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份起,市场上便流传着拟设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保险”)的消息,如今该消息终于得到了证实。
在国民养老保险的17家发起人股东中,不仅有六大行理财子公司领衔的10家主要银行理财子公司,国务院旗下的国新资本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国资委旗下的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也有参与,注册资本金高达111.5亿元,业内罕见。以9家现存养老保险公司来看,平均注册资本金约为35亿元。
若筹建成功,其将成首家主要由银行系资本发起设立的养老保险公司。国民养老保险来了,会否与与现存养老保险公司乃至其他寿险公司形成竞争关系?
一位不具名券商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业务包括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及各类保险及兼业代理业务为主,目前尚在拟设阶段,后期或将配合三支柱落地情况进行具体业务和产品推动,有可能与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业务上,尤其是第三支柱税延养老险方面有直接竞争。具体仍将等待政策落地情况。”
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尽管国民养老或将对其他险企产生一定竞争,但也有望在业务创新、渠道潜力等方面盘活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账户,加速产业发展、助力模式创新。”
随着一纸设立预披露消息发布,国民养老保险超豪华股东阵容曝光。公告信息显示,国民养老保险注册资本111.5亿元,注册地为北京市西城区,发起股东共有17家,包括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家券商系投资公司、1家险资,以及数家不同背景的私募投资公司。
从股东构成来看,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是国民养老保险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合计持股近七成。其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和交银理财,与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国新资本一道,以8.97%的持股比例并列公司第一大股东。中邮理财以5.83%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大股东。
银行理财为何能成为主导?对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第三支柱的重要任务是把目前居民和家庭占比很高的短期储蓄转化为长期养老资产,该公司依托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股东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具有的客户资源、账户管理、渠道布局、品牌信誉等优势,有助于迅速推广普及第三支柱。
在其看来,从该公司的股东构成看,许多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股东,参与公司筹建,从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它们未来还可以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直接参与第三支柱建设。
作为国民养老保险的并列第一大股东,20日,交银理财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银行理财公司参与国民养老公司设立,有利于充分发挥股东方均衡、多元、互补的优势;有利于该公司规范化治理和稳健经营;有利于搭建开放性经营平台;有利于在养老保险产品销售模式优化、数字化经营、投资管理质量和风险控制方面提供有效支持,从而实现良好的协同业务,助力新公司稳健发展。
“交银理财积累了多年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管理经验,在资管领域具有广泛的客户资源。”该人士如此表示。据悉,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发展已近十年,市场规模已逾千亿元。截至2020年底,24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可依托母行资源,发展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
此前,中信证券在7月23日的一则港交所公告中称,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参与设立这家公司的理由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相关部署,并表示对于该集团长远布局并持续服务于中国养老保险市场、惠及广大投资人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应。中信证券以2.69%的持股比例,与华夏理财并列为公司第四大股东。
而作为主营保险业务的险资,在国民养老保险的股权占比却不多,唯一一家险企泰康人寿投资额为2亿元,持股数量拟为2亿股,持股比例拟为1.79%,与中金浦成投资有限公司并列最末。
目前,国内已有9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分别是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大家养老、人保养老、新华养老,以及今年开业的合资公司恒安标准养老保险。
从注册资本金看,现存的9家养老保险公司中,最高的是新华养老,为50亿元,平均注册资本金约为35亿元。而国民养老注册资本高达111.5亿元,业内罕见。
国民养老保险的主营业务包括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外币资金;团体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个人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团体人寿保险业务;团体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个人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上述保险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与上述业务有关的咨询服务业务;保险兼业代理等。
与国内9家养老险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对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国民养老保险属于最为广泛的一家,且经营范围位列第一项的“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作为国民养老保险的独有业务。截至目前,该项业务具体何指还有待明确。
平安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认为,与其他养老保险公司相比,国民养老的经营范围拟涉及两大新增领域:一是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监管层面目前暂无更多公开信息提及,但已为健全养老金体系的方式方法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二是保险兼业代理,国民养老背靠数十家具备渠道优势的银行系股东,这一新增业务范围或将为其与银行的合作打开通道。
那么,国民养老保险是否会与现存养老保险公司乃至其他寿险公司形成竞争关系?
一位不具名券商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业务包括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及各类保险及兼业代理业务为主,目前尚在拟设阶段,后期或将配合三支柱落地情况进行具体业务和产品推动,有可能与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业务上,尤其是第三支柱税延养老险方面有直接竞争。”不过,在该人士看来,具体仍将等待政策落地情况。
上述平安证券分析师则认为:“尽管国民养老或将对其他险企产生一定竞争,但也有望在业务创新、渠道潜力等方面盘活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账户,加速产业发展、助力模式创新。”
我国已初步建立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但总体发展仍不平衡,其中规模主要来源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和全国社保基金,占比78.7%;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占比为17.3%,而当前仅有一款个人税延养老保险的第三支柱占比极低,仅为0.002%。截至2020年末,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19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亿元,参保人数4.9万人,保费收入与参与人数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养老金支出压力逐年递增,而以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金给付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其明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银保监会牵头,9月底前将出台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在今年2月份国新办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
朱俊生表示:“第三支柱的核心是建立账户制,为各类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第三支柱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与产品范围。第三支柱覆盖的范围应该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基金产品、银行理财、信托等适合投资的金融产品。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与产品范围,有助于促进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竞争,丰富产品形态,从而增加公众的选择权,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的运行效率。”
如公募基金业于2016年开始布局第三支柱养老金业。2018年,中国养老目标基金正式启动。截至2020年底,养老FOF共117只,规模达526.77亿元。不过,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量较为有限。
平安证券认为,依靠强有力的股东资源和更广的经营范围,国民养老或将是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券商还称:“立足我国现状、对标海外,第三支柱长期空间广阔,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参与有望加速产业发展。”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预计,此次设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是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环节,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个人养老保险产品。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的保费收入仅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中仅占2.1%,远不及海外发达保险市场。从国际经验看,以德国为代表的成熟第三支柱产品体系以保险类产品为主,占比70%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此前提出,以保险产品为主体的优势在于有一定程度的保障收益,操作简单,不需要主动进行资产配置。同时,对民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对资本市场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要求并不高。对于中国而言,以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作为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初期的产品主体更为合适,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具体而言,保险机构在产品精算、投资风控、客户服务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5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称,将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此举意在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在6家试点公司中,人保寿险、泰康人寿的首款专属养老保险已经陆续上线,试点销售“开局”良好。
每日经济新闻
下一篇:精选口号标语之理财公司口号