。
对于不成长的公司,我们花1000万买下它,可能都嫌贵,因为要10年才能回本。
但买一家连续5年利润增速100%的公司,花4000万都是值得的!
再算算估值,假设股价不变,第一年的PE是100倍,那么5年后的PE就直接被降到3.12倍了。
这就是用高成长来化解高估值。
所以估值高不可怕,可怕的是高估值还没有成长性。
但是在判断公司的成长性时,要相当小心。
举个例子,假设你要买下一个奴隶的一生。其中一个是60岁,另一个是20岁。
你可能给60岁的出价30块,给20岁的出价150块。
因为你知道这个年轻的奴隶创造的价值会不断增加,而年老的这个会不断减少。所以给年轻人高估值是合理的。
但假如这个年轻人有心脏病呢?相信你就不会出这么高的价格了,而心脏病这个事,不是看脸就能看得出来的。你把他买回去后,第二年就死了,那你就成为冤大头了。
买公司的股票也是这样的,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成长性是一个很难判断的事。
判断成长性时,要注意三点:
1.未来成长性比历史成长性重要得多!
很多人都喜欢去翻历史报表,但历史的成长性不代表未来就能保持高成长。我们应该多关注公司的战略,行业的趋势,竞争对手的变化等。从报表中跳出来,去看整个商业模式。这才是投资者应该有的样子。
2.不要迷信高成长
为什么今年亏损的人这么多,因为大家相信这些成长股能一直高成长下去。
但这根本不可能。
A股一共4600多家企业,近三年每年保持利润增速大于30%的企业只有92家。
近四年每年保持利润增速大于30%的企业只有35家。
而近五年每年保持利润增速大于30%的企业就更少了,只有12家。
保持30%的增速都无比困难,更何况是50%和100%了。
所以一旦某个企业或者行业有异常的高增速时,都要特别当心。第二年增速一旦下滑,股价就是暴跌!
3.内生成长性比外生成长性更重要
所谓的内生成长性,指的是公司靠自己的主营业务的增长,获得更多的利润。
但有些企业的利润是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比如,卖了一栋楼,收购了一家公司,理财炒股等。
盈利能力有三个参考指标:毛利率,净利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
的估值为啥比高?
很明显,的毛利率、净利率和ROE跟都不一个水平的。
这就是说更赚钱,所以市场自然更愿意给更高的估值。
一家公司之所以更赚钱,一定有某种竞争优势,比如,品牌、规模优势、牌照、专利等。
如果我们再对比一下行业,也会发现,消费和医药的估值通常都比较高,因为他们的盈利能力通常更强。
而纺织服装、建筑、汽车的估值相对就不高,因为这些是衰退行业,很难有高水平的盈利能力。这里面尤其要注意ROE这个指标。
巴菲特说,长期投资一家企业的收益就约等于这家公司的ROE。
所以ROE高的公司,通常是好公司。近三年能保持ROE在20%以上的公司有多少呢?
只有66家!
近五年能保持ROE在20%的公司只有31家。
所以看到了吧,好公司并不多。不过我们没必要用20%这么高的标准去选股,可以用15%,最低也不要低于10%。否则就没有投资价值了。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长期投资价值,就是只要基本面没变,泡沫没有疯狂就一直不卖的那种。
能赚钱是好事,但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一个国家每年GDP增速是15%,但5年下来,到处都是臭水沟和大烟囱。那么大家也会想方设法逃离这个国家。
什么是盈利质量呢?
1.扣非净利润才能真实反应公司的业务能力
上面也说,有些公司靠卖楼,炒股,收购,净利润大增。
但这些都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看报表时要把这些非经常性损益给排除掉,去看扣非净利润。
如果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差距特别大,那么算估值的时候,就要用扣非净利润。
比如,在2019年的时候,净利润是41.7亿,同比增长19.75。
但是2019年的股价却没涨多少,要知道前一年可是大熊市。
而且它的估值也没有提升,处于历史低位。
但是我们仔细看看财报就知道了,它的扣非净利润是22.9亿,同比减少了20%。说明它当年的主营业务下滑了。它炒股赚了近20亿。
因此,这明显不能说盈利的质量很好了。
2.经营现金流才能说明企业是否真的赚钱
假如你开一个小卖部,来你这消费的客户都是赊账。
表面上看起来,你一年赚了100万,但这钱可没进你腰包,所以你会面临很大的风险收不回这些应收账款。
比如在亏损前,市场就只给2倍左右的估值。
除了利润这个因素外,它的经营现金流一直都很糟糕。
而的市盈率常常都处于同行的前列,因为万科这么多年,每年的经营现金流都是正数。
同样的,恒大为啥PE只有1倍呢?也跟现金流关系密切。
经营现金流波动大没关系,但不能够长期处于负值状态。
如果一家公司利润率很高,经营现金流也很高,那么这妥妥就是一个现金奶牛。抓住这样的股票可就别放手了。
相反,如果利润很高,到经营现金流长期是负数,那么股价股价也很难长期跑出优势。
通常来说,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越长,市场给它的估值就越高。
比如和,假设两个公司的增长率相同,你愿意给谁更高的估值呢?
很明显,能活得更久的概率更高,所以同仁堂的估值就会更高。
再比如同样是电器企业,大家给的估值就比格力高不少,虽然前几年,格力的利润和增速都不比美的差。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格力的业务太单一,大家担心空调渗透率饱和后,它活不久。
泰坦尼克号快沉没的时候,都是先让孩子上救生艇,也就是这个原因。同等情况下,谁能活得更久,谁的估值就更高。
有一个富豪,身价1个亿,其中5000万是别人的借款,3000万是房产,2000万是现金。
另外一个富豪,身价也是1亿,但全是现金。
你愿意嫁给谁呢?
很明显应该嫁给全是现金的那个。
因为借款能不能收回是一个问题,房产能不能变现又是一个问题。
所以资产的质量也是估值的一个考量因素。
企业的资产分为:好资产、中性资产和坏资产。
1.好资产是越多越好,比如现金,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等。
像格力这种,利用自身优势压榨上下游的,报表里就躺着很多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这些负债都是没有利息的,越多越好,免费占用别人的现金。
当然,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也有个限度,如果超出了支付能力,那就容易遭遇追债和官司了。
2.坏资产是越少越好,比如应收账款、有息负债和商誉。
应收账款多,说明公司本身被别人薅羊毛了,有息负债会削减公司的利润,甚至在经济衰退期就是催命符;商誉这东西早晚都要减计,从而拖累业绩,比如前几年的传媒行业。
3.中性资产的好坏就要视情况而定了。
比如,投资了其他公司的股票。如果这家公司股价大涨,那就是好事,但如果买了或者,那就惨不忍睹了。
还比如,存货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定。
类似的还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理财产品等。
给公司和行业估值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系统化的事情。判断一家公司的估值合不合理着重从五个方面来入手:
1.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是影响估值最重要的因素,高成长能够化解高估值。但连续的高成长通常都不能持续。
2.公司的盈利能力很重要。通常具有稳定高毛利,高净利和高ROE的公司会享受更高的估值。
3.公司的盈利质量同样重要。我们要注意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
4.同等条件下,企业的生命周期长的企业,享受更高的估值。
5.资产负债表更健康的企业,估值更高。注意分清好资产、坏资产和中性资产。
至于文章开头的问题,相信大家自己能找到答案了。
温度T: P=20~60%,T=180~600s,D=3-180s
压力P: P=30~70%,T=24~180s,
液位L: P=20~80%,T=60~300s,
流量L: P=40~100%,T=6~60s。
3.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 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浅见
应该了解PID调节作用的基本原理 懂了之后 调个一两次就会了 至于是4:1调节法还是极限调节法都很容易理解
如果一个系统复杂就把它变简单,控制变量 被控变量搞清楚 再根据性质就很好调稳定。
如果已经稳定了就加入其他的因素 线性 非线性的考虑考虑 系统可能更精确。
虽说PID对系统的参数不怎么要求,可是对系统越了解就越容易把系统调好。
下一篇:2023年黑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